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安徽旌德 荒山长出“金疙瘩”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8
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模式 - 柳溪村依托白茶、香榧、果园、生态养殖四大基地实现增收60余万元[1] - 通过成立"两山合作社"整合闲置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1] - 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入股形式整合分散低效生态资源至村集体统一运营[1] - 核发《生态资源受益权证》2806户明确入股比例和收益分配机制[2][3] - 旌德县18个试点村实施股份制经营林地面积2.65万亩[3] 农户收益情况 - 村民张春芝通过荒山入股获得10年土地租金共计1.7万余元[2] - 入股农户总收益达670.61万元[3] - 发放林地地票97户涉及824.47亩前10年收入43.62万元[3] 生态保护创新实践 - 旌德县办理首例以认购林业碳汇替代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 - 80%碳汇认购资金用于组织低收入村民异地补植复绿[5] - 森林覆盖率近70%采用碳汇交易模式实现精准生态修复[4] 政策认可与示范效应 - 旌德县生态资源受益权制度入选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5] - 被确定为安徽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5] - 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
行进中国 宜居锦州:绿水青山入画来
人民网· 2025-06-09 09:43
生态修复与城市治理 - 锦州市通过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市民可触及的幸福生活[2] - 南山公园通过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措施栽植树木花卉3万余株,维修1500余处设施,清理垃圾180余吨[4] - 紫荆山公园新建10公里登山步道,改善周边基础设施并重现"紫荆朝旭"景观[6] 水域治理与公园建设 - 锦州市累计建成54公里滨河生态廊道,沿小凌河修建10余公里绿化带,将129万平方米河滩纳入东湖森林公园[7] - 东湖森林公园配备88处球类场地、43组健身设施群、21座亲水观景台,夏季每日吸引超5万人健身[9] - 投入2100余万元修复大凌河口190公顷滨海湿地和1000米岸线,恢复"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生态[12] 基础设施与交通升级 - 东湖大桥、福州街桥、天鹅湖大桥(原女儿河南大桥)相继通车,提升交通疏解能力[13] - 打通吉祥南街等多条"断头路",铺设沥青路面2.08万平方米,维修沥青路面24.4万平方米[13] - 累计改造燃气管网等各类管网超4300公里,减少公共服务安全隐患[13] 绿化景观与城市更新 - 完成锦娘路等绿化景观改造,建成40余处口袋公园,实现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14] - 滨河路串联锦凌水库至南山公园,形成山水相依的城市生态廊道[14]
智慧赋能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水—绿—人”共生系统让自然“接管”城市
央视网· 2025-06-08 17:07
央视网消息: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对城市功能的重新塑造,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生态修复。在浦东新 区,一条长达12.5公里的水环编织起了居民的"绿色客厅"。 在上海,一条"翡翠项链"正悄然改变着城市呼吸。这里曾是空间割裂的滨水盲区,如今成为串联12.5公里生态走廊的陆家嘴水环。 江边栈桥和滨江步道是陆家嘴水环最基础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路浮岛栈桥是最为特别的一段。它被设置成了漂浮于水上的柔性桥,在设备 的保护下会随着水位涨落微微起伏。桥边有鸢尾、铜钱草这样的浮床植物,既有观赏性又能净化水质,而这样的生态细节正是陆家嘴水环"重 生"的缩影。 过去,这里曾是被遗忘的桥下空间,部分河段水质差、散发异味,河岸植被单一,岸线硬化严重。 除了水环境的修复,陆家嘴水环还将城市公园、"口袋公园"、沿途驿站等大大小小近百个节点串珠成链。 陆家嘴区域作为上海最具活力和人居密集的都市核心,随着30余年的建设,大部分城市空间已完成开发。但其滨水区域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 脚步,大量水岸空间被切割或占用。 2021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启动陆家嘴水环建设,重建"水—绿—人"共生系统,打造"蓝绿毛细血管",让自然" ...
5万亩绿染黄河岸 山西河曲生态修复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17:39
生态修复项目进展 - 河曲县完成5万亩沿黄线生态修复造林工程 覆盖8个乡镇90个行政村 [1] - 项目栽植工作已全部完成 进入验收和后期管护阶段 [2] - 验收显示大部分树木生长状况良好 个别区域需补植补种 [2] 项目规划与实施 - 造林任务规划在黄河流域重点生态脆弱区及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5] - 一般区域选用油松 侧柏 樟子松等树种 重点区域增加金叶榆等树种 [5] - 项目与新农村建设融合 旨在打造绿色发展森林示范村 [5] 生态效益与成果 - 形成绿色生态屏障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2][5] - 全县森林覆盖率 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提高 [5] - 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 山西省级文明县城 [5] 后续计划 - 重点做好新造林地抚育管护工作 [5] - 实施"三北"工程6 75万亩抚育任务 持续筑牢黄河沿线生态屏障 [5]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新华社· 2025-06-05 08:52
中国绿色技术国际合作 -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运用滴灌技术和防风固沙体系,种植果树蔬菜并创造就业,有效遏制风沙 [1][2] - 项目借鉴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经验,支持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宽15公里、长7000公里森林带) [2] - 中国通过培训班、国际论坛等形式向全球分享治沙技术,实现荒漠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3] 可再生能源与全球减排贡献 -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全球第一,2023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12年降超35% [5] - 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超50%来自中国,2023年出口设备帮助他国减排二氧化碳8.1亿吨 [5][6] - 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50平方公里)由中国企业承建,预计35年减排等效植树5.45亿棵 [5] 绿色技术输出与产业链优势 - 中国供应全球60%风电设备、70%光伏组件,生产可负担的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 [6] - "以竹代塑"倡议减少非洲塑料污染,菌草技术培训助力太平洋岛国脱贫 [3] - 棉花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中亚棉农生计并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3]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与40多国签署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备忘录,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 [9] - 推动"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建立170多个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成员 [8] - 全面履行《巴黎协定》,发布2030可持续发展国别方案 [8]
六五特刊 | 寻回长三角的生态之“光”
中国环境报· 2025-06-05 07:33
生态环境修复成效 -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通过水生态修复工程使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成功吸引萤火虫回归 重现夏夜萤火景观 [1] - 嘉善东部水生态修复项目包括河道清淤 岸线整治 水下森林构建等工程 实现水质净化与农业利用的良性循环 建成碧水绕村的水乡美景 [3] - 嘉善县已发现4种萤火虫品种 包括付氏萤 雷氏萤等本土物种 水栖类萤火虫种类占全球1/3 反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 嘉善县建成姚庄镇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及祥符荡生态绿色监测平台 2025年上线示范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管理平台 实现从碎片管理到系统智治的升级 [5] - 长三角示范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写入高质量发展条例 划定143.3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 为联合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5] -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签署《关于共同加强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协议》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专家咨询委员会 联动保护重要生态空间 [5] 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治理 - 示范区形成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 统一量化评估机制等四项制度创新成果 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范本 [6] - 三省一市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 推动规划 标准 监测 执法四统一 解决系统性生态环境问题 [6] - 长三角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拓展 从生态环保到互联互通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7]
通辽“山水工程”绘就生态新画卷
内蒙古日报· 2025-06-03 12:01
生态修复项目进展 - 通辽市科左后旗正在开展樟子松容器杯苗补植及浇水管护工作,以巩固造林成果,后续将进行人工种草、森林抚育等保护措施 [1] - 该项目属于"山水工程"的一部分,辐射面积近8万亩,是通辽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山水工程"于2022年4月启动,计划完成生态修复治理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目前基本完成 [1] 生态建设成效 - 通辽市完成沙地综合治理近430万亩,科尔沁沙地绿意渐显 [2] - 西辽河干流断流27年后重现碧波,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2] - 全市累计投入生态建设保护资金突破400亿元,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3] - 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减",森林面积达到172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8.9%提升到目前的19.49% [3] - 草原面积达到2637.8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64.86%,实现"双提高" [3] 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通辽市地表水国考断面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60%且无劣Ⅴ类水体 [3] - 2024年总用水量28.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5% [3] - 现已创建绿色矿山42家,共有66个自然保护区和14个自然公园,总面积77万公顷 [3] 生态工程实施 - 通辽市实施"三北"工程、"山水工程"、欧投行贷款造林、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项目 [2] - 严格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行为 [2] - 通过草方格锁住流沙,盐碱地破壳重生,露天矿重现绿意等措施提升生态系统生命力 [2]
冠中生态(300948) - 300948冠中生态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3
2025-05-23 17:3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300948,证券简称冠中生态;债券代码 123207,债券简称冠中转债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23 日上午 10:00 - 11:30,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参与单位有中信保诚基金、浙商资管、国盛证券等,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方杰等 [2] 业务财务相关 毛利率与审减问题 - 2024 年度毛利率下滑,园林绿化业务毛利率为负,原因是部分以前年度已完工项目造价审减金额较大 [2] - 目前无法预计审减对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影响程度,后续将根据审计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2] 应收账款问题 - 2024 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余额 6.07 亿元,计提减值损失 1.24 亿元,计提比例 20.47% [3] - 截至 2024 年末,应收账款 1 年以内(含 1 年)占比 44.32%、1 至 2 年占比 20.51%、2 至 3 年占比 12.98%、3 年以上占比 22.18% [3] - 预计 2025 年回款改善,若回款达预期,坏账准备计提金额预计不会大幅增加 [3] 订单与收入问题 - 2024 年全年新签及中标待签合同 15.2 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标金额 6.55 亿元,已签订合同项目金额 7.51 亿元 [4] - 2025 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2 亿 - 3 亿元,较上年度增长 40% - 110% [4] 项目毛利率与占比问题 - 2024 年土地整治类项目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 6.65%,毛利率为 42.13% [4] - 2025 年该类项目收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4] 业务拓展相关 海外业务 - 已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办事处,2025 年一季度实现订单落地 [5] - 海外经营计划包括搭建海外经营实体、以苗木出口为切入点、在中亚建苗圃基地、在中东探索工厂化育苗技术应用等 [5] 可转债与核心优势相关 可转债 - 若再次触发“冠中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董事会将开会决定是否行使修正权利 [6] - 公司希望投资者通过可转债转股分享经营成果,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6] 核心优势 - 拥有独特的优粒土壤制备等工艺和装备,研发了多个场景应用技术,在特殊复杂区域成功应用 [6] - 研发投入保持一定强度,生态修复系列技术修复效果好、效率高,可延展迭代能力强,产业化应用迅速 [6]
四川今年将实施约3800个城市更新项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2 07:33
其中提到,2027年底,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因地制宜逐步改造2001年至2005年 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形成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版的"川居好房"。 《征求意见稿》还设立了阶段性目标:2025年全省启动约600个城市更新重点片区,实施约3800个城市 更新项目;到2027年底,建成50个省级城市更新重点片区样板,支持各地以更新重点片区为载体整合资 源、集成项目;到2030年,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可持续城市 更新模式基本形成。 近日,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四川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 稿》),明确了未来五年四川城市更新的方向和重点。《征求意见稿》围绕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城 中村和老旧街区厂区更新改造、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等8大重点任务,给出了老旧街区活力再现、历史片 区传承复兴等6个实施路径。 8项重点任务囊括基础设施升级、生态修复等 《征求意见稿》提到了8项重点任务,不仅包括了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还提到 了生态修复、文化保护传承等内容。 在老旧小区、街区厂区更新改造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以供排水 ...
冠中生态首季亏损2024年转亏 2021年上市募资3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16:1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下降61.46%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90.02万元,上年同期为3417.21万元,同比下降307.48%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818.32万元,上年同期为3100.46万元,同比下降352.17%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96.92万元,上年同期为-2855.76万元,同比下降102.99% [1][2]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67%,上年同期为4.00%,降低12.67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3.20万元,同比下降31.87% [2]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3.40万元,上年同期为-215.06万元,同比下降73.63% [2]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08.02万元,上年同期为-6937.29万元,同比改善75.38% [2] 资产负债情况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6.24亿元,同比下降9.30% [2]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08亿元,同比下降10.77% [2] - 2025年第一季度末总资产15.88亿元,同比下降2.25% [2] - 2025年第一季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8.04亿元,同比下降0.46% [2] 发行与募集资金 - 公司于2021年2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233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01%,发行价格为13.00元/股 [3] - 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共募集资金3.0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58亿元 [4] - 公司原拟募集资金4.54亿元,用于生态修复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和补充工程项目营运资金 [4] - 公司发行费用总额为4567.76万元,其中保荐、承销费用3300.00万元 [4] 分红情况 - 2021年5月29日公司公告拟每10股派息(税前)0.8元并转增5股,股权登记日为2021年6月3日,除权除息日为2021年6月4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