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陕西延安:从革命圣地到幸福家园
央视网· 2025-06-29 19:28
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地位 - 1935年到1948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 [1] - 延安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落脚点也是奔赴抗日前线出发点 [2] - 八路军从这里出发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铸就延安精神 [2] 延安产业发展现状 - 生态农业、装备制造、红色旅游成为特色产业 [2] - 苹果种植面积超330万亩年产量超500万吨全产业链规模超500亿元 [2] - 带动80万农民增收当前正值山地苹果管理关键期 [2] - 谋划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3100亿元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储存先进制造等产业 [3] 基础设施建设 - 累计投资20多亿元对32条沟道进行系统治理 [3] - 高速公路高铁航班通达各地5G基站广泛覆盖跻身全国千兆城市 [3] 红色旅游发展 - 迎来大批游客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2] - 宝塔山等革命遗址经过治理形成旅游亮点 [3]
一把镢头一把枪→特色农业火热→数字经济蓬勃 | 岁月变迁 红色之光依旧闪耀
央视网· 2025-06-28 12:50
延安历史地位与精神传承 - 延安是中共中央1935-1948年所在地,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6] - 359旅大生产运动镢头成为自力更生精神的实物象征[3][6] - 党中央在此创办抗大等20余所高校,为新中国储备骨干力量[12] 现代城市建设与生态治理 - 累计投资20亿元治理32条沟道,2025年将新增8条山体沟道治理[22] - 宝塔山区域从低矮平房发展为现代化高楼集群[19] - 建成口袋公园、篮球场等民生设施,形成窑洞与现代建筑融合的宜居景观[22] 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 苹果产业形成5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2024年产量460万吨覆盖330万亩[29] - 设施蔬菜、小杂粮和富硒农业等模式助力80万农民增收[29] - 高新区重点布局新材料、新能源储存、先进制造等产业[31] 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 - 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构建综合交通网[36] - 5G基站全覆盖,跻身全国千兆城市行列[31] - 2025年规划重点项目350个,总投资3101亿元[31] 乡村振兴成果 - 2019年消除绝对贫困,"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巩固[25] - 安塞区南沟村苹果种植面积翻倍,品种优化提升产量[28] - 红色旅游与生态农业成为支柱产业[25][36]
丹东三产协同激发经济新活力
辽宁日报· 2025-06-06 09:16
经济增长 -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 - 1月至4月全省监测的14项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中9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 前5个月全市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268个,到位内资增长43.8% [1] 招商引资 - 市、县两级党政"一把手"开展推介洽谈活动330余批次,与近百家500强民企及央企国企达成合作意向 [1] - 推动曙光股份与吉利远程集团签约合作,订单增长2.8倍 [1] - 组织华洋纺织等30余家企业赴福建、广东等地拓展业务,举办多场产需对接会达成意向订单3亿元 [1] 农业发展 - 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8万亩、大豆播种面积14万亩,一季度农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2] - 重点打造"丹东草莓"产业,组建种苗攻关联盟并计划举办首届产业博览会 [2] 文旅产业 - "五一"假期接待游客首次突破4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1%,旅游收入增长22.1% [2] - 举办近300场文旅活动,包括"冰雪温泉莓好欢乐季"等,安东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2] - 将2025年定为"红色旅游年",推进核心景区提质工程 [2] 对外贸易 - 出台67项外贸提振措施,边境小额贸易增长144%、互市贸易额增长40% [2] - 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11.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9.4%居全省第二 [2] 未来规划 - 加快推动海上风电、新能源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 [3] - 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强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驱动 [3]
把握“四大关系” 实施“三大工程” 推动“两大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5-13 08:03
核心观点 - 太华镇胥锦村通过红色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 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2023年应税销售超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达1200万元 同比增长64.7% [1][2][5] 产业发展 - 统筹资金超亿元建设红色阵地群 包括新四军纪念馆/红色竹海纪念园/将军广场等核心载体 [2] - 开发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沐光而行》 以"红小竹"IP推出文创产品及研学路线 [2] - 特色农产品年度收益达50余万元 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 - 龙珠湖与将军广场成为网红景点 纪念馆成为苏浙皖红色研学圣地 [5] - 2023年应税销售31亿元 集体可分配收入1200万元 较2022年增长64.7% [5] 人才建设 - 组建"知行合宜"青年专班 汇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国企干部等多方力量 [3] - 村干部平均年龄34岁 含4名研究生与4名本科学历人才 [5] - 培养10人高素质运营团队 成立宜兴市三洲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推动文旅产业 [3][5] 文化生态 - 出版《新四军在宜兴(太华卷)》 拍摄红色影片《亲娘》 修缮遗址遗迹 [2] - 打造党建为民服务综合体 通过19户党员中心户实现网格全域覆盖 [4] - 组建4支志愿者服务队 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50余场次 [4] - 与浙江长兴县/安徽广德市开展省际共建 扩大文明实践"朋友圈" [4][5]
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
海南日报· 2025-05-01 09:52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自2023年9月重新开园后持续优化展陈、讲解及园区环境,并开发"大思政课"实践课程和文创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和研学团体 [2] - 琼海红色文化景区因海南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预热,"五一"假期预计迎来客流高峰,包括民兵点验仪式和主题巡展等特色活动 [3] - 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因交通改善(中轴线路开通)及87岁老园长王学广的党课吸引慕名游客,假期客流预期增长 [3] 游客参与特征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游客构成多元,含外地打卡游客(如海口市民秦玉琴)、本地党组织及中小学生研学团体 [2] - 临高海南解放公园通过解放75周年纪念仪式和渡海战役纪念馆的历史展陈,吸引党员干部及普通游客驻足缅怀 [3][4] 产品开发与运营 - 纪念园通过社教活动创新(如"孤岛奋战·红旗不倒"巡展)和场景化教学深化游客体验 [2][3] - 解放公园利用多媒体展陈(历史照片+动态解说)强化革命精神传播效果 [4]
智能科技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
经济日报· 2025-04-24 06:16
红色旅游景点是很多游客热门打卡地,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预计将迎客流高峰。目前,我国红色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文旅市场蓬勃向好。其中,智能科技的赋能起到了很大作用。 智能科技对于红色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VR技术重现革命场景到AI导览讲述红色故事,从区块链 确权数字藏品到元宇宙构建体验空间,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提升游客体验、创新展示方式、优化管理模式 等方面,为红色旅游注入新动能。例如,贵州"红飘带"数字体验馆通过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 沉浸式长征体验,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观演游客超90万人次,展现了智能 科技在活化红色文化、创新传播方式方面的突出成效。又如,辽宁朝阳的"赵尚志纪念馆"和《义勇军进 行曲》创作发源地引入AR导览系统、动画还原历史场景等数字化科技,开发出一批深受游客欢迎的研 学产品,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这些成绩,与政策助力智能科技在红色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密不可分。2023年8月份,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明确提出,合理运用大数据、增强 ...
杨家沟革命旧址: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芒
陕西日报· 2025-04-23 07:00
杨家沟革命旧址(资料照片)。 我的心里话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副馆长 刘翠霞 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运用前沿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构建起完备的文物数据 库;在教育推广方面,我们主动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红色文化讲座,把杨家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未来,我们 将继续坚守岗位,深挖红色资源,让杨家沟革命旧址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4月的黄土高原山花烂漫、绿意盎然,位于米脂县城东南的杨家沟镇杨家沟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回望历史,杨家沟村这个普普通通的陕北小山村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这里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也是中共中央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站。"曙光就在前面,我们 应当努力。"这一伟大号召从杨家沟传向全国。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参观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 旧居等,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 育,赓续红色血脉。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 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积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让革命薪火 生生不息。 革命旧址焕发新生 4月10日,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