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变能源

搜索文档
ESG热点周聚焦(7月第1期):核聚变商用迈入新阶段
国信证券· 2025-07-06 15:43
核心观点 - 海外ESG热点事件涵盖绿色金融、碳中和、企业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大量机构和企业助力能源结构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多项政策和法律进入修改、意见征询阶段[2] - 国内ESG领域本周多项报告和评级信息公布,展示中国企业和各方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涉及信息披露、碳中和、公司治理、绿色金融、环境保护和企业ESG实际行动等方面[2] - 学术前沿研究表明绿色公共采购、绿色发明家CEO、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发展对企业ESG绩效和ESG准备度有显著积极影响[2] 分组1:ESG重要事件梳理 海外ESG热点事件 - 绿色金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开发银行批准为10个国家的16项可持续发展业务提供52亿美元资金;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推出50亿欧元灵活担保;瑞银为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混合金融基金筹集1亿美元;欧盟排放交易收入投资36.6亿欧元用于清洁能源系统;绿色气候基金批准12.25亿美元用于气候项目[2][5][8] - 碳中和:欧盟委员会提出税收优惠措施;摩根大通Kinexys在碳市场试点区块链;欧洲首个大规模DAC和CO₂封存项目在挪威启动;英国航空与EcoCeres签署可持续航空燃料协议;谷歌签署企业史上最大核聚变能源协议;微软与Hafslund Celsio达成10年协议确保110万吨碳去除;亚马逊在日本推出地热太阳能运营中心;欧盟修改《气候法》将碳信用额度纳入2040年排放目标;新联盟发起对高级航空旅行和私人飞机使用征税;土耳其设定2030年目标使用可持续燃料将航空排放量减少5%;英国推出首个陆上风电战略[2][5][8] - 企业治理:诺基亚获得与范围1 - 3减排目标挂钩的15亿欧元信用额度;Zelestra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扩大至7.7亿欧元;responsAbility任命Nadia Nikolova为新任首席执行官[2][5][8] - 环境保护:欧洲晴雨表调查显示85%的欧洲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欧盟委员会提出多项措施支持清洁工业转型;宜家将使用纸质试穿袋每年减少1400吨塑料;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4项生态环境标准[2][5][8] - 信息披露:ESMA发现需要改进可持续性风险和披露的监管;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推出Transition Finance Gateway;ISSB启动对SASB准则的重大审查;GRI就修订后的包容、平等机会劳动标准展开公众咨询[5][8][11] 国内ESG热点事件 -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自2025年7月1日起实施[2][21] - 碳中和: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氢能加注站数量突破300座;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成功首航;我国首个实现工业运行的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在山东青岛建成投用,每年可发绿电1670万千瓦时;中国外运“湾区跨境绿运通”产品在香港正式发布[2][21][22] - 公司治理:中国电建与申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21] - 绿色金融:宁夏明确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发布《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30年中国绿色金融对GDP贡献率将上升到4.01%[2][21] - 环境保护: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4项生态环境标准[2][21] - 企业ESG实际行动:华证ESG评级结果更新,共有84家公司的ESG得分有变动;“ESG行动派”年度A股评级更新,纳入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354家;格隆汇2025中期策略峰会评选了ESG卓越公司[2][21] 分组2:ESG学术前沿 - 绿色公共采购对企业ESG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公共采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ESG绩效,本地和强制性绿色采购对ESG绩效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资源获取能力强、信息披露透明度低、规模较大的企业从GPP中受益更多,下游企业的GPP增加可以显著提升上游供应商的ESG绩效[33] - 绿色发明家CEO对ESG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发明家CEO显著提升了企业的ESG绩效,尤其是在环境和治理维度,通过增加环保投资直接提升企业的ESG绩效,通过向资本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吸引投资者[37][43] - 金融包容性、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对ESG准备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性和金融发展对ESG准备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技术创新在高收入国家对ESG准备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而在低收入国家,金融包容性的作用更为关键[44][48]
谷歌与CFS签署200MW购电协议,聚变能源加速商业化
中邮证券· 2025-07-03 16: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收盘点位1662.32,52周最高1712.48,52周最低1113.62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聚变能源加速商业化,2025年6月谷歌与初创公司CFS签署200MW购电协议,CFS首台聚变装置SPARC预计2027年达成能量增益Q>1,聚变电站ARC预计21世纪30年代初运营并产生400MW电力 [6] - 众多企业成立且部分获大额增资,国内聚变能源领域资本开支或大幅增长,有望带动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订单落地 [7] - 国内聚变能源研究进入工程实践阶段,聚变装置“点火”具备辐射安全监管基础 [8][9] - 高温超导、AI等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望加速装置迭代和技术突破 [9] - 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国光电气、联创光电等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基本情况 - 收盘点位1662.32,52周最高1712.48,52周最低1113.62 [2] 行业相对指数表现 - 展示了2024年7月至2025年7月国防军工与沪深300的相对指数表现 [3][4] 近期研究报告 - 《中邮军工周报6月第4周:9月3日天安门将举行阅兵,传统主战力量和新域新质力量均将参阅》于2025.07.01发布 [5] 谷歌与CFS签署购电协议事件 - 6月30日美国聚变能源初创企业CFS宣布与谷歌战略合作,谷歌成首个客户并签200MW购电协议,为史上最大规模聚变能源购电协议 [5] 谷歌与CFS签署购电协议点评 - 聚变能源加速商业化,此前微软也有购电协议,CFS装置有明确发展目标 [6] - 众多可控核聚变相企业成立,新奥集团进入,部分企业获大额增资,资本开支或带动产业链上游订单 [7] - 国内聚变能源研究进入工程实践,EAST创造记录,聚变装置“点火”有辐射安全监管基础 [8][9] -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成熟,AI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国内外均有相关成果 [9] - 相关上市公司有国光电气、联创光电等 [10]
次世代新能源:核聚变催化梳理及产业链拆分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聚变行业 - **公司**:CFS、谷歌、Alphabet、天联、天益、Hina Energy、联创光电、新奥股份、旭光电子、国光电器、艾克赛博、永鼎、京达、核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核聚变领域投资机会大,现阶段可落地资本开支,未来五年订单将逐步落地,当前是布局第二阶段投资机会的时机,且下半年行业催化因素多,发展前景好 [2] - **论据** - **CFS与谷歌合作**:CFS与Alphabet达成电力购买协议,是全球第二次核聚变能源商业化采购案例,谷歌还将进一步投资,表明北美商业资本对核电站落地并网发电认可,给市场注入信心,ARC项目进展迅速且确定性高,有望在21世纪30年代提供稳定电力 [1][3][4] - **谷歌能源需求**:AI、云服务及数据中心建设推动谷歌电力需求上升,其能源投资计划长期看好核聚变,纳入火电厂后可降低整体能源组合成本,保证数据中心全年全天候运行 [10] - **国内项目推进**:国内核聚变领域参与者众多,实验堆和工程示范堆总投资约1620亿元,每年资本开支约200亿元,多个项目在推进,如中科院BEST实验堆招标、惯性约束长反FRC项目等 [1][11][12] - **下半年催化因素**:包括上海超导IPO后的板块回调,九院彭先觉院士的裂变混合堆实验,仿星器和长反FRC新项目推出,BEST核心设备招标等 [3][14] - **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磁体、包层、加热系统和电源系统等设备环节具有较高价值,托卡马克方案中磁体系统占总成本约30% - 40%,包层系统占15% - 20%,电源成本占15% - 20% [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CFS公司情况**:是MIT衍生公司,成立于2018年,融资超20亿美元,估值达80亿,Spark项目预计2027年实现点火,为ARC电站提供物理参数验证 [1][5] - **ARC项目情况**:计划投资10亿美元,发电功率400兆瓦,已启动审批流程,谷歌购买200兆瓦电力 [1][6] - **其他商业化公司**:天联、天益,Hina Energy因与微软签订对赌协议且由山姆·奥特曼担任CEO而备受瞩目,但CFS技术团队和商业化规划更完整,是全球核聚变商业化风向标 [7][8] - **谷歌投资情况**:2021年投资CFS 18亿美元,计划进行与上一轮规模相当的新一轮投资 [9] - **国内催化因素**:上海超导IPO过会后板块回调,FAST项目今年招标金额预计77亿元,到2030年预计600 - 800亿设备招标 [13] - **技术路线**:除托卡马克项目外,下半年应重点关注长反FRC和仿星器,不同技术路线投资逻辑和成本结构不同 [15] - **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旭光电子、国光电器、艾克赛博、永鼎、京达、核段等公司在核聚变领域因技术和关系壁垒具备竞争优势 [18]
超强主线回归,多股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7-01 16:50
7月首个交易日,A股迎来"开门红",沪指在银行、电力等板块的带动下强势上扬,全A成交额维持在1.5万亿元左右。港股今日因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 念日休市一日。 | 代码 | 名称 | � | 涨幅% | 现价 | 张跌 | 买价 | 卖价 | 总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002966 苏州银行 | | R | 5.13 | 9.23 | 0.45 | 9.23 | 9.24 | 805680 | | 601187 厦门银行 | | | 3.98 | 7.06 | 0.27 | 7.05 | 7.06 | 320844 | | 600926 杭州银行 | | R | 3.03 | 17.33 | 0.51 | 17.33 | 17.34 | 739693 | | 801939 | 建设银行 | R | 2.86 | 9.71 | 0.27 | 9.70 | | 9.71 139.27 | | 601665 齐鲁银行 | | R | 2.85 | 6.50 | 0.18 | 6.49 | 6.50 | 961480 | ...
欧洲核聚变“潜力股”吸引了创纪录的一轮投资
快讯· 2025-06-11 12:11
欧洲核聚变"潜力股"吸引了创纪录的一轮投资 金十数据6月11日讯,德国一家初创企业获得了创纪录的1.3亿欧元融资,用于开发其核聚变能源技术。 目前,投资者加大了对在欧洲核聚变能源竞赛中可能获胜的企业的押注。总部位于慕尼黑的Proxima Fusion的投资由科技投资者Cherry Ventures和Balderton Capital领投,是迄今为止欧洲核聚变领域最大的 一笔投资。Cherry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菲利普·戴姆斯将其描述为"押注欧洲在解决人类最大挑战之一 方面的领导能力"。他示:"全球没有那么多市值上万亿美元的公司,但我们认为,如果有一家公司可以 做到这一点,那就是Proxima。" (英国金融时报) ...
可控核聚变行业专题报告:核聚成能,众志成城
长江证券· 2025-06-03 13: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可控核聚变是安全高能的能源,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有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等技术路径;核聚变装置从铜基磁体向高温超导演进,中美欧日韩竞争合作推动商业化;当前应关注聚变装置中游构件及上游环节 [12][52][9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可控核聚变安全高能解决终极能源问题,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多条技术途径并进 - 可控核能是安全、清洁、低碳、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核裂变是重核分裂,核聚变是轻核聚合,均释放巨大能量 [14] - 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燃料来源丰富,潜在燃料储量能支持人类数万年能源需求 [18] - 能量平衡是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关键指标,未来能量增益指标或超10,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多次点火成功,靶增益创新高 [22] - 地球上目前最易实现核聚变条件的是D - T反应,需满足高温、高密度、长约束时间的劳逊条件 [27] -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可行技术路径有惯性约束和磁力约束,引力约束目前无法实现,磁约束中托卡马克研究领先,惯性约束中Z箍缩有潜力 [31][33] - 全球聚变研究集中在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磁约束代表项目有ITER,惯性约束有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35] - 托卡马克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主流装置,世界各国除合作建设ITER外,都有自己的托卡马克示范堆发展规划 [38] - 仿星器是磁约束聚变研究的重要方向,运行无需等离子体电流,德国W7 - X验证了其概念可行性 [42] - 惯性约束的激光约束和直线箍缩装置适合基础物理研究,直线箍缩结构简单,快Z箍缩有望为惯性聚变能提供能量源 [47] 核聚变装置从铜基磁体到高温超导演进,中美欧日韩竞争又合作推动商业化进程 - 全球多数国家将2050年定为建成并运行核聚变示范型反应堆的关键节点,各国在核聚变研究上有不同进展 [54]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之一,我国深度参与,目标是验证和平利用聚变能的可行性 [59] - ITER项目将实现氘 - 氚反应并产生500MW聚变能,预计2039年开始氘氚反应,有明确的建设节点 [62] - 早期铜基托卡马克装置中,美、欧、日、中取得一些试验成果,如美国TFTR、欧洲JET等项目 [68] - 低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将低温超导材料用于磁体,节省电力,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如我国EAST、韩国KSTAR等 [73] - 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降低研发成本和技术难度,推动商业化进程,相关研发由国内外商业公司驱动 [78] - 我国磁约束聚变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2035年前建设运行工程实验堆,2050年前探索商用电站 [86] - 2025年初“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双亿度”,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87] - 2025年5月,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启动 [92] 现行关注聚变装置中游构件及上游环节,典型项目各环节价值量拆分及标的梳理 - 可控核聚变产业处于实验堆及工程堆阶段,关注聚变装置及上游材料环节,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核心组件、下游科研装置等 [100] - 超导材料和钨材料是核心受益方向,高温超导体能推动核聚变装置小型化,钨铜复合材料可解决偏滤器技术难题 [103] - 托卡马克装置的中游包括磁体、包层、偏滤器、真空室、杜瓦和冷屏六大构件,各有其作用 [110] - ITER实验堆成本占比最高的是磁体系统,DEMO示范堆高温超导设计降低磁体成本,真空室成本也降低 [111] - 国内核聚变产业链上游相关公司有上海超导、中钨高新等,中游有联创光电、西部超导等,下游有华中科技大学、新奥能源等 [114][117]
刚刚,A股异动!一则消息,突然引爆!
券商中国· 2025-05-26 14:29
分析人士指出,A股核能概念股的走强,跟上周五美股核能概念股大涨有一定的关联。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 签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推动美国核能产业改革,包括扩大美国核能规模、缩短核电项目审批周期等。随后, 美股核能概念股集体大涨,Lightbridge大涨42.59%,NANO Nuclear涨超30%。 投行H.C. Wainwright的分析师表示:"我们显然看到整个核电行业正迎来强劲的发展顺风。"另有券商指出,特 朗普的上述新政,将进一步强化全球核电发展叙事蓝图,带动产业资本开支强度提升。作为核电燃料,天然铀 将显著受益此次远期核电需求预期增长。 集体大涨 核能概念股,持续活跃! 今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调整,但个股表现依旧活跃,核能概念股盘中集体异动, 哈焊华通、保变电气、融发 核电等近20只相关个股涨停或涨超10%。而在港股市场上,中核国际盘中一度大涨超180%。 自5月初以来,A股核能概念股就持续上涨。其中,可控核聚变方向走势最为强劲, 该板块指数今日盘中再度 大涨超5%。5月以来,可控核聚变指数的累计涨幅已超过20%。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其已完成全球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 ...
可控核聚变“燃爆”A股!哈焊华通20CM狂飙,产业链风口正劲?
格隆汇APP· 2025-05-23 12:27
市场表现 - A股可控核聚变板块爆发式上涨 哈焊华通20CM涨停 辰光医疗涨超18% 雪人股份、融发核电涨停 中洲特材、爱科赛博、国光电气、合锻智能等股跟涨 [1] - 港股核电、核能板块同步走强 中广核矿业大涨超7% 中广核电力涨2.51% 中广核新能源涨0.42% [2][3] - 美股核能板块盘后交易集体暴涨 Lightbridge涨幅超23% NuScale Power涨近18% [3]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美国总统特朗普拟签署行政命令简化新核反应堆审批监管程序 强化燃料供应链体系 [3] - 国家能源局成立核电工程定额专家委员会 负责核电工程定额技术审查 [5]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世界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建造 标志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5] 行业现状与前景 - 核能包含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三种形式 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核心方向 能量密度高、燃料消耗少、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 [4] - 全球加速布局清洁能源 美国计划2030年启动先进核能商业化部署 法国拟新建6-14座反应堆 俄罗斯计划2045年建成29台核电机组 [4] -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1.13亿千瓦 规模居世界第一 在运、在建和核准机组达102台 [5]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能装机突破11亿千瓦 小堆占比达1/4 约3亿千瓦发展空间 [6]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建议围绕核聚变产业链关键材料及装置环节布局 短期实验堆投资推动业绩增长 混合堆具长期过渡优势 [7] - 招商证券指出国内核聚变研发取得多项里程碑进展 BEST项目总装启动 CRAFT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 商业化进程步入密集催化期 [7] - 华源证券认为核聚变是下一代能源革命必争之地 商业化临近将倒逼中美竞赛 产业链资本开支有望提速 [7]
可控核聚变迎重大突破 多股涨停
证券日报网· 2025-05-06 19:46
中泰证券(600918)表示,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约为71亿美元,2031年至2035年有望实现可控核聚变商 业化。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全球可控核聚变正处于由科研走向工程化的过渡期,目前其他纯聚变项目 的定位主要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为主线,正在逐步开展规模化、系统性的聚变工程实验验证,解决示范 堆面临的工程化技术难题。 5月6日收盘,东方财富(300059)可控核聚变板块涨幅为6.11%,该板块概念股全部上涨。其中,苏州 海陆重工(002255)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合锻智能(603011)制造股份有 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600105)有限公司等多股涨停,江西联创光电(600363)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联创光电")、安泰科技(000969)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 电气(600875)股份有限公司等多股大幅跟涨。 消息面上,据新华社报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 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 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