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

搜索文档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9
英大证券· 2025-07-29 09:35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沪指3600点附近或震荡,之后或进入震荡整理周期,若有持续热点板块吸引资金、成交放大,指数有望突破3600点开启上行空间,反之或向下寻求支撑位;中期A股在关税谈判向好、政策发力和流动性改善推动下呈“震荡慢牛”格局,结构性机会丰富 [1][2][10] - 操作上短期内避免追高涨幅大的题材股,可逢高减持,中期布局聚焦成长弹性领域 [2][11] 周一市场综述 - 沪指连续三日在3600点上方盘中回落,多空分歧加大,短期内指数以整理为主可能性大,不影响中期震荡上行趋势,应逢高减持涨幅大的题材股,逢低布局科技成长弹性领域 [4] - 周一早盘沪深三大指数高开后震荡上行,电子元件概念领涨,军工股活跃,医药板块走强,钢铁、煤炭等板块调整;午后三大指数震荡走强,尾盘红盘报收,创业板指数涨幅近1%,航天航空等军工股走强 [4] - 行业方面电子元件、保险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PCB、复合集流体等概念股涨幅居前,低碳冶金、赛马等概念股跌幅居前;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7423亿元,各指数有不同涨幅和成交额 [5] 周一盘面点评 军工板块 - 2020 - 2025年多次推荐军工板块投资机会,各阶段有不同涨幅,2025年上半年涨幅25.46%跑赢大盘,下半年或高位震荡、个股分化 [6] - 看好下半年军工板块理由包括政策支持,2020 -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平稳增长;地缘风险是潜在催化剂,全球可能进入军备扩张周期;国产大飞机赛道广阔,产业链附加值有望提升;多家军工央企集团看好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 [6] 医药板块 - 周一化学制药板块上涨,创新药是医药行业增量领域,商业化环境向好,国产创新药进入健康新循环 [7][8] - 看好2025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因其调整四年跌幅大、市盈率处于低位、前期下跌已计价集采和反腐影响、老龄化进程加快需求旺盛,可关注创新药等领域 [8] 通信概念板块 - 周一6G、通信设备等板块大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5G与人工智能结合能提升智能化水平,AI赋能通信产业升级 [9] - 2025年下半年二级市场5G、5.5G、6G相关通信设备等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9] 后市大势研判 - 短期3600点附近或震荡,之后或进入震荡整理周期,若有持续热点吸引资金、成交放大,指数有望突破3600点,反之或向下寻求支撑位 [10][12] - 中期A股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进程及结果、三季度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2][11] - 操作上短期内避免追高涨幅大的题材股,可逢高减持,中期布局聚焦成长弹性领域 [2][11]
没有巨头的江南“小城”,靠什么人均GDP四超上海?
36氪· 2025-07-01 12:33
无锡产业经济概况 - 无锡人均GDP达21.69万元,连续第四年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7][19] - 2023年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24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2,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规模分别占全省1/2、全国1/8 [5] -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约300亿元/平方公里,显著高于苏州(200亿元)、合肥(150亿元)等城市 [20] 核心产业布局 集成电路 - 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国唯一与上海并列具备设计(第4)、制造(第3)、封测(第1)全环节能力的城市 [17] - 华虹半导体无锡基地全球功率器件晶圆代工产能第1,SK海力士无锡工厂为全球最大DRAM生产基地 [6][12] - 产业传承自1980年代国家"908工程",本土技术骨干孵化芯朋微电子、晶源微电子等企业 [15][34] 超算与数字经济 - 国家超算中心"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全国产处理器,2016-2020年保持全球运算速度领先 [34][35] - 日均支持7000+程序作业,衍生气象模拟、工业仿真等应用,吸引清华、中科院设立实验室 [37][38] - 相比天津(依赖国防科技)、昆山(区域支持角色),无锡超算形成市场化应用生态 [38][39] 其他高附加值产业 - 物联网领域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智能风机份额第1 [6] -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市占率全球第1,药明生物CDMO产能全球前3 [6] - 雅克科技为全球少数能量产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企业 [6] 产业转型路径 - 2007-2017年关停5000+污染企业,腾退土地聚焦集成电路、超算等产业 [9][10][11] - 承接上海技术溢出(如华虹首座外地研发基地),结合本土"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基础 [12][25][31] - 产业间形成协同网络:集成电路支撑物联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拉动精密仪器需求 [41] 发展模式对比 - 与苏州相比:无锡集成电路本土企业主导(华虹、SK海力士),苏州依赖外资(三星、英飞凌) [22] - 与杭州相比:无锡侧重制造环节,杭州受生态限制聚焦芯片设计(如矽力杰) [21] - 与合肥相比:无锡产业布局更均衡,合肥集中资源投入存储芯片(长鑫存储) [43] 产业历史沿革 - 1980年代乡镇企业奠定基础:宜兴电缆产业源自废旧电缆翻新,锡北镇印刷机械模仿国营厂设备 [27] - 1990年代"908工程"培养首批半导体人才,2000年华晶改制催生创业生态 [15][29] - 2017年后形成"国家战略+地方配套"模式,如政府提供10亿元贷款加速华虹投产 [23][34]
前5月中国规上工业实现利润2.72万亿 “两新”政策助力制造业投资
长江商报· 2025-06-30 08:24
工业企业利润总体情况 - 1—5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万亿元,同比下降1.1% [1][2] - 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营企业利润总额7592.5亿元,增长3.4% [2]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下拉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2] 工业企业营收与毛利润 - 1—5月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同比增长1.1%,拉动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 [3] - 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3] 装备制造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 [3] - 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速分别达11.9%、11.6%、10.6% [3] "三航"产业高速增长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0% [4] - 飞机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0.7%、28.6%,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68.1% [4]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0%,金属船舶制造利润增长111.8%,船用配套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分别增长63.2%、15.4% [4] "两新"政策影响 -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6%、7.1%,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5] - 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行业利润增速分别为39.3%、26.7%、14.5%、11.3% [5] - 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拉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5] 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 - 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01.5%、31.2%、20.7% [6] - 消费品以旧换新5大品类合计带动销售额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 [6]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家电产品销售7761.8万台,数码产品销售5662.9万件,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650万辆,家装厨卫"焕新"5762.6万单 [6]
【新华解读】前5月规上工业毛利润保持增长 “上天入海”表现亮眼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0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整体表现 -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 比1-4月份增加6034.1亿元 但同比下降1.1% [1]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下拉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1] - 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同比增长1.1%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 [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为盈利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1] "三航"产业表现突出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0% [2] - 飞机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20.7% 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行业利润增长28.6% 带动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行业利润增长68.1% [2] -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0% 其中金属船舶制造利润增长111.8% 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利润增长63.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利润增长15.4% [2] 政策支持与行业影响 - 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0.6% 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增长7.1% 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4] - 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39.3% 通用零部件制造利润增长26.7% 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4.5%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利润增长11.3%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01.5% 其他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利润增长31.2% 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利润增长20.7% [4] 金融与成本支持 - 5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 比上年同期低约50个基点 [3] - 央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预计带动LPR下行0.1个百分点 有利于降低工业企业资金成本 [3] -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不排除增发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的可能性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后续将有1380亿元中央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 [3]
十年冲锋:朝着科技强国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6-24 08:54
科技创新战略 - 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核心战略,科技强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核心关键词 [2] - 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 [2] -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3] - 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4] 科技发展成就 - 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13] - "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天和"驻空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跨越 [13] - 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人工智能突飞猛进 [13] - 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动力,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加速更新 [13]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33] - 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33] - 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蝉联世界第一 [33] 核心技术攻关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自主创新 [7] - 聚焦脑机接口、6G、合成生物学等领域部署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 [9] -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4] - 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11] 科技体制改革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18] -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18] - 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表格大幅精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 [22] - "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加快形成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22] 国际合作与开放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27] - 建设7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参与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 [27] - 北斗系统服务输出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8] - 嫦娥七号将搭载埃及、巴林、泰国等国载荷飞往月球 [28] - 中国杂交水稻在20多个非洲国家推广种植 [29] - 菌草技术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 [29] 新兴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强劲引擎 [29] -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成为国际合作新增长点 [30]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制定《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30]
新华网视评丨我们需要怎样的创新,新华网连发三评
新华社· 2025-06-13 18:03
中国科技企业创新现状 - 中国科技公司在全球崭露头角,如DeepSeek、宇树机器人、大疆和《黑神话:悟空》等成为行业引领者 [2] - 新兴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行业瓶颈,而非等待观望 [2] - 行业前沿企业如DeepSeek、宇树科技和大疆均强调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3] 创新与竞争 -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需不断突破技术边界 [3] - 诺基亚因错失转型机会而衰落,凸显创新滞后风险 [3] - 华为、小米、苹果等品牌通过持续创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 创新生态与失败价值 - 创新需要宽容失败的环境,以促进试错和学习 [4]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强调宽容"歪瓜裂枣"对创新的重要性 [4] - 科技发展史表明,失败是成功的重要阶梯 [4] 创新预期与实现路径 - 创新需避免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 [5] - "行者二号"机器人通过十年技术迭代取得突破 [6] - 国产大飞机、深海探测器、新能源汽车等成就源于长期科研积累 [6] 创新生态的长期建设 - 中关村通过制度优化实现从电子卖场到科创高地的转型 [6] - 中望CAD用二十年完成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 [6] - 科技创新需平衡紧迫感与长期定力,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6]
同心·大调研|聚焦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台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9:21
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 "两重"政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政策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实施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一年,目标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 [1] 两重建设进展 - 南宁国际铁路港2025年一季度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9376标箱,同比增长4882%,成为中越班列重要集结点 [3]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直接连通西江与北部湾,计划2026年底建成,将为中国西南地区货物提供出海通道 [3] - 上海临港新片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生产线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转,推进国产大飞机制造 [3] - 上海浦东新区"浦发·零碳绿谷"构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9% [4] 两新政策实施 -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依托新能源产业布局,在铝合金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提升,成为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商 [6] - 美团上海总部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6]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通过全年龄段体验设计推动冰雪经济与休闲旅游融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6] 两岸产业合作 - 上海台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发展态势良好,广西面向东盟近7亿人口市场,与台企管理经验形成互补 [9] - 建议在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领域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与内需市场对接联动 [9] 政策建议 - 建议完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围绕基础设施、制造业升级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 - 建议综合运用财税、信贷、价格等手段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 [7] - 建议加快推进"两重"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做好"两新"工作推动消费提质增效 [9]
新华网视评|期待奇迹,也要校准预期
新华社· 2025-06-10 15:53
创新认知偏差与成果 - 新技术新产品发展中出现急于求成、好高骛远的认知偏差,导致调子定高后续决策失误 [2] - 部分创新成果引发不切实际的心理预期,未满足时产生负面反馈 [2] - 创新需循序渐进,需校准预期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 技术突破案例 - "行者二号"机器人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表现优异,较十年前"行者一号"(能耗0 8度电/小时,连续行走54小时134 03公里)实现技术迭代 [2] - 国产大飞机、"奋斗者"号深潜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微米级数控机床等颠覆性技术突破依赖科研工作者长期积累 [2] 创新生态建设 - 北京中关村从电子卖场转型科创高地,核心驱动力为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激励等制度优化 [3] - 中望CAD通过二十年实现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体现渐进式发展路径 [3] 科技创新发展阶段 - 中国科技创新处于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型期,需平衡紧迫感与规律尊重 [3] - 强调"做一分是一分"的务实态度,倡导静水深流的创新模式 [3]
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推动中央企业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环球网· 2025-06-07 08:38
中央企业发展规划体系 - 国务院国资委建立三级规划体系,包括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和企业规划,重点推动产业优化调整 [1] - 国有资本将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及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需结合国家统筹与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集群 [1] - 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 -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激发产业发展内生活力 [1] - 未来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需注重前瞻布局和因地制宜 [1] 央企科技投入与成果 - 中央企业拥有120万名科技人才,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10660亿元,占全国近1/3 [2] - 标志性成果包括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 [2] 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 - 央企需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主业做强做优、经营业绩考核、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结合 [2] - 重点发力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突破技术难题 [2] 规划执行与监管 - 发展规划将作为央企投资监管、财务预算、资本经营预算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2] - 对规划执行中的偏差、滞后或质量低下问题将开展责任追究 [2] 下一步工作部署 - 国务院国资委将结合"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办法》 [3] - 健全发展规划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规划引领和落实 [3]
中方一句话,打了美国脸,中国稀土管制,让特朗普的关税战成笑话
搜狐财经· 2025-06-05 18:28
中美高层通话动态 - 白宫频繁释放中美高层即将通话的信号,但中方明确回应"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表明在美国未做出实质性让步前不会进行谈判[1][3][5] 美国对华政策矛盾性 - 美国在实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等制裁措施的同时,又迫切要求与中国对话[7] - 美国商务部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售产品和技术,并限制半导体技术出口,作为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报复[7] 稀土产业战略地位 - 中国控制全球70%稀土产量,并拥有成熟的稀土开采和分离技术,形成难以替代的产业优势[11] - 稀土短缺已导致美国汽车制造商面临停产风险,部分企业考虑将未组装零件运至中国加工后再返销[11]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称稀土短缺可能导致生产延误或中断[9] 产业连锁反应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全球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及军工产业链[9] - 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因稀土短缺面临实施障碍,可能出现产业再度外流现象[13] 中美经贸博弈态势 - 中国将稀土管制作为反制美国关税战的有效手段[5] - 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制裁向中国传导压力,但未能改变稀土供应格局[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