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零售
搜索文档
关于商场的命名问题,浙江“胖都来”商场负责人最新回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5 21:57
商场开业与命名争议 - 浙江线下购物商场"胖都来"于5月1日开业,多位明星发视频祝贺,但名称被质疑碰瓷知名品牌"胖东来"[1] - 商场分为A、B两个区域,由同一老板持有,主营服装和日用百货,商品直接从周边工厂采购以保持低价[2] - 商场公众号称一期项目包含30万立方米物业,含5万立方米购物中心、3万立方米展销中心、2万立方米直播基地,二期3万平方米智慧商业综合体预计10月开放[2] 品牌名称解释与宣传 - 商场社交账号4月宣传时解释名称含义:"胖"象征丰盈富足,"都"取自董事长姓氏,强调品质重于符号[2] - 宣传内容突出商品丰富度、价格实惠及服务贴心,将名称理念与经营策略关联[2] 法律纠纷与侵权认定 - 胖东来公司5月1日回应称已取证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同时向"胖都来"邮寄律师函[3] - 胖东来工作人员证实投诉行为,认为"胖都来"名称易引发消费者混淆,已对相关社交账号取证[4] - 律师指出"胖都来"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因名称与"胖东来"字形读音高度相似,易造成公众误认[4]
艺术体育跨界碰撞带动消费 环球马术冠军赛精彩不止于“赛”
解放日报· 2025-05-05 11:18
赛事数据表现 - 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三天合计观赛约2.3万人次,其中10%来自境外,45%来自境内上海以外地区 [1] - 赛事票房较去年提升约30%,官方纪念品累计销售额较去年提升20% [1] 观众体验升级 - 赛事首次免费向公众开放赛场B1、B2层,允许无门票游客参观 [1] - 主办方推出"赛事+文旅"观赛路线,结合世博文化公园热门景点双子山及温室花园免预约权益 [1] - 联合周边商场逾百家品牌商户提供门票优惠福利,实现观赛与消费场景联动 [1] 赛事影响力 - 赛事在最高组别1.60米浪琴大奖赛中,英国选手斯科特·布拉什夺冠 [2] - 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出席颁奖仪式,显示政府层面对赛事的重视 [3]
B1火起来了
虎嗅APP· 2025-04-04 11:24
商场B1转型潮 - 北京朝阳大悦城B1层从以餐厅、茶饮为主转变为潮玩、绿植、二次元相关门店占比大幅提高的"生活实验室" [3] - 上海北外滩来福士城市市集将地下室改造成潮流胜地,采用动态光影投射、不规则展架分割空间等设计吸引年轻人 [4] - 山东临沂泰盛广场B1层改造为直播选品中心,2023年GMV突破4.2亿元,坪效达传统业态2.8倍 [4] - 2024年全国标杆商场地下商业年调整门店数突破5800家,70%商户为从淘宝转型的实体店主 [5] 地下商业爆发原因 - 地下商业租金低于地面30%~40%,但地铁轨交网络带来高人流,形成"低成本+低租金+高频次+高人流"优势 [9] - 北京某中型商场B1层租金为地上二层80%,但流量转化效率高出2.1倍 [9] - 上海静安嘉里中心B1层地铁走廊经济带2023年租金涨幅达17%,C-12铺位月租金63万元较2020年涨142% [9] - "碎片化消费公式":客单价≤35元×转化率≥18%×停留时间≤5分钟=最优模型,如瑞幸极速取餐柜单柜日均出杯量达487杯 [10] 业态调整趋势 - 传统零售业态被策展型、二次元、公园式、市集型等非标商业体取代,好利来、星巴克等"门神"品牌向地下迁移 [8] - 茶饮品牌从商场高层向B1层转移,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因经营压力被动调整或主动下移 [14] - 餐饮品类面临高汰换率,某万象城100多家餐饮店5年内仅4家保持良好业绩 [16] - 黄金、珠宝等品类以集群形式在地下商业表现良好,而电影院、儿童游乐场等业态因改造成本高不适合下沉 [18] 运营挑战 - 地下商业建安成本高于地面,消防通道疏散要求极高,需在规划初期做好工程交底 [18] - 冷区店铺需自带流量,若被安排在消费者必经之路有3个以上空置铺位的位置且无客流吸附能力则难以存活 [19] - "地下虹吸"现象导致地上二层女装区空置率从8%升至19%,当B1层租金占比超35%可能引发商业生态失衡 [20] - 价格敏感边际明显,杭州湖滨银泰B1层某奶茶店价格从12元涨至18元后复购率骤降41% [20] 成功要素 - 需满足"轨交客流+年轻潮流定位+特殊品类集群式消费+自运营获客"等要素才能提升确定性 [16] - 动线设计需连接公共交通端点和网红打卡点,通过中庭和采光顶改善地下空间体验感 [13] - 培育期约5年,待稳定客流形成后才能进行整体调改,使品牌和商场都能算得过来账 [10] - 租金收入年增长达5%可认定为良性资产,随后可逐步盘活地上业态实现整体提升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