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乐园
搜索文档
从“主题乐园”到“沉浸体验场” 北京环球度假区打造创新消费场景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08-21 18:35
行业趋势 - 创新消费场景正日益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策持续发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和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国民消费需求加速向个性化、体验化和情感化方向迭代 [1] 公司活动 - 北京环球度假区宣布"惊彩"环球主题活动将于2025年9月5日至11月2日焕新启幕 [1] - 活动突破传统主题乐园边界 以IP为纽带和沉浸式体验为核心 通过主题场景、特色表演与周边衍生物构建多感官强互动的体验体系 [3] - 活动以"带敢"为核心主张 深度融合IP资源与沉浸体验 将园区转化为完整的情感释放场域 [3] - 集结恶魔兔、诡魅狐等原创角色 联合特邀嘉宾哈觅酷玛打造限定演出 通过角色互动与主题派对构建情感共鸣场景 [3] - 打造四大主题惊吓空间与两大惊叫区 包括环球怪物:地下秘穴集结环球影业经典电影角色 画皮幽宅以《聊斋志异·画皮》为灵感 [3] 产品与服务 - 同步推出主题限定商品与餐饮 涵盖朋克风恶魔兔周边、哈觅酷玛系列限定周边 [5] - 提供"诡味派对""诡魅狐特饮"等创意餐饮 搭配纪念章、面部彩绘等配套服务 形成"体验-消费-纪念"的完整闭环 [5] 市场影响 - 活动有望拉动本地夜间经济与主题消费增长 为城市文旅品牌注入年轻化与国际化的内容活力 [5] - 对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塑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5]
升温!乐园游激发消费新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1
行业整体表现 - 暑期各类主题乐园成为热门打卡地,带动门票收入增长并拉动周边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消费 [1] - 主题公园产业正在释放更大发展活力 [1]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385座主题公园 [1] 具体乐园活动案例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园以来,已累计举办近1700场演出 [1] - 四川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开启"方特恐龙泼水节",打造集清凉嬉水、泼水狂欢、现场互动于一体的玩水盛宴 [1] - 湖北襄阳华侨城奇幻谷的"奇梦城堡光影秀"加入烟花表演,为游客带来全息投影与璀璨烟花交融共舞的沉浸体验 [1] 产业带动效应 - 主题公园每1元的收入,能带动城市3.8元的收入 [1] - 主题公园每1元的收入,能拉动上下游产业6元至15元的收入 [1]
别对乐高乐园要求太高
远川研究所· 2025-08-20 21:06
核心观点 - 上海乐高乐园开业反响平平 客流量远低于预期 与迪士尼和环球影城形成鲜明对比 [5] - 全球乐高乐园业务持续亏损 新开园区成为财务负担 韩国和纽约乐园分别亏损3500万英镑和1.1亿英镑 [7] - 乐高乐园面临根本性商业模式挑战 用户结构过度依赖低龄儿童 缺乏强力IP支撑 与迪士尼全年龄段定位形成差异 [16][25] 运营表现 - 上海乐高乐园开业首小时客流仅7500人 成人单日票价达599元 儿童票479元 [5] - 2024年乐高乐园整体收入下滑1.8% 运营方默林娱乐整体亏损4.92亿英镑 [7] - 韩国乐高乐园客流量仅为预期一半 连续三年亏损 [7] - 默林娱乐旗下拥有141个娱乐设施 疫情前经营利润率达30% [8] 商业模式演变 - 乐高2005年将4家乐园出售给默林娱乐 2019年以76亿美元重新收购 [12][14] - 乐园初始定位为"大型展示推广体验中心" 本质是乐高积木的促销工具 [20] - 乐高积木成人自购占比达20% 但乐园仍以2-12岁亲子家庭为主(占比超70%) [20][22] 竞争劣势分析 - 迪士尼20-30岁无孩游客占比近半 30-50岁无孩游客超30% 形成全年龄段覆盖优势 [16] - 乐高乐园游乐设施高度低龄化 迷你旋转木马等项目允许3岁以下儿童参与 [18] - 缺乏自创IP 畅销系列依赖星球大战、哈利波特等外部IP授权 [25] - 自创IP如乐高忍者影响力有限 无法与顶级IP竞争 [26] 战略调整 - 投资9000万美元建造室内过山车 试图吸引成年客群 [22] - 转向亲子赛道竞争 与水族馆等设施捆绑销售 年票月均仅9.99美元 [29] - 上海乐园设置13个拼搭体验项目和8个创意工坊 强化积木体验属性 [20]
儿童票,该凭年龄还是身高?
新华网· 2025-08-20 14:26
行业现状 - 景区、游乐园和体验馆普遍以身高作为主要判定依据 常见1.2米以下免票、1.2-1.4米半票等标准[5] - 市场化主题乐园采用年龄、身高"二选一"方式 如上海迪士尼、北京欢乐谷允许满足"身高1.2-1.5米"或"5-10周岁"条件购票[5][8] - 头部景区及博物馆以年龄为主 国家自然博物馆限定"6-11周岁"可购儿童票[5] 争议焦点 - 身高标准导致发育较快儿童过早失去优惠 出现穿鞋超1.4米/脱鞋不足1.4米的判定矛盾[1] - 年龄标准可能引发证件冒用问题 旅游旺季核验年龄存在操作困难[9] - 票价出现倒挂现象 十岁儿童因身高超1.5米反而比享受半价票的大学生支付更高费用[1] 政策导向 - 国家层面暂无统一强制性法规 2012年发改委建议推行"身高与年龄双轨制"[12] - 建议6周岁或1.2米以下儿童免票 6-18周岁未成年人实行半票[12] - 2023年新儿童生长标准显示6岁儿童身高较2009年标准提升0.9-1.1厘米[15] 行业建议 - 专家建议按年龄判定更符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 需联合文旅等部门细化法规政策[15] - 可借鉴铁路、航空等行业成熟规范 兼顾儿童权益与经营者安全保障责任[15] - 需解决儿童身份信息登记不完善问题 逐步推动从身高标准向年龄标准过渡[15]
乐园游升温 激发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8 05:08
乐园游暑期热度 - 上海乐高乐园自7月5日开园以来累计举办近1700场演出,包括950余场角色见面会、超600场氛围演出和超百场剧场表演 [2] - 上海金山区作为乐高乐园所在地,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倍,民宿预订量增长6倍,外地旅客占比超70% [4] - 2025年暑期前两周,哈尔滨极地公园门票订单增长114%,波塞冬沙滩水世界门票订单增长51%,旅拍订单增长超80%,推动哈尔滨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9% [4] 乐园产业经济带动效应 - 主题公园每1元收入可带动城市3.8元收入,拉动上下游产业6元至15元收入 [4]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业4年持续提升复游率,带动北京文旅市场并吸引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等IP落户 [5] - 多地以核心乐园为引擎,联动周边文旅、商业、生态项目形成综合体,产生显著聚合效应 [6] 乐园建设与投资动态 - 上海锦江乐园正升级改造为"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项目,计划2027年开业 [8] - 北京环球影城二三期、上海迪士尼蜘蛛侠主题园区、深圳乐高乐园创想世界等国际品牌项目加速推进 [8] - 本土品牌如青岛东方伊甸园、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冰雪艺术馆等差异化项目陆续落地 [8]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期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385座主题公园,预计2025年游客量增长10%-20%,经营收入增长5%-15% [9] - 新乐园涌现将丰富供给,满足多样化需求并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9] 差异化竞争策略 - 上海乐高乐园通过"乐高+枫泾古镇""乐高+城市沙滩"等联动线路实现全域共享 [11] -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将Labubu等IP从盲盒拓展为潮玩世界,强化商业价值 [11]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暑期推出冰雕雪景体验,未来计划强化跨领域IP合作 [11]
财经聚焦|乐园游升温 激发消费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8-17 23:02
乐园游暑期走热 - 上海乐高乐园自7月5日开园以来累计举办近1700场演出,包括950余场角色见面会、超600场氛围演出和超百场剧场表演 [2] - 多地主题乐园推出特色活动:四川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举办"方特恐龙泼水节",湖北襄阳华侨城奇幻谷推出"奇梦城堡光影秀",郑州银基动物王国开展"夏日激爽水派对" [2] - 主题公园每1元收入可带动城市3.8元收入,拉动上下游产业6元至15元收入 [2] 乐园带动周边消费 - 上海金山区作为乐高乐园所在地,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倍,民宿预订量增长6倍,外地旅客占比超70% [3] - 2025年暑期前两周,哈尔滨极地公园门票订单增长114%,波塞冬沙滩水世界门票订单增长51%,旅拍订单增长超80%,推动哈尔滨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9% [3]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业近4年游客复游率持续提升,带动北京文旅市场并吸引北京海昌海洋公园、顶点公园等IP落户 [3] 乐园建设加速 - 上海锦江乐园正升级改造为"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上海)"项目,计划2027年开业 [4] - 北京环球影城二、三期项目推进中,上海迪士尼全新蜘蛛侠主题园区5月动工,深圳乐高乐园"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封顶 [5] - 本土品牌如青岛东方伊甸园、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冰雪艺术馆等持续创新 [5][6]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共有385座主题公园,预计2025年年游客量增长10%-20%,经营收入增加5%-15% [6] - 行业需差异化竞争:上海乐高乐园结合长三角文化打造联动线路,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拓展IP价值,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强化IP合作 [7] - 未来主题乐园需规模与品质并重,兼顾品牌化、本土化、文化性与科技性 [7]
财经聚焦丨乐园游升温 激发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7 22:18
行业整体表现 - 暑期主题乐园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带动门票收入增长并拉动周边住宿 餐饮等相关产业消费 [1] - 中国主题公园每1元收入能够带动城市3.8元收入 拉动上下游产业6元至15元收入 [4] - 全国共有385座主题公园 预计2025年游客量增长10%至20% 经营收入增加5%至15% [7] 具体项目运营数据 - 上海乐高乐园自7月5日开园后累计举办近1700场演出 包括950余场角色见面会 超600场氛围演出和超百场剧场表演 [2] - 上海金山区暑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倍 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6倍 外地旅客酒店预订占比超70% [4] - 哈尔滨极地公园门票订单增长114% 波塞冬沙滩水世界门票订单增长51% 旅拍订单同比增长超80% 推动哈尔滨文旅消费同比增长19% [4]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业近4年游客复游率持续提升 带动北京整体文旅市场持续火热 [5] 投资与扩张动态 - 国际品牌加速布局:北京环球影城二 三期项目推进中 上海迪士尼全新蜘蛛侠主题园区5月破土动工 深圳乐高乐园最大单体建筑"乐高乐园创想世界"封顶 [7] - 本土品牌持续发力:青岛东方伊甸园以"与水共生"为主题打造 广州星纪世界·南湖乐园改造升级后焕新开园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升级打造太阳岛冰雪艺术馆 [7] - 新项目持续涌现:上海锦江乐园正进行"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升级改造 计划2027年开业 [6] 发展战略与创新 - 多地以核心主题乐园为引擎 联动周边文旅 商业 生态项目形成综合体 产生显著聚合效应 [5] - 上海乐高乐园通过"乐高+枫泾古镇""乐高+城市沙滩"等联动线路实现差异化文旅体验 [8] - 北京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将IP从二维平面拓展至三维空间 构建潮玩世界进一步拓展IP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8]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通过"夏日飘雪"体验强化与各领域IP合作 以雪雕冰雕形式再现游戏影视经典场景 [8] 行业发展趋势 - 新乐园不断涌现丰富市场产品供给 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需求 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7] - 未来竞争需要规模与品质双轮驱动 品牌化与本土化兼备 文化性与科技性并重 实行差异化竞争 [8] - 在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推动下 主题乐园产业将呈现更高品质和更具创新性的发展态势 [9]
积分可兑乐园门票 东航联手方特推出“机票+乐园”产品
中国民航网· 2025-08-13 13:52
合作内容 - 东航电商与华强方特达成"航空+文旅"合作 在东方航空App推出专属产品 [1] - 合作包括在App内开设方特专区 提供宁波 厦门 长沙等地方特主题乐园门票预订 并支持与东航机票组合预订 [3] - 东航"东方万里行"会员可使用积分全额或部分抵扣门票费用 [3] - 未来将上线"景+酒"组合套票产品 整合方特主题乐园门票与官方酒店住宿权益 [3] 产品服务 - 通过东航APP预订可享受方特官方酒店优先入住 欢迎果品 延迟退房等专属礼遇 [3] - 东航电商依托东航庞大航线网络 通过东方航空APP提供机票 门票 空中Wi-Fi 酒店 贵宾室 用车等全方位出行服务 [3] - 合作将华强方特高品质主题乐园融入平台 针对学生等年轻客群及亲子出游群体提供更具吸引力旅游产品 [3] 市场背景 - 暑期亲子游需求旺盛 主题乐园热度持续攀升 [1] - 各地文旅纷纷推出各类活动吸引游客 [4] - 东航电商正通过整合资源构建"从家园到乐园"产品供给 刺激暑期消费增长 为文旅经济增添新动能 [4]
“快乐经济”竞争升温 广东主题乐园亟需“二次创业”丨纳凉记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35
行业趋势 - 全国暑期主题乐园订单同比增长70% [1] - 主题乐园形成"本地客群+跨区游客+国际游客"多层次消费格局 [1] - 行业通过高铁网络辐射更广阔区域 带动在地消费 [1] 上海乐高乐园运营表现 - 成人票价创亚洲新高 家庭套票购买率超60% [1] - 外地游客占比约70% 客源覆盖长三角及北京成都等远程城市 [1] - 园区拥有8个主题片区和超过75项游乐设施 [2] - 迷你天地用2000万块积木还原上海苏州地标 [2] - 每日接待数千名游客 拥有多项全球首发中国元素项目 [2] 广东主题乐园发展动态 - 清远长隆引入超100只长颈鹿 创国内最大种群合群纪录 [3] - 南湖乐园新增至18项游乐设施和7项演出项目 [3] - 广东主题公园产业链完整 拥有华侨城长隆等品牌企业 [6] - 专家建议结合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科技进行二次创业 [7] 深圳乐高乐园建设进展 - 57个单体建筑在建中 38个已封顶 [5] - 创想世界屋面板安装完成 部分过山车完成基础施工 [5] - 周边配套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 [5] - 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际IP亲子主题乐园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国际品牌进入和国内品牌推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6] - 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 [5] - 行业融合数字科技人工智能与文化科技 [5] - 平台整合文化叙事与文化自信科技自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