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能源
搜索文档
城记 | 一周聚焦:抢抓新兴赛道,长三角未来产业布局“快马加鞭”
新华财经· 2025-10-11 17:25
未来产业概述与战略意义 - 未来产业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和前瞻性,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 [1] -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头羊,其发展范式为未来产业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1] 核聚变技术进展 -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环向场磁体线圈盒研制成功并交付,该部件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用于约束上亿摄氏度的聚变等离子体 [2] - 交付的线圈盒外形尺寸21米×12米,重400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尺寸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类部件的1.2倍以上,重量约为其2倍 [2] - 项目团队历时5年多攻克多项关键技术,该部件成功交付是聚变能源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相关技术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 [2] 异构算力平台建设 - 无锡首个异构混训算力调度平台“科芯算力调度平台”上线,首批纳管全国约7000P运营算力资源,通过智能算法高效分配算力资源 [3] - 平台由无锡市梁溪科技城发展集团与无问芯穹共建,以标准化产品形式提供弹性租赁、算力共享等服务,具备强大兼容性,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国内外不同芯片上的高效协同 [3] - 长三角多个城市发力布局异构算力:杭州于3月发布多元异构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接入5家数据中心,实现算力资源匹配和交易撮合 [4] -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7月发布DeepLink超大规模跨域混训技术,将相隔1500公里的两个异构智算中心整合为“超级节点”,完成千亿参数AI大模型训练,属全球首次实现长距离跨域异构智能算力高效整合 [4] 上海未来产业政策与布局 - 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5] - 上海已发布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领域未来产业培育方案,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概念验证平台,布局12家高质量孵化器,并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 [5][6]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6] - 《若干措施》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重点支持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领域 [6]
全球最大环向场磁体线圈盒交付,我国聚变能源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环球网资讯· 2025-10-11 12:44
此次交付的TF线圈盒,在规模与技术难度上均刷新世界纪录。其采用超低温奥氏体不锈钢316LN与 316LMn材料制造,外形尺寸达21米×12米,最大焊接厚度超360毫米,整体重量达400吨。对比国际热 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类部件,该线圈盒尺寸超出1.2倍以上,重量更是达到其两倍,制造过程中攻 克了超大尺寸构件焊接、超厚钢板成型、低温材料性能调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来源:环球网 "线圈盒的顺利交付,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聚变装置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更构建起覆 盖设计、加工、检测、运输的全流程全周期产业供应链体系。"等离子体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成果 不仅推动聚变能源向商业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其研发过程中形成的超大型精密构件制造、极端环境材 料应用等技术,还将辐射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船舶海工等高端制造领域,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11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 子体所")近日宣布,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迎来重大突破——重达400吨 的世界最大环向场(TF)磁体线圈盒已顺利抵达合肥园区并完 ...
【科技日报】世界最大环向场磁体线圈盒在安徽合肥交付
科技日报· 2025-10-11 09:41
环向场线圈盒的成功交付,是聚变能源商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相关技术还可应用于航空航天、能 源装备、船舶海工等领域。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 究设施(CRAFT)项目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环向场磁体线圈盒研制成功并在安徽省合肥市交付。 环向场磁体线圈盒。(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供图) 从研发到完成制造,项目团队历时5年多时间,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原材料研制方面,完 成了低温不锈钢316LMn(ITER级JJ1)材料的国产化、完成了百吨级316LN超大锻件和128毫米316LN 超厚钢板的研制。在制造技术方面,面对最大厚度达360毫米的焊接挑战,研发了大厚度激光焊接和超 深窄焊接的组合焊接技术、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实现了线圈盒焊接的控形控性;开发了30米长空间弯 管的精密成形、低温树脂与钎焊的冷却管固定技术,实现了冷却管的高精密安装。 环向场线圈盒是环向场磁体的主体承力结构部件,是磁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保护环向 场线圈绕组并支撑与固定着极向场磁体等其他超导磁体。环向场线圈盒由超低温奥氏体不锈钢316LN和 316 ...
可控核聚变“引燃”哈焊华通股价,大摩、高盛提前“埋伏”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9:49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 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据悉,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被称为"人造太阳"。BE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 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等新技术,其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份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后建 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受此消息提振,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热捧。10月10日,合锻智能、安泰科技、中国核建等多 股涨停。哈焊华通盘中涨超19%,股价最高达55.31元/股,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8.03%,最 新股价为49.8元/股,仍站稳历史高位。9月24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超60%,2025年年内公司股价累 计涨幅达186.54%。公司的最新市值为90.54亿元。 A股掀起了一股可控核聚变概念热潮。 10月10日,可控 ...
可控核聚变撬动万亿蓝海!这5大“终极能源”龙头,比寒武纪更具爆发
新浪财经· 2025-10-10 17:28
项目进展与行业意义 - 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核心部件杜瓦底座成功研制并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进入全新阶段,为2027年全球首次聚变能发电演示奠定基础 [3] -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能源领域的终极解决方案,其地位堪比历史上的蒸汽机和电气化革命,商业化将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3] - 聚变堆将撬动万亿级蓝海市场,其中上游材料和关键零部件将率先受益,重点环节包括高温超导、第一壁材料、特种电源系统等 [3] 产业链相关公司 - 英杰电气为国家级核聚变项目提供关键电源配套服务,产品覆盖磁场电源、加热电源等核心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国家级重点项目 [4] - 厦门钨业是国内首家掌握ITER偏滤器钨探针组件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具备大尺寸ITER级钨材料的精密加工能力,为国内外多个聚变装置提供核心钨部件 [5] - 中核科技独家供应中国环流三号80%的真空密封阀门及连接件,产品可耐受1.6亿度等离子体冲击、使用寿命达10万小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6] - 西部超导在核聚变用NbTi超导线材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开发出工程化生产技术,产出最大长度达9万米的超导线材,性能指标满足ITER项目要求 [7] - 一家未具名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聚变堆主机全产业链制造的企业,承接ITER超导线圈、真空室等核心部件订单,其微米级精度真空室焊接技术满足极端制造需求,并获得"洪荒70"装置2亿元支撑结构订单 [8]
“人造太阳”照进现实!核聚变商业化稳步推进,多家A股公司布局
上海证券报· 2025-10-10 09:07
行业近期动态与市场反应 - 近期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一系列技术进展,包括等离子体智能控制、BEST项目核心部件精准安装以及"中国环流四号"研发计划披露 [1] - 受技术进展推动,10月9日万得核聚变概念指数大幅上涨7.82%,万得超导概念指数上涨6.17%,多只相关个股收于涨停 [1] - 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多数企业成立于近十年,已形成中核集团体系、中科院体系、商业公司及高校系四大参与阵营 [2] 主要参与者的商业化路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队"代表,锚定2050年聚变能源商业目标,已在上海和成都设立五个业务中心,聚焦聚变堆设计、超导磁体技术等核心业务 [2] - 商业公司瀚海聚能采用"沿途下蛋"路径,利用聚变产生的中子开拓多元应用,预计2026至2029年间在核医疗、中子成像等领域创造百亿级以上市场规模 [2][3] - 高校系公司东昇聚变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净能量增益,并计划在2028至2032年间将关键技术与核医疗结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应用 [3] 产业链相关A股公司布局 - 多家A股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切入核聚变装置核心部件、关键系统及配套材料等细分环节,为商业化落地提供硬件支撑 [4] - 广大特材已成功中标BEST超导线圈盒机加工项目,其供应的超导线圈铠甲材料已实现批量化供应,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也已交付客户 [4] - 弘讯科技在核聚变领域围绕校正线圈电源等关键子系统持续投入,并与研究机构及民营聚变企业推进技术合作,产能布局上以意大利研发制造和国内模块化交付为主 [4] - 兰石重装已有产品应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并将其列为重要目标市场,杭氧股份则聚焦气体与制冷环节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4] - 中泰股份的深冷技术可应用于核聚变低温部分,其氦制冷机已在韩国核聚变研究院成功运行,并向国内市场提供氦液化装置 [5]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遇 - 在AI产业爆发导致算力电力消耗激增的背景下,核聚变被视为破解能源困局的理想方向 [2] - 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相关零部件赛道的订单有望持续释放 [5]
圣湘生物董事长创立核聚变公司?公司回应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10-09 21:36
公司回应与投资性质 -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为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该项目仅涉及其个人投资 [1] - 戴立忠不参与鸿鹄聚变的日常运营工作,旨在为科学家与工程师搭建平台、引入资源 [1][2] - 上市公司圣湘生物是否参与投资鸿鹄聚变,需结合发展需要及战略规划审慎决定,并需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 [2] 鸿鹄聚变公司概况与技术路线 - 鸿鹄聚变成立于2023年,是国内专注于高温超导仿星器路线的商业聚变企业 [2] - 与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相比,仿星器通过三维高温超导线圈电流产生磁场,无需依赖等离子体电流,更契合稳态运行的商用聚变反应堆 [2] - 公司具备世界领先的仿星器设计开发能力,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 [2] 圣湘生物公司业绩与董事长背景 - 圣湘生物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69亿元,同比增长21.15%;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3.84%;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2.19% [3] - 公司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方案提供商 [3] - 董事长戴立忠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博士学位,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并荣获多项重大奖项 [3] 投资核聚变领域的战略考量 - 核聚变能源被视为有望彻底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终极能源形式,是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 [2] - 上海市已将核聚变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 [2] - 戴立忠长期关注研究核聚变领域,投资创立鸿鹄聚变是其将政策建言转化为产业实践的关键一步 [4]
58岁上市公司董事长,跨界“人造太阳”!他是麻省理工博士后,多次向国家提出可控核聚变发展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20:19
鸿鹄聚变公司概况 - 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成立于2023年12月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100万元 [9]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等 [9] - 公司是国内首家开发高温超导仿星器作为未来聚变发电站技术路线的商业聚变公司 [10] - 2025年1月6日,公司名称由湖南鸿鹄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登记机关和注册地址均从湖南变更至上海 [9][10] 鸿鹄聚变股权结构与管理层 -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为鸿鹄聚变的实际控制人与控股股东,持股99%,并任职监事,但不参与日常运营 [1][9] - 法人代表、董事徐文飞持有公司1%的股份 [9] - 2025年1月6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案新增财务负责人刘思齐 [9][10] 鸿鹄聚变技术路线与发展规划 - 与主流的托卡马克技术路线不同,鸿鹄聚变采用仿星器技术路线,其工程可行性在2025年已获验证 [11] - 仿星器无需等离子体电流,适合作为稳态运行的商用聚变反应堆 [10] - 公司计划在未来四年内建成国际首台高温超导仿星器聚变实验装置 [11] - 公司目标是向市场提供仿星器聚变堆整机产品,并成为聚变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支持伙伴 [11] 戴立忠个人背景与行业参与 - 戴立忠为北京大学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是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6] -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戴立忠连续三年提交推动可控核聚变发展的建议:2023年倡导市场化产业化研发,2024年建议将仿星器作为辅助路线,2025年提出构建区域聚变产业链 [12] - 投资创立鸿鹄聚变是其将政策建言转化为产业实践的关键一步 [11] 圣湘生物公司信息 - 圣湘生物是以自主创新基因技术为核心的诊疗一体化方案提供商,在科创板上市 [3] - 公司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及全球医疗器械企业TOP100榜单,以长沙、上海为双战略支点,布局全球 [3] - 截至新闻发布时,圣湘生物股价报收21.36元/股,上涨0.9%,最新市值123.76亿元 [12][13]
可控核聚变板块大涨近7% 近20股涨停 常辅股份30cm封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9 17:45
股市表现 - 10月9日三大股指集体收涨,沪指站上3900点创十年新高 [1] - 可控核聚变板块上演涨停潮,常辅股份、英杰电气、西部超导等19股涨停,其中常辅股份30cm封板 [1] 行业技术进展 - 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其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交付 [1] - BEST装置计划于2027年底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 [1] - 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1] 行业商业化与资本动态 - 近年来中国可控核聚变逐渐开启商业化道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陆续进入该赛道 [1] - 能量奇点、星能玄光和星环聚能等多家公司分别宣布完成两轮融资 [1] - 融资中不乏红杉资本、昆仑资本等明星机构的身影 [1]
圣湘生物实控人戴立忠投资创立鸿鹄聚变,专注仿星器技术路线
财经网· 2025-10-09 16:59
公司投资关系澄清 - 圣湘生物回应称,关于可控核聚变企业上海鸿鹄聚变的投资,系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戴立忠个人投资创立的企业,不涉及上市公司主体 [1] - 戴立忠不参与鸿鹄聚变的日常运营工作,旨在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创新创业搭平台、引资源、打基础 [1] - 上市公司圣湘生物是否参与投资,需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及战略规划等情况审慎决定 [1] 被投资企业技术概况 - 鸿鹄聚变(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高温超导仿星器路线的商业聚变企业 [1] - 与托卡马克技术路线相比,仿星器通过精密设计的三维高温超导线圈电流产生磁场,无需依赖等离子体电流,更契合于稳态运行的商用聚变反应堆 [1] - 目前,鸿鹄聚变具备世界领先的仿星器设计开发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