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三方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拉卡拉赴港IPO之路遭遇股东接连减持
北京商报· 2025-06-29 19:06
股东结构变动 - 联想控股持股比例由26.54%降至23.54%,仍为最大机构股东[1][2] - 自2019年A股上市以来,联想持股从IPO前的31.38%持续下降至28.24%再到当前23.54%[2] - 自然人孙陶然持股6.91%,第三大股东孙浩然计划减持1927.09万股(占总股本2.45%),完成后将清零持股[2] H股上市计划 - 公司6月16日宣布筹划H股上市,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及数字货币跨境应用[3] - 市场猜测股东减持或为H股发行预留股份配售空间,优化股权结构以引入国际投资者[3] - 分析师指出当前公众持股比例已超港股25%要求,减持与上市无必然关联[3] 业绩表现与业务挑战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99亿元(同比-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51.71%)[4] - 支付业务规模萎缩,金融科技及其他服务盈利占比持续降低[3][4] - 缺乏第二增长点,业务多元性与增长潜力不足或成港股上市障碍[4] 稳定币概念与股价波动 - 公司股价因稳定币概念炒作上涨,6月27日报32.39元/股,赴港公告次日曾涨停[4] - 公司称关注稳定币发行机会,与香港金管局沟通数字货币跨境应用[4] - 分析师认为公司在稳定币领域无实质性布局,跨境支付业务未成规模[5] 市场信心与治理影响 - 大股东减持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公司发展信心不足的担忧,导致股价波动[4] - 股权分散化或降低决策效率,频繁减持需警惕对市场情绪的负面影响[4][5]
A股公告精选 | 诺德股份(600110.SH)等多只连板股提示交易风险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20:23
固态电池概念相关公司动态 - 诺德股份铜箔业务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的收入占公司总营业收入不足1% 目前自主研发材料已小批量送样到头部电池企业测试 [1] - 湘潭电化控股子公司正与部分固态电池企业就锰酸锂应用于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开展合作研发 目前仍处于小批量送样测试阶段 尚未形成营业收入 [2]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G垣准固态电池已向客户进行送样和整车测试 尚未实现商业化应用 [4] - 天际股份控股子公司已获得硫化锂相关专利授权 正在推进产业化 硫化锂是生产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解质的原材料 [5] - 龙蟠科技全资子公司涉及固态电池三元前驱体的开发工作 部分前驱体材料已小批量送样到头部企业并通过客户测试 暂未对外销售产生收入 [6] 半导体及新材料领域进展 - 兴业股份半导体光刻胶用酚醛树脂业务目前仅处于送样测试阶段 尚未签订供货合同 暂未形成销售收入 [3] - 思特威大基金二期减持2612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的065% 减持完成后持股比例降至670% [7] - 安路科技大基金持股比例由676%下降至594% 累计减持329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82% [10] 公司股权变动及经营情况 - *ST华微控股股东拟转让21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2232%)给亚东投资 实控人将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 [8] - 海联金汇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的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正在进行中 [12] - 指南针经营情况正常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9] - 长川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6亿元-42亿元 同比增长6754%至9546% [12] 股东减持计划 - 英利汽车控股股东开曼英利拟减持不超过4757万股 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13][14]
罕见利好!“跨境支付”第一龙头沉睡3年!拟10转40派10获批,有望10元到38元!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23
跨境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 跨境支付作为连接各国经济活动的金融纽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国际贸易与个人消费格局 [1] - 从传统银行电汇到新兴区块链技术,跨境支付方式不断创新,效率与成本持续优化 [1] -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实现点对点直接清算,绕开传统多级代理行体系,大幅缩短支付时间并降低成本 [3] 跨境支付通系统上线 - 6月22日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3] - 支持两地居民通过手机号码或银行账户办理人民币与港币实时跨境汇款,多数暂免手续费 [3] - 内地用户通过指定手机银行"跨境支付通"功能模块操作,香港用户通过填写关联信息操作 [3] 相关潜力公司分析 - 拉卡拉:国内首批获得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拥有跨境人民币全牌照及香港MSO牌照,支持全球超100个国家跨境支付 [6] - 新国都:持有欧洲支付牌照,智能POS终端支持36种货币实时结算,海外市场收入占比38% [6] - 四方精创: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项目,实现数字人民币与欧元、港元实时兑换 [6] - 长亮科技: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跨境支付系统开发、测试及运维服务,协助客户接入SWIFT和CIPS系统 [7] 未具名潜力公司特征 - 拥有"跨境外币支付许可"和"跨境人民币支付许可"双牌照,可实现进出口双向跨境结算 [8] - 服务覆盖14国银行,跨境业务营收占比31% [9]
财说| 稳定币成救命稻草?拉卡拉股价大涨46%背后的“虚假繁荣”
新浪财经· 2025-06-24 08:05
公司股价表现 - 拉卡拉股价在不足20个交易日内上涨46%,主要受稳定币概念炒作驱动 [1] - 股价暴涨缺乏基本面支撑,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腰斩,支付交易规模萎缩10.51% [1] - 稳定币业务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收入,跨境业务占比仅1.16%,数字人民币收入微不足道 [1] 主营业务分析 - 支付收单业务贡献营收超80%,2024年支付交易金额4.22万亿元,较2023年4.51万亿元下降 [3] - 2024年一季度支付交易金额9820亿元,同比下降10.51%,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和行业整体承压影响 [3] - 银行卡交易规模从3.31万亿下降到2.86万亿,扫码交易金额从1.2万亿增至1.36万亿但增速放缓 [3] - 2024年数字支付业务收入51.65亿元,同比微降0.27%,毛利率27.22%提高1个百分点 [5] 行业竞争格局 - 支付行业超九成市场份额被支付宝和微信占据,第三方支付机构议价权被挤压 [3] - 银行收单费率约0.6%,发达国家为2%-3%,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费率仍有提升空间 [4] - 支付牌照收紧导致行业陆续出清,分润比率持续下滑但对业绩拉动仍不明显 [3][4] 跨境支付业务 - 2024年跨境支付交易金额492亿元,同比增长14%,但牌照是最大短板 [6] - 拥有中国境内支付牌照、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资格和香港MSO牌照,但缺乏本土牌照导致成本增加0.3%-0.5% [6] - 相比连连数字(65项全球牌照)、移卡(香港MSO、新加坡MPI等)、PingPong(马来西亚MSB、阿联酋牌照)等竞争对手,牌照布局明显不足 [7] SaaS转型进展 - 科技业务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18.43%,占总营收4.91%且占比连续三年降低 [8] - SaaS服务门店新增超1万家,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5%但未能扭转科技收入下滑 [8] - 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减少78%是科技业务下滑主因,SaaS业务仍以铺人头为主 [8] 财务风险 - 2024年对联营企业投资损失6800万元,累计亏损超3亿元 [9] -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52亿元,主要因包头农商银行投资减值1.35亿元 [9] - 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5800万元,2020年后累计坏账损失达3.53亿元 [10] - 一年到两年应收账款1.46亿元较年初增长370%,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金额显著增加 [10]
“支付老兵”孙陶然谋局跨境业务 拉卡拉扣非3季连降拟赴港IPO突围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2
公司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旨在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提升国际竞争力 [1] - 公司从传统支付业务向综合金融科技服务转型,发力数字支付和科技服务,并推进"支付+SaaS+AI"融合 [6][7] - 公司积极布局新兴市场跨境支付业务,跨境商户规模和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76%和85% [7] 历史业绩与当前困境 - 公司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达66.18亿元,归母净利润突破10.83亿元 [6] - 2022年公司因"跳码"事件陷入巨亏,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02%至1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51.71%至1.01亿元 [6] - 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大幅下滑,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为0.85亿元,同比下降62.97% [6] 行业竞争与转型 -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支付行业格局变化,支付宝和财付通等竞争对手采用"绑卡"模式,给公司带来巨大竞争压力 [5] - 公司转型重心转向受理端,大力发展智能POS业务,成为"零售行业的服务平台",并与支付宝达成合作 [5] - 公司接入DeepSeek、豆包、混元等大模型,加速AI与业务融合 [7] 创始人背景与创业历程 - 创始人孙陶然2005年创办公司,成为国内第三方支付领域试水第一人,从便利店刷卡终端起步,逐步覆盖全球超100个国家 [1][4] - 孙陶然曾创办蓝色光标,2008年销售额超3亿元,并获得达晨创投4000万元投资 [2] - 孙陶然主导推出"商务通",1999-2001年间市场占有率超70%,并投资永业国际,后者2009年登陆纳斯达克 [3]
拉卡拉:孙浩然解除质押912万股
快讯· 2025-06-19 21:18
股东股份解除质押 - 股东孙浩然持有的912万股公司股份已解除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61.83%,占公司总股本的1.16% [1] - 解除质押分为多笔:2023年8月9日解除490万股,2024年1月31日解除21万股,2024年2月2日解除14万股,2024年2月5日解除63万股,2024年3月11日解除324万股 [1] - 此次解除质押不涉及股份限售和冻结情况 [1]
新大陆20250618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公司 新大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经营业绩良好**:2024 年归母净利润达 10.1 亿元,同比增长 10%;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8.96 亿元,同比增长 9%,归母净利润 3.111 亿元,同比增 25.16%,主要受益于欧洲智能支付终端出货量提升[2][3] 2. **海外业务发展佳**:已覆盖超 120 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出口增强市场份额;过去两年终端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2024 年海外业务出货量中智能终端占比显著提高;加速渗透欧洲及北美市场,欧洲订单出货量持续增长,北美产品毛利率接近 50%;逐步渗透拉美、中东非等新兴市场[2][3][20] 3. **国内市场有机会**:第三方支付行业出清改善供需结构,聚焦二三线城市中小微商户,零售与餐饮领域交易流水自 2024 年 9 月起稳步提升,预计二三季度保持稳定,全年交易流水预期良好[2][4] 4. **费率调整有空间**:费率动态波动,通过后端智能化能力基于产品线、商户及代理商画像分析进行动态智能化调整,费率仍有提升空间[5] 5. **跨境支付布局优**:采取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支持外国人来华消费;第二步响应中国商户和消费者出海需求;第三步组建跨境支付团队,申请 MSO、MSB 等相关牌照,参与海外收单和支付运营工作;预计二季度申请牌照有进展[6][7] 6. **数字人民币有潜力**:参与数字人民币产业建设,是唯一总行级服务商,参与货币桥及后台受理系统;目前有一定收入但不明显,战略重点对内治理,对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话语权提升[8][9] 7. **AI 赋能有成效**:布局涵盖产业链,与中科院、DeepMind 等合作,通过智能体中台聚合大模型,应用于商户审核、合规防洗钱、AI 客服等,并开发 AI 智能营销体;预计未来两年在零售、医疗及物流场景中提升毛利率;2025 年半年报及 2026 年年度报告将体现 AI 端对增长的贡献[3][11][15] 8. **合作深化有优势**:与支付宝合作铺设超 20 万台“碰一碰”终端设备,获 2024 年 9 月支付宝“碰一碰”全国服务竞赛第一名,2025 年 5 月与阿里云签署数字商业生态伙伴协议;自 2023 年下半年接入字节跳动旗下大模型,进行基于商户侧智能体研发及 AI 应用开发[17][18][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市值管理**:通过回购方案保持稳健资金策略,目前回购总金额约为 1.8 亿元[4] 2. **国内消费情况**:今年 5 月社零数增速达到 6.1%,创 2024 年以来新高[4] 3. **智能体收费模式**:包括单次付费模式和 SaaS 服务打包收费模式,试运行阶段动态调整,标准化后采用固定化收费模式[13] 4. **网证政策影响**:2025 年网证政策正式发布后,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相关应用,包括景区、政务、会展等领域,并取得不少订单,实现盈利[22] 5. **线下商户市场格局**:日趋明朗,不再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更注重增值服务,公司致力于打造数字商业场景,为二三线城市线下商户提供支付加增值类服务[23]
【支付观察】继A股上市七年后,拉卡拉筹划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6-18 15:34
公司动态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以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2] - 相关细节尚未确定,需提交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并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备案和审核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5年,于2011年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19年4月25日于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第三方支付第一股 [3] - 2005年-2011年,公司提供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等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包括支付等多项业务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3] - 2011年-2015年,公司获得了第一批央行支付牌照,开始全面进入收单市场,帮助商户收款 [3] - 2015年-2018年,公司进入3.0时代,拥抱移动互联网,推出智能pos等智能终端,帮助商户做生意 [3] - 2019年上市以后,公司进入战略4.0时代,发力商户经营业务,聚焦餐饮、零售、汽车、旅游等重点行业,持续打造开放共享的SaaS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 [4] 财务表现 - 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8.99亿元攀升至65.96亿元,净利润也从8.06亿元增长至10.83亿元 [4] -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53.66亿元,同比减少18.65%,归母净利润亏损14.37亿元,同比减少232.75% [5] - 2023年,公司实现了营收两位数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但整体表现仍未恢复至2021年水平 [5]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23.26%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减少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51.71% [5] 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数字支付业务实现收入51.65亿元,同比微降0.27%,科技业务收入2.83亿元,主要受信用卡营销推广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减少的影响 [5]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跨境商户规模和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分别增长了76%和85% [5] 行业环境 - 在行业监管趋严、大额罚单频开、存量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公司面临新的挑战 [4] - 2024年公司因违规被罚近800万元,涉及商户实名制、资金结算等问题,合规成本大幅上升 [5]
筹划赴港上市与进军数币 拉卡拉三顾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1:49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旨在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 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1] - 公告发布后股价单日上涨16.16% 主力净流入19.4亿元 [1] - 公司为第一家A股上市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本次是继2019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第三次冲刺资本市场 追求"A+H"架构 [1] - 2025年1月以零元退股方式处置包头农商银行全部股份 预计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35亿元 同期斥资2.5亿元战略入股餐饮SaaS企业天财商龙 [2] 业务调整与历史沿革 - 2016年剥离10家小贷、众筹、影业等非主业子公司权益 2019年上市前亦有类似剥离动作 [2] - 2017年首次IPO因文件不齐备中止 2019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99亿元(同比-13.01%) 净利润1.01亿元(同比-51.71%) 归因于季节性因素及行业承压 [7] - 2024年全年营收57.59亿元(同比-2.96%) 净利润3.51亿元(同比-23.26%) 硬件销售与科技服务收入下滑为主要拖累 [7] 股权结构与治理特点 - 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持股26.54% 董事长孙陶然兄弟合计持股9.46% [3] - 联想控股被明确为财务投资者 不谋求控制权 公司强调治理体系完善 [3] - 同业公司富友支付曾因"无实控人"问题遭港交所问询 2024年两次递表失效 [3][4] 数字货币领域布局 - 公告提及"加快数字货币跨境应用"引发市场对稳定币布局猜想 万得稳定币概念指数单日上涨4.29% [6] - 公司被纳入万得稳定币概念指数成分股 但未公开回应投资者相关问询 [6] - 已有央行数字货币(CBDC)布局 包括与央行数研所战略合作及数字人民币推广 [6] 监管与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因上市消息连续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30% 发布异常波动公告称无未披露重大事项 [6] - 香港上市需平衡两地规则 虽无实控人概念但需证明控制权稳定性 [5]
借势稳定币谋跨境,支付头部拉卡拉赴港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6-17 20:51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筹划赴港发行H股,目标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推进国际化战略、构建双循环格局,并加速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落地 [1][3] - 公司公告提及赴港上市主要为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4] -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助于公司拓展海外业务和提升国际知名度,同时香港市场对金融科技公司估值更高,融资渠道更广泛 [5] 稳定币概念关联 - 市场热议公司将赴港动作与稳定币概念挂钩,尽管公司尚未披露稳定币领域具体布局,但其境内外支付牌照齐全、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的背景引发联想 [3][9] - 香港对稳定币释放开放态度,相关概念股热度飙升,业内认为公司赴港上市有利于布局稳定币领域,探索新型支付方式 [8][9] - 若公司成功申请香港第三方支付牌照,可为数字货币领域发展创造机会,提高上市估值 [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减少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减少23.26%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99亿元,同比减少13.01%,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减少51.71% [12] -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问题凸显,客户集中度高、利润空间受压等问题逐渐显现 [12] 赴港上市动因分析 - 国内银行卡收单市场部分场景持续缩减,支付机构亟须找到第二业务增长曲线,公司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推动转型 [6] - 两地上市能够使公司获取更多的公开市场融资,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研发支出近三年连年上升,需要更多资金投入 [6] - 政策支持A股公司赴港上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上市周期等,推动赴港上市热潮 [6] 股价表现 - 发布赴港上市公告后,公司股价一度触及涨停,6月17日盘中最高报32.75元/股,涨幅20.01%,收盘报31.70元/股,涨幅16.16% [10]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涨幅80.56%,总市值250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