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亚博科技控股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8-12 17:12
战略合作框架 - 亚博科技控股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于2025年8月12日签署三年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 - 合作内容包括在澳门共同组织文化活动、场地运营、票务管理及内容创新 并合作竞投澳门户外表演场地 [1] - 公司或其联营公司成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澳门的优先合作伙伴 负责当地资源整合及运营落地 [1] 合作方背景 -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为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有企业 主营国际演艺、艺术展览、文化旅游及演出院线运营 [1] - 该集团致力于全球推广中华文化并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1] 战略意义 - 合作有利于扩展公司在澳门的文化娱乐业务 符合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战略 [2] - 结合公司数字能力与本地资源 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文化资源与运营专长 预计产生协同效应 [2] - 促进澳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为股东带来长期回报 [2]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1:05
经营主体增长情况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企业462.0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96.5万户、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 [1] 消费领域亮点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
南农晨读 | 巷陌翰林 客乡古韵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9:32
南农晨读 | 巷陌 翰林 客乡古韵_ 南方+_南方plus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管主办 面方农村餐出版 类 |农 力量 · 时代 |图 当 南农晨读 文素:陈佳纯 09.12 8 莫淑智 扫码童看更多 梅潭河畔,西岩山麓,藏一座七百载客家古村 一一侯南。侯南村以耕读传家 的客家精神为魂、将翰林功名刻入青石巷陌。侨乡风情融于雕梁画栋,成为 【今日关注】 国家荔枝龙眼产 业技术体系"十 四五"聘期考评 会召开 作和取得的成 效。农业农村部 南亚热带作物中 心热作处处长郑 红裕主持了体系 首席科学家考评 工作;体系执行 专家组组织各岗 位科学家、综合 试验站站长聘期 考评工作。 首批5个国家公 园全部完成确权 登记 国家公园是具有 国家代表性的自 然生态系统,保 护范围大,生态 过程完整,是我 国自然生态系统 中最重要、自然 景观最独特、自 然遗产最精华、 生物多样性最富 集的部分。开展 国家公园自然资 源确权登记是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一项重要举 措。根据民法典 等法律法规,通 过自然资源确权 登记,国家公园 在国土空间上精 准落地,明确宣 示其中各类自然 资源资产的产权 主体,清晰界定 不同层级政府行 权的具体范 ...
陕西:坚持以文兴业 着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09:17
文化产业发展 - 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健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1] - 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 [1] - 擦亮"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等特色文化品牌 [1] 文旅融合发展 - 着力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1] -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升级产业体系、培壮经营主体 [1] - 推动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1] 国际传播与交流 -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1] - 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 [1] - 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8-11 08:08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 暑期博物馆参观人数激增,各类演出和历史文化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形成独特的"中国风"文化消费热潮 [1] - 截至2023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2022年举办展览4万余个,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2] - 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达71292亿元,同比增长7.4% [5]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稳居全球领先,西夏陵最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 - 国家博物馆以文物九龙九凤冠设计的凤冠冰箱贴成为文创销冠,《黑神话:悟空》游戏刷新国产游戏销售纪录 [4] - 非遗与老字号跨界融合成效显著,如崇明土布与回力鞋合作推出潮流单品 [5] 文化新业态发展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2023年上半年营收31564亿元,同比增长13.6%,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76.8% [6] - "文化+科技"推动短视频、直播、数字艺术爆发式增长,"文化+旅游"丰富消费场景 [6] - 北京冬奥会等国际赛事融入文物元素,展现"中国式浪漫" [7] 文化输出与国际影响 - 中国44个项目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位居世界第一,春节文化成为全球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 [7] - 《哪吒之魔童闹海》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五,潮玩LABUBU引发全球热潮 [7] - 非遗体验吸引外国游客,浙江贝雕博物馆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万人次 [8]
全国首个!北京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发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8 11:53
科技赋能文化政策发布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全国首个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1] - 榜单围绕"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和"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形成6项需求[3] - 项目需由企业牵头开展科技攻关,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4家[3] 文化产业发展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23.3亿元,同比增长13.3%[3] - 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08.8亿元,同比增长15.9%,占比达72.1%[3] 重点项目方向 - 基于国产AI大模型的博物馆"智能伴游"导览系统研发项目[3] - 古代档案文献遗产样式雷图档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研发项目[3] - 面向音乐类节目的总谱解析与AI辅助智拍系统研发项目[3] 技术应用场景 - 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首钢园等文化场景方提出导览交互模式优化需求[3] - 技术团队依托前沿技术打造标杆应用场景[3] - 构建新场景解决方案,形成可推广的创新模式[3] 政策支持背景 - 《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印发[4] - 以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超高清显示等技术研发应用为主线[4] - 目标为实现文化领域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4] 实施路径 - 技术方与场景方深度配合解决需求痛点[5] - 推动典型标杆应用案例落地[5] - 构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生态[5]
北京朝阳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拉动力全市“双第一”
新京报· 2025-08-07 18:57
经济总量与财政表现 - 2024年GDP突破9000亿元大关达9230.1亿元 占全市18.5% [3] - 2024年上半年GDP达4620.1亿元 同比增长5.1% 占全市18.5% [3] - 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市近20% 始终保持全市前列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年完成2653.8亿元 2024年上半年完成1295亿元 占全市20%左右 [3] 产业发展与结构升级 - 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产业 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和拉动力全市"双第一" [2][4] - 2024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25.8% 较"十三五"末提升7.2个百分点 [4] - 实施"商务+科技"双轮驱动战略 构建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安全为核心的"3+X"产业创新体系 [6] - 人工智能和数字安全产业均已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6] - 文化企业收入2024年占全市15% 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占全市28.5% [7] - 2024年上半年文体娱乐业营业收入占比提升至全市32.2% [7] 消费与商业建设 - 打造"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14号线商业带/亮马河文化经济带/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 [5] - "十四五"以来实现31个商业设施亮相 包括京东MALL/太古里西区 全区商业综合体达110个 [5] - 高品质商圈和"夜京城"地标数量占全市近一半 [5] - 规划建设万象城/INS新乐园/太古坊等特色消费地标 [5] 对外开放与国际化资源 - 汇聚100%外国驻华使馆/90%外国驻京新闻媒体/80%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 [3] - 集中7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65%外资金融机构 [3] - 年均服务保障国际性会议占全市50%以上 国际展览占全市1/3以上 [3] - 人才资源总量达156万人 占全市20% [7] 城市建设与空间规划 -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保持千亿元规模 增速始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3] - 未来可利用产业空间超过1600万平方米 [8] - 通过老旧厂房改造形成百家特色文创园区 其中百亿级园区达5家 [7] - 2000年以来实现117个行政村腾退和27万人安置上楼 [8] 滨水经济与文旅融合 - 打造"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坝河生态艺术水岸/亮马河文化经济带 [9] - 310公里绿道串联公园商圈住宅区 14.6公里高品质滨水空间焕新亮相 [9] - 规划建设77.4公里滨水慢行系统 实现水网/绿网/路网"三网融合" [9] - 开发坝河15公里游艇航线和亮马河至坝河15公里游船航线 [9] - 引入新浪微博电竞中心/摩天轮等特色商业项目 发展演艺/夜色/游船/赛事经济 [10]
何以中国|渤海潮涌六百年,津门新韵启华章
环球网· 2025-08-07 18:25
开放致远,在兼收并蓄中彰显城市气象。天津的城市气质,植根于河海交汇的自然禀赋,更熔铸于源远 流长的开放基因。自隋唐漕运枢纽,至元朝"海津镇"军事漕运重镇,再到明永乐二年正式筑城,天津自 古便是南北交融、万商云集的通衢之地。这种开放包容的脉络绵延至今,塑造了城市"中西合璧、南北 兼容、雅俗共赏"的独特风貌。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的重要支点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 凭借"渤海湾畔的文化与自然之旅"再度荣登Tripadvisor"心选中国十大海外游客焦点路线",其"津式"魅 力赢得世界赞誉。从独乐寺飞檐斗拱承载的东方智慧,到五大道万国建筑凝固的异域风情,再到天开园 创新高地汇聚的全球前沿,天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将历史馈赠与时代潮流相融合,向世界生动展示着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博大精深与中国城市面向未来的开放自信。 海河不息,奔流的是六百年开放交融的厚重积淀;津门常新,书写的是传统与现代交响的华彩乐章。天 津在守护中传承、在创新中转化、在开放中升华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一座城市如何让文脉成为发展的不 竭源泉。当历史遗存与现代活力相得益彰,当传统精粹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天津正以更加坚实的脚 步,走向气象万千的未来,成 ...
汲取精神伟力 强化文化担当
杭州日报· 2025-08-07 10:46
"文化的力量,始于对传统的敬畏,成于创新的勇气,终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寻。"杭州市社科联 (院)党建研究所所长赵国青观看专题片后感触颇深:"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 出'真''情''实''意'的四字要求,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更要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要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激发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命脉与社会发展引 擎的深层价值。" 二十载实践证明,"八项工程"是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科学路径与强劲引擎。它所积累的丰硕 成果与宝贵经验,不仅是浙江的骄傲,更是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卓越贡 献。"专题片以恢宏视角展现习近平同志当年擘画的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光辉历程,观看后倍 感振奋。"杭州市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表示,作为侨联工作者,尤为珍视这份成就中蕴含的深厚"乡 情"力量。"我们将积极宣介浙江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与辉煌成就,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浙江故事,引导 广大侨胞更深入地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发展脉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连接四海。让我们共 同努力,厚植家国情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播中弘扬,为实现文化强国梦 ...
江苏援疆助力伊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6:13
近年来,江苏援疆紧扣培育千亿级旅游产业目标,从扩大景区影响力、提升景区功能和优化旅游产品供 给等方面入手,助力新疆伊犁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江苏援疆支持伊犁州编制各类文旅发展规划,助力打造提升那拉提景区、喀拉峻自驾游精品线路建设、 伊犁老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重点项目。赴北京、广州、西安、长沙等十余个主要客源地城市开 展文旅推介,提升"塞外江南·诗画伊犁"品牌影响力。支持伊犁发展四季游、夜经济、自驾游,重点支 持冬季旅游项目发展,持续开展秋冬季文旅宣传推介。支持举办伊犁河"宁萌"跨年音乐节、那拉提·紫 金音乐节、冰雪伊犁主题手机摄影大赛等活动,破解旅游季节瓶颈,实现"淡季不淡"。 同时,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将南京秦淮灯会、端午节龙舟赛、民族管弦音乐会等江苏 特色文化活动引入伊犁,成功举办"苏韵伊情·苏伊特色年货生活节",推动"伊品入苏"和"苏品入伊";持 续举办"苏韵伊情·魅力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中国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巾帼巧手展、非遗 大师交流、非遗研学等活动。 江苏援伊前指还积极搭建平台,推动苏伊文化深度融合。建立常态化机制,每年组织苏伊两地书法、美 术、音乐、舞蹈、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