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搜索文档
来上海看“天花板“级大展 奥赛博物馆在沪规模最大展览今启幕
解放日报· 2025-06-19 09:55
展览概况 - 上海迎来"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特展,这是法国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全球仅此一站的特展 [4] - 展览汇聚梵高、莫奈、米勒、塞尚、高更、马奈、德加、雷诺阿等艺术巨匠的百余件真迹 [4] - 奥赛博物馆镇馆之宝《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和《拾穗者》首次带到中国 [4] 展品亮点 - 梵高作品包括《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与《自画像》 [4] - 让-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参展 [4] - 保罗·高更的《塔希提的女人》、克劳德·莫奈的《夏末的干草堆》和《贝勒岛荒野海岸的岩石》参展 [4] - 爱德华·马奈的《埃米尔·左拉》和《女人与扇子》、埃德加·德加的《佩列蒂埃街歌剧院的舞蹈教室》和《在咖啡馆》参展 [4] - 雷诺阿的《钢琴前的女孩》、塞尚的《塞尚夫人肖像》参展 [4] 展览特色 - 奥赛博物馆主席表示这些作品在法国分散于不同展厅,但在浦东美术馆被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叙事可能 [4] - 展览设置儿童导览专区,通过互动装置和通俗讲解帮助小观众理解艺术 [5] - 浦东美术馆致力于打造"全年龄段友好"美术馆,强调美育从孩子开始 [5] - 暑假期间七八月每周五至周日延迟至22时闭馆 [5] - 持奥赛展览票根可免费参观世博文化公园的罗丹艺术中心 [5] - 展览采用雕塑和名画一起陈列的展示方式 [5]
从敦煌到大足 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首次在重庆联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09:50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从敦煌到大足——石窟艺术中国化流变展",首次联展敦煌莫高窟与大足石刻两大世界文化遗产 [1] - 展览共呈现200余件展品,包括国宝级文物2件、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8件,复制洞窟6座 [1] - 展览模式为"原迹重现+当代诠释",搭建"北敦煌·南大足"对话舞台 [1] 技术应用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整窟复制敦煌莫高窟第158窟、第3窟、第45窟、第17窟和大足石刻宝顶山小佛湾第9号毗卢庵、大足石刻北山第245号窟 [1] - 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借助AI技术与交互科技实现"点亮千手观音"光影互动装置,游客可通过电子屏合掌实时生成图像参与观音贴金体验 [1] - 运用大语言模型实现北魏敦煌禅定佛像与南宋大足释迦牟尼佛像的跨时空"对话" [1] 合作机构与展期 - 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9家单位共同策划 [2] -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5日 [2]
毕业展成为城市文化空间(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9 05:33
眼下,各大美术院校毕业展正在全国精彩上演。继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5月率先拉开帷幕,中国美术学 院、四川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也相继展开。 近年来,毕业展不仅是高校美术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成为突破校园边界、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 艺术节日。美术馆入口处,排队进场的人群似蜿蜒的长龙;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社交平台持 续"出圈";丰富多样的活动点燃观众热情,形成一个个社会美育的现场。 记者日前走进202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探看青年学子对现实的回应和对未来的畅想,感受这场青春盛 会与城市碰撞出的缤纷火花。 艺术与科技共舞 在浙江美术馆,游戏《黑客帝国》中的一名女性NPC(非玩家角色)与观众展开了一场跨次元的对话。 创作者之一王芃介绍,团队在开源项目《黑客帝国:觉醒》中植入人工智能体,控制角色的面部及语音 交互,并将植入的编码以U盘及实时程序进行展示。作品不仅揭示了智能体在摄取与处理数据时所面临 的伦理挑战,也探讨了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角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如今,人工智能介入社会生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在中国美院毕业展上,学子 们将AI玩出新花样,或与AI深度对话,人机 ...
漫展内卷,卖掉热爱
36氪· 2025-06-18 20:23
行业现状 - 非一线城市商业漫展收益不稳定,部分展会保本或亏损,如石家庄NCE漫展五一档仅赚两三万元[1] - 行业面临成本攀升、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单一三大冲击[2] - 疫情后线下活动不确定性增加,部分主办采取"老板打工+团队待命"的运营模式[1] 商业模式 - 收入结构:非一线城市漫展90%收入依赖门票,头部展会则依靠展位费和商业赞助[4] - 商业展与同人展区别:前者侧重官方产品展示和嘉宾活动,后者侧重创作者交流[4] - 头部展会优势明显:Bilibili World 2024年61.5万预约量,2.7万张优先购门票30秒售罄[7] 市场竞争 - 展会数量激增:杭州年办展量达30+场,数量增2倍但客群仅增1.2倍[5] - 新进入者冲击:资金充裕的主办开出10万元/场高价争夺嘉宾资源[18] - 同质化严重:内容相似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小型酒店展分流客群[5][7] 成本结构 - 支出构成:场地40%、嘉宾40%、其他20%[10] - 嘉宾费用暴涨:疫情前5000元/位,现在涨4-5倍至2-2.5万元[16] - 头部Coser报价达疫情前10倍水平,2010年3000元现在3万元+[16] 运营挑战 - 票务平台抽成:B站会员购抽取预售票10%、现场票6%佣金[23] - 隐性成本:年均7万元关系维护费用,举报投诉风险增加[23] - 场地制约:核心地段场馆议价能力弱,部分垄断配套服务[20] 政策环境 - 2023年国务院文件明确支持动漫节等业态发展[25] - 监管趋严:2022年南京"夏日祭"事件后审批难度加大[26] - 执行落差:补贴标准与漫展特性不匹配,十年未获政府补贴[25] 消费趋势 - 客群年轻化:主力消费者变为初高中生,消费能力有限[8] - 价格敏感:成本上涨但票价仅敢"按个位数"调整[8] - 维权意识增强:不满意即通过12345投诉[23] 行业演变 - 从亚文化社群转向粉丝经济,签售成为新盈利点[17] - 出现有偿代签服务,价格区间几十至上百元[17] - 国企入局加剧竞争,部分地方主办考虑转型专业展会[23]
当代的回响——欧美艺术家联展| 吉恩·卢克·福格斯(Jean-Luc Feugeas)
经济观察报· 2025-06-16 12:04
艺术家背景 - 吉恩·卢克·福格斯1969年出生于法国 兼具艺术家 数学家 乐队贝斯手多重身份 [1] - 创作核心围绕熵增研究 探索秩序与无序的数学关系 并延伸至音乐与绘画领域 [1] - 艺术风格融合数学严谨性 音乐浪漫性 绘画自由性 形成独特跨学科表达 [1] 艺术创作特征 - 作品通过线条变化呈现细胞增殖般的复杂结构 兼具数学精确性与视觉模糊性 [1] - 创作媒介包含画布丙烯与街头壁画 尺寸跨度从135x100cm至210x100cm不等 [2] - 2023年代表作包括《隐空间》《投影》《野蛮时代》等大型丙烯绘画 [2] 展览信息 - 2025年6月1日至30日在北京国贸商城举办个展 展出全球壁画作品 [2] - 展览场地为南区地下一层SB125空间 由蛙人艺术提供影像支持 [2]
“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开幕 探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创新样本
证券日报· 2025-06-15 20:25
6月13日,由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大麦娱乐旗下艺展鸿图出品、PIN STUDIO主办的"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中国电影120周年特展,在上海影城正式开幕。 据悉,"造梦现场"是由大麦娱乐旗下艺展鸿图出品、PIN STUDIO主办的电影艺术展IP,系目前国内最 大规模电影艺术群展。该IP于2024年上影节期间作为组委会官方日程展览首次推出,并在2025年北影节 期间落地北京站巡展。而此次"造梦现场"电影艺术展——中国电影120周年特展,不仅是大麦娱乐携手 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献给所有影迷观众的一份特别礼物,亦是双方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文旅商体展 融合发展的创新样本。 大麦娱乐总裁李捷表示:"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我们再次回到上海这座'电影之城',推出'造梦 现场'电影艺术展,也是希望为所有影迷观众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与上影节的合作已经走过了十 年,今年的'造梦现场'不仅得到了上影节组委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还有多家合作伙伴和艺术家也倾情加 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各位合作伙伴之间可谓'双向奔赴,一见如故'。未来,我们期待'造梦现 场'这个原创IP可以持续以旺盛的生命力、成长性和创 ...
朵云轩总经理助理、艺术中心策展人刘晔楠:非遗与AI有很多共通之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13:38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2025活力西岸:从城市焕新到人居范本",聚焦世界级中央活力区建设 [1] - 活动由徐汇区营商服务中心、每日经济新闻等机构联合主办,60余家行业企业参与 [1] - 核心讨论方向为打造"7×24小时生活秀场"的城市更新模式 [1] 传统艺术与AI融合实践 - 朵云轩将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技术与AI结合,技术逻辑存在共通性(解构-标注-重构) [2] - 2022年已完成首例AI艺术融合项目:陆小曼《夏日山居图》通过人工标注实现AI重构创作 [2] - 技术难点体现在山水画"皴法"标注复杂度超过编程,推动双向认知突破(艺术界理解算法/科技界理解文化) [2] - 衍生举办长三角AI奥林匹克挑战赛,以沈周《两江名胜图》为案例向青少年传播传统书画 [2]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6:18
文化档案展览 - 广西首次为"刘三姐"建立文化档案并举办展览,展览主题为《"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1] - 展览分为5个板块,包括序厅、文献史料里的刘三姐、新中国成立后"刘三姐"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后"刘三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等[1] - 展览通过300多份档案文献展示刘三姐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繁荣[1] - 展期暂定为两年,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刘三姐文化档案精品[4] 展品亮点 - 近百件刘三姐文化档案首次亮相[1] - 珍贵展品包括彩调剧《刘三姐》剧本第一方案原稿、1960年胡志明主席观看歌剧后与演员合影照片、1963年文化部批复同意向印尼华侨提供《刘三姐》资料等[1] - 彩调剧《刘三姐》(第九方案)封笔之作的手稿原件由创作者曾昭文之子捐赠[2] 捐赠活动 - 活动现场举行了刘三姐文化档案捐赠仪式[2] - 捐赠者包括柳州《刘三姐》创作组成员家属、"刘三姐"扮演者傅锦华女儿等[2] - 捐赠物品包括创作手稿、相关照片等[2] - 广西档案馆为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2]
香港第一季金融业、保险业、进出口贸易业等业务收益指数均录得双位数升幅
智通财经网· 2025-06-10 16:53
行业业务收益同比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业(银行除外)业务收益同比上升32.5% [1] - 保险业业务收益同比上升23.1% [1] - 进出口贸易业业务收益同比上升19.4% [1] - 银行业业务收益同比上升19.0% [1] - 地产业业务收益同比下降6.7% [1] - 零售业业务收益同比下降6.5% [1] - 计算机及信息科技服务界别业务收益同比上升60.2% [1] - 旅游、会议及展览服务界别业务收益同比上升1.1% [1] 行业业务收益环比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保险业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上升32.5% [1] - 进出口贸易业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上升20.3% [1] - 银行业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上升19.9% [1] - 地产业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下降5.7% [1] - 计算机及信息科技服务界别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上升50.3% [2] - 旅游、会议及展览服务界别经季节性调整的业务收益环比上升0.7% [2] 政府评论与展望 - 2025年第一季度金融业(银行除外)、保险业、进出口贸易业和银行业业务收益同比显著上升 [3] - 未来经济增长将为服务行业业务提供支持 [3] - 内地经济增长和香港特区政府增强经济动能的措施将利好服务行业 [3]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14日举办,设分论坛、文物专题展等
新京报· 2025-06-09 21:18
2025明文化论坛概况 - 2025明文化论坛将于6月14日在昌平区全球明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主题为"印象大明 世遗华章" [1][2] - 论坛由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和一场文物展览组成,开幕式围绕"明文化传承创新与文旅融合发展"展开研讨 [2] - 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大明经略"治国韬略、"医药传承"济世匠心、"数智文旅"科技赋能、"明乐雅音"艺术回响 [2] 明代文物展览与科技应用 - 明代文物专题展览6月14日全天开放,设置"礼制之章""威仪之象""器用之华""文脉之传"四大主题单元 [2][3] - 展览采用VR、AR、全息投影、4K超清扫描、AI色彩修复与三维动画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 [1][3] - 数字孪生技术将用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展陈-跨界传播全链条矩阵,专设"明文化数智文旅"分论坛研讨智慧景区建设 [3] 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规划 - 昌平区计划2030年前实现明十三陵主体陵寝全部开放,推动兆域边墙保护修缮与全域旅游发展 [4] - 北京市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重点实施箭扣长城、大庄科长城、天坛等研究性修缮项目 [4][5] - 昌平区已连续举办三届明文化论坛,将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整合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等标志性遗存 [5] 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 中国明史学会将合作编撰《赫赫有明》通俗读物,深化明史研究体系建设,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变迁等多维度成果 [6] - 论坛开幕式联动明十三陵、明祖陵等五地直播,邀请高寿仙、单霁翔等专家解读明文化历史价值 [2] - "医药传承"分论坛系统展现明代医家在《黄帝内经》实践和中药炮制工艺的革命性进展 [3] 文旅融合与品牌活动 - 昌平区推出《明见万历》VR体验项目,打造"明潮"嘉年华、千帆音乐节等品牌活动,采用大空间娱乐(LBE)技术 [3] - 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统筹布局,构建文化创意与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