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团队重新定义“星际之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实现常态化商用
量子位· 2025-09-25 19:42
核心观点 - 交通行业算法首次实现在轨卫星全流程运行 标志着太空AI算力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代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正式投入商业使用[4][6][15] 技术实现 - 道路识别模型完全部署于轨道卫星 实现图像采集、模型推理到结果回传全流程在轨完成[1][10][11] - 图像数据未传回地面 仅回传结构化识别结果 大幅降低数据传输需求[2][10] - 系统支持亿级参数模型稳定运行 具备完整任务调度和通信回传能力[13] 基础设施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批卫星于2025年5月发射 提供太空算力支持[5][12] - 计划建设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基础设施 系统总算力超10万P[12] - 通过星间激光通信与协同调度技术实现卫星在轨联网[12] 商业应用 - 佳都科技旗下团队成为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首个商业用户[9][15] - 系统实现服务调度与链路闭环 打通商业场景应用路径[15] - 太空计算节点从技术可行阶段进入实际可用阶段[16] 行业意义 - 将响应时间压缩至最短路径 实现数据获取与处理同步进行[21] - 太空不再仅是数据来源地 而是成为算法的运行场和智能反馈系统[19][23] - 为AI模型提供新的运行维度和数据来源 重塑数据采集到决策反馈路径[22] - 中国企业在轨道AI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提供新的全球范式[23]
【特稿】美国初创企业拟发射航天器抬升卫星轨道
新华社· 2025-09-25 17:07
任务背景 - 美国航天局与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签订金额为3000万美元的合同,委托其发射航天器以抬升一颗天文观测卫星的轨道 [1] - 目标卫星为2004年11月发射升空的"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目前位于距地球表面585公里的低轨道 [1] - 由于卫星无推进装置且受太阳活动增强影响,轨道高度加剧下降,有90%的概率在明年年底前坠入地球大气层 [1] 任务细节 - 任务计划于2026年5月发射升空,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拟于今年10月开始改装其研制的"连接"号航天器 [1] - 关键挑战在于打造一个与老旧卫星适配的对接系统,因卫星设计之初未考虑与其他航天器对接 [1] - "连接"号将配备定制的机器人操作系统,通过"捏住"卫星上凸起的细小金属边缘来抬升卫星高度 [1] 公司信息 - 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为一家初创企业,今年4月通过收购一家航天器维修企业开始涉足在轨服务领域 [2] - 公司迄今已投资2500万美元研制"连接"号航天器 [2] - 公司计划将"连接"号的造价控制在1000万美元上下 [2] 资产价值 - 即将坠落的"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卫星造价为5亿美元,用于观测遥远星系和黑洞 [1]
美计划发射航天器为天文卫星延长工作寿命
新华网· 2025-09-25 15:23
美国航天局24日宣布将与一家初创企业合作,发射一枚商业航天器与"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天文 台"在轨对接,以帮助后者提升至更高轨道,从而进一步延长工作寿命。 据介绍,美航天局已与初创企业凯塔利斯特太空科技公司签署合同,这项在轨提升轨道任务计划于2026 年春季实施,美航天局将监测太阳活动变化,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时间表。 尼尔·格雷尔斯·斯威夫特(又称"雨燕")天文台于2004年发射,主要任务是观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 据美航天局介绍,该天文卫星一直在近地轨道运行,但随着近期太阳活动增强,大气阻力强于预期,导 致其轨道衰减加速。 通常情况下,卫星在寿命结束后将自然再入地球大气层报废,但美航天局此次选择与商业公司合作,通 过发射在轨服务航天器对卫星进行轨道提升,使其继续开展科学观测。 美航天局表示,鉴于斯威夫特天文台的轨道衰减速度加快,这项任务正在与时间赛跑,必须在卫星脱离 可控轨道前完成操作。 (文章来源:新华网) ...
屡次推迟的登月计划可能提前 NASA哪来的自信?
新华网· 2025-09-25 07:28
任务时间表调整 - 阿耳忒弥斯2号载人绕月飞行任务将于2026年4月执行,并可能提前至2026年2月 [1] - 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计划于2027年年中实施 [3] - 任务时间表调整是为预留更多时间解决猎户座飞船的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相关问题 [3] 任务目标与技术验证 - 阿耳忒弥斯2号任务将测试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和猎户座飞船的性能,并验证飞船关键生命支持系统在未来长时间任务中的可靠性 [1] - 该任务是美国一系列月球探索任务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登月计划做准备 [1][3] 项目延迟与技术挑战 - 项目延迟的核心原因在于技术问题,猎户座飞船存在隔热罩、生命支持系统、飞船逃逸系统等技术设计缺陷 [3][4] - 阿耳忒弥斯计划的13个关键事项中已有至少8项严重落后于规划 [4] - 负责研发新一代舱外宇航服的公理航天公司称,NASA的原始设计未提供执行阿耳忒弥斯3号任务所需的紧急生命支持系统,必须重新设计 [7] 行业合作模式与供应商表现 - 阿耳忒弥斯计划倾向于让私营企业主导关键设计和运营工作,NASA负责协调推进 [4] - 猎户座飞船由NASA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建造,太空发射系统火箭由NASA与波音公司合作开发,星舰和月球着陆器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 [4] - 太空发射系统因研制进度滞后且费用高昂而备受诟病,大概率未来将被星舰所取代 [4]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舰在2024年8月完成第十次试飞,但业内人士指出其仍存在改进空间,需完成大量复杂技术研发才有可能执行阿耳忒弥斯计划 [7]
马斯克:明年重新定义“星舰”
36氪· 2025-09-24 11:18
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计划于明年推出全新"星舰"火箭,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能将超过100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是当前版本35吨的三 倍。 埃隆·马斯克预告,其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准备在明年推出一款更大的火箭版本,该版本将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马斯克在一场播客大会通过视频演讲时说道,这款新的"星舰"(Starship)将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与之相比,当前星舰"Version 2"的有 效载荷能力约为35吨。 上周,SpaceX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也在巴黎举行的太空会议上透露,该公司正在与芯片公司展开合作,开发手机直连星链技术。 马斯克补充道:"除非出现非常重大的挫折,否则SpaceX明年将展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能力,同时回收助推器和飞船,并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 入轨道。" 在活动中,马斯克还提及了利用星链卫星为用户手机等设备提供服务的计划。本月早些时候,SpaceX宣布将以约170亿美元的价格从回声星(EchoStar) 手中收购无线频谱。 马斯克表示,公司目前正把重心转向这款更大的火箭,"我们只剩下一枚Version 2设计的 ...
“父亲一定会对国家的发展感到欣慰”(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
人民日报· 2025-09-24 08:56
8时,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商讨"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专题展览的展品安排;9 时,接受媒体视频采访,寄语青少年……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77岁了, 每天的工作还安排得满满当当。 9月3日,钱永刚与其他"两弹一星"元勋后人代表一起,现场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对于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装备,我感到十分震撼。"钱永刚说,"父亲一定会 对国家的发展感到欣慰。" 当年,中国第一代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仅钱学森一人见过导弹。此后10多年时间,中国人自力更生研 制出"两弹一星"。更为宝贵的是,国家有了一支能够持续打造"国之重器"的科研队伍,一套能有效动员 各种资源开展科研攻关的科研管理体制,一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它们代代相传,才有了中国航天 事业的稳步前行,有了阅兵仪式上震慑敌人、激发民族自豪的"东风""鹰击""巨浪"。 钱学森身后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有学术论文、著作、书信、便笺等。近些年,钱永刚一直在为整理 父亲留下的各种资料、传扬他的精神而忙碌:建起了钱学森图书馆,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在国内118所 学校办起了"钱学森班",拍摄电视剧, ...
飞向月球,新战略与Equatys合资企业共促长期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1 22:33
公司背景与财务 - Space42是一家总部位于阿联酋的AI航天科技公司,总资产近30亿美元[2] - 公司2024年息税折摊前利润率达42%,预计长期维持约40%利润率[2] - 当前业务构成中航天服务占比86.5%,智能解决方案占比13.5%[8] - 主要股东包括G42(持股42%)、穆巴达拉投资公司(29%)和国际控股公司(8%)[2] 战略规划与增长目标 - 公司制定四大战略支柱:地理空间数据合作、地理空间AI平台、全球非地面网络领导地位和安全连接解决方案[3] - 目标在本十年末实现较2023年营收翻倍[3] - 计划通过Tri4、Al Yah 4及5号卫星实现偏远地区iPhone连接,推出16个新项目及100-200颗卫星[3] - 预计非地面网络业务2027财年起产生营收[3] 市场前景与合资企业 - 航天服务市场预计以两位数增速增长,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平均增速超20%[3] - 与Viasat成立Equatys合资企业,将提供基于3GPP标准的卫星与地面网络[4] - Equatys预计支持超过160个市场、大于100MHz的移动卫星服务频谱[4] - 合资企业目标三年内(2028年)实现商业化推广[4] 风险提示 - 面临业绩与营收波动性、非计划性运营事件和成本通胀风险[4]
航天宏图(688066.SH):自主研发的PIE-Engine时空云计算平台是公司空间计算的基础平台
格隆汇· 2025-09-18 15:48
太空算力技术布局 - 太空算力定义为将数据处理与计算设施部署于太空轨道 实现星载计算载荷对海量数据的在轨处理 存储与传输 推动天基计算体系从"天感地算"向"天数天算"升级 最终形成天地一体协同计算[1] - 自主研发PIE-Engine时空云计算平台作为空间计算基础平台 负责数据和算力提供 该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灾害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1] - VR/XR团队在虚拟现实领域有丰富积累 与三维平台共同为空间计算提供技术支撑[1] 战略架构与业务闭环 - 构建"卫星运营+低空经济+数据要素"三维战略 形成"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全链条闭环[1] - 通过"女娲星座"实现数据采集 利用自有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并在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1] - 公司在空天数据全产业链布局 有望充分受益于太空算力产业发展[1]
俄国家航天集团:俄轨道站首个舱段将于2028年升空
新华社· 2025-09-18 11:20
据俄媒体报道,所谓"自主技术"即应用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在无人持续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决策并完 成任务。 据俄新社今年早些时候报道,在国际空间站结束在轨使命后,俄需用上述轨道站来保持载人航天活动, 并在站内开发未来飞往其他星球的关键技术。(完) 巴卡诺夫17日通过俄"索洛维约夫直播"频道介绍说,根据相关国家项目,俄国家航天集团负责于2028年 发射上述轨道站的首个舱段。他表示,俄轨道站将成为前往月球的"跳板",在该站内将改进多项"自主 技术"。 新华社莫斯科9月17日电(记者栾海)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巴卡诺夫17日表示,俄计划制造的空间 站——俄罗斯轨道服务站(下称轨道站)的首个舱段将于2028年发射升空。 巴卡诺夫解释说,为保障登月航天员生命活动安全,需首先在月球上建立供航天员生活的设施,并观察 该设施如何运转。研制运用"自主技术"的俄轨道站将是未来部署这类月球设施的第一步。 ...
宇宙“保洁”有新招:新型推进器实现非接触清除太空垃圾
科技日报· 2025-09-16 12:07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随着近地轨道日益拥挤,太空垃圾的碰撞风险已威胁到卫星运 行和航天任务安全。日本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等离子推进器,进而提出一种创新的非接触式高效清 除太空垃圾技术,有望突破现有清理方法的局限。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报告》。 太空垃圾问题日益严峻,大量废弃卫星、火箭残骸,以及微小碎片正以远超子弹的速度在地球轨道上运 行,对现役卫星和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团队指出,这些不受控制的碎片显著增加了 人类可持续开展太空活动的风险。尽管目前多数清理方案依赖直接接触方式,但存在被碎片缠绕的隐 患,而利用等离子推进器使其减速脱离轨道的新方法正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团队此次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该方法通过清除卫星发射的等离子体,减缓太空垃圾运 行速度,促使其脱离轨道并在重返大气层时燃烧殆尽。然而,传统单向喷射会产生强烈反冲,导致清除 卫星偏离目标,削弱减速效果。为此,他们开发出一种"双向等离子体喷射型无电极等离子体推进器", 可同时向太空垃圾方向和相反方向喷射两股等离子体流,从而抵消反冲力,保持清除卫星稳定。 为增强减速效率,团队还引入名为"尖点"的特殊磁场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