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

搜索文档
新华财经早报:6月16日
新华财经· 2025-06-16 08:06
国内经济与投资 - 全国铁路1至5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 同比增长5.9% [3] -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签约项目176个 金额达113.9亿美元 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8% 金额增长10.6% [3] -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出口从2013年3120.4亿元增至2024年6741.5亿元 年均增速7.3% 高出整体进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 [3] - 外资公募持续加仓中国债券市场 认为债券资产在经济不确定性中具有风险缓释作用 可作为资产组合"压舱石" [3] 文娱与科技产业 - 光线传媒《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预计超1亿美元 创近20年中国电影"出海"最佳成绩 [3] - 中核集团成功掌握商用堆生产钇-90玻璃微球技术 产品已通过检测 [3] 国际能源与市场 - 中东冲突升级导致原油供应担忧 WTI原油本周开盘暴涨逾6%至76.65美元/桶 后涨幅收窄至4% [6] - 中东股市普遍下跌 埃及股指大跌7.4% 科威特股指跌逾5% 以色列和沙特股指同步下行 [6] 国际贸易政策 - 新西兰宣布自2025年11月起对中国公民试行12个月免签政策 适用于持有澳大利亚有效签证者 [6]
同比增长5.9% 1至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1亿元
快讯· 2025-06-15 10:58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 2023年1至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达2421亿元 同比增长5 9% [1] - 投资重点聚焦联网 补网 强链领域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1]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 - 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1] - 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启动试运行 [1] - 雄忻高铁雄安地下段隧道实现全线贯通 [1] - 西渝高铁西安至安康段20座隧道全部贯通 [1] - 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地下段完成无砟轨道施工 [1] 物流基建项目 - 中欧班列东通道绥芬河至国境线完成隧道新建工程 [1] - 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二期工程钢结构主体竣工 [1]
南铁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停运部分列车 严防台风“蝴蝶”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09:40
台风应对措施 - 南铁启动防洪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在京港 沪昆 合福 京九 吉衡 峰福等铁路部分区段实施防范 [1] - 停运6月15日南昌往返泉州 景德镇 广州 福州往返洛阳 重庆等方向部分旅客列车 退票政策为30日内免手续费 [1] - 安排专人24小时盯控 运用卫星云图 雷达图监测天气水文变化 联动地方防汛 水利 应急管理部门 [3] 铁路安全防护 - 提前加固铁路沿线危树 彩钢瓦 广告牌 设备设施及站房雨棚 加强防洪重点处所看守 机车乘务员强化瞭望 [3] - 沿线部署41支抢险队伍共4000余人 储备装车片石55车 待命平板29辆 石砟1000方 联系大型机械166台 [3] - 吉安 抚州 上饶等车站设置防滑提示 清理积水 增开售退改签窗口 加派人员引导重点旅客 [3] 动态调整机制 - 根据风速雨情和台风路径变化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 旅客需通过车站广播 公告或12306平台获取实时信息 [4]
运输时长缩短5天,武铁开行首趟铁水联运“一单制”专列
长江日报· 2025-06-14 15:45
铁水联运"一单制"专列首开 - 武汉首趟铁水联运"一单制"专列于6月13日11时13分从吴家山车站始发,编组50辆、满载1000多吨板材 [1] - 专列经汉丹线、京广线运行至滠口车站,集装箱在阳逻港下水后搭乘轮船前往江苏省太仓市 [1] - 相较于以往运输方式,全程运输时间缩短了5天以上,实现物流环节简化与效率飞跃 [1] 合作方与货物来源 - 专列由武铁与湖北港口集团、武汉汉欧国际物流、长江新丝路国际物流、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武汉分公司等单位联合推出 [3] - 运输的板材为中欧班列(武汉)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 [3] "一单制"运营特点 - 具有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箱到底、一次结算的特点 [3] - 客户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申请"一单制"铁水联运全程物流办理业务即可完成全程运输 [3] - 有效解决传统铁水联运存在的单据转换繁琐、多次委托、费用重复结算、运输衔接不畅等问题 [3] 未来发展计划 - 武铁将深度对接中欧班列,联合港口等企业继续深耕"一单制" [3] - 计划扩大合作范围,利用铁路、港口及航线资源形成稳定的铁水联运"一单制"示范线路 [3] - 目标是为客户提供优质全程物流服务并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3]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9:15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民航和高铁均为客流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交通方式 [5] - 高铁最快4小时18分,最短4分钟一班;飞机不到2小时,航班在四座主要机场间交错 [5] - 2025年5月起,民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东航和国航在京沪线客座率和乘客数量显著提升(东航乘客+20.6%,国航+4.6%) [6][10] 民航市场策略与表现 - 民航通过价格和服务竞争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15.9%至745.5元,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最低310元) [17] - 跨航司签转服务覆盖京沪、京穗、京杭等商务干线,提升航班利用率并强化头部航司优势(京沪线航班量占比达80%) [9] - 2023-2024年民航京沪线客流增速显著(+269.52%和+24.84%),但总量仍远低于高铁(2024年民航861.3万人次 vs 高铁5201.6万人次) [11][16] 高铁运营现状与挑战 - 京沪高铁2024年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营收421.57亿元,净利润127.68亿元,客座率75%-80% [11] - 2024年高铁客流同比下滑2.3%,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罕见同比下降(营收-0.94%,净利润-3.17%) [16] - 高铁通过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商务舱服务提升竞争力 [22] 行业竞争动态与趋势 - 京沪线处于民航与高铁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高铁优势在准点率和载客量,民航优势在速度和灵活性 [19][21] - 民航正借鉴高铁服务改进(如缩短候机时间、优化餐食和电子发票),并探索"空铁联运"深度合作 [23] - 两地经济基础强劲(2024年北京GDP 4.98万亿元,上海5.39万亿元),持续支撑高端客运需求 [14]
第11万列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
内蒙古日报· 2025-06-14 08:56
中欧班列发展情况 - 第11万列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驶往俄罗斯莫斯科,我国各口岸运行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其中二连口岸运行中欧班列累计达1.8万列 [1] - 此趟列车从山东青岛胶州站始发,载有110个标准箱液晶显示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货值近2000万元 [1] -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出入境节点,共有73条中欧班列线路,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10余国70多个枢纽站点 [1] 运输货品变化 - 运输货品从最初的服装鞋帽等少数品类拓展到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 [1] 口岸通行数据 - 2024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通行中欧班列3389列,2025年截至目前已突破1600列,同比增长5.6% [1]
持续放大宏观政策效能
经济日报· 2025-06-14 04:57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显现 -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 新动能持续向好 企业对市场发展的信心保持稳定 [1]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 5月制造业生产指数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扩张区间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达52.5%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1-4月同比增长18.2% 较全部投资增速高14.2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PMI重回扩张区间 [1] 新动能与高技术产业增长 - 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1-4月信息服务业(40.6%)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28.9%)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23.9%) 专业技术服务业(17.6%)投资增速显著 [2] - 5月高技术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连续多月高于52% 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超3个百分点 [2] - 邮政 电信广播电视 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高于55%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达56.5% [2] 消费与服务业复苏 - 五一假期带动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住宿 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明显回升至扩张区间 [2] - 政策推动服务消费发展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 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 -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3] -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支持民营企业布局新兴产业 [3] 市场体系改革 -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培育统一技术数据市场 [4] - 建立跨区域商贸流通合作机制 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力度 [4]
争夺京沪线
36氪· 2025-06-14 00:34
京沪线交通竞争格局 - 京沪线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座人口超2000万的一线城市,是中国交通行业的黄金线路,高铁最快4小时18分,飞机不到2小时 [4][5] - 2025年5月起,上海虹桥机场联合北京首都机场及东航、国航推出跨航司自愿签转服务,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6] - 跨航司签转服务实施后,东航京沪线乘客数量同比增长20.6%,国航增长4.6%,东航客座率从86.8%提升至92.7%,国航从81.1%提升至86.6% [6][10][11] 民航与高铁客流量对比 - 2024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5201.6万人次,民航861.3万人次,高铁客流量仍远高于民航 [11] - 但民航增速显著,2023-2024年京沪航线旅客量同比增长269.52%和24.84%,同期高铁旅客量增长209.1%和-2.3% [11][16] - 2024年三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同比降0.94%,净利润降3.17%,增速明显放缓 [16] 竞争策略分析 - 民航通过低价竞争吸引乘客,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745.5元,同比下降15.9%,部分票价甚至低于高铁 [17] - 高铁采取高频发车(最快4分钟一班)、浮动票价(二等座498-1998元)及优质服务应对竞争 [19][22] - 民航需向高铁学习简化流程,如缩短候机时间、改进餐食服务和推广电子发票 [23] 市场背景与潜力 - 北京和上海GDP总量分别达49843.1亿元和53926.71亿元,增速5.2%和5%,常住人口2183.2万和2480.26万 [14][15] - 两城集中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外企总部,商务出行需求旺盛 [13] - 京沪线处于高铁与民航竞争的黄金距离(1318公里),双方各有优势:高铁准点率高、载客量大,民航速度快 [19][21]
我的铁路风景︱感受跨越百年的铁路“印记”
新华网· 2025-06-13 21:27
沈阳铁路陈列馆概况 - 沈阳铁路陈列馆位于沈阳苏家屯区山丹街8号 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主体展馆2 9万平方米 展陈空间2 1万平方米 [1] - 该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行业博物馆 记录沈阳铁路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 [4] - 馆内设有机车车辆展区 动感机车体验区 史料图片展区 铁路装备展区四大板块 [4] 展陈内容与特色 - 展陈各类装备800多件 图片1500余幅 包括700余块展板 80多个展柜及实物 [4] - 机车展区陈列1907年美国造蒸汽机车 1914年德国造"森林小火车" 1934年日本造"亚细亚"号牵引机车等珍贵文物 [4] - 车辆展区展示1900年俄国制造的C20型敞车 中国造载重80吨C80B型敞车 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等24台车辆 [4] - "时光列车"网红打卡点还原绿皮车厢场景 配备站台布景和售货员推车等怀旧元素 [5] 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 通过蒸汽机车 图纸等文物展现中国铁路从起步到领跑世界的发展历程 [1] - 史料图片展区以场景复原 影视播放等形式讲述沈阳铁路历史 [4] - 铁路主题广场包含主题雕塑 实物雕塑群 万平园林 观光小火车等创新展陈设计 [2] 荣誉与资质 - 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铁道部铁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5] - 2014年获"沈阳市首届博物馆十大精品奖" 2021年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24年升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5] - 2018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19年入选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基地十强 [5]
德国5000亿基建大计划第一步:修铁路!
华尔街见闻· 2025-06-13 19:05
德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 德国政府启动总额达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 首要任务是修复老化的铁路系统 [1][3] - 2024年基建总投资220亿欧元 其中105亿欧元(占比48%)将投向铁路系统 国有铁路运营商德国铁路将获得最大份额 [1] 铁路系统投资细节 - 德国铁路公司此前已提出530亿欧元的投资需求清单 成为政府优先投资对象 [2] - 专家指出选择铁路作为起点因其"已准备好详细投资项目清单"且改善效果对民众感知最直接 [2] - 铁路系统问题(如频繁晚点)被视为德国基建投资不足的典型象征 [2] 其他基建投资领域 - 2024年另有30亿欧元用于宽带网络覆盖改善 10亿欧元用于桥梁现代化改造 [2] - 2025-2029年年度基建投资额将提升至350亿欧元 [2] - 整体计划涵盖道路 桥梁 医院和学校等老旧基础设施升级 [3] 资金安排与政策调整 - 政府放宽宪法"债务上限"规定 设立5000亿欧元专项基金 [3] - 未来两年重点为快速投放资金 之后转向更具战略性的长期投资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