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对沈海高速滨海服务区高压增容施工现场开展专项监管
扬子晚报网· 2025-09-17 11:38
目前,施工单位已按要求完成整改。大队将组织"回头看"检查,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中秋、国庆假期前顺利完成扩容项目,为广大新能源车主提 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充电服务。 通讯员:周焜 9月15日下午,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沿海支队第二大队对G15沈海高速滨海服务区高压增容顶管施工现场开展专项监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应急物资不 全、施工区域封闭不完善等安全隐患,执法人员现场责令立即整改,确保这一民生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随着双节临近,充电扩容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但安全生产底线决不能突破。"第二大队负责人表示。作为缓解节假日服务区充电压力的重点工程,大队采 取"提前介入、全程监管"的模式,重点检查了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配电箱旁未配备绝缘手套和灭火器、施工区域隔离设施设置不规范等 问题后,执法人员当场下达整改要求,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补充应急物资,完善封闭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校对胡妍璐 ...
四大市级工程全速推进 宝山交通迎重大利好 高效联动“大吴淞”“大东方”
解放日报· 2025-09-13 09:11
核心观点 - 上海北部交通版图正通过四大市级重大工程全速推进 这些项目将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加速长三角一体化血脉流通 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1] S16蕰川高速建设 - 线路南起上海绕城高速(G1503)北至江苏省界 全长约17.6公里 预计2026年初通车 [2] - 采用客货分离创新设计 减少38处地面交叉路口干扰 预计使货运速度提升60% 物流成本降低15% [2] - 串联罗店城镇圈 宝山工业园区 宝钢产业社区等重点区域 使这些区域半小时内接入高速路网 [3] - 通车后港区货物运输效率将提高40% 与高铁上海宝山站 罗泾港联动形成公路铁路水路共同发力的运输枢纽 [3] - 有效分流G15沈海高速交通流量 上海北部到江苏南部行车时间减少30%以上 [3] - 与沿江通道组成沿江沿海大通道 使上海港辐射范围从50公里扩到150公里 集装箱转运速度提高18% [3] 军工路快速路建设 - 北起宝山区逸仙路军工路立交 南至杨浦区中环军工路立交 全长约7.3公里 途经宝山 杨浦两区 [4] - 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主干路布置形式 2017年12月启动建设 预计2025年内全线通车 [4] - 构成中心城东部地区新的南北向快速通道 向北通过逸仙路—同济路高架直达高铁上海宝山站 向南通过华夏高架直达浦东机场 [4] S5沪嘉高速功能提升 - 主线高架东起中环路 西至沪嘉高速—嘉闵高架联络线以西 将现状沪嘉高速从高路堤形式抬升为高架桥并增加地面辅道系统 [4] - 2025年8月30日全面启动建设 计划施工周期约63个月 [4] - 有效增强通道功能 串联城市空间 明显缩短南大智慧城到中心城区时间 强化嘉定新城 普陀桃浦和宝山南大核心区交通联系 [4] 逸仙路高架长逸路下匝道 - 位于宝山区淞南镇与高境镇交界处 南起淞良路北侧 北至长逸路南侧 [5] - 2024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2025年3月主体工程已完成 比预计时间提前三个月 [5] - 有效缓解殷高西路以南下匝道交通压力 分流殷高西路交通量 为高境 淞南区域构建不受铁路影响的通道 [5] 综合交通体系构建 - 高铁上海宝山站及配套交通路网加快建设 十四五期间还建成并通车S7沪崇高速二期 G1503浦西接线段等 [6] - 共同构成上海北部地区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使宝山区从交通末端转型为集高铁轨交高速快速路邮轮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7]
G2京沪高速商河北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正式通车运营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6:06
该工程负责人介绍,高速采用主匝道下穿京沪高速A型单喇叭方案,预留双喇叭建设条件,主线加宽段全长1003米,匝道 全长3021米,连接线全长2.5公里,商河北收费站设3进3出收费岗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贝艺 9月8日上午,G2京沪高速商河北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正式通车运营,这是商河打造"交通强县"的又一重要成果,也为高 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该项目与创新产业(300832)园高效连通,将进一步增强区域通行能力、提升运输效率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商河 北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对打造"T字型"高铁网、"十"字型高速网、"621"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G2京沪高速商河北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投资2.4亿元,由山东惠商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自启动以 来,各参建单位科学谋划,坚持高标准施工,确保项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 ...
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迎来新进展
齐鲁晚报· 2025-08-30 14:05
项目工程进展 - 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项目完成2×80m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箱梁现浇施工 标志着鲁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 - 施工团队克服既有线安全风险高 支架变形控制难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严等挑战 实现质量 安全 进度三达标 [3] - 项目采用单箱四室直腹板结构 主桥上部为2×85m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设计 转体施工段长度达2×80m 梁体最高点9米(相当于3层楼高) [3] 施工技术与创新 - 创新采用智能监测+精准管控方案 通过承插型盘扣式支架与分级预压工艺 按箱梁自重1.2倍加载测试 控制支架变形精度≤1mm/天 [4] - 混凝土浇筑采用两端向中间对称分层工艺 配合智能温控系统与循环水冷却 将芯部最高温度控制在65℃以内 防止裂缝产生 [4] - 构建三层防护网保障体系:设置2米高蓝色彩钢板围挡与1.2米高硬隔离 保持≥11.9米铁路安全距离 配备专业驻站联络员实时监控列车运行 [4] 工程规模与下一阶段 - 累计完成混凝土浇筑13055.9立方米 钢筋绑扎2415.1吨 钢绞线张拉504.1吨 [8] - 项目将进入转体施工准备阶段 计划2025年9月进行67度转体作业 [8] 区域交通影响 - 项目作为邹城至济宁高速公路咽喉工程 建成后将彻底打通两地交通瓶颈 完善鲁西南高速公路路网 [8] - 有效分流104国道交通流量 缓解长期运输压力 通过上跨式设计实现公路与京沪铁路立体交叉通行 [8] - 保障京沪铁路干线安全运营 为淮海经济区交通一体化提供支撑 促进区域产业联动与经济社会发展 [8]
世界最长海底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开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2:13
项目概况 - 甬舟高速公路复线宁波戚家山至舟山金塘段工程正式开工 总投资约313亿元人民币[1] - 项目整体线路全长约46公里 从宁波北仑出发经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后至舟山本岛[1] - 此次开工工程段主线长约18.05公里 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海底隧道段80公里/小时)[1] 技术特征 - 金塘海底隧道全长约11.6公里 为世界最长海底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盾构隧道[1] - 隧道建设面临0.9兆帕高水压挑战 相当于手掌大小面积承受一辆小轿车重量[1] - 项目将采用主驱动状态监测与自动补偿等先进技术提升施工智能化水平[1] 战略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与现有甬舟高速构成舟山联通大陆的"双通道"[2] - 将缓解现有交通压力并提升通行效率[2] - 进一步强化舟山与宁波、杭州、上海等长三角北部城市的联系[2] 区域发展 - 项目是沪舟甬跨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将加速甬舟一体化、环杭州湾大湾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2] - 标志着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再提速[1]
川渝交通一体化 “内外兼修”建设高能级开放枢纽
四川日报· 2025-08-26 06:15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川渝间省际大通道已达26条 成渝双核间及毗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直联[1] - 成渝高速扩容项目将提升主通道通行能力至日均10万辆次 两地车程再缩短1小时[1] - 重庆铜梁至四川资中高速公路预计年底通车 重庆至资中车程将大幅缩短[1] 运输服务网络 - 川渝定制客运线路达25条 四川毗邻重庆的6市均已开行到重庆定制客运[1] - 成渝双城间每9分钟开行1列高铁 每日人员往来超100万人次[1] - 跨省城际公交线路达26条 年运输客流突破400万人次[1] 国际物流通道建设 - 中欧班列(成渝)运营线路达51条 辐射境内外130多个城市[1]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1][2] - 隆黄铁路隆叙段冲刺年底通车 将形成川南直连北部湾的陆海联运大动脉[2] 综合交通体系升级 - 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完工投产 大幅提升嘉陵江航运能力[2] - 天府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70条 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数量居中西部第一[2] - 重庆江北机场T3B航站楼为全球建筑面积最大单体卫星厅[2] 未来发展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成渝间50分钟通达[2] - 目标建成轨道上的1小时双城经济圈 构建全域畅达高速公路网[2] - 规划打造成渝氢走廊 电走廊 低空走廊 智行走廊[2]
全域联通系统优化 精细管理构建互联互通高快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
西安日报· 2025-08-18 11:0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系统谋划推进"十五五"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互联互通高快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 [1] - 以高铁站"一主三辅"、城际铁路、地铁、城市环线、绕城高速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为支撑 大幅提升周边城市及产业走廊互联互通效率 [1] - 注重线性要素流动和区域资源整合相衔接 注重系统规划和微观设计相结合 注重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相贯通 [1] 项目开发运营模式 - 以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项目为样板 全过程规范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和投资建设运营机制 [1] - 统筹高架快速功能和路面市政治理 统筹桥下空间利用和沿线业态发展 统筹投资建设和特许经营管理 [1] - 探索建立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 [1] 智慧交通与城市管理 - 以智慧交通建设和市政道路微改造为抓手 推动人车路设施环境等要素精准适配 [2] - 开放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 探索城市开发建设运营新模式 培育城市综合服务提供商 [2] - 实现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综合治理、数字赋能"五个一体化" [2]
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经济日报· 2025-08-10 06:03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共建"一带一路"全过程,推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 [1][2] - 2016年以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1770亿元人民币 [4]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驱动各国产业绿色转型 [4] 绿色交通合作 - 雅万高铁预计减少约33万吨碳排放 [3] - 中老铁路较传统柴油机车减少碳排放超70% [7] -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绿色港口之一 [7] 绿色能源合作 - 2024年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达6250亿美元,占全球1/3 [14] - 为全球贡献70%以上风电装备和锂电池、80%以上光伏组件 [14]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14] 绿色金融支持 - 2023年在共建国家绿色投资达222.8亿美元,占全部投资44% [18]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2024年支持绿色贸易和项目规模605.6亿美元 [19] -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计划到2030年每年50%贷款用于气候融资 [20] 国际合作机制 - 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 [14] - 发布《"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9)》 [12] - 53家机构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 [21]
闽浙跨省革命老区交通一体化方案实施 协同发展促共富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05:48
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方案 - 闽浙两省四市15县正式实施交通协同发展方案 覆盖宁德 南平 丽水 温州四市15县市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惠及468万人口 [1] - 方案提出"一枢纽 两样板 三圈层 四网络"战略框架 包括共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创建区域协同与共同富裕双样板 构建多层次交通圈和四大网络体系 [3] - 目标到2035年实现县市间1小时交通圈 地市间2小时互联 与特大城市3小时内连通 系统性破解省际壁垒提升交通效能 [3]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展 - 武苍高速形成山海联动大通道 大幅缩短苍南至武夷山通行时间 红色共富路串联23个革命遗址与乡村振兴示范点 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增长 [4] - 苍泰高速作为武苍高速关键段已于2024年开工 预计"十五五"期间建成 温福高铁可行性报告获批复 设计时速350公里 计划9月底启动浙江段建设 [5] 方案实施影响与示范意义 - 方案推动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要素流动加速 首次实现跨省革命老区交通协同制度化体系化 突破行政区划壁垒 [5] - 为赣粤边 湘鄂渝等省际边缘区域提供可参考的协同发展路径 形成全国性实践示范 [5]
路通人和!中国加速织就交通“经纬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7 05:41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十四五"期间"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1] - 平陆运河进入建设冲刺阶段 将成为西南地区江海联运大通道 [2] - 常泰长江大桥即将通车 常州与泰州通行时间缩短至约20分钟 [2] - 天山胜利隧道即将建成 乌鲁木齐至库尔勒通行时间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 [2] - 沈佳高铁沈白段通车在即 沈阳至长白山时空距离压缩至约1.5小时 [2]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连接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 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2] 民生交通服务提升 - 河南安阳太行山区开通无人机邮路 覆盖11个行政村4000多名村民 [3] - 全国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 农村公路等级路比例达97.3% 优良中等路率达94.8% [5] - 每日约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通勤 1亿人次乘坐公交 1亿人次使用出租车和网约车 [5] - 2024年每日运送1.6亿吨货物 揽收4.78亿件快递 [5] - 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17.5%和33.6% [5] 国际交通合作成果 - 中老铁路前7个月验放出入境旅客14.6万人次 同比增长10% [6] - 中俄黑河公路桥 秘鲁钱凯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 [7]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万列 [7] - 建立中国—中亚交通部长会议 中国—拉共体交通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新机制 [7]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 安全化提升 智慧化升级 绿色化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