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

搜索文档
湖南大学股权与创业投资研究院院长刘健钧—— 加快完善创投体制 更好支持创业创新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当前创投行业存在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税收改进难四大难题,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完全适配 [1] 募资端改进建议 - 应完善资本导入机制,鼓励发展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创投母基金,吸引高净值个人、保险资金、企业闲置资金等资本进入 [2] - 需扭转政策性创投引导基金与国有商业性母基金混同运作的局面,回归引导子基金投资早期企业的政策性定位 [2] - 应尊重保险资金与创投基金的市场化运作,允许保险资金所投资创投基金自主投资各个阶段的创业企业,并逐步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2] - 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按基金组合和完整存续期"进行考核的激励与容错机制 [2] 投资端改进建议 - 创投机构应从热衷追逐拟上市项目转向注重挖掘早期项目,特别是逆周期挖掘创新型早期项目 [3] - 政策性创投引导基金应重在"引导投早",并通过引导投早自然实现引导投小投长投科技,减少人为行业限制以保障子基金自主选择空间 [3] 退出端改进建议 - 退出端的核心是推进注册制走深走实,疏通多元退出渠道,形成稳定的上市融资预期和资本退出预期 [3] - 在真正的注册制下能形成更加有效和公平的股价参照体系,使创投资本通过并购方式退出时能与对手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 [3]
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肖飞—— 全方位为创投生态发展搭桥铺路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5
广东创投业发展现状 - 广东在全国创投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制造业大省,诞生了大量硬科技创业投资机会,吸引了各地资本关注 [1] - 广东创投行业活跃是政策持续发力与市场选择双重结果,2017年广东省政府提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 [1] - 广东打造多个省级投资平台,如粤科金融集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也是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金融集团 [1] - 广东已初步形成涵盖天使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为一体的投资体系 [1] - 截至2024年年末,广东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已认缴规模4913亿元,规模、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1] 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的作用 - 协会成立于2010年,已发展为广东创投生态圈的一部分,汇聚多方资源要素和力量 [2] - 协会搭建企业与政府间沟通桥梁,推动政策落地实施,组织金融产业链交流活动,促进信息互通与资源整合 [2] - 协会建立高效的创投企业与项目对接机制,在多地设立办事处,推动地方创投资源深度融合 [2] - 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为会员提供业务培训与交流机会,推出"企业综合融资解决方案" [2] - 2024年协会协助企业完成87个融资项目,融资金额达32.5亿元 [2] - 协会已形成"资源整合—项目对接—融资服务"闭环,现有600多家会员单位,覆盖全产业链,累计服务初创企业超2300家 [2] 行业未来展望 - 协会对创投行业未来持积极态度,将继续加强行业研讨、搭建沟通平台、研究退出机制、深化服务体系及跟踪前沿技术 [3] - 预计未来市场活跃度将持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投资领域进一步明确,退出渠道更加多元化,行业生态建设日益完善 [3]
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孙宏斌—— 期待更多科创独角兽从青岛走向全国布局世界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1
青岛创投风投行业发展现状 - 青岛自2019年提出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战略后,已发展成为北方乃至全国代表性的创投风投之城 [1] - 青岛市股权与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现有会员单位9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涵盖创投机构、银行、券商等各类行业服务机构 [1] 2025年青岛创投行业三大特征 - 市属国资带头"投早、投小、投科技":青岛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累计投资1152个项目,投资额587亿元,其中初创期、早中期企业占比超50% [1] - 集中力量引进重大项目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与5家银行合作,完成五大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签约,目标规模90亿元,形成"国家级基金+地方引导基金+银行系资本"全链条资本矩阵 [2] - 硬科技投资成主流:2025年上半年青岛市新增创投项目中,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占比超60% [2] 行业协会服务体系 -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帮助会员打通"募投退"全链条 [2] - 募资端:储备充实LP资源,为GP推送业务 [2] - 投资端:拥有充足项目储备,组织丰富路演活动,服务近20个政府部门 [2] - 退出端:定期拜访会员及所投项目,提供后续融资、投贷联动、政策宣讲等精准服务 [3]
最高出资80%,天津出台创投新政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21
投资界7月23日消息,近日,《天津市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旨在为天津创投发展提供政策指引和原则规范。其中提到,对创业投资类 政府投资基金,市或者区单独一级财政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70%,市、区两级财政合计出资比例上限可提高至80%;对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允许财 政出资部分在退出时以投资超额收益为限给予让利,并根据出资比例、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让利比例;鼓励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以退出本 金及投资收益开展滚动投资。适当延长创业投资类政府投资基金存续期,合理设置投资期和退出期,健全基金退出管理制度,简化项目退出流程,构建更加 畅通的退出机制。 | 名 | 称 :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 --- | --- | | 索 引 号: 111200000001250229/2025-00024 |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 发 文 字 号: 津政办发〔2025〕18号 | H 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运行 | | 成 文 日 期: 2025年06月28日 | 发 文 日 期: 2025年07月07日 | 附 ...
广合科技: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基金 基金投资领域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创业投资
快讯· 2025-07-22 18:33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与深圳市九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签署合伙协议,设立九派宏涛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苏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认缴3000万元,占合伙企业认缴出资总额的33.31% [1] 基金投资领域 - 基金投资领域包括AI智能工业设备、AI基础软件、AI应用、人形机器人及上游零部件的创业投资 [1]
每经热评︱地方国资进阶、市场化巨头退守 创投市场探路“效率与使命共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2 14:27
一级市场创投格局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一级市场融资交易达3743笔,同比增长16% [1] - 地方国资背景机构首次占据前二十名活跃机构名单的半壁江山,市场化巨头如高瓴创投、红杉中国退居二线 [1] - 地方国资创投呈现系统性突破特征,深圳、合肥、苏州、北京成为四大高地 [1] 地方国资创投的地域表现 - 合肥创新投资上半年投资量超去年全年 [1] - 深圳系的深创投、力合科创等活跃国资投资量同比增长约20% [1] - 苏州系的元禾控股投资量翻倍,北京系的亦庄国投投资量增长70% [1] - 湖南等地国资作为新势力涌现,显示地方国资创投从东部沿海向中部腹地扩散 [1] 地方国资的投资模式 - 地方政府深化"资本招商"逻辑,通过股权投资深度介入产业培育 [2] - 合肥创新投资在先进制造领域有43%的独投率,敢于承担早期项目风险 [2] - 紫金科创90%的投资投向南京创业项目,形成"资本+产业"集群效应 [2] 市场化机构的策略调整 - 市场化巨头活跃度显著下滑,但并非衰退而是策略迭代 [2] - "国资出资+市场化GP"的混合模式成为主流形态之一,兼具国资资源优势和市场化灵活性 [2] 一级市场评价标准变化 - 国资机构既追求财务回报又肩负产业培育使命,传统以IRR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被重塑 [2] 地方国资创投的潜在问题 - 部分地方国资机构可能因行政干预或政绩导向在热门赛道盲目跟风投资 [3] - 国资背景的决策机制与市场化效率之间的平衡待优化,区域壁垒可能加剧资源分配失衡 [3] 创投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地方国资崛起是国家战略引导下资本形态的丰富,市场化机构调整是新生态中的适应性进化 [3] - 中国创投市场或将走出"效率与使命共生"的新路径,服务于产业升级的长远目标 [3]
【重磅发布】来觅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PE/VC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7-18 06:30
PE/VC市场募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新设私募股权、创投基金3050支,同比增加5.8%,认缴规模8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8.2% [2] - 中基协备案基金1728支,同比减少3.2%,备案规模1120.7亿人民币,同比减少1.2%,降幅明显收窄 [2] - 浙江、江苏、广东为第一梯队,新设基金均在410支以上,省市集中度小幅提升 [2] - 小规模基金占比触底回升,认缴规模1亿以下基金1926支,同比增加94支,规模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 [2] - 国资效应凸显,10亿以上基金中国资背景LP出资占比超90% [2] - 新设基金平均单笔认缴规模2.95亿元,同比增长11.7%,反映机构募资信心提升 [12][13] 政府引导基金与创新融资工具 - 2025年上半年省市合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超40支,呈现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趋势 [3][25] - 政府引导基金返投比例降低至0.4-0.6倍,容错机制完善,允许单项目最高100%亏损 [25] - 科创债成为募资新解法,近30家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总规模突破200亿元 [3][26] - S基金市场加速规范化发展,上海份额转让平台成交121笔,总额252.4亿元 [3][27] PE/VC市场投资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案例4523起,同比下降2.6%,融资金额1523.6亿元,同比下降15.7%,降幅收窄 [3][29][30] - 早期投资占比68.3%,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行业融资案例占比63.5% [3][36] - 人工智能融资案例662起,同比增加34.6%,融资金额377.2亿元,同比减少4.9% [3] - 专精特新企业获投活跃,65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投,占比15.6% [3][41][42] 行业细分投资动态 - 信息技术行业融资762起,IT服务和应用软件为主要构成,AI大模型热度降温 [49][51] - 电子行业融资773起,半导体领域占比72.2%,芯片设计最受资本关注 [55][56] - 医药健康融资618起,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为主要投向,创新药械受青睐 [63][64] - 绿色投资持续获政策支持,融资案例901起,江苏、广东等地热度较高 [43][44] 市场参与主体特征 - 参与一级市场投资机构2579家,同比增长6.7%,投资头部化趋势明显 [45][46] -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占比37.2%,平均每家82.2件专利,单笔融资超4800万元 [39][40] - 深创投、元木控股等机构投资活跃,重点布局信息技术、电子、医药健康等领域 [47]
Rime创投日报:26 亿!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关-20250717
来觅研究院· 2025-07-17 1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16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33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国内23家企业、国外10家企业,融资总额约32.25亿元 报告涵盖募资、大额融资、政策聚焦等方面信息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募资事件 - 7月16日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26.17亿元完成首轮募集 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 +”领域 [3] - 7月16日福建省产业基金与协鑫集团合作发起设立年内第二支专精特新类基金 规模6亿元 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 7月15日江苏省海洋经济股权投资基金设立 规模20亿元 公开遴选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 旨在支持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5] 大额融资 - 7月16日中数睿智完成2亿元A +++轮融资 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领投 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 [6] - 7月16日维眸生物完成1.4亿元D2 +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温州瓯海湘投一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专注眼科创新药物研发 [7] - 7月16日CertifID完成4750万美元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Centana Growth Partners等 资金用于拓展产品功能等 [9] 政策聚焦 - 7月16日河南省印发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支持相关企业参与并购重组 [10] - 7月16日北京经开区印发措施 提出到2027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星座”新质产业生态社区 [11]
26.17亿元!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关,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22:49
基金募集与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 - 该基金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30%投向成长期项目 [3][4] - 基金存续期为8年,计划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4] -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覆盖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 [5]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19家LP达成合作 [4] - 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 [5] - 公司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已投资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5]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5] - 投资孵化出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人工智能标杆企业 [5] - 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多个关键核心环节 [5] 上海地区业务发展 - 在上海地区已投资超过6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6] - 2023年底成立上海孵化器公司,获批成为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 [6] - 采用"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创新理念,聚焦原始创新硬科技成果应用 [6] 孵化器运营成果 - 7个项目进入"超前孵化"或"深度孵化"阶段 [7] - 原集微项目已完成两轮早期投资,2025年初组建创业团队 [7] - 探索出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模式 [6][7]
聚焦硬科技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26.17亿元首轮募集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8:50
基金募集与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 - 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 存续期为8年 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2] - 基金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30%投向成长期项目 分别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和"从1到10"技术熟化 [2] 投资方向与产业布局 -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 [2] - 聚焦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 包括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2] - 目标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中国发生 [2]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等19家LP完成签约 [2] - 强调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中科创星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 自2013年起持续服务科学家创业 [2] - 目前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 累计投资530家硬科技企业 [2] - 近期完成全国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首笔科创债发行 反映市场对硬科技长期主义的信心 [2] 战略愿景 - 坚持陪伴科学家创业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致力于实现技术突破带来的知识价值向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跃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