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不断开创文化繁荣兴盛新局面
河南日报· 2025-06-12 07:41
文化繁荣兴盛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指明方向[1] - 河南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部署文化繁荣工作,要求各级部门协同落实[1] - 中国式现代化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文化繁荣是中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1] 历史文化资源转化实践 - 郑州、洛阳、开封通过古都文化打造差异化文旅体验[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以黄土空间场景设计吸引全球关注[2] - 贾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村民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共享[2] - 殷墟博物馆运用裸眼3D技术活化文物展示[2] - 沉浸式戏剧《程婴救孤》创新观众互动模式[2] - 红旗渠研学游开发"青春寻访"等主题产品[2]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艺创作高峰建设[2] - 健全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促进文旅深度融合[2] - 通过新技术应用(如3D技术)提升文化体验[2] - 创新文旅场景(戏剧幻城、考古公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2]
赵一德在西安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6-12 06:39
文化建设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坚持守正创新 勇担文化使命 发掘用好丰富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1] - 赵一德指出陕西文化积淀深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要抓实抓细"十五五"文化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全域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 在把握规律和趋势中加强前瞻布局、找准着力重点 [2]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 赵一德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调研时指出 人民艺术剧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 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要着眼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 - 强调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创新运营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激励保障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1] - 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群众需求 在"为人民讲故事、讲人民的故事"中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佳作 [1] 影视文旅产业发展 - 赵一德在长安区东水寨村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调研时 对基地以文旅拉动工业遗址活化利用的做法表示肯定 指出以影视为媒介的旅游新业态是"以文塑旅"的新模式 [2] - 强调要注重影视文旅联动发展 培壮经营主体 创新消费场景 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 开发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项目 以影视吸引的"流量"撬动文旅产业的"增量" [2] - 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赋能作用 提升作品创意、丰富表达形式 推动影视全产业链升级 [2]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赵一德强调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 提出要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2] - 指出要做大做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做好"文旅+""+文旅"文章 实现文旅兴与百业旺良性循环 [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工作会议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6-11 18:36
文化繁荣兴盛战略部署 - 核心观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走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 - 战略目标锚定文化强省建设,统筹守正创新、保护利用、事业产业、发展安全等多维度关系 [3] 重点任务方向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提升考古研究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3] - 促进文艺创作高峰:深耕中原文化基因库,实施精品打造工程,创作更多力作 [3]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强化基层文化阵地,打造书香河南品牌 [3] - 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培育文化经营主体 [3] - 深化文旅融合:叫响文旅品牌,打造精品景区线路,丰富消费场景和服务 [3] 实施保障机制 -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过程,强化责任落实与政策保障 [4] - 创新体制机制,壮大人才队伍,确保目标任务落地 [4] 参与主体 - 省委宣传部、文旅厅、文物局等政府部门及洛阳市参与工作部署 [4] - 省直单位、中央驻豫机构、各地市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会 [4]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FOFWEEKLY· 2025-06-10 18:06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资金来源和投资地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 [1] - 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领域 [1] - 上海地区企业牵头发起,包括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等 [1] - 已有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参与组建 [1] 上海文化科技产业布局 - 上海已构建"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计划重点发力"文化+AI" [1] -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合 [1] 其他行业动态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 [3] - 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3]
汇聚网络正能量 书写文明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6-09 07:25
网络文明建设 - 安徽合肥积极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生态向上向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网络产业蓬勃发展 [1] 理论宣讲创新 - 巢湖市"洗耳恭听"宣讲团通过文艺形式宣讲理论,内容生动、情感真实、共鸣强烈 [2] - 包河区滨湖世纪社区"圆梦"宣讲团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打造线上宣讲阵地,播放量超800万人次 [2] - 合肥市委网信办与合肥日报传媒集团联合打造原创网评栏目"皖中评",实现社会热点事件的"快、准、深"表达 [2] - "理响合肥"新媒体视频栏目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阐释得通俗易懂 [2] 新技术赋能网络文化 - 合肥市司法局运用VR全景、AI语音等技术,将15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搬到线上,实现智慧普法 [3] - 合肥安达创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神笔马良"AI产品,通过图像识别、逻辑推理、风格生成技术链,将涂鸦实时生成主题作品 [3] - 数字技术如VR眼镜、智慧剧场等助力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培育网络文化新风尚 [3] 线上线下协同治理 - "和合码"平台整合调解力量,已成功调解33.5万件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超97% [5] - 合肥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网络暴力、欺凌、谣言等问题 [5] -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超脑"动态调整信号配时,实现绿波道路300多公里,干线平均行车速度提升34.5% [6] - 12345热线2024年受理群众诉求507万件,办结率、按期反馈率均达100% [6]
广东加快推动文化产品扬帆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6-09 05:44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1]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采用虚幻引擎、VR技术、AI三维重建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如《广府梦华录》项目高精度复原广州2000年前历史风貌 [1] 游戏产业出海 - 2024年广东移动游戏出海营收占整体游戏出海规模的99.16%,广州游戏产业总营收约1406.67亿元,海外营收190.58亿元,占全省出海游戏总营收的45% [2] - 三七互娱《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宋朝商贸文化为背景,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广府文化等主题,触达全球用户3.6亿人次,用户参与人次提升20% [2] - 三七互娱打造内部游戏行业大模型"小七",构建全链路AI赋能生态,提升游戏研运工业化水平 [3] 短剧出海新趋势 - 广州光盒动力年产出50余部精品短剧,总播放量超10亿次,海外短剧发行数百部,形成从内容生产到全球发行的全链条能力 [3] - 光盒动力以"AI技术+全球发行+生态共建"为支柱,通过"短剧+"模式赋能多行业出海发展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广东省发布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领域,鼓励内容产品扬帆出海 [4] - 政策突出7方面创新,包括扶持精品生产、全产业链扶持、大湾区协同联动、前沿技术应用、文化出海、人才引进培养及营造良好环境 [4][5] - 广州市黄埔区加快打造广州游戏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创建全省版权创新示范区 [5] 未来发展趋势 - 游戏产业被视为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载体和科技试验场 [6] - "游戏+AI"、"游戏+短剧"等新风口趋势将推动产业链协同,以精品游戏带动文旅和文化传承 [6]
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6-08 08:39
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青年参与 - 政策支持为青年在乡村创业就业提供保障 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 [1] - 乡村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激发青年创造力 提供创作空间 [1] - 基础设施改善缩小城乡差距 提升生活便利性 [1] 青年人的优势与贡献 - 青年人具备文化自觉和自信 积极投身乡村文化传承 [2] - 青年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文化艺术 创意设计 市场营销等 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2] - 青年人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 改变乡村文化呈现和传播方式 提升产业附加值 [3] 青年推动的乡村产业变化 -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如乡村旅游 特色文化产业 农村电商等 [2] - 青年人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丰富市场供给 提升乡村文化产业规模和效益 [3] - 青年人组织文化活动 如文艺演出 文化讲座等 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3] 吸引青年返乡的措施 - 出台税收减免 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 降低青年创业成本 [4] - 强化人才下乡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4] - 设立专项基金 为乡村文化项目和文旅融合产业提供资金保障 [5] 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 - 制定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引导青年参与特色文化产业和创意农业等项目 [5]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交通 通信等 提升乡村生活和工作便利性 [5] - 开展专业培训 如文化艺术 旅游管理等 提高青年专业技能 [5]
西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教授马健:“抄作业”成不了优等生,文化产业需务实的管理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7 10:42
文化艺术管理逻辑 - 核心观点可总结为四句话:尊重两个规律、增强成本意识、考量各方利益、实现双效统一 [1] - 文化产业发展需平衡文化规律与市场规律,单纯遵循文化规律易导致"孤芳自赏",仅尊崇市场规律则易陷入低俗化、同质化 [2] - 成本意识缺失是文化项目亏损主因,过度追求视觉奇观而忽视叙事魅力会导致"华而不实" [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 建议对高社会效益但低经济效益项目予以财政补贴或政府采购,对社会效益低劣项目可通过"文化污染税"约束 [4] - 在AIGC等新趋势中仍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避免行政过度干预,同时整合资源打通产业链 [5] - 商业成功需与文化传承、价值引领责任并重 [5]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 关键在于营商环境建设,需突破"抄作业"思维,避免简单对标而缺乏首创精神 [6] - 政府需具备"企业型政府"特质,通过职能重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6] - 营商环境核心是服务意识,需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提升企业获得感 [7] 著作背景 - 《文化艺术的管理逻辑》收录作者2013-2023年55篇理论评论文章 [7] - 该书是西部地区首部入选《啄木鸟文丛》的作品集,也是该系列唯一聚焦文化艺术管理的著作 [7]
中欧国际文化创新中心落地钱塘
每日商报· 2025-06-06 07:26
现场还同步举行了国际传播联盟签约仪式,中欧国际文化创新中心与来自全国的文化艺术机构、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等6家单位共同签约,将致力于依托跨领域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 建",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从"泛化传播"到"精准触达",培育未来传播新动能。 在致公Talks 讲谈社活动暨欧美同学会鸿鹄海归圆桌会环节,来自国内外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从文 化产业出海到文化出海:探索出海'符号'新路径"话题展开讨论。其中,杭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钱塘 区欧美同学会会长、钱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俊聚焦文化符号提炼,探讨了破解国际认同壁垒的路径, 提出构建 "在地化" 传播链路的关键策略。 会上,与会嘉宾通过一个个现象级案例,深度解析文化出海的破局之道。 "Labubu等中国潮玩IP在海外市场的爆红,既体现了Z世代对文化符号的消费偏好,也折射出'情感共 鸣'超越'文化差异'的全球化新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魏明以Labubu 海外大爆为例,阐述了文化出海新思路。中国上海艺术节中心艺教中心代表吕琳则以"上海-爱丁堡"双 城合作为样本,阐释了艺术文化出海的双向赋能逻辑。 商报讯 ...
假期出游火 文化味更浓——2025年端午节假期盘点
新华社· 2025-06-04 14:28
旅游市场表现 - 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长5.9% [1]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5370万人次,日均21790万人次,同比增长2.5% [4] - 全国边检机关保障590.7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196.9万人次,同比增长2.7% [4] - 入境外国人中适用免签政策入境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4% [4] - 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6.3万架(艘、列、辆)次,同比增长10.5% [4] 民俗文化消费 - 含"龙舟""粽子"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2.5倍 [6] - 民俗体验类目的地预订增幅超四成 [6] - 国内非遗集市相关的攻略访问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6] - 各地将民俗、非遗等有机融入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空间 [7] - 亲子游、研学游受到群众青睐 [7] 体育活动与节庆 - 重庆铜梁安居古城举办龙舟比赛、"抢江"比赛、"高杆船技"表演等 [9] - 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举办独木龙舟节活动,包括"千人抬龙舟"、"群龙闹江"等 [10] - 人们在体验中传承文化,为"假日经济"注入活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