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产业商业化落地进程不断加快,机器人ETF嘉实(159526)盘中涨近2%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24
流动性表现 - 机器人ETF嘉实盘中换手率达8.09% 单日成交金额为4439.35万元[3] - 近1周日均成交金额为4425.52万元[3] 规模与资金动向 - 近半年规模增长2.00亿元 今年以来份额增长2.37亿份[3] - 融资买入额达156.14万元 融资余额达1655.64万元[3] 收益表现 - 近6月净值上涨8.92% 位列可比基金前2名[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25.78% 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3] - 最长连涨期间涨幅达37.12%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8.93%[3] 指数成分结构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8.86%[3] - 权重股包括科大讯飞(9.70%) 汇川技术(9.96%) 石头科技(5.03%) 大华股份(4.88%) 中控技术(4.40%) 双环传动(3.53%) 机器人(3.34%) 大族激光(3.18%) 巨轮智能(2.77%) 拓邦股份(2.67%)[5] 行业商业化进展 - 智元创新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落地工厂[5] - 此为国内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首个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 全球智能制造场景首次规模化落地[5] - 工业具身智能正式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商用新纪元[5] 产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从0到1"的"iPhone时代" 产业前景可观[5] - 灵巧手占机器人价值比重有望超过30%[5] - 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商业化落地进程持续加快[6] 核心硬件机遇 - 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核心硬件载体 技术迭代驱动智能等级跃迁[6] - 主机厂产品迭代加速趋势下 传感器价值量占比及技术要求可能出现显著变化[6] - 传感器板块在人形机器人整体贝塔下具备更大弹性[6]
最全奖牌榜出炉!一图速览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9 13:40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事总结 - 全球首个综合性人形机器人竞技赛事,来自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487场比赛[1] 竞技赛成绩 - **短跑类**:天工Ultra以21秒50获100米冠军,宇树H1包揽亚军(22秒08)和季军(24秒53)[1];高羿科技宇树H1以1分28秒03获400米冠军[1] - **中长跑**:灵翌科技宇树H1以6分34秒获1500米冠军,天工Ultra获亚军(6分55秒)[2] - **团体赛**:宇树科技宇树H1以1分48秒78获4X100米接力冠军[2] - **障碍赛**:高羿科技宇树G1以33秒71获100米障碍赛冠军[2] - **跳跃类**:松延动力机器人以1.25米获立定跳远冠军,星动L7以0.95米获原地跳高冠军[2] 表演赛亮点 - **足球赛**:加速进化T1机器人包揽3v3和5v5足球赛冠军[3] - **舞蹈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宇树G1以95.40分获单机舞蹈冠军,松延动力以95.30分获亚军[3] - **武术**:PNDBOTICS Adam机器人以31.050分夺冠[3] 场景应用赛 - **工业场景**:领跃机器人以313.50分获物料搬运冠军,天轶2.0以823.500分获物料整理冠军[4] - **医药场景**:银河通用Galbot以336.000分获药品分拣冠军,启江机器人以1389.00分获拆药分装冠军[4] - **酒店服务**:优理奇机器人包揽迎宾服务(310.500分)和清洁服务(140.25分)双冠军[5] 参赛企业及技术展示 - **核心参赛机型**:宇树科技H1/G1系列包揽7项奖牌,天工Ultra获3项冠军,松延动力获2项冠军[1][2][3] - **特色机器人**:星动纪元L7(跳高)、魔法原子MagicBot Z1(体操)、优理奇机器人(酒店服务)表现突出[2][3][5] - **场景解决方案**:银河通用Galbot(医药)、领跃(工业)、启江(医药)分别在不同应用场景夺冠[4]
聚焦落地!真实场景比拼!2025年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报名开启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9 13:40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汇聚16国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26位金牌得主创下多项世界纪录[1] - 赛事全面检验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智能决策、环境感知、场景落地等领域的综合能力[1] - 第二届中关村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大赛将于11月举办,聚焦技术迭代与应用落地双重突破[1] 海淀区产业生态 - 海淀区集聚186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含2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和21所相关专业院校,形成"大脑、小脑、本体"全产业链[3] - 区域拥有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知名学者,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机器人产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 - 通过大赛促进创新活力、场景探索、生态构建和产融对接,深化资本与产业联动[3] 大赛核心亮点 - 承继2024年中关村仿生机器人大赛经验,整合国内外顶级赛事成果打造前沿竞赛[5] - 聚焦家庭服务、商用服务、工业制造、养老助残、安全应急等五大应用场景落地[8] - 设置学术论坛推动"人才-项目-市场-资本-空间-服务"全要素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9] - 总奖金池超百万元,获奖团队可优先享受基金、空间、人才等政策支持[9][27] 三大赛道详情 1. 具身智能模型能力挑战赛 - 分设具身大脑赛项(侧重空间感知/任务规划/闭环反馈能力)和具身小脑赛项(真机测试)[12][13][14] - 各赛项设5万/3万/2万元等级奖金,推动模型技术突破与实际应用结合[14] 2. 具身智能场景应用赛 - 分自主完成(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养老助残)和遥操作完成(工业/家庭/安全应急)两类赛项[15][17] - 考察多模态感知、双臂协作、灵巧作业等能力,单赛项最高奖金5万元[18][22] 3. 学术前沿与产业生态赛 - 学术前沿赛聚焦具身算法/智能运动/新材料等交叉领域,产业生态赛关注传感器/灵巧手等核心部件[23][24][25] - 采用"报告+展示"形式,由专家从创新性/功能性/工程可行性等维度评审[24][25] 参赛价值 - 展示人工智能、精密控制、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融合的前沿技术成果[30] - 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建设,与院士级专家及头部企业深度交流[30] - 通过赛事曝光获取潜在客户与投资者资源,加速技术商业化[31] 参赛企业名录 - 包含优必选、宇树科技等43家人形机器人企业,以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等28家核心零部件企业[42][43][44][45]
都在做端到端了,轨迹预测还有出路么?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8-19 11:35
端到端自动驾驶与轨迹预测技术 - 端到端自动驾驶量产应用仍较少 多数公司沿用二段式端到端或模块化方法 轨迹预测仍是量产主流算法 [1] - 轨迹预测模型与感知模型融合训练即构成端到端系统 该领域研究热度持续 会议期刊相关论文产出量大 [1] - 多智能体轨迹预测需处理历史轨迹数据 预测未来运动 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监控/机器人导航 面临行为不确定性和多模态挑战 [1] 扩散模型在轨迹预测中的应用突破 - 扩散模型通过逐步去噪生成复杂分布 在轨迹预测中显著提升多模态建模能力 [2] - LeapfrogDiffusionModel采用可训练跳跃初始化器 减少去噪步骤实现实时预测 在NBA/NFL/SDD/ETHUCY数据集上精度提升19-30倍 [2] - MixedGaussianFlow构建混合高斯先验 在UCY/ETH/SDD数据集达到最先进性能 [2] - PatternMemory-basedDiffusionModel通过聚类运动模式构建记忆库 引导生成多样化合理轨迹 [2] 课程体系与科研目标 - 课程聚焦扩散模型多智能体轨迹预测 包含12周科研+2周论文指导+10周维护期 预期产出算法框架/定量分析/高水平论文 [3][9] - 覆盖轨迹预测技术发展史 比较传统模型与生成式模型创新点 包含LSTM/SocialPooling/Graph-basedmodel等经典方法解析 [24] - 重点解析LED/MGF/SingularTrajectory/MPMNet等先进算法 涉及跳跃初始化/混合高斯先验/运动模式记忆等核心技术 [24] 技术资源支持 - 提供ETH/UCY/SDD等公开行人车辆轨迹数据集及预处理脚本 [20] - 开源LED/SingularTrajectory/MGF/MPMNet等基线代码框架供参考扩展 [21][22] - 必读论文包括CVPR2023跳跃扩散模型/NeurIPS2024混合高斯流等前沿成果 [23] 课程特色与学员收益 - "2+1"师资配置(教授+研究员+行业导师) 配备科研班主任全程督学 [16][17] - 学习周期包含学前测试/个性化指导/学术复习 提供论文初稿/结业证书/推荐信等产出 [18][19] - 学员可掌握扩散模型条件控制/社会交互建模/多模态不确定性处理等高级技术 [24]
人形机器人:跌跌撞撞奔向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1:0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挑战,包括运动能力、稳定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突破 [1][4][7] - 运动会设置了多维度的比赛项目(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外围赛),为行业提供了全方位展示平台 [8]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普遍认为需要通过比赛暴露短板并推动技术迭代 [1][10][12] - 比赛规则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首次尝试通过系数调整平衡遥控与自主机器人的公平性 [14][15] 赛事亮点 - 赛事规模: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487场比拼,产生26枚金牌 [4] - 宇树科技表现突出:包揽1500米(6分34秒世界纪录)、4x100米、100米障碍赛和400米4枚金牌 [4] - 天工机器人成为首个人形机器人"百米飞人",成绩21.50秒 [4] - 星动纪元机器人以95.641cm高度创造跳高世界纪录 [7] - 通研院BIGAI-Unitree战队获单机舞蹈比赛冠军 [8] - 光谷东智与北京舞蹈学院合作的人机共舞节目《秦俑魂》获群体舞蹈赛冠军(92.54分) [11] 技术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由大脑(感知决策)、小脑(运动控制)和本体(硬件)三部分构成 [10] - 当前技术瓶颈:摔倒频发反映算法和硬件稳定性不足,需重点改进摔倒后的本体完整性保护 [10] - 自主性发展:部分项目仍依赖遥控操作,行业共识是最终需摆脱遥控器实现完全自主 [11][12] - 技术应用方向:工业应用和生活服务是主要定位,需多方向探索不同场景需求 [8] 行业发展趋势 - 赛事效应: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企业参与热情高涨 [1][15] - 企业信心:魔法原子计划2026年扩大参赛规模,光谷东智观察到技术进步加速 [1][15] - 公众关注度:2024年底以来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大众视野,社会期待值提升 [15] - 行业生态:比赛促进技术交流,帮助识别各企业技术长短板 [8][10]
当虹科技BlackEye Vision系统拓展巡防巡检场景:跨越150公里,“隔空”操控宇树机器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9 09:57
技术突破 - 当虹科技BlackEye Vision系统实现端到端80ms超低延时传输,打破传统"人随机行"模式[1][2] - 系统在4G/5G公网环境下可稳定运行,断网时自动切换至卫星通信链路[1][2] - 延时比人类神经反应极限快20ms,人眼几乎无法察觉延迟[2] 核心技术 - 采用自研BlackEye多模态视听大模型,实现高清视频10-100倍压缩[2] - AI画质增强技术保障超窄带宽下画面清晰度,适应人群密集场景[2] - 支持同时处理视频、音频、激光雷达点云等多模态数据,提升操控临场感[2] 应用场景 - 警务巡防:成功应用于杭州奥体中心"浙BA"赛事安保[1] - 工业巡检、应急救援、危险环境作业(采矿/核维护)等领域加速落地[3] - 全网络自适应能力满足日常巡逻与极端条件搜救需求[2] 行业影响 - 解决远程操控延迟与网络稳定性痛点,推动机器人替代高危人工操作[3] - 技术突破使超远距离精准操控成为可能,扩展机器人商业化应用边界[1][2]
哈工深提出UAV-ON:开放世界空中智能体目标导向导航基准测试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19 09:54
研究背景 - 提出首个大规模开放世界环境中基于语义目标指令的无人机目标导航基准UAV-ON,定义超过11000个导航任务,涵盖14个高保真户外场景 [2] - 现有无人机导航研究多依赖视觉语言导航(VLN)范式,限制其在开放世界环境中的可扩展性和自主性 [2] - 目标导航(ObjectNav)仅基于语义线索定位目标物体,但在大规模非结构化户外环境中的空中导航潜力尚未充分探索 [2] 任务定义 - UAV-ON定义开放世界环境中的实例级目标导航任务,无人机需根据语义指令导航到目标物体 [5] - 任务要求无人机在复杂真实环境中执行离散参数化动作,处理障碍物规避和碰撞动力学等现实挑战 [2] 环境感知与动作空间 - 无人机配备多视角RGB-D相机(前方、左方、右方和下方),获取多模态观测,不依赖全局定位信号如GPS [7] - 动作空间采用参数化设计,包括平移(前进、左移、右移、上升、下降)、旋转(左转、右转)和停止 [7][14] - 动作物理执行并需通过碰撞检测,任何与障碍物接触视为失败 [14] UAV-ON基准 - 包含14个高保真户外环境,涵盖村庄、城镇、城市、公园等多样化景观 [12] - 目标物体放置采用基于提示的对象映射策略,利用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候选物体并手动筛选 [12] - 场景水平尺度从350×250到1400×1250单位,共放置1270个目标物体,覆盖约900万平方单位区域 [15] 数据集分析 - 训练集使用10个环境生成10000个导航episode,测试集包含1000个episode分布在10个训练环境和4个额外环境 [15] - 评估指标包括成功率(SR)、Oracle成功率(OSR)、成功距离(DTS)和路径长度加权成功率(SPL) [15] 基线方法与实验结果 - 基线方法包括随机策略(Random)、基于CLIP的启发式探索(CLIP-H)和空中目标导航智能体(AOA) [15] - AOA-V在Oracle成功率(OSR)上表现最佳,但成功率(SR)和SPL较低 [16] - AOA-F在成功率(SR)和SPL上表现更一致,但探索范围略逊于AOA-V [17] - CLIP-H在SPL上表现较好,但对语义目标理解有限 [17] - 随机策略在所有指标上表现最差 [17] 终止行为与安全导航 - AOA-V探索能力强但停止动作不稳定,AOA-F运动和停止动作较平衡但接近障碍物时易失败 [20] - CLIP-H停止动作可靠性高但探索不够积极,随机策略无目标意图表现最差 [20] - 所有方法碰撞率超过30%,与现实世界无人机安全运行要求存在显著差距 [20] 结论与未来工作 - UAV-ON验证了语义推理、障碍物感知探索和目标定位的复合挑战 [24] - 需开发更安全可靠的控制策略以满足复杂环境中无人机自主运行需求 [24]
机器人运动会,拼的是智造实力
河南日报· 2025-08-19 07:45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吸引全球280支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赛,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大类赛事 [1][2] - 赛事通过运动能力与实用本领测试具身智能技术成熟度,包括混料分拣、清洁服务、舞蹈歌唱、搬运重物等真实场景应用 [2] - 河南团队研发的"行者二号"在1500米项目中以11分45秒90获小组第一 [2][3] 技术突破 - "行者二号"采用肌腱(绳)驱动设计,机身重量较同类降低40%,提升运动效率 [3] - 算法经数百次迭代优化,涵盖运动姿态、步频调节、路面适应等,实现实时重心调整与能量损耗减少 [3] - 赛事暴露技术短板(如跌倒、抄近道等),反映技术迭代的必要性与发展轨迹 [1] 产业协同 - 参赛团队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及宇树科技、星海图等头部企业,体现产学研结合模式 [3] - 河南具备完整产业链、算力布局(超算/智算/通算)及丰富应用场景,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 [3] - 赛事推动"以赛促研",加速技术验证与产品迭代,促进创新与产业"双向奔赴" [1][2][3]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向生活场景过渡,未来将出现更智能高效的产品 [1][3] - 产业链升级换代潜力巨大,涵盖硬件、数据、算法、新材料、仿生技术等多领域协同 [3]
Tesla Optimus rival Unitree shines at the 'World Humanoid Robot Games' in China
CNBC· 2025-08-19 03:16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举办 吸引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1] - 比赛项目包括舞蹈、武术、田径(400米/1500米/跳远)及足球等竞技项目[1] - 参赛机器人主要采用中国公司产品 包括宇树科技(Unitree)和博斯特(Booster)[1] 技术优势与商业化进展 - 人形机器人具备更强关节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编程人员预测2050年可能取代职业运动员[2] - 专业运动员指出机器人训练优势在于无情绪波动 更易操控[2] - 宇树科技(特斯拉Optimus竞品)斩获多项奖牌 北京X-Humanoid及港股优必选(UBTECH)表现亮眼[2]
全自主无遥控,这个百米“飞人”怎么做到的?
金融时报· 2025-08-18 22:33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落幕,共有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的487场比拼,产生26枚金牌 [1] - 赛事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和外围赛,展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成果 [1] 技术突破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在100米赛跑中夺冠,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百米冠军 [1][2] - 具身天工Ultra在4x100米比赛中获得亚军,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实现复杂动态环境下的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 [1][2] - 全自主模式标志着机器人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技术从半自主升级为全自主 [2][3] 参赛企业表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工厂场景物料整理技能竞技中包揽冠亚军,总成绩分别为823.50和762.00 [8]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G1人形机器人在100米障碍赛中以33.71秒夺冠,H1人形机器人在1500米决赛中以6分34秒创造世界纪录 [4][11] - 宇树科技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108.78秒夺冠,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142.79秒获亚军 [11][12] - 优理奇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在酒店场景迎宾服务和清洁服务技能竞技中均获冠军,总成绩分别为310.50和140.25 [9]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在拆药分装、迎宾服务等场景中展现实际应用能力,推动技术从赛场向生产生活场景过渡 [6] - 赛事检验了机器人关键部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为适应真实应用场景提供改进方向 [6] - 行业目标是人形机器人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枢纽和入口 [6] 其他赛事亮点 -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单机舞蹈表演赛中以95.40分夺冠 [10] -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自由体操和跳远比赛中分别以41.60分和1.25米夺冠 [11][13] -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在3V3足球赛中3-0胜德国队夺冠,清华大学火神队在5V5足球赛中1-0胜德国队夺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