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工

搜索文档
46家化企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
中国化工报· 2025-06-06 10:53
活动概况 - 2025年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集中开放活动在南京金陵石化花园工厂举行 [1] - 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指导,联合央地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领军企业共同主办 [2] - 全国46家石化企业以线下或"云参观"形式参与,约80人参加启动仪式 [2] 活动亮点 - 现场参观金陵石化大绿坡、高盐水零排放装置等环保设施,展示近零排放项目 [3] - 中国石化19家单位入选第一批石化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 [3] - 中国石化累计举办超5000场公众开放日,邀请27万代表参与,超2亿人次"云游览" [5] 行业举措 - 生态环境部2017年起推动4类环保设施开放,2024年拓展至石化等4大行业 [5] - 印发《石油和化工行业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2025年公布首批开放单位 [5] - 金陵石化等企业通过开放活动展示绿色发展成果,提升"含绿量" [3] 战略意义 - 石化行业作为基础性产业,开放环保设施是绿色转型的关键步骤 [2] - 通过开放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6][7] - 中国石化将工厂打造为"生态花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3]
“三管齐下”助力科技跃迁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9 10:14
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和布局前沿技术是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1] - 化工企业需通过"三管齐下"策略实现科技跃迁 [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通过技改和设备升级优化产线工艺 拓宽产业结构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 [1] - 强化跨部门协同机制 打通研发-生产-销售-市场信息壁垒 建立高效问题处理流程 [1] - 动态调整研发方向以匹配国际国内产业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 [1] - 新洋丰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 控制重金属含量 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 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 工艺升级和智能制造 [2] - 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研究 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 [2] - 联合高校开办专项培训班 培养高技术人才 [2] - 引入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实现知识共享和能力互补 [2] - 新洋丰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武汉大学等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 全方位孵化专业人才 [2] 创新发展潜力挖掘 - 围绕全产业链优先配置资源 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污染物转化技术延伸 [2] -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人工智能推动实验室成果产业化 [2] -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 将研发成果与团队绩效绑定 [2] - 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 [2] - 新洋丰设立多种科技荣誉奖项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2]
构建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5-16 10:05
行业创新体系构建 -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构建全产业链创新支持体系以提升整体效能[1] - 当前部分企业仍存在手工统计数据导致信息滞后、失真及平台割裂等问题[1] - 需建立快捷数据采集信息化平台实现焊缝二维码扫描、销售数据自动统计等全链条信息共享[1] 技术创新实施路径 - 创新管理需覆盖金点子收集、可行性分析、立项到落地应用及后评价全流程[2] - 对仅提出创意的普通员工也应纳入成果名单并给予奖励[2] - 全程参与者适用"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原则以激发主动性[2] 创新推广策略 - 推广初期需通过小范围试点验证逐步改变用户固有观念[2] - 分阶段实施可降低改进成本避免大规模应用失败风险[2] - 试点成功后再扩大至大范围应用实现创新成果普及[2] 管理机制优化 - 管理人员需从共享数据中识别改进点引导靶向性创新[1] - 对跨层级提出的管理优化建议需充分论证可行性[2] - 创新评价需以实际落地效果作为核心衡量标准[2]
生产一线走出来的“工人院士”——记全国劳动模范、燕山石化炼油厂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刘劲松
中国化工报· 2025-05-12 09:56
行业表彰与劳模精神 -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1670人,其中石油和化工行业146人 [1] - 燕山石化刘劲松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并成为全国炼油专业首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2] 航空煤油生产与技术突破 - 2016年燕山石化采用直馏柴油裂化新技术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扩能改造,刘劲松团队半年内完成改造并提供上万个技术数据 [3][5] - 国内首套直馏柴油裂化生产航煤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劣质柴油转化为高值喷气燃料 [5] - 2020年刘劲松创新航煤生产流程,缩短产品合格时间48小时以上,减少开工成本2825万元 [5] 清洁能源与环保贡献 - 燕山石化汽柴油供应占北京市成品油市场50%以上 [6] - 刘劲松参与京ⅥB油品质量升级,实现汽油车颗粒物排放下降20%-30% [6] - 通过调整天然气制氢装置负荷降低芳烃含量,确保油品质量达标 [6] 炼油系统转型升级 - 润滑油加氢装置生产高端润滑油基础油,形成新效益点 [7] - 国内首套采用美孚MSDW专有工艺的润滑油加氢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7] - 2024年Ⅱ类6cSt和Ⅲ类4cSt润滑油基础油出口海外,实现进口替代 [8] 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 刘劲松团队通过试验摸索定制化生产化妆品级白油,开拓涤纶低弹丝油剂、变压器油市场 [8] - 润滑油加氢装置区成为华北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 [8]
石化行业154名先进个人获表彰
中国化工报· 2025-04-30 09:37
表彰大会概况 -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1] - 石油和化工行业有146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8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1] - 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 表彰对象特点 - 表彰对象坚持政治性、注重群众性、体现代表性,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 [2] - 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903人,占比37.22%;普通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321人,占比13.23%;机关事业单位的科研、教学一线等人员634人,占比26.13% [2] - 行业分布涵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20个国民经济门类 [2] 石化行业表彰情况 - 石化行业获表彰的先进个人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占据相当比例 [3]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第一作业区中压加氢装置操作工、首席技师刘劲松等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3] - 石化行业获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多为投身石化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如吉林油田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潘威等 [3] 历史背景 - 1950年至2020年,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先进个人33708人次 [3] - 1995年后,每5年召开一次大会,在逢"五"逢"十"年份的"五一"前夕举行 [3]
三举措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10:31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民 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工行业亟须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以创 新生态优化为保障,点燃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破局"卡脖子"技术,以"硬核"创新筑牢产业根基。化工产业链条长、技术密集度高,核心技术缺失始终 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化工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找到打破技术封锁的关键 路径。以南化公司为例,他们通过优化反应工艺、开发新型催化剂产业体系,不仅将产品收率提升至国 际领先水平,还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协同增效。在"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南化聚焦碳捕集、利用与 封存技术攻关,自主研发的碳捕集溶剂已进入规模化试验阶段,为传统化工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自主解 决方案。 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畅,一直是制约科技创 新的痛点。化企要通过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引入院士工作站等方式,缩短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的周期。一方面,企业应主动"出题",发布技术需求清单,设立产业创新联合体,引导科研资源向关键 领域集聚;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要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