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导航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质检中心,检验些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8 06:10
国家质检中心概况 - 中国已建成874个国家质检中心,覆盖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建材、能源等主要国民经济行业领域 [6][12] - 国家质检中心地域分布覆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外),专业分布覆盖制造业31个大类中的29个 [12] - 近年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相关领域国家质检中心达313个,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12][13] 智能网联汽车检测 - 国检中心(上海)作为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质检中心,填补产业链空白,重点解决车规适应性、实车工况验证等"卡脖子"技术 [6][7] - 智能网联汽车需通过芯片可靠性、智能驾驶决策、信息安全等数道技术关卡,测试包括高温高压冲击、极端路况仿真(如暴雨夜行人横穿、卡车违规变道等1万多种危险场景) [6][7] - 中心拥有多个测试场地覆盖高速、城区、雨天等不同路况,支持L0-L4级自动驾驶及低空飞行场景验证 [8] 汽车芯片检测技术 - 芯片检测模拟真实行车极端工况(如瞬间高压冲击、剧烈温差循环),可预测芯片未来数年性能 [7] - 实验室采用动态实验方法,例如对汽车功率模块进行实车环境模拟,数据流实时监测 [7] - 中心打造汽车芯片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国产芯片质量提升与自主应用 [7] 卫星导航检测能力 - 上海计测院导航实验室定位精度达5毫米,天线相位中心测量精度1毫米,守时系统与国家基准时差不确定度约1.5纳秒(k=2),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9][11] - 实验室覆盖北斗、GPS、伽利略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频点,可模拟楼宇遮挡、太阳风暴等极端条件 [9][10] - 为渔业北斗终端提供测试(如零下25℃海水浸泡72小时不失效),支撑海事、交通等领域高精度导航产品性能验证 [10] 检测服务覆盖领域 - 导航检测服务覆盖应急、海事、交通、无人机等,例如为船载产品解决导航协议不规范、抗雷达干扰性能差等问题 [10] - 北斗高精度产品测试涵盖静态到动态场景,包括隧道、高架等弱信号环境下的连续定位能力验证 [10] - 中心通过CAL和CNAS认证,具备126个项目资质,覆盖导航相关147个标准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规模显著增长,在汽车芯片、氢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 [13] - 市场监管总局支持浦东新区设立认证认可国际化服务平台,试点国际互认合作 [13] - 未来将引导检验检测资源向国家重点产业、薄弱环节及产业急难问题倾斜 [13]
新股前瞻|背靠“国家队”、身处GNSS朝阳赛道,华大北斗投资价值几许?
智通财经网· 2025-06-15 21:3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 - 北斗系统成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广泛应用于新基建、时空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 [1] - 北斗系统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推动智能交通、灾害预警、精准农业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1] - 北斗系统具备抗遮挡能力、低纬度性能优势、高定位精度和独特双向短报文通信能力,已发射60颗卫星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投入使用 [7] 华大北斗公司概况 - 华大北斗是中国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北斗GNSS芯片设计,技术壁垒显著 [2][3] - 公司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在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低功耗技术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2] - 2024年以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计,公司全球排名第六、中国内地第二,市场份额4.8%;双频高精度领域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市场份额10.5% [3] 华大北斗财务与业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9.7% [5] - 同期标准精度芯片销量分别为340万件、830万件、1090万件;高精度芯片销量分别为200万件、300万件、510万件 [5] - 2022-2024年累计亏损5.23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1.03亿元、1.1亿元、1.18亿元,占总开支40%以上 [5][6] 行业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中国北斗空间定位服务市场规模从2019年4174亿元增长至2023年4857亿元,复合增长率3.9%;预计2028年达9540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14.5% [8] - 细分领域中,交通出行、低空经济增速显著,2023-2028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9.4%、32.0% [9] - 行业面临国际巨头价格战压力,高通等企业将中低端芯片单价降至1-2美元,挤压国产厂商生存空间 [10] 行业技术壁垒与发展前景 - GNSS空间定位服务行业技术壁垒高,涉及卫星信号处理、高精度定位算法等复杂技术体系 [11] - 华大北斗研发的芯片级双频高精度技术将功耗降低50%,推动北斗应用向消费电子、智能驾驶等大众市场渗透 [11] - 公司作为北斗芯片领域核心企业,技术实力和战略价值突出,短期盈利压力源于行业特性与市场竞争 [11][12]
中海达: 关于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6-13 18:41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本次股东大会由公司第六届董事会召集,2025年05月28日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召开,并于05月29日通过巨潮资讯网发布通知 [3] - 会议采取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结合方式,现场会议于2025年06月13日召开,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系统及互联网投票系统进行,具体时间分为交易时段(9:15-11:30,13:00-15:00)和全天互联网通道 [3][5] - 召集程序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会议时间、地点、议程等信息披露完整 [3] 参会人员与召集人资格 - 出席股东及代理人共464名,代表有表决权股份188,550,116股(占总股本25.3370%),其中中小投资者459名,代表股份4,729,028股(占总股本0.6355%) [5] - 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监事会监事全员出席,高管及律师事务所代表列席,人员资格经查验合法有效 [5][6] - 召集人为第六届董事会,其资格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要求 [5] 议案审议与表决结果 - 唯一审议议案为《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议案》,该议案已提前经董事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6] - 表决结果:同意186,705,688股(占比99.0218%),反对1,613,528股(0.8558%),弃权230,900股(0.1224%) [7] - 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结果显示:同意占比60.9977%,反对34.1197%,弃权4.8826% [7] 法律意见结论 - 股东大会召集程序、召开流程、人员资格及表决程序均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决议合法有效 [8] - 律师事务所对会议全程见证,确认无程序性瑕疵,表决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7][8]
华大北斗赴港上市,62岁董事长孙中亮背景揭秘,无控股股东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32
公司概况 -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招银国际和平安证券(香港)担任保荐人 [1] -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的导航定位芯片设计与开发 [1] - 产品线支持北斗系统并兼容全球主要GNSS系统,提供芯片、模组及解决方案 [1] 市场地位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4.8%,全球排名第六,中国内地排名第二 [1] - 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组领域全球市场份额10.5%,全球排名第四,中国内地排名第一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亿元 [2] - 同期亏损分别为9261.2万元、2.89亿元、1.41亿元,整体呈现收窄趋势 [2] - 2024年毛利为8196.7万元,其他收益净额4346.6万元,研发成本1.18亿元 [3] 管理层 - 董事长孙中亮自2016年12月起担任董事,2025年5月调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整体策略及重大决策 [3] - 孙中亮曾任职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独立董事、北京中电华大电子副总经理等职 [4][5] - 现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会长及央企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副理事长 [7] 教育背景 - 孙中亮2010年获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7年获北京建筑大学工程测量学学士学位 [7]
华大北斗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亏损1.41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6-12 07:04
公司概况 - 华大北斗是中国领先的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导航定位芯片设计领域 [3] - 公司提供支持北斗及全球主要GNSS系统的导航定位芯片和模组,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3] - 在芯片级双频高精度定位技术、低功耗技术、高集成度一体化SoC设计技术等方面具备显著领先优势 [3] 市场地位 - 2024年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达1610万件,全球市场份额4.8%,位列全球第六大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 [3] - 在中国内地公司中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4.8% [3] - 以双频高精度射频基带一体化GNSS芯片及模组出货量计,全球排名第四,中国内地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10.5% [3] 产品与应用 - 产品组合包括标准精度和高精度芯片、北斗短报文卫星通信芯片等 [4] - 应用领域涵盖共享单车、智能驾驶、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物联网、气象探测及形变监测等 [4] - 可实现精确导航定位、位置追踪、位移监测和卫星通信功能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6.98亿元、6.45亿元、8.40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9261.2万元、2.89亿元、1.41亿元人民币 [4] - 2024年毛利为8196.7万元人民币,毛利率较2023年有所改善 [5] - 2024年研发成本为1.18亿元人民币,持续保持较高投入 [5] 财务细节 - 2024年收入84028.6万元人民币,销售成本75831.9万元人民币,毛利8196.7万元人民币 [5] - 2024年经营亏损14207.1万元人民币,较2023年28674.7万元人民币亏损有所收窄 [5] - 2024年所得税支出253.4万元人民币 [5]
让尊崇优待更具“含金量”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4
社会化拥军举措 - 广州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涵盖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7] - 广州酒家集团创新开展"送厨艺进军营"活动,为驻穗、驻藏、驻滇等部队培养40余名厨师,并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证服务[6] - 广州市退役军人优待定点医院从1家增加到34家,累计为5.2万名退役军人提供医疗服务,减免个人自费部分251万元[6] 科技拥军进展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向驻海珠区部队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2] - 中海达集团向驻穗官兵展示海洋声学装备研发成果,其水下多波速和声学多普勒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水平[3] - 广州组织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等领域企业助力国防现代化建设,形成军地联动支前"新矩阵"[4] 退役军人服务创新 - 广州建成302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越秀区珠光街道服务站为1460名退役军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8] - "广州市慈善会红棉老兵帮扶关爱基金"规模从30万元扩大到1000余万元,已帮扶300多户退役军人家庭[9] - 荔湾区成立退役军人养老示范服务中心,天河区军休所开设"军休+长者"饭堂提供8.5折就餐优惠[10] 商业拥军模式 - 海珠区江悦酒店打造"崇军客栈",为18类军人群体提供"三专属"服务[10] - 荔湾区成立"拥军惠军商盟",50家企业为军人军属提供"三优"服务[11] - 黄埔区打造1公里"长洲双拥街",设立双拥驿站作为军人服务"加油站"[12]
在北斗星群间架设“天路”
科技日报· 2025-06-11 16:18
技术突破 - 国防科技大学空间仪器团队攻克星间链路光频梳精密测量难题,测距精度优于1.6纳米,达到目前公开报告的最高水平[1] - 团队提出"并发空分时分"空间协同测量理论,通过时间和空间维度协同编排实现多节点并行测量,提升观测几何强度和网络弹性[6] - 星间测距仪在超远距离、极大动态条件下实现厘米级测距,新方案使灵敏度提高30倍,数十毫秒完成信号捕获[3] 系统优势 - 北斗三号星间链路技术实现卫星自主运行,仅需国内部署地面站即可覆盖全球服务,突破境外地面站布设限制[1] - 星间链路形成多面体几何约束,单星可同时与多颗卫星测量,通过十几条测量基线实现全星座高精度定轨[5] - 首创星间链路地面系统,集成信号采集、状态诊断等功能,实现与卫星的高效稳定对接[7] 发展历程 - 团队2010年正式攻关北斗星间链路技术,此前已开展3年预研工作[2] - 2015年3月30日首发搭载星间链路的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发射,截至2024年3月已在轨稳定运行10年[1][8] - 2023年该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团队正推进下一代超精密测量、智能组网等技术升级[8] 行业影响 - 北斗星间链路技术建成"高速公路"式核心主干,相比GPS等系统的"羊肠小道"具有显著架构优势[2] - 技术突破使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境内管控全球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1] - 下一代计划实现混合链路新机制和智能组网技术,构建更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8]
破发股司南导航被责令改正 上市次年转亏国联民生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17:21
股价表现与监管问题 - 公司股价收报46.46元,跌幅2.48%,处于破发状态[1] - 公司因2024年年报披露问题收到上海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涉及资产/负债变动未说明、超募资金数据错误、权益工具投资披露错误三项违规[1] - 违规行为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被采取责令改正措施[2] 2024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微增0.28%[2][3]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至-3305.19万元,同比下滑179.03%[2][4] - 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010.20万元,同比下滑294.21%[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至1.12亿元,上年同期为-3374万元[2][4] - 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1.2元(含税)并转增3股[4] 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 - 营业收入4382.60万元,同比增长13.32%[4][6] - 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038.19万元,同比下滑46.24%[4][6] - 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497.92万元,同比下滑35.91%[4][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8576.03万元,同比恶化31.48%[5][6] IPO及募资情况 - 2023年8月科创板上市,发行价50.50元/股,募资总额7.85亿元,净额6.91亿元,超募1.35亿元[6][7] - 原计划募资5.57亿元用于PNT技术升级、信息系统建设等项目[7] - 发行费用9366.63万元,其中承销保荐费7062.93万元[7] - 保荐机构子公司民生投资获配77.7万股(占比5%),锁定期24个月[7]
这项技术要替代GPS:信号强100倍,精度10cm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08 09:16
卫星导航技术发展 - Xona Space Systems公司计划发射首颗150公斤重的"脉冲星"卫星,测试超高精度下一代卫星导航技术,以弥补GPS缺陷 [1] - 该公司最终计划部署由258颗卫星组成的低地球轨道卫星群,轨道高度约12,000英里,信号强度比GPS强约100倍 [1] - 新系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穿透多层墙壁,干扰器覆盖范围大幅缩小 [1] GPS系统现状与挑战 - GPS系统自1993年投入使用,已成为全球基础技术,应用于石油钻井、金融交易、电网同步等领域 [2] - GPS信号易受太空天气、5G基站和廉价干扰器影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问题更加凸显 [2] - GPS卫星位于12,550英里中地球轨道,信号到达地面时非常微弱,容易被干扰 [2] Xona公司创立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最初目标是提升自动驾驶汽车导航精度,减少对昂贵传感器的依赖 [3][5] - GPS米级精度不足以支持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尤其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误差较大 [5] - 公司致力于开发精度达3英寸(10厘米)或更低的PNT系统,在各种条件下保持可靠性 [5] 低地球轨道技术优势 - 低地球轨道卫星信号更强,能实时传输数据,减少延迟,抗干扰能力更强 [6] - 过去十年小型电子设备和低成本发射技术发展使大规模低地球轨道卫星群成为可能 [7] GPS干扰问题严重性 - 乌克兰战争中GPS干扰和欺骗普遍,导致精确制导武器失效,无人机需转向AI导航 [8] - 芬兰、爱沙尼亚等国家商业航班和船舶受到GPS干扰影响 [8] - 廉价干扰器(手机大小)可干扰方圆100米以上GPS信号,曾导致多个机场运行中断 [8] 替代方案竞争格局 - 除Xona外,Anello Photonics和Advanced Navigation等公司开发地面惯性导航设备 [10] - 赛峰集团探索通过光纤网络分发PNT数据 [10] - TrustPoint和SpaceX的Starlink也在开发低地球轨道PNT解决方案 [11] Xona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设计GPS兼容信号,便于接收器制造商整合新技术 [11] - 计划2025年发射4颗卫星,2030年完成大部分星座部署 [12] - 首颗卫星Pulsar-0将测试系统抗干扰和防欺骗能力 [12]
司南导航: 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7:47
监管措施决定书内容 - 公司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多项资产、负债科目同比发生重大变动但未在年报第45页"资产、负债情况分析"中说明 [1] - 年报第110页超募资金永久补流数据存在错误且未披露超募资金支付发行费用情况 [2] - 年报第204页"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情况"披露中上海西虹桥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和四川天择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据存在错误且漏填追加投资 [2] - 公司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2] 监管措施及要求 - 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2]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2] - 公司需自查年报工作问题并完善内部控制 [2] 公司回应 - 公司高度重视监管事项并将加强规范运作意识 [2] - 公司将持续学习法律法规并强化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2] - 公司表示监管措施不会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