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径山茶
icon
搜索文档
融合传统与创新 “杭”味伴手礼向高文化附加值转型
除科技元素外,杭州市消保委还特别融入"爱心帮扶"元素,希望通过伴手礼传递温暖和关爱。千岛威酱 选用千岛湖特色食材,采用传统自然发酵工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洞中发酵10个月以上,不仅口感独 特、品质优良,还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助农价值。高原苹果汁取材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海拔 2500米以上种植的苹果,采用现代技术生产,保留了高原苹果的自然风味和丰富营养,也是杭州对口帮 扶该州的见证。 "2025杭州特色产品伴手礼"评测活动不仅为消费者甄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杭"味伴手礼,也为杭州企 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实力和品牌形象的平台。杭州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伴手礼 产业向"高品质、高文化附加值、高社会责任"方向发展。(记者张恒金通讯员薛瑾怡) 今年的伴手礼海选中,杭州市消保委特别注重融入"黑科技"元素,旨在展现杭州作为科技城市的独特魅 力。比如,声呐探鱼器利用先进的声波技术,能够精准探测水下鱼群的大小、位置以及水域的温度和深 度等关键信息,受到钓鱼爱好者青睐。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市消保委")举办"2025杭州特色产品伴手 礼"评测活动,旨在深化"放心消费在杭州" ...
重磅亮相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径山茶文化向世界演绎千年禅茶魅力
江南时报· 2025-07-04 16:50
在2025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第24届注册类世博会)上,一场聚焦中国千年茶文化精髓的展览成为全球 焦点。 6月26日,由世博会博物馆主办的"东方时尚 "国际艺术周在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东画廊拉开帷幕。 该纹样以径山禅茶一味为灵感源泉,以叶形为主体,巧妙融入山的起伏轮廓,通过切圆的方式呈现茶叶 造型,象征禅宗哲学中的"和合"与"通达"。镂空设计赋予图形呼吸感,呼应禅意中的留白与内观意境。 山形与叶脉相互交织,以圆为法,以空为境,叶叶皆心,处处观自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茶纹样遇上现代美学 当千年禅茶的灵韵纹样,邂逅当代设计的先锋语言。一场"以衣载道"的视觉诗篇,便在此刻,于光影交 织的T台之上,徐徐展开,共同迎接"纹采东方"时尚大秀的华美启幕。 6月26-28日,"纹采东方"艺术展览率先亮相艺术周。该展览通过"以衣载道"、"以茶载道"、"以艺载 道"的形式,向世界输出东方纹样和东方文化。该展览由世博会博物馆主办,囍陸文化,中国工艺美术 学会纹样研发中心、麒麟共创共同承办,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径山茶发展有 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人民政府、杭州径山旅游度假区共同支持。 当天,20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举办
每日商报· 2025-06-26 06:32
低碳发展成效 - 浙江通过"含绿量"提升"含金量",实现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例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和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1] -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并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1]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产业社区作为低碳社区案例,拥有十余处绿色建筑,如杭州万象城办公楼、杭州西子国际中心等,通过智能照明、屋顶光伏、雨水回收系统等措施实现节能 [1] 低碳楼宇管理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总结低碳楼宇管理经验,牵头起草并发布"低碳楼宇"标准,荣获全球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示范区授牌,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2] - 社区培育形成"1+3"产业格局,同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杭州低碳发展举措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煤炭消费量大幅削减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培育出吉利汽车、杭叉集团等低碳领军企业 [2] - 科技创新方面,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自动生成环评报告 [2] - 绿色消费成为风尚,西湖龙井、径山茶等产品有了碳标签,千岛湖水获得碳身份证 [2] - 杭州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培育第三方碳服务企业,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 [2] 高校环保参与 - 杭州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和部分在杭高校环保社团共同发起成立在杭高校绿色联盟,目前拥有22所高校35个环保社团成员,志愿者达4500多人 [3] - 高校环保社团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水质、土壤检测,承办科普讲堂进小学等活动传播环保理念 [3]
回国·入乡·兴村(千行百业看海归)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56
乡村人才振兴模式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构建青年人才扎根乡村长效机制,吸引海归青年、农创客、"茶二代"等多元人才群体返乡 [3] - 前溪村职业经理人刘杨(留学法国)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产业,径山村"茶二代"马宽(留学新加坡)深耕"茶文旅"融合发展 [3] - 乡村CEO模式通过整合乡村资源、策划特色项目、拓展销售渠道,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乡村振兴 [4] 前溪村农文旅产业创新 - 刘杨团队开发"草鞋糯"原生糯米品种用于米酒生产,2024年米酒销售实现50余万元营收 [5] - 改建270年历史江南民居为径山米酒博物馆,设置三大展区及互动体验区,形成"生产销售+文旅体验+场景化二次变现"完整产业链 [5] - 打造余杭径山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举办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带动超300人次村民参与,2024年强村公司运营总收入达230万元 [6] - 拓展"沐禾前溪"品牌产品线,新增生态甲鱼、桑葚米酒等10余款特色产品 [6] 径山村茶文旅产业升级 - 马宽团队打造"径灵子"IP形象,细分目标客户推出精品包装茶、小罐茶及茶点等衍生产品 [8][9] - 开发禅村十景、12种业态工坊,联合径山书院开发茶文化主题一日游,连续5年举办"禅村喫茶节" [9] - 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全村108家民宿形成开放式院落集群,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为乡村旅游增收200余万元 [10] 创新业态协同发展 - 引入开森营品牌打造10亩露营空间,2个月内实现多场景运营并承办户外婚礼 [11][12] - 设立"止谦漆艺空间"复原唐宋漆艺技法,融合本土漆文化历史打造非遗传承基地 [13] - 形成"一个创意点燃另一个创意"的良性循环,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农创客等群体参与乡村创新 [13] 人才培育机制 - 实施"浙江千名乡村CEO培养计划",提供理论实践指导并颁发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证书 [14] - 杭州定期组织农业和乡村运营培训,构建青年人才友好型培育体系 [15] - 建议新进人才需充分前期考察、精准市场定位,并坚持本土化创新 [16]
茶经·茶宴·茶路(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茶文化历史与传承 - 中国饮茶史可追溯至8000年前,陆羽《茶经》、径山茶宴、茶马古道等构成中华茶文化深厚底蕴 [4] - 唐代饮茶从药品发展为日常饮品,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皆盛行,寺院形成固定茶礼流程 [4] - 陆羽《茶经》为世界首部系统茶学专著,分三卷十章总结茶源流、生产、加工、器具及烹饮方法 [5] - 《茶经》融合儒释道思想,如煮茶水温体现中庸之道,茶品质"野者上"反映道法自然 [6] - 径山茶宴为宋代茶礼集大成者,通过日本僧人传入后演变为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体系 [7][8] 茶贸易与全球化传播 - 南北朝茶叶经丝绸之路入中亚,唐宋"以茶易马"政策推动茶马古道连接川滇与青藏高原 [9] - 清代晋商开辟万里茶道,将武夷岩茶运至中俄边境恰克图,远销西伯利亚 [9] - 9世纪阿拉伯商人经海路运茶,17世纪欧洲商船大规模运输使茶成为全球化商品 [9] - 中国茶文化通过贸易融入多国文明,如日本茶道、欧洲茶戏剧、摩洛哥铜制茶壶等 [10] 现代茶文化发展 - 20世纪《茶经》多语种出版促进国际茶文化交流 [10] - 2016年G20杭州峰会以西湖龙井赠礼延续以茶会友传统 [10] -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获国际社会深度认同 [11]
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泽平宏观· 2024-12-17 22:53
城市幸福感指数评价体系 - 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三个重要维度 [3] - 南京、杭州、长沙、合肥、舟山、芜湖、苏州、宁波、大连、珠海位居2023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前列 [3] 南京 - 2022年人均GDP17.9万元,居全国第六、中国省会城市第一 [4] - 高等教育资源集中,拥有8所211大学、12所双一流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全国第三 [4] - 金融、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10] 杭州 - 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27.1%,总量达5076亿元 [4][15] - 形成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 [15] - 2022年末常住人口1237.6万人,增量位居全省11个地级市之首 [4][15] 长沙 - 2022年夜经济零售总额占全市社会零售额六成左右,孵化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全国著名消费品牌80多个 [5][19] - 房价调控为全国"模范生",2022年房价收入比8.9,在全国重点二线城市中排名第六 [5][19] - 2023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9] 合肥 - 2023年上半年GDP增速达7.4%,进入全国前20名城市之列 [5][20] - 2022年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3%,占规上工业比重56.2% [20]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以1.8%居全国第一 [22] 舟山 - 2022年人均GDP16.7万元,居浙江省第1、全国第8,超过了杭州和宁波 [5][25] -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68.5%,居全国沿海城市前列 [25] - 2022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6.3亿吨,占宁波舟山港比重从21.0%提升至49.5% [25] 芜湖 - 2022年GDP总量达4502.1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 [5][30]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收1064亿元,增长38.2% [30] - 2022年常住人口较2021年增长1.6%,人口增速全国排名第三 [31] 苏州 - 2022年GDP总量达2.4万亿元,比南京高7000亿元 [34]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实现4.6%的增长 [34] - 房价收入比仅12.4,远低于南京、杭州等经济实力接近的二线城市 [34] 宁波 - 2022年GDP总量15704.3亿元,同比增长3.5% [5][38] - 制造业是发展重中之重,2022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全国第八 [38] - 外贸发展突出,2022年进出口额达1.27万亿元,稳居进出口万亿元城市行列 [38] 大连 - 2022年GDP总量8430.9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42] - 以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为主导产业 [42] - 2022年常住人口增速0.8%,常住人口增速东北第一 [42] 珠海 - 2022年人均GDP16.4万元,城乡可支配收入比1.8 [44] - 七大支柱产业合计完成增加值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家电电气、生物医药同比增长分别为17.1%、23.8% [44] - 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156.0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247.7万人,增长了58.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