Workflow
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丘成桐的一小步,深圳科技创新一大步|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34
上周末,深圳的科学圈掀起一个小高潮,两位菲尔兹奖得主先后到来。 丘成桐、杰曼诺夫这样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到来,对于深圳撬动创新资源、推进源头创新的杠杆作用和示 范意义不言而喻。 深圳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创中心,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就必须狠抓基础研究,补长 短板。而数学是"科学之母",是基础科学的核心和技术创新的底层驱动力,深圳当然需要延揽数学家。 但深圳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筹码",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这座城市也值得他们选择。 首先当然是深圳的产业和人才优势。根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 1.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2.34%。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密度居全国城市第一。现有 高层次人才2.6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700万。 先是4月25日,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揭牌,中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作为领衔发起人、院长,亲自为研究院揭牌。 紧接着,26日,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担任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方 ...
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湖北准备这么干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42
科技创新目标 - 力争到2030年湖北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或基地 [1] - 到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进入全球前10 [1] - 到2030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占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50% [1][2] - 到2035年建成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 [1] 实验室与基础设施 - 湖北将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 [1] - 力争到2030年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0个左右 [1] - 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科技领军企业 [1] 区域创新布局 - 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全域创新"金三角"为引擎,打造创新增长极 [2] - 力争到2030年排名进入全国前50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5家左右 [2] - 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省域创新枢纽 [2] - 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 [2] - 长江中游技术创新共同体基本形成 [2] 科技成果转化 - 湖北将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关键,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2] - 构建"数据增信"与"财政增信"联动的增信体系 [2] - 力争到2030年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00家、制造业中试基地200家 [2] - 发布典型应用场景600个 [2] 战略支撑 - 湖北将以科技创新先行支撑服务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其他战略实施 [2] - 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 - 提升湖北作为中部地区崛起支点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
深化长三角要素市场协同联通改革
经济日报· 2025-04-28 08:21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定位 -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肩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径的使命 [1]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与制度壁垒系统性突破 构建"规则统一、标准互认、监管协同"新型治理体系 [1] - 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科技革命对区域协同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出现创新资源空间分布极化现象 [1] 区域合作实践成果 - 2025年泰州—上海创新发展合作会成功举办 为沪泰两地合作提供新助力 [1] - 沪苏浙皖联合推出170余项"一网通办"服务 构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数字桥梁 [1] - "泰州—普陀科创集市"通过集成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 打造科技服务"超级接口" [1] 科技创新协同规划 - 构建全域协同科创共同体 打造世界级创新策源地 [2] - 深化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城"协同创新模式 支持更多跨行政区科创联合体发展 [2] - 依托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南京、杭州—宁波区域科创中心形成多核联动格局 [2] 要素市场改革举措 - 推动建设覆盖知识产权、数据要素、碳汇交易的综合型要素市场 [2] - 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和安全监管机制 [2] - 深化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创新 建立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和信用共享平台 [2] 制度创新与治理升级 - 政务服务从"一网通办"向"一网统管"升级 推动高频事项跨省通办 [3] - 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 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 [3] - 在数据流通、反不正当竞争等领域开展协同立法 形成国际影响力制度创新策源能力 [3] 未来发展重点方向 - 在科创策源、要素配置、制度创新三个维度形成突破性改革成果 [3] - 构建"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应用"梯度创新生态 [3] - 打造"要素如水、制度为渠"市场化配置体系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协同治理经验 [3]
力合科创:以 ESG 理念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新财富· 2025-04-24 14:41
在当今商业世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正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标尺。近年来, 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纷纷出台一系列 ESG 政策,国内 ESG 信息披露体系也日益完善。从理念到行动,越来越多 的企业开始将 ESG 纳入战略规划,而力合科创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先行者。 作为一家在科技创新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力合科创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 展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从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到助力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再到关爱社会弱势群 体,力合科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ESG 理念的深刻内涵。 0 1 零碳征途的科技答卷 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转型与"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时代浪潮中,力合科创子公司丽星科技勇担重任,成为推动 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企业。 2024年,国家工信部公示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公司旗下丽星科技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5月14日,深 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市工业展览馆举行2024年工信领域"绿色转型 节能攻坚"节能宣传活动,对获评国家级 绿色工厂企业授牌。这是继成功创建"深圳市近零碳排放试点企业"后,公司收获的又一份"绿色成果"认证。 为积极推动垃圾分类回收 ...
科研人员容错免责来了
投资界· 2025-02-27 15:06
以下文章来源于解码LP ,作者吴琼 解码LP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募资动态 宽容失败。 作者 I 吴琼 报道 I 投资界-解码LP 投资界-解码LP获悉,近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最新征集调查通知,针对《海南省科 技创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其中对满足容错免责的情形予以界定,并创新性提出企业及青年科研人员的"首次免 责"。 眼下全国各地掀起容错探索潮,海南此举也指向同一个目标——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海南尝试 首提青年科研人员"首次免责" 时间回到20 24年底,海南省发布《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改革若干措施》 (简称《若干措施》),针对企业在科技创新决策中的参与度不够、研发投入占比不 高、企业牵头承担科研项目比例较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作用发挥不够、企业创新 服务支撑力度不足等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所需。 该《若干措施》主要提出了七个方面2 8条改革措施。在健全符合创新规律的监管制度方 面,针对性提出建立支持企业创新的容错免责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尽职免责制度等 创新举措,并将尽快推动出台具体配套措施。 这一次,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