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种植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扎根、奉献、远行,一颗“全能豆”的新征程 | 疆品入湾记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9-06 14:05
核心观点 - 新疆油莎豆产业通过广东援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戈壁荒漠作物成长为湾区市场畅销产品 形成生态改善、经济效益和区域协同的综合产业模式 [7][8][9] 产业发展 - 油莎豆种植面积从2万亩扩大到5万亩 亩均产量从200公斤提升至530公斤 最高达850公斤 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种植基地 [25][26] - 形成"油莎豆+冬小麦"轮作模式 实现规模化种植 2017年试种成功 201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 [19][20][24] - 广东援疆投入400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现全产业链生产 涵盖清洗、筛选、烘干、存储和包装环节 [37][38] 经济效益 - 油莎豆深加工项目签约21个 总投资额达24.81亿元 开发食用油、豆奶、豆粉、白酒等1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 [42][43][44] - 产业园引进7家企业 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带动平均增收4.5万元 [39][40] - 新疆三礼科技公司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 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 部分产品出口马来西亚、俄罗斯 [44][45][50] 生态效益 - 区域七级以上大风天数从年均27天降至9天 土地裸露期减少到20天 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4g/kg [28] - 油莎豆耐旱、耐瘠、耐盐碱 试种首年即展现防风固沙效果 为荒漠化治理提供产业支点 [20][21][22] - 规划建设100万亩油莎豆绿色优质高效油饲产业集群 持续巩固戈壁生态屏障 [30] 市场拓展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建立直通大湾区销售渠道 通过展销活动、线下体验馆和电商平台实现产销对接 [7][65][67] - 培育12家油莎豆产业企业 注册13个品牌商标 采用"品牌故事+质量溯源+文化赋能"三位一体建设模式 [47][48][49] - 产品在大湾区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消费者从认知"新物种"转化为忠实客户 形成稳定消费群体 [4][5][62] 区域协同 - 粤新两地深化产业协作与文化交融 广东技术资源反向输入新疆 推动当地产业链升级 [65][68] - 农业生产总值从1093万元跃升至2.89亿元 增长超26倍 人均收入从不足2万元提高至3.81万元 [55][56][58] - 市场主体从4家增长至411家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提升 [53][54][58]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安福小黄姜变身富民 “大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21:26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 [1] - 通过"统战+企业+基地"模式引进江西维客泰美实业有限公司每年收购生姜50万斤 [2] - 建立"政企农"协同桥梁推动小黄姜种植面积达500亩 [2] 经济效益 - 参与种植农户人均增收2500元 [1] - 生姜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1] - 预计总产量超150万斤带动150余人稳定增收 [2] 产业链延伸 - 开发姜茶、姜粉、姜糖等高附加值产品有效延伸产业链 [2] - 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单场销售小黄姜约1200斤 [2] - 推动小黄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4] 产销体系 - 电商平台助力小黄姜、葡萄、红薯淀粉等农产品从田间走向云端 [2] - "统战+电商"模式为小黄姜产销提供全链条支撑 [2] - 从种植、采收、销售到深加工全程赋能产业发展 [4]
校企深度合作,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龙颈镇乡村产业振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9-03 09:09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龙颈镇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是滨江地区南大门 以鸡心黄皮和麻竹笋等优质农产品著称[1] - 当地制定万亩鸡心黄皮产业发展规划 核心产区位于龙北村 产品具有错峰上市优势且甜中带微酸 深受消费者欢迎[6] - 通过引入多家农业企业 建立南药和茶叶种植基地 区域优质农业品牌正逐步形成[1] 校企合作与科研平台建设 - 科技特派员团队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麻竹笋和茶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与敬农农业服务公司共建水果和麻竹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3] - 团队开展鸡心黄皮果综合开发利用及麻竹笋鲜嫩度与成分特征关联性分析 已完成鸡心黄皮蜜饯和茶醋产品加工工艺研发并制备样品[3] - 与尚品德茗公司共建中药材与特色植物种植实训基地 开展多形式产业帮扶工作[3] 新项目引进与产业链拓展 - 团队在广西贺州调研广地龙养殖经验后 于尚品德茗公司清新龙颈基地建立5亩广地龙养殖基地 已完成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铺设[4][5] - 联合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申报科技成果入县达镇项目 开展桑果新品种引种栽培及桑叶原料饲料开发[5] - 探索茶园地广地龙养殖模式 旨在提升茶叶种植综合效益[5] 技术培训与服务推广 - 针对鸡心黄皮产业举办高效种植技术讲座 介绍林下种植中药材等多模式经营方案 提高种植综合效益[6] - 针对麻竹笋产业举办栽培技术讲座 重点推广头巾村骆坑笋品牌 该产品以肉厚爽甜、鲜嫩味美享誉中外[8] - 通过技术培训鼓励农户开展多模式经营 促进当地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8]
黑龙江“定制农业”南拓深圳 现场签约金额2.85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3:55
品牌推广活动成果 - 深圳定制农业专场活动签约金额达2.85亿元 [1] - 绥化市组织51家鲜食玉米及农产品企业参展 涵盖20余款核心产品和7大品类上百款优质物产 [1] - 现场展示"黑土优品"授权产品80多个和定制农业产品100多个 [1] 品牌体系建设 - "黑土优品"品牌已构建"1141"农业品牌体系 获得授权企业348家 产品910款 [2] - 黑龙江省出台定制农业三年行动计划 形成"一强多精"发展格局 [2] - 该省种植定制基地面积达138.7万亩 定制农业主体数量达307个 [2]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政企商"联动和线上定制模式推动农产品对接大湾区 长三角 京津冀市场 [2] - 本次活动吸引深圳黑龙江商会 深圳米袋子菜篮子联合会等110家企业代表参与 [1] - 品牌推广活动年内第二次进驻深圳 持续巩固南方市场布局 [1]
清远丝苗米品牌培训班今日开课!大咖教你用小红书、短视频打开市场
南方农村报· 2025-09-02 23:34
品牌建设与新媒体战略 - 清远丝苗米品牌培训班聚焦小红书运营和短视频拍摄 旨在通过新媒体平台打开市场 [1][8][7] -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强调品牌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建议企业设立品牌推广专员并树立"流量即资产"理念 [2][3] - 培训班采用"主流媒体+自媒体大咖"联动模式 形成权威背书与流量玩法互补的传播矩阵 [74][75] 小红书运营实战要点 - 起号核心需精准定位 账号命名采用"名字+内容细分领域"模式 确保内容垂直性 [17][18][19] - 账号包装需注重头像/简介真实性 保持视觉与文案风格统一 以强化个人IP和积累种子用户 [20][21][24][25] - 运营核心是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用户互动 每周需更新3-5篇笔记 内容需具备"有用、有趣、有共鸣"特性 [30][31][32] - 爆文笔记依赖选题质量 需遵循共鸣性、话题性和奇特性原则 封面/标题/文案协同影响算法推荐 [35][36][37][38] 短视频制作技术解析 - 拍摄前需明确分镜头脚本 运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拼接逻辑 符合观众认知习惯 [46][47][48][49] - 构图技巧包括三分法(拍稻田)、中心构图(拍米粒)、引导线构图(拍人物)以增强画面表现力 [53][54] - 运镜手法需结合推/拉/摇/移/跟踪/升降/旋转/环绕/甩等技巧 避免画面单调并提升动态层次感 [55][56][58] - 实操环节组织学员进入加工车间拍摄 通过现场剪辑强化技术应用 学员反馈实操教学效果显著 [58][59][64][65] 产业规模与发展背景 - 清远丝苗米是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之一 2024年播种面积达156.04万亩 综合产值64.57亿元 [67][70] - 丝苗米年加工能力超60万吨 产业园建设推动其成为清远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69][71] - "媒体+"模式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南方农村报等机构通过图文/视频深度参与产业推广 [78][80][83]
【省农业农村厅】“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
陕西日报· 2025-09-02 06:39
项目概况 - 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班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 首期170余名学员参与培训 全年计划培训600余名产业带头人 覆盖粮油、生猪、蔬菜、茶叶、中药材等10个主导产业 [1] - 项目采用为期一年的定制化培训计划 旨在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产业带头人 [1] - 2022年启动以来构建"五年育三千"培育蓝图 计划5年培育3000人规模的"头雁"队伍 带动形成农业产业链"雁阵"体系 [10] 培训模式创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形成"理论教学+返岗实践+成果答辩"三段式培训模式 配套"321+N"支持措施 跟踪解决学员发展难点 [3] - 课程侧重数字化思维培养 包含AI与短视频制作等实用技能训练 170余名学员参与AI营销课程学习 [1][3] - 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 构建"长周期培养、分阶段提升、全链条支持"特色培育体系 [10] 技术应用成效 - 学员孙千钧运用AI技术开发菌类产品详情页 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 [2] - 苹果种植户王军引入精准灌溉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使果园优果率从60%提升至85% 50亩果园实现增收20万元 [5] - 茶农赵磊开发速溶茶包等延伸产品 半年销售额达120万元 带动周边8个村茶农收入翻倍 [8][9] 产业协同发展 - 成立"头雁"发展联盟 整合全省500多种农产品 设立43个工作站 建立产业微信群实现资源快速对接 [7] - 开展"陕西头雁陕西行"活动 通过产业考察、座谈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抱团发展 [7] - 联盟搭建优质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 整合技术、市场、金融信息等资源 提升联农带农意识 [7] 规模与覆盖范围 - 4年累计培育4800余名产业带头人 覆盖全省107个县(市、区) 涉及10个农业产业领域 [10][11] - 全省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20万人 其中30.5万名高素质农民中90%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 [11] - 项目实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振兴一方"的辐射效应 例如王军果园成为样板间 吸引120多户农户学习 [6][11]
苏垦农发上半年归母净利暴降近三成
证券之星· 2025-08-31 15:3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9.26%至45.8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71%至2.132亿元,主要受农产品价格低迷、成本高企及主要产品销售收入下滑影响 [3][4] - 公司两大募投项目(种子和大米产能提升)均因市场环境变化及内部调整而延期,且项目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7][9] 财务表现 - 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同比下降4.39%至121.7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10.28%至109.2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9.26%至45.88亿元 [4] - 归母净利润持续下降:2023年同比下降1.2%至8.162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10.56%至7.301亿元,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71%至2.132亿元 [4] - 综合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13.11%降至12.03%,净利率从6.05%降至4.87% [5] 业务分析 - 主要产品收入普遍下滑:农资收入9.87亿元(占比21.52%)同比下降30.73%,食用油收入9.34亿元(占比20.36%)同比下降17.9%,大米收入5.56亿元(占比12.12%)同比下降30.72% [5] - 仅原粮、种子、副产品及其他三类产品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5] - 六家主要子公司净利润全面严重下滑:江苏种业(-46.95%)、苏垦米业(-46.89%)、苏垦农服(-55.35%)、金太阳粮油(-24.06%)、苏垦麦芽(-62.81%)、苏州苏垦(-73.83%) [6] 募投项目进展 - 大华种业集团改扩建项目(二期):总投资1.771亿元,原计划2024年12月完成,因用地规划许可延迟延期至2025年12月,预计新增种子加工能力7.85万吨/年 [7][9] - 苏垦米业集团改扩建项目:总投资4.48亿元,原计划2024年12月完成,因需求疲软取消部分生产线并调整为仓储设施建设,延期至2026年7月,预计年生产大米25万吨 [8][9] - 大米业务持续低迷: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69%,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0.72%,2024年毛利率仅4.14% [9]
让脱贫的兜底固若金汤
人民日报· 2025-08-29 06:38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 - 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2] - 监测机制覆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保障 [2] - 河北围场县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达4989户11609人 [4] 监测技术手段 - 河北省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信息系统整合医保、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 [4] - 四川省防返贫监测帮扶一码通实现农户自主申报和快速响应 [6] - 云南昭通市依托政府救助平台推送风险预警数据 线下干部走访排查隐患 [7] 产业帮扶措施 - 云南镇雄县实施"一增一减一补"动态保障帮扶机制 通过就业产业增收 医疗教育减支 住房饮水补弱 [10] - 四川通江县春在镇蚕桑现代农业园区8000亩基地带动300余户村民务工 [14] - 全国脱贫地区发展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等十大产业 提升技能劳动力比例 [14] 就业帮扶政策 - 昭通市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比例超80% 提供跨省务工交通补助 [13] - 建立村级就业信息员制度 全市1000多个村配备就业信息员 [13] - 推进县级就业服务综合体建设 打造重点企业岗位供给清单 [13] 扶贫资产管理 - 全国登记在册帮扶项目资产达3.28万亿元 [15] - 南江县运用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和农户增收数据 [16] - 围场县对11亿多元帮扶资产分类管理 明确产业项目负责主体和监督部门 [16] 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 围场县2021-2025年利用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4.48亿元发展133个产业项目 [17] - 农业农村部将强化帮扶资金、项目、资产一体化管理 健全全程监管制度 [16] -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促进就业帮扶车间提档升级 [17]
潍坊临朐聚粮村蜜薯产业激活集体经济,村集体年收入涨5倍
齐鲁晚报网· 2025-08-28 20:46
公司发展模式 -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级田园模式集中零散土地进行规范化蜜薯种植 [3] - 建立两条现代化生产线开展蜜薯深加工业务 年产值突破20万元 [3] - 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创新销售模式形成田间地头与市场的连接纽带 [4] 经营业绩表现 -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从不足10万元提升至突破60余万元 [1][4] - 试验田亩产突破4000斤 与裕泰农业签订订单创收12万元 [1] - 蜜薯深加工产品包括蜜薯干和蜜薯煎饼等 [3] 产业升级举措 - 赴临沂费县和烟台市农科院考察农作物种植与深加工项目 [1] - 利用当地沙壤土与山泉水资源发展优质蜜薯种植 [1] - 搭建云上直播间拓展销售渠道 获得商务部门专业主播培训支持 [3] 基础设施改善 - 硬化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 修建环山路促进旅游发展 [1][6] - 闲置老屋改造为初加工场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6] - 农家小院依山鳞次栉比 村庄整体环境显著优化 [1][6]
柬埔寨“鱼米走廊”研修班南京开课
新华日报· 2025-08-27 07:12
柬埔寨农业技术合作项目 - 江苏省外事办公室与农业科学院新农学院联合主办第二期柬埔寨鱼米走廊建设人才研修班 聚焦稻米种植和水产养殖领域技术交流 [1] - 培训整合涉农政府部门 科研院所及企业专家资源 通过专题讲座和实地教学等多元化形式开展深度互学 [1] - 学员将前往南京江宁区 扬州市和镇江市实地考察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战略的实践成果 [1] 实验室合作与技术保障 - 江苏省农科院加工研究所与柬埔寨农林渔业部联合建立中柬营养与活性因子检测实验室 被列为农业农村部重点项目 [1] - 实验室同步开展柬方技术人员专项培训和活性功能产品开发 双轨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 [1] - 项目为鱼米走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课程设计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展示江苏鱼米之乡建设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