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搜索文档
多地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多点发力繁荣文旅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3
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优化文旅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和业态,丰富票根经济联动消费 [1] - 支持开展"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等活动,办好湾区音乐汇、广州艺术季等文旅活动 [1] -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为国际中转游客提供免费广州一日游服务 [1] - 推动离境退税商店"扩围拓品",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扩大外卡POS机覆盖率 [1] - 推动市内免税店尽快开业,争取开设更多口岸免税店 [1] 文旅消费升级与政策导向 - 扩大入境消费可以驱动文旅消费升级,离境退税、免税店布局应与核心景区等文旅资源绑定 [2] - 文旅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性地位,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乘数效应 [3] - 随着Z时代成为消费主力军,文旅消费"悦己"特点愈发凸显,产品和服务走向微观感知 [3] - 各地提振消费方案涉及文旅领域,如承德市推出"文旅+体育""文旅+农业"等多业态融合精品旅游线路 [2] - 上海市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福建省打造"跟着高铁游福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品牌 [2] 文旅消费发展趋势 - 优化文旅消费供给需要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通过科技赋能、挖掘地方文化IP打造差异化产品 [4] - 扩大入境消费强调便利化政策与服务升级,推动"文化+高端消费"融合 [4] - 深化文旅融合倡导"文旅+"跨界模式,结合区域特色实现生态协同 [4] - 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驱动、以服务为纽带,构建"商旅文体健"一体化生态 [4]
“票根经济”解锁多种消费场景 西安开启消费活力创新实践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23:35
活动概述 - 西安市商务局联合文旅局、体育局推出"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主题为"一票游长安·碰享'西'悦购",串联住宿、餐饮、文旅等多重消费场景 [1] - 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覆盖西安市组织举办的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活动 [1] - 消费者在参与活动的住宿餐饮企业消费时可享受阶梯式满减优惠 [1] 活动形式 - 在场馆内观看演唱会、体育赛事的消费者可扫描专属二维码一键领取消费券,并显示消费商家信息 [1] - 活动融入"碰一下"智能支付体验,消费者开启手机NFC功能轻触收款设备即可完成支付并有机会触发额外叠加优惠 [1] - 下一步将增加会展活动及室外体育赛事的"票根大礼包" [1] 活动影响 - 票根成为串联多场景消费的纽带,从历史遗迹到现代商圈,从演出场馆到特色街区 [2] - 创新模式为消费者带来实惠,为商家导入精准客流,延长城市消费链条 [2] - 激活夜经济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2] 战略意义 - "票根经济"是西安顺应"演出经济"热潮、创新消费场景的主动破圈尝试 [2] - 未来将持续深耕"消费+"模式,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消费场景推出更多创新举措 [2] - 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2]
广州促消费组合拳:不止取消购房“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9:28
房地产政策优化 - 广州发布《方案》明确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政策 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 [2] - 广州去年已逐步解除限售和限购 此次全面取消"三限"旨在激活外地人购房需求 [2] - 2025年计划推进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超150个 更新住宅老旧电梯超9000台 完成城中村改造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5] - 推进利用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 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支持首付提取和贷款申请 [5] 就业与收入保障 - 开发储备350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争取2025届毕业生7月底前平均去向落实率不低于70% [3] - 调整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为2500元/月 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常态化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3] - 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户籍限制 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 [3] 汽车消费促进 - 推进落实小客车指标"久摇不中"72次的个人直接申领普通车增量指标 [6] - 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 落实"反向开票"便利化措施 [6] - 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举办高水平汽车赛事和专业展览 [6] 服务消费提质 - 举办国际美食节、精品美食周等活动 发放餐饮消费券培育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7] -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 为国际中转游客提供免费一日游服务 推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7] - 推动市内免税店开业 扩大口岸免税店数量 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 [7] - 简化演唱会审批流程 实行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全流程网办 前4月营业性演出同比增长11% [7][8]
“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暑期消费季来了,6-8月开启购物美食文体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6-13 13:58
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 - 成都以"世运有礼 成都等你"为主题推出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涵盖购物、美食、文体等多领域 [1][5][6] - 活动包括世运购物特惠、美食和服务消费体验、夏日文体消费、4大全城悦客行动等 [1][6][7] - 重点商圈如春熙路将推出"世运进商圈"AR/VR互动、运动市集等活动 [6] 购物促销活动 - "成都逛街计划"串联IFS大熊猫、SKP生机塔、东郊记忆等地标商圈 [6] - 推出"成都进口嘉年华""蓉品出川 云购天府""暑期迎新大礼包"等促销活动 [6] - 近30家红旗连锁门店上线"必购必带"商品专区集中展销 [9] 美食及服务消费 - 在都江堰、青白江等地开启"食尚蓉城"啤酒音乐嘉年华 [6] - 推出10条美食体验路线及100家推荐商户 [6] - 服务消费季包含动漫游戏展销、低空飞行体验等活动 [6] 文体及夜间消费 - 策划"世运版"夜游锦江、特色夜市、街头表演 [7] - 打造灯光球场、中超联赛"第二现场"、24小时健身房等夜间体育消费场景 [7] - 联动8个县市新城推出纳凉消暑周边游路线 [7] 全城悦客行动 - 推出"票根经济活动及优惠清单",覆盖160家餐饮、住宿及景区 [8] - 重点商圈开通赛演场馆直达专线 [8] - 优化入境消费支付服务,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8] 必购必带商品 - 精选104款"成都礼物"和"成都味道"商品,涵盖文博、非遗、川酒等类别 [9] - 商品可在重点文博场馆、景区及商圈商超购买 [9] - "成都礼物"主题含36款商品,"成都味道"主题含68款商品 [9]
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 5月份武汉CPI同比上涨0.6%
长江日报· 2025-06-13 08:48
武汉CPI走势分析 - 5月武汉CPI同比上涨0.6%,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1.2% [1] - 3月至5月C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主要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假日消费拉动及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动 [2] - 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现"七涨一降"格局,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涨幅最高(+6.9%),交通通信价格跌幅最大(-3.7%) [2][4] 分类价格变动 - **食品烟酒**:环比+0.6%,同比+0.5% [4] - **衣着**:环比+0.8%,同比+3.5%,涨幅居前 [4] - **居住/医疗保健**:同比均+0.6%,环比持平 [4] - **交通通信**:环比-1.2%,同比-3.7%,唯一同比下降类别 [4] - **教育文化娱乐**:同比+2.4%,其中教育服务价格同比+3.5% [4][6] 新兴消费驱动力 - 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价格显著上涨:AI服务器芯片、激光器件等生产端价格同比提升,消费端智能穿戴设备价格同比+6.6% [6] - 服务消费成为关键拉动因素:服务价格同比+1.1%(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景点门票价格+5.4%,文旅市场客流高峰推动文娱服务价格+2.0% [6] - 暑期消费预期升温:高考后出行需求增加叠加618促销,预计服务价格将持续上涨 [6]
“散装苏”的快乐有谁懂?揭秘“苏超”爆火背后的经济逻辑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07:50
江苏经济实力分析 - 江苏省2024年GDP总值超1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增量全国第一 [4] - 13个设区市形成万亿级至四千亿级阶梯结构,5个万亿级城市(苏州、南京、无锡、常州、南通),苏州总量第一,无锡人均GDP第一 [4] - 徐州GDP增速亮眼接近万亿,淮安以7.1%增速居首,宿迁、连云港向5000亿目标迈进 [4] - 江苏25个百强县占全国1/4,昆山GDP达5380.17亿元接近宁夏全区GDP [8] "苏超"爆火的经济背景 - 江苏13市均为二级财政城市,税收直缴中央,苏州等拥有地方立法权 [8] - 省会南京首位度仅13.5%全国垫底,反映各市均衡发展,苏州与连云港GDP差距仅4.7倍为全国最小 [9] - 经济均衡催生"十三太保"竞争文化,足球联赛成为情绪经济载体 [9][17] 赛事运营与服务创新 - 苏州邀请贝克汉姆助阵,昆山奥体中心为国际一流专业足球场 [11] - 全省体育场地36.37万个,人均面积4.46平方米高于全国水平 [11] - 各市推出低价票及衍生套餐:苏州1分钱门票,常州9.9元含餐饮,扬州39.9元通票含文旅权益 [12] 文旅消费与产业效应 - 端午假期18万球迷现场观赛,美团数据显示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增305% [16] - 2023年全国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4.24%,专家预测其有望成支柱产业 [16][17] - "苏超"激发地域身份认同感,《2025消费意愿调查》显示"心情好"为消费关键动因 [17] 可持续性挑战 - 需持续生产话题维持流量热度,建立常态化运营模式以延长文旅赋能周期 [18]
【市场观察】 持续放大“票根经济”功效 激活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证券时报· 2025-06-13 01:51
票根经济模式 - 多地兴起"票根经济"新经济模式,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享受折扣、积分兑换等权益,形成"消费链"延伸 [1] - 该模式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上海已将其纳入今年扩消费六大专项行动,明确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 [1] - 通过"票根+"效应解决文旅复苏中流量大消费少的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1] 商业价值分析 - 票根赋予消费额外价值,提升消费者意愿,商家可借此拓展客源并精准识别潜在消费人群 [2] - 成功核心在于联动餐饮、娱乐、购物等组合消费场景,配套优质供给形成撬动消费效应 [2] - 通过跨界合作串联孤立产品或服务,产生"1+1>2"效应,创造新消费增长点 [3] 发展建议 - 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文旅、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权责 [2] - 建议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 [2] - 应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机制,鼓励开发更多票根相关消费产品和服务 [2]
龙高股份: 兴业证券关于龙岩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12 19:19
收购概述 - 本次收购系福建省龙岩市国资委拟以其持有的龙岩投资发展集团51.04%股权、龙岩文旅汇金发展集团39%股权和龙岩交通发展集团20%股权作价出资入股至龙岩市投资开发集团,使得收购人间接控制龙岩高岭土股份49.55%股份,成为其间接控股股东 [1] - 兴业证券担任本次收购的财务顾问,对收购报告书进行核查并出具财务顾问报告 [1] - 本次收购方式为国有股权作价出资入股,不涉及现金交易对价或证券支付 [13][24] 收购人基本情况 - 收购人龙岩市投资开发集团成立于2025年4月9日,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为国有独资公司,由龙岩市国资委100%控股 [9][10] - 收购人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资产管理服务、企业总部管理等,尚未开展实际经营业务 [11][12] - 收购人管理层来自大型国有企业原管理层,具备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的能力 [13] - 收购人最近五年内未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重大民事诉讼仲裁 [14] 收购目的与影响 - 收购目的为贯彻落实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决策部署,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结构,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1][21] - 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仍为龙岩投资发展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龙岩市国资委 [21][22] - 收购人承诺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避免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 [29][31][33] 收购程序与合规性 - 本次收购已获得龙岩市委市政府和国资委的批准 [23] - 收购符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关于免于发出要约的情形 [36] - 收购人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前6个月内不存在买卖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况 [36] 后续计划 - 收购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调整董事会及高管团队的计划 [26][27] - 收购人暂无修改公司章程、调整员工聘用或分红政策的明确计划 [27][28] - 如未来需进行相关调整,将依法履行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26][27][28]
今年的消费,有人能说清楚吗?|创作者征集
虎嗅APP· 2025-06-12 19:10
核心观点 - 2025年消费呈现"精致穷"+"情绪富"的混搭特征 年轻群体既愿意为情绪价值豪掷千金 又精于日常消费的比价策略 [1] - "悦己消费"成为新刚需 2024年中国青年消费中"取悦自我"需求占比达46.28% [1] - 消费行为从功能性转向情感性 表现为"买心情"而非"买物品"的显著趋势 [1] 消费行为变迁 - 年轻人消费逻辑重构 从单纯追求性价比转向为快乐感/治愈感付费 典型如音乐节门票/限量潮玩的高溢价消费 [1][2] - 小额幸福感消费崛起 咖啡/香薰/盲盒等单价低于500元的产品成为情绪载体 [2] - 微度假模式流行 "周五出发周日归来"的短途旅行满足即时放松需求 [2] 消费策略创新 - 平替策略广泛运用 奥莱折扣/临期食品等场景实现消费降级与品质维持的平衡 [1][2] - 比价行为精细化 消费者通过多APP切换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 案例显示单次比价耗时可达3小时 [1] 新兴消费场景 - 健康茶饮料等品类爆发 反映对功能性与情绪价值的双重追求 [3] - 消费场景从室内健身向户外迁移 骑行/露营等结合社交属性的活动受追捧 [3] - 科技重塑消费决策 AI推荐与社交种草共同影响购买精准度 [3] 行业活动动态 - 虎嗅发起消费观察视频征集 奖金池规模达千元 优质内容将获得全平台流量扶持 [1][3] - 投稿需聚焦消费进化现象 横版长视频与竖版短视频均可参与 截止日期为2025年6月24日 [3][4]
“苏超”踢出文体消费一记好球
消费日报网· 2025-06-12 10:32
赛事概况 -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由13个地级市组建代表队参赛,球员来自社会各界不同职业,年龄跨度16-40岁[1] - 第三轮单场南京vs无锡比赛吸引15669名观众,第三轮6城市总观赛人数超9万,开赛以来18场比赛累计观众超18万,场均超万人[2] - 新一轮赛事门票全部售罄,购票小程序上线一天即显示"缺货登记"[2] 文化传播效应 - 城市文化梗图广泛传播(如南京"盐水鸭vs无锡水蜜桃"、徐州刘邦vs宿迁项羽)形成网络热点[2] - 徐州队比赛当日"徐州"关键词搜索指数达270万,环比增长77%,抖音"徐州文旅"话题播放量破5亿次[4] - "叫南哥"帆布袋5天销量破1000件,淘宝平台销量达3000件,"丨州人"系列未上架预订量近1000件[7] 经济拉动作用 - 单场赛事带动举办地酒店入住率提升20%-30%,餐饮零售消费环比增长15%-25%[4] - 常州中华恐龙园"恐龙妹妹"玩偶预售量突破9000只,运动商品销量增长20%-30%[7][8] - 徐州米线店铺比赛日收入增长近一倍,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破2万单[4][5] 文旅融合模式 - 南京推出"门票+购物/餐饮/住宿"三重优惠,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套餐带动特产线上销量[5] - 无锡球迷专程赴南京观赛,连云港球迷因城市"烟火气"延长停留至三天[5] - 赛事形成"观赛+深度游"消费闭环,被视作江苏"足球经济"典型案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