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搜索文档
种出更香更绿的好茶(科技瞭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6 05:32
茶园土壤改良技术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发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提升茶园产量并优化茶叶风味物质结构[4] - 有机肥使用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更均衡,香气物质含量增加[6] - 试验数据显示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绿茶种植区茶多酚与氨基酸比值降低,茶汤口感更甘鲜[9] 有机肥类型与应用 - 商品有机肥和动物粪肥对增产效果显著,植物残体和沼渣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6] - 菜籽饼肥在江南茶区表现优异,特别适合绿茶种植,能提升清香与鲜爽口感[6] - 研究团队提醒有机肥替代比例需科学搭配,单一类型或过高比例会导致芽密度下降[7] 技术推广与国际合作 - 研究团队研发茶园智能农机装备,包括单轨运输机和耕作施肥一体机,解决山区运输难题[7] - 技术已在浙江、四川、西藏等地示范推广,并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引入肯尼亚试点[8] - 中国低碳茶生产技术体系在肯尼亚应用,助力构建气候适应型茶产业[8][9] 生态效益与品质提升 - 使用菜籽饼肥的茶园每平方米蚯蚓数量达12条,显著高于传统化肥区[9] - 有机肥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与氨基酸比值,减少茶汤苦涩感[9] - 生态低碳模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茶叶品质与产业气候韧性[9]
行进中国|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人民网· 2025-07-05 10:03
公司发展 - 和茹手工茶坊通过手工茶销售实现单笔交易500元收入 [1] - 2021年公司所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5000元 超50%为脱贫户 [2] - 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至23600元 [10] - 公司带动户均增收约20000元 通过茶叶种植和文旅融合实现 [9] 行业转型 - 行业从传统茶叶种植转向"茶旅文"深度融合模式 [6] - 茶叶种植面积从2021年500亩扩张至2630亩 实现规模化升级 [9] - 行业形成"茶叶种植+文旅体验+光伏发电"多元收入结构 [9] 经营数据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29500人次 旅游收入647万元 [9] - 村集体收入达20376万元 通过合作社带动29名村民就业 [9] - 86户脱贫家庭在产业链延伸中实现稳步增收 [9] 产品与服务 - 常态化举办黎苗文创展 茶艺展演等文旅活动 [9] - 开发精品民宿 实现游客从"一日游"向"过夜游"转变 [9] - 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 土特产店提升收入 [10] 行业荣誉 - 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10] - 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优秀案例 [10]
追星逐雾 气象游成新风尚
经济日报· 2025-06-29 05:56
气象与文旅融合 - 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正成为拉动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引擎,拓宽旅游场景边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目的地吸引力[1] - 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资源,具有极高观赏和利用价值,可直接转化为旅游生产力[2]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已分三批发布"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名单,涵盖云雾、彩虹、冰雪、星空等自然奇观,延伸出地域特色鲜明的新IP[3] 气象赋能特色旅游IP - 重庆利用"烟雨巴渝指数"预报未来3日雨雾情况,助力游客规划路线体验烟雨风情[3] - 福建平潭推出"蓝眼泪"气象条件预报,提供未来5天发生概率预测[3] - 吉林长白山开展天池开冰、可见度监测,破解"十次九不见"难题,预报云海出现概率[3] - 气象部门推动气候要素成为生产要素,打造"一地一特色"绿色发展模式,激活区域经济[3] 气候资源与农产品价值提升 - 咸丰白茶在19℃至23℃冷凉气候下形成独特品质,气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赋予其"特优"气候品质标签,提升市场竞争力[4] - 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通过茶旅融合打造非遗展演、森林茶海等场景,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5] - 气象部门量化分析农产品生育期数据、关键气象因子,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科学依据[5] 气象康养新业态发展 - 气象康养以气象资源、自然生态为依托,融合医疗、文旅等产业,配套康养设施提升健康管理水平[6] - 全国69%的县至少具备1种气象康养资源,气象部门确立11种特色气候康养资源分型,编制《气候康养资源评价技术规范》[6] - 浙江磐安建立气象医养中心实时监测负氧离子,贵州安顺发展避暑康养产业,河南嵩县打造"气象+全季康养"融合场景[7][8]
畲乡景宁:拥抱绿水青山 乡村迎来共富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9:18
茶产业发展 - 三石村茶园总面积达5300亩,茶叶种植覆盖超95%的村民,茶产业单项人均年收入达2.37万元 [4] - 持续推进茶园有机化、白茶化、数字化、机械化"四化"改造,创建生态茶园2000余亩,推广"养羊控草""引鸟捉虫"等生态种植模式,提升亩均效益1600余元 [2] - 建成景宁首个茶青交易市场,打造惠明茶文化馆,推进马岭头茶叶基地周边道路拓宽、游步道及生态停车场建设,深化茶旅融合 [4] 集体经济与多元化经营 - 通过集体开发、股份开发、租赁开发"三种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 - 蒲垟水电站升级改造实现每年100万元的稳定收益,湖羊光伏发电项目年增收近20万元,依托山海协作政策开展飞地投资年收益达20余万元 [1] - 年均惠民支出近80万元,包括为60岁以上老人等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奖励考上大学的学生、补贴医疗保障费用等 [5] 党建引领与可持续发展 - 茶产业发展史为党组织带领各族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创业史,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持续推动垦荒种茶、白茶移植技术攻关等 [1] - 遵循"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的发展思路,茶产业持续释放富民能量 [5] - 党建引领下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村庄治理与福利保障体系完善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湖北大悟:传承抗战精神 谱写老区富民新篇章
央视网· 2025-06-26 19:47
历史背景与红色旅游 - 湖北大悟县是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所在地,1941-1945年期间指挥了126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15万日军进攻并建立跨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 - 新四军第五师从100多人游击大队扩展到5万多人,边区党组织同步壮大 [1] - 司令部旧址现为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1] 茶产业发展 - 大悟县立足优质茶产区优势,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整合分散种植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并建成智能黄茶生产线 [2] - 茶产业带动周边8个村2200多户茶农增收,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 [2] - 已形成四大茶产业带,年产量达1.45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0万人,综合产值26.5亿元 [2] 乡村振兴与多元经济 - 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发展林下经济、现代农业和文旅融合产业 [2]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至近2万元,探索出老区特色富民路径 [2]
福建周宁生态康养产品进京推介
人民日报· 2025-06-17 07:17
周宁县生态康养品牌推介 - 周宁县举办"清新福建 康养周宁"名特优新产品推介周 推动高山冷凉花卉 高山云雾茶等生态康养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1] - 周宁县森林覆盖率达72.96% 空气质量常年国家一级 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1] - 发布"周宁24℃康养空间"品牌 依托平均海拔800米 盛夏日均24℃的气候优势 推出24景 24味等系列沉浸式康养产品 [1] 文旅与产业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5个项目 总投资23.8亿元 覆盖文旅 康养 农业领域 并签订花卉采购 马铃薯购销协议 [2] - 推介周为期5天 举办多场文旅 花卉 茶叶专场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推广特色资源 [2] 文化传播与绿色发展实践 - 周宁民俗鲤鱼灯舞《人鱼同乐》展示"三库+碳库"绿色发展理念 [1] - 以造林大户黄振芳为原型的话剧《树魂》在国家话剧院展演 诠释生态理念内涵 [1]
清风为伴产业兴 | 勤剪枝叶绿满山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3 07:55
茶产业发展现状 - 旺苍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9200吨,综合产值78亿元左右,带动茶农年人均增收6500元以上 [3] -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有利于茶叶生长 [1] - 茶农获得补贴和肥料支持,并有农技员定期指导种茶,预计今年收成不错 [1] 监管与整改措施 - 县纪委监委发现茶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虚假验收茶叶种植肥料的问题,查明原党支部书记姚某某收受他人现金49.6万元的违纪违法问题 [1] - 县纪委监委聚焦茶产业县级资金项目分配、乡镇具体实施、村级参与建设、群众获利等4个方面开展监督,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77个,发现问题线索44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 [2] - 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查找风险点位17个,制定防控措施36条 [3] 监督机制与成效 - 县纪委监委构建协作监督模式,在县一级重点监督茶产业发展布局、项目分配、资金分配等,在乡镇一级重点监督项目申报实施、资金管理使用和政策执行兑现等,在村一级重点监督集体"三资"管理使用、配套物资发放等 [2] - 在群众利益方面,重点监督茶农"订单生产+保底收购""产品分成+劳务收入"是否兑现 [2] - 通过监督推动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茶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密码" [3]
一杯“村茶”喝出新业态
金融时报· 2025-06-10 11:15
茶旅融合模式创新 - 江西省上饶市尊桥乡通过"茶叶+文旅"模式将5000亩生态茶园打造为网红打卡地 五一假期茶饮日销量达四五百杯 汉服体验区竹篮供不应求 [1] - 当地企业航线咖啡推出限定饮品和季节主题茶室设计 最高日接待量突破800人次 累计接待超3.5万人次 [1] - 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 从单纯种植加工转向融合茶文化体验与文旅消费 千年历史的上饶白眉茶产区焕发新生 [1] 产业联动经济效益 - 茶园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带动年产值突破1.2亿元 周边民宿餐饮年均增收500万元 [2] - 形成"茶饮引流-产业联动-村民增收"闭环 1200余名村民实现茶园就业 户均年增收达2.3万元 [3][4] - 11个村集体实现增收 龙头企业广信区茗香茶叶合作社获300万元贷款升级1600亩茶园为3A级景点 [3] 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 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分行推出"茶旅融合贷""乡村振兴贷"等产品 支持茶园游步道 观景台等文旅设施建设 [3] - 广信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为1200余户茶农提供无抵押贷款 助力茶园升级为综合体验空间 [3] - 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返乡创业者 如松野茶咖主理人获资金支持实现"茶园咖啡"商业构想 [4] 区域产业扩散效应 - 成功模式引发模仿效应 上饶市清水乡 广丰区 横峰县等地涌现九井口 云边见山 空杯等新兴"村茶"品牌 [4] - 社交媒体传播加速品牌出圈 形成城乡融合新风口 推动农村消费升级 [4] - 金融资源与生态资源结合 使乡村成为创新创业前沿 茶产业链价值深度挖掘 [4]
福建周宁携特色康养产品在京发布“周宁24℃康养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06-09 11:01
品牌推广与文旅发展 - 周宁县推出"清新福建康养周宁"名特优新产品推介周,通过政府搭台、平台引流、企业让利三方合作模式,推动美食、高山冷凉花卉、高山云雾茶等特色康养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1] - "周宁24℃康养空间"品牌发布成为亮点,以平均海拔800米和夏季日均24℃的气候优势为核心,推出24景、24式、24味等系列沉浸式康养体验内容 [1] - 周宁县作为"三库+碳库"理念首倡地,通过森林"四库"推介和话剧《树魂》展演,展示绿色发展实践成果 [1] 产业合作与项目签约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5个项目,总投资23.8亿元,覆盖文旅、康养、农业领域,并签订花卉采购和马铃薯购销协议 [2] - 非遗技艺、高山云雾茶、冷凉花卉等七大板块集中展示,同步启动"一县一桌菜·周宁篇"美食周活动 [2] - 推介周为期5天,将举办多场文旅、花卉、茶叶等专场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推广资源 [2] 生态资源与产业布局 - 周宁县森林覆盖率72.96%,空气质量常年达国家一级标准,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2] - 当地重点发展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马铃薯、高山云雾茶等"3+N"特色农业产业,打造"鲤乡福境·云端周宁"全域旅游品牌 [2] - 活动由福建省工信厅、商务厅及周宁县等多部门联合主办,凸显省级政策支持 [2]
河源紫金:茶香引客来 农旅绘新篇
南方农村报· 2025-06-07 16:0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省直组团纵向帮扶驻紫金县工作队与当地合作推动典型镇村建设[5][6][7] - 工作队整合教育厅、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为30个典型镇村定制建设规划方案[35][36][37] 黄花村茶产业发展 - 黄花村种茶历史悠久,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具备茶产业基础[12][13] - 村内拥有黄花庄园、番客屋等特色文化场地,文化底蕴深厚[13][15] - 距离县城仅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适合发展复合业态[16] 农旅融合创新模式 - 推出"茶园观光+非遗体验+田园研学"复合业态,打造农学研示范基地[17][19][20] - 开发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项目,引入AI技术塑造"黄花韵韵"IP形象[25][26] - 建成综合性便民服务站,集成游客服务、农产品展销等六大功能[27][28] 项目成果与品牌建设 - 黄花庄园获评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近两万名中小学生[21][22][23] - 2025年发布"蝉茶之乡,红色紫金"城市文旅明信片和黄花村明信片[30][31][32] - 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培育茶叶、果蔬、文旅等特色产业[39][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