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

搜索文档
2025中国企业500强!这3家惠企上榜!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28
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体情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110.15万亿元 入围门槛为479.60亿元 较上年提升5.79亿元 实现23连升 [4] - 500强企业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总额4.71万亿元 同比增长4.39% [4] - 千亿级企业数量达267家 较上年增加14家 占比53.4% 其中15家企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4] 广东省企业排名表现 - 广东省共有32家企业上榜 其中中国平安保险以11408.14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12 为广东省最高排名企业 [2] -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营收8620.72亿元位列第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营收7771.02亿元位列第26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营收6602.57亿元位列第31 [2] - 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占比显著 包括招商银行(第48位 5094.28亿元)、万科企业(第79位 3431.76亿元)、顺丰控股(第92位 2844.20亿元)等15家企业 [2][3] 惠州市企业入围情况 - TCL科技集团以1649.63亿元营收位列第161 TCL实业控股以1500.35亿元营收位列第186 广东德赛集团以495.61亿元营收位列第492 [2][3][8] - 三家企业均属于电子信息产业 体现惠州在该领域的产业优势 [1][4][8] - TCL科技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占有率居前 重点布局Mini LED、OLED及半导体光伏等新技术 [5] - TCL实业以智能终端为核心业务 产品涵盖电视、冰箱及智慧家居场景 [5] - 德赛集团聚焦新能源汽车电子与智能穿戴领域 在车规级电源管理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8] 行业分布特征 - 上榜企业覆盖电子信息、金融保险、能源、汽车制造、家电、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2][3] - 电子信息产业代表企业包括华为(第23位)、中兴通讯(第220位 1212.99亿元)、荣耀终端(第227位 1158.25亿元)等 [2][3] - 新能源领域企业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以654.35亿元营收位列第376 [3]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三季度经济有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6 06:39
核心经济指标表现 - 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1]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1]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1]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7] - 7-8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5.8%和5.6% [7] 消费与零售行业表现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1-8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1% 快于商品零售增速 [7] - 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 [2] 制造业与工业生产 - 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 [2] - 电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2] - 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电动自行车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7-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为9.3% [7] 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 - 1-8月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7% [4] - 专业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6% [4]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 快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5.5个百分点 [4] - 民营企业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绿色产业 [5] 经济循环与市场活力 - 8月物流业景气指数保持扩张 铁路货运量增速加快 [2] - 快递业务量较快增长 [2] - 8月沪深两市股票成交较为活跃 [3] - 7-8月货物出口分别增长8.0%和4.8% [7] 价格指标与创新动能 - 7-8月核心CPI同比分别上涨0.8%和0.9% 连续4个月涨幅扩大 [7] - 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实施 智能终端产品受青睐 [3] - 数字经济发展向好 [3]
智能科技领跑者的中场战事:中高端战略夯实“基本盘”,“创新”打开增长天花板
华尔街见闻· 2025-09-15 18:42
核心观点 - TCL电子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收入同比增长20.4%至547.8亿港元 除税后利润同比增长60.5%至10.5亿港元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2.0%至10.6亿港元[1] - 公司通过中高端战略和全球化布局实现逆势增长 在大尺寸显示和Mini LED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1][2][3] - 创新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Micro LED技术、智能眼镜和陪伴机器人布局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2][6][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547.8亿港元 同比增长20.4%[1] - 除税后利润10.5亿港元 同比增长60.5%[1] - 经调整归母净利润10.6亿港元 同比增长62.0%[1] - 电视业务收入283.5亿港元 同比增长9.4% 毛利率提升0.5个百分点至15.9%[5] - 国内市场毛利率显著提升1.7个百分点至19.4%[5] 显示业务优势 - 全球电视出货量1346万台 同比增长7.6% 稳居全球第二[5] - Mini LED电视全球出货量位居首位[5] - 2016年率先布局Mini LED技术 2019年推出首款Mini LED电视并实现量产[3] - Mini LED背光技术因画质与成本均衡成为主流技术方案[4] - 大尺寸化和高端化成为行业主要增长趋势[3] 技术创新布局 - 重点探索Micro LED技术 具备自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等特点[6] - 2024年推出163吋Micro LED直显巨幕电视X11H Max 具备2488万多颗无机RGB自发光芯片、10000nits峰值亮度等硬核技术[7] - 研究玻璃基板Micro LED直显技术 相比传统PCB基板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散热优势[8] - 2021年10月发布业内首款双目全彩Micro LED全息光波导AR眼镜[7] AI与创新业务发展 - 聚焦智能眼镜和具身智能两大创新赛道[9] - 雷鸟创新2025年上半年推出三款新品:Air 3s Pro XR眼镜、V3 Slim AI拍摄眼镜、X3 Pro AI眼镜[11] - 雷鸟创新AI/AR眼镜中国销量市场份额达39% 连续三年半位列中国第一[11] - 2025年第二季度AR眼镜全球出货市场份额达39% 首次成为全球第一[11] - 发布全球首款分体式智能家居陪伴机器人TCL AiMe 集成AI、物联网控制和家庭陪伴功能[11] 市场前景与增长潜力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出货量预计1451.8万台 同比增长42.5%[10]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出货量预计290.7万台 同比增长121.1%[10] - 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到2033年达117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约18%[13] - 全球化老龄化浪潮和独居生活普及推动陪伴机器人需求[13] - AI大模型引发终端革命 AR眼镜成为最佳落地载体之一[10]
调研速递|创维数字接受投资者调研,AI眼镜、汽车智能电子等成关注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9-12 19:34
AI眼镜业务 - AI眼镜重量轻至34.7克 采用传感器融合算法与IMU动态追踪实现高精度空间定位 交互精准可靠[1] - 采用低功耗架构设计满足日常续航需求 应用多模态AI算法支持视觉和语音交互 支持实时翻译等功能[1] - 开放式AI架构可接入多家主流大模型 公司在XR技术领域多年深耕 在光学等多领域有深厚积淀[1] - 与供应链深度合作确保元器件性能 注重用户需求洞察 基于"科技隐形化"理念解决续航等痛点[1] - 首款全场景AI智能眼镜于2025年4月发布 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在海外市场正式销售[1] 汽车智能电子业务 - 作为Tier1供应商主供汽车车载人机交互中控显示系统及数字液晶仪表系统[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营业收入达8.17亿元 同比增长18.63%[2] - 与两家头部车企建立新合作关系 核心项目定点持续增长[2] - 未来积极寻求与更多主流、新能源及海外车企合作 布局AR-HUD等应用扩充产品线客户群[2] 产能扩张计划 - 惠州产业园二期项目拟斥资不超过9.32亿元投建[2] - 在智能终端市场供过于求情况下 公司自有产能远不能满足订单需求 部分依靠外发生产[2] - 后续将通过国内外客户提前锁定订单 新增产能重点投向高端产品与海外市场[2] - 采用产线兼容多品类、随需求切换的方式降低闲置风险以消化产能[2]
2025年中国工业级PDA智能终端行业主要功能、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未来趋势研判:下游需求不断增长,工业级PDA智能终端规模达207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6 08:56
工业级PDA智能终端行业概述 - 工业级PDA智能终端是专为恶劣工业环境设计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终端 具备IP64及以上防护标准及防跌落 抗震动能力 核心功能包括条码扫描 多频段RFID读写 无线通信及GPS定位 硬件搭载工业级处理器 大容量内存与扩展存储 支持连接打印机 传感器等外设 适应-20℃至50℃工作温度 [3] - 工业级PDA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条码手持终端 RFID手持终端 打印一体PDA智能终端等类型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工业级PDA智能终端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6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8% [1][10] - 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90.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61.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3.34% 其中2024年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076.2亿元 占比26.5% 为最大应用市场 [7] - 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从2017年的252.8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0.6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5.2% 2025年上半年达171.3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8]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 硬件及软件供应 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塑料 玻璃等 硬件包括芯片 传感器 连接器 显示器等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平台 云服务平台等 [7] - 产业链中游为工业级PDA智能终端生产制造环节 [7] - 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制造业 零售业 医疗保健 运输业等 [7] 核心功能与应用 -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 通讯与定位 计算与存储 集成一维码扫描 二维码 RFID识别等多种扫描技术 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数据 [5] - 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于货物实时跟踪与状态管理 实现从入库 分拣 配送到签收的全流程可视化追踪 [8] - 成为智能制造 智慧物流 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核心工具 支持WiFi 蓝牙及4G/5G等多种通信技术 确保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1][9]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全球市场中斑马技术 霍尼韦尔等国外企业占据领先地位 拥有强大研发实力和创新应用 [10] - 中国代表企业包括优博讯 东集技术 思必拓 盈达科技 捷宝电子 研维信息 达席耳 信联智能 蓝畅科技 凯立通信等 [2][10] - 优博讯2024年智能终端营业收入为8.15亿元 同比增长0.87% 在物流快递和电商行业占有较高市场份额 [11] - 东集技术专注于条码 超高频RFID AI机器视觉等识别技术研发 提供工业级手持终端 UHF超高频RFID终端等产品 [12][13] 技术发展趋势 - 技术集成与功能深度融合 融合更多传感器技术 高精度定位和AI视觉识别能力 5G模块普及提升数据传输速度与设备响应实时性 [13] - 行业场景化与定制化程度加深 针对物流 制造业 零售业等细分领域提供硬件定制 软件系统到运维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14] - 智能化和人机交互体验持续优化 基于AI的智能补光 智能对焦 模糊码识别提高数据采集准确率 语音控制 手势操作和AR辅助界面逐步应用 [15]
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 事关人工智能国务院发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4 08:08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 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1] -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1] -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2]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3] -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 中试 生产 服务 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着力提升全员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 [3]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智能农机 农业无人机 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 决策 控制 作业等能力 [3] -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在软件 信息 金融 商务 法律 交通 物流 商贸等领域 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 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3]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文娱 电商 家政 物业 出行 养老 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 拓展体验消费 个性消费 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4] -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 [4]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 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 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推动在劳动力紧缺 环境高危等岗位应用 大力支持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 [5] - 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 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 鼓励和支持全民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 新技术 [5] - 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 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 健康管理 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 壮大文化产业 [5]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 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 建设与治理 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 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 [6] - 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 防灾减灾救灾 公共安全预警 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治理 [6] - 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水平 强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7]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 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把人工智能作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深化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开放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可及 [8] - 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8]
“基金+招商”双轮驱动 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59
金融改革与产业融合 -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引导金融资源精准高效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为科创企业提供良好金融服务和环境[1] - 投资基金成为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结构升级 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3] - 形成"2+1+8+N"基金格局 包括2支母基金 1只创新创业基金 8支子基金 N支参股基金和专项基金[3] 基金投资成果 - 投资引进比路电子 量子科技 泰坦未来 恒茂高科 衡开智能 优热科技等优质企业[3] - 金浦一期所投比路电子和南京贝迪下半年申报IPO 投资收益达100万元 整体估值增长超45%[6] - 通过基金引进碳纤维 瑞能华辉等10个优质项目 实现"以投带引"良性循环[5][6] 制度体系建设 - 建立覆盖"募投管退"全周期的制度体系 包括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核心制度[5] - 创新推出"投后管理办法" 对重点项目实施"周跟踪月诊断"[6] - 通过现场访谈 参与股东大会 分析财务数据等方式强化投后管理[6] 基金招商活动 - 举办"梧桐引凤·金汇望城"专场活动 推动优秀资本与优质项目双向奔赴[9] - 现场路演涵盖高端粉体装备 固态电池 新型阻燃材料 大型无人机产业等前沿领域[9] - 达晨财智 深圳市高新投 钧犀高创等基金联盟投资机构参与活动[9] 创新创业支持 - 设立规模2亿元创新创业种子基金 支持科创型企业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 - 种子基金单个项目投资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13] - 吸引00后大学生创业者吴直彦团队入驻基地 其手握十多项发明专利[14] 产业聚焦方向 - 聚焦新型合金 智能终端 先进储能材料 绿色食品 医药医疗器械5条重点产业链[10] - 重点发展"一特两主"产业集群 包括智能终端 新材料先进制造 食品医药[3] - 7月成功发行全省区县首单科创债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科技创新领域[6]
华为郭平:我们处在剧变的洪流中,不能靠情怀来占领市场
观察者网· 2025-09-01 11:39
鸿蒙系统战略定位 - 鸿蒙是公司不得不打的一场战争 必须打赢 目标不仅在国内 还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给客户提供另一个选择[1] - 鸿蒙系统开创源于2019年美国限制 最核心流行应用无法与华为连接 包括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服务均需自主解决[3] - 公司通过软硬芯云垂直化整合 以软补硬 非摩尔补摩尔等方式 在受限环境下构建持久竞争力[1][12] 生态系统建设挑战 - 构建生态系统是公司乃至中国均不擅长的领域 因历史上均嵌入别人系统 光刻机等商业价值不大领域被卡脖子[3][4] - 生态建设需调动伙伴积极性 伙伴90%精力不在华为 说服其投入开发已属成就 但需驱动5000家主力应用及50万-500万长尾支持[4] - 微信已支持鸿蒙版本 未来随客户增多伙伴投入力量将增加 公司坚持投入终端规模做大 改善合作利益格局[5] 研发投入与策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970亿元 同比增长9.1% 为营收增速两倍多 占营收比重22.7% 全年投入或超2024年1797亿元[1] - 科研分研究(用钱换知识)和开发(用知识换钱) 每年按研发投入20%-30%加强研究 多梯次多路径探索未知领域[6] - 在选定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 无跟随对象 需靠自身摸索 加强2012实验室和半导体器件研究 实现创新突破性发展[6] 人才战略与创新机制 - 公司10年前即关注顶级人才获取 战略研究院下设竞赛管理部追踪全球计算机大赛尖子 现有89名天才少年[7] - 技术岗位分突破性跳高型和蚂蚁雄兵型 重点培养突破能力人才 建立环境机制发挥其作用[7] - 主管100%具备基层成功实践经验 均从基层干上来 鼓励新员工以责任结果为导向 而非凭过往学历证明自己[17]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AI领域全球仅中美有资格竞争 美国算力及生态领先 中国数据算法应用场景领先 需将优势转为具体订单[9] - AI变现路径明确:成为世界算力第二选择 终端全面AI化 车业务成AI应用排头兵 电信网络AI化改造 ToB军团推动行业升级 内部运营AI化[13] - 大模型开源闭源需具体考量 闭源需绝对领先 开源需持续领先控制力 否则均难存活[16] 业务协同与客户导向 - 军团化模式旨在更贴近客户需求 尤其在矿山油田等非电信领域 需让产品理解应用场景 易集成使用[10] - 客户满意度是持续订单基础 本质靠有竞争力产品服务 技术突破 高质量解决方案 华为云等均需围绕此点[11] - 全球300多家主要电信运营商 但国内70%以上AI需求来自几家互联网公司 必须让客户满意才能获订单[11] 竞争优势与行业机遇 - 劣势为受约束无法获世界先进技术 优势为有中国大本营市场 目标在ICT和智能终端领域成为中国业务底座[12] - 动态行业是年轻人福利 有机会引领改变行业 但需付出额外努力[12] - 数字能源领域电动化智能化确定 需构建太阳能逆变器 光储发电机等核心能力 避免低门槛竞争[14] 知识管理与内部创新 - 公司设立CKO(首席知识官)负责全公司技术经验分享 建立体系及社区 鼓励内部知识复用和分享[15] - 信息安全保护与知识积累均重要 需平衡考量 建议员工以同理心思考 多辩论说服而非简单否定[16]
5个行业,下半年或迎来爆发!政策利好,一波接一波,有你从事的吗?
搜狐财经· 2025-08-31 14:23
人工智能 - 国务院2025年8月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 强调应用导向和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为重点行业定制"人工智能 "实施方案 支持AI芯片自主研发和使能软件生态培育[4] - 目标到2025年AI深度渗透国民经济各领域 2030年建成完善的发展生态和政策法规体系[4] 低空经济 - 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6年达10644.6亿元 2030年达2.5万亿元[6] - 产业链覆盖近20个行业和超300个应用场景 包括航空器研发制造 运营服务和终端应用领域[6] - 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110条相关政策 含4条国家指导文件和106条地方实施细则[7] 储能技术 - 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量预计188.5吉瓦时 市场规模约627亿美元 2030年全球装机规模有望突破1太瓦[9] - 储能系统通过削峰填谷提高电力效率并降低用电成本 中国正加速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应用[11] - 技术进步带动电池制造 系统集成和变流器等配套产业发展 形成规模产业集群[11] 智能终端 - 国家推出AI终端消费补贴 鼓励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AI手机电脑 机器人和智能穿戴设备等产品[11] - 智能眼镜融合AI能力实现实时翻译和语音交互 预计2026年全球销量突破1000万副 2029年市场规模超1000亿元[12] - 2025年下半年将迎来多款端侧AI新品发布 9月为AR眼镜和AI手机发布集中期[12] 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 - 设备更新领域每年市场潜力超5万亿元 2024年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12个关键领域[15] - 2025年特别国债资金增至2000亿元 扩大支持范围至电子信息 安全生产和工业软件升级等领域[1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吸引超3700万名消费者参与 从首100万用时33天到500万仅用17天[16] 产业发展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3.3%[21] -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8.4% 其中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增长58.6%[21] - 制造业投资增长7.5% 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5.2% 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