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搜索文档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专家团到访先河环保
快讯· 2025-06-18 10:51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 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水问题、水电与生态研究所技术负责人Haqdod Mahmadsharif教授等一行到访先河环保 [1] - 双方围绕环境监测技术创新与大数据分析应用展开深度对话 [1] - 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共识 [1] 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 公司与国际研究机构就环境监测技术进行交流 [1] - 大数据分析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成为讨论重点 [1]
破发股力合科技某股东拟清仓 此前3个月套现6509万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17 11:11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国科瑞华持有公司股份55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32% 占扣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比例2.38% [1] - 计划在2025年6月20日至9月19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 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2.32% [1]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及资本公积金转增所得 [2] 历史减持情况 - 2025年2月28日至5月23日期间 国科瑞华已减持601万股 减持均价10.83元/股 套现金额6508.83万元 [2] - 该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60% [3] 公司IPO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9年11月6日在创业板上市 发行数量2000万股 发行价格50.64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10.128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9.280079亿元 [3] - 发行费用总额8479.21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7166万元 [4]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历史分红及转增情况 - 2020年实施每10股派5元现金分红并转增10股 总股本由8000万股增至1.6亿股 [4] - 2021年实施每10股派2.5元现金分红并转增5股 以剔除回购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 [4]
陕西案件分别入选全国法院检察院环保典型案例
陕西日报· 2025-06-09 07:58
环境监测行业监管案例 - 某检测公司因出具大量虚假监测报告被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判处罚金20万元 主管人员分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有期徒刑 并被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1] - 该案例涉及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持续时间长 涉及地域和行业广泛 属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情节严重情形 [1] - 法院向相关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旨在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 [1] 环境监测行业影响 - 该案例彰显司法机关打击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的决心 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有助于提升行业自律意识和诚信水平 [2] - 环境监测数据是生态环境决策、管理和执法的重要依据 打击造假行为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态旅游行业违规案例 - 某旅行社因组织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被起诉 法院判令其停止相关活动 承担生态修复费用11.5万元 并在省级媒体公开道歉 [2][3] - 该旅行社全年组织穿越活动155次 参与人数3808人 收取报名费670632元 活动中存在破坏高山植被、生火做饭等行为 [2] 生态旅游行业监管动态 -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已针对非法穿越秦岭行为立案24件(行政公益诉讼15件 民事公益诉讼9件) 制发检察建议5件 移送线索2件 [3][4] - 该案公开判决对整治非法穿越行为具有示范意义 [3]
1.08亿采购大单,部分要求国产,江西环监启动二期监测能力建设项目
仪器信息网· 2025-06-06 14:03
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概况 - 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启动"监测能力建设(二期)项目"招标 预算总额1 08亿元 计划采购478台(套)仪器设备 [3] - 采购清单中包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质)等高端设备 并明确要求部分设备采购国产产品 [3] - 项目由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管理 整合省内多家环境监测机构职能 覆盖环境实时监测 调查评价 应急预警等领域 [3] 采购细分项目 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能力 - A包预算834万元 采购15台设备 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进口530万元) 微波消解萃取系统(111万元)等 [5] - B包预算807万元 采购15台设备 结构与A包类似 但加压流体萃取仪数量减少至2套(54万元) [7] - C包预算734万元 采购6台设备 含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进口420万元)和国产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160万元) [9][10] - D包预算791万元 采购14台设备 包括微型塑料分析系统(进口255万元)和2套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260万元) [11]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 - A包预算881万元 采购19台设备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420万元)占比最高 [12] - B包预算789万元 采购29台设备 以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420万元)和原子荧光仪(140万元)为主 [13] - C包预算856万元 采购24台设备 含3套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315万元)和6套离子色谱仪(216万元) [15] - D包预算773万元 采购36台设备 最大单项为双通道离子色谱仪(330万元) [17] 生态环境现场监测能力 - A包预算431万元 采购9台便携式设备 包括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VOCS 175万元)和便携式测铊仪(46万元) [19][20] - B包预算538万元 采购150台设备 以环境空气综合采样器(80万元)和烟尘烟气分析仪(121万元)为主 [21] - C包预算237万元 采购125台设备 高光谱传感器(150万元)占预算63% [22] 实验室设备更新与优化 - 一期结转项目采购1套环保监测设备 预算727万元 [23] - 二期A包预算996万元 采购17台设备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进口440万元)为核心 [23] - 二期B包预算985万元 采购16台设备 含国产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220万元)和5套液相色谱仪(230万元) [24][28] - 实验室功能优化项目预算400万元 用于通风 供电等基础设施改造 [26] 执行细节 - 国产设备交货周期为合同签订后60天 进口设备为80天 [6][8][11] - 部分项目如饮用水监测设备要求60天内完成全部供货 [12][13][15] - 实验室功能优化项目需75天内完成安装调试 [27]
四十载劈波斩浪:以监测之力护航海洋强国梦——回望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发展40年
中国环境报· 2025-06-06 09:27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展历程 - 1985年成立广西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全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标志着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正式起步[4] - 40年来从基础薄弱到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陆海统筹新格局[1] - 荣获先进党组织22次及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5]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 - 北部湾是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区域之一,2024年监测显示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海草床亚健康[8] - 2021年起开展布氏鲸、中华白海豚监测,累计识别布氏鲸超70头,中华白海豚超400头[8] - 2025年采用eDNA新技术检测布氏鲸活动痕迹及12种鱼类DNA,提供珍稀物种监测新方案[9] - 建成覆盖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全要素的监测体系,为全国项目最全的地方监测站[9] 数智化监测技术突破 - 2010年建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规模最大的16个海水自动监测浮标网络[12] - 2024年实现国内首个海水水质7天自动预报功能[12] - 2025年建成茅尾海立体智能综合监测基地,首创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样板[12] - 无人机巡检系统可自动识别红树林变化和生态破坏问题[13] - 获中华环保联合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技术奖项[1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 2015年完成南流江综合整治方案,助力廉州湾水质从劣Ⅳ类提升至Ⅰ/Ⅱ类[17] - 2023年牵头全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创新"一湾一案"方案获生态环境部推广[18] - 建立"1+3+N"应急监测体系,形成6小时海上应急监测圈[18] - 2024年实现国内首次跨省应急监测联合演练及天空地海一体化演练[19] 科研与科普成果 - 搭建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等[20] - 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6项,获省部级成果奖16项[21] - 攻克类固醇激素监测技术,制定3项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22] - 2022年建成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主题科普展馆,获4个省级科普基地称号[23]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13:43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 某检测公司及6名责任人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 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 涵盖能源 化工 钢铁 机电 汽修 医疗 餐饮及科研院所等多领域 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检测公司罚金20万元 6名责任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 并禁止三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典型案例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法院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助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 - 最高法联合多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 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2424个 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3] - 环境资源审判法官6700多人 审判辅助人员9400多人 [3] -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 探索引入技术调查专家 [4] 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数据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 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 民事案件151256件 行政案件42209件 [4] - 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46件 [4] - 判令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 同比增长87 5% [4]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13:31
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 某检测公司2018年4月成立,具备土壤、环境空气等多领域检验检测资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8大行业,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该公司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处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9个月,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最高法指出该案例对行业具有警示作用,并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以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立2424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配备6700名法官及9400名审判辅助人员 [3] - 1700余家法院实现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优化跨行政区划管辖布局并引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专家 [3]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民事案件151256件,判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87.5%) [3] 专项整治工作进展 - 最高法联合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对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6-05 10:52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5件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涵盖第三方环保数据造假、危险废物倾倒、农业污染、资源循环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1] - 案例特点包括:维护生态安全(案例1、3)、服务绿色转型(案例4)、预防性司法(案例5)及民生保护(案例2) [1][2][3] - 典型案例通过司法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如建立环境检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9][13] 案例1:某检测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 某检测公司2018年成立,2021-2023年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222份,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多行业,违法所得76万元 [7]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获刑9个月至1年2个月,并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行业 [8] - 典型意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推动行业自律,司法建议促进行业综合治理 [9] 案例2:某养殖合作社污染环境案 - 某养殖合作社2020-2022年多次偷排超标养殖污水,导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160万元损失 [10] - 法院判决:合作社罚金4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某伦获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12] - 典型意义:严惩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助力农业污染综合治理 [13] 案例3:某树脂科技公司倾倒危险废物案 - 某树脂科技公司2018年起跨省转移2万余吨危险废物至长江干流排放,涉及安徽、江西等多地 [14]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600万元,10名责任人获刑2-6年6个月,民事赔偿8900万元(含3000万元技改抵扣) [15] - 典型意义:创新"现金赔偿+技改抵扣"修复方式,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 [16] 案例4:某牧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 某牧业公司因7000余吨牛粪堆积引发合同纠纷,法院通过府院联动促成调解,实现牛粪资源化利用(铺垫、还田、生物质燃料) [17][18] - 典型意义:运用民法典绿色条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环保与商业利益双赢 [19] 案例5:长兴水韭禁止令保全案 - 某村合作社施工威胁新发现物种长兴水韭生存,法院发出禁止令并促成生态保护项目 [20][21] - 典型意义:首例预防性司法保护新物种案例,确立生物多样性案件禁止令审查标准 [22][23]
环保行业周报:要素交易机制扩容,环境资源增长可期
国盛证券· 2025-06-01 12: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环境要素市场化提速,挂牌督办监管趋严刺激环保需求,持仓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板块反弹有望持续,建议关注环境监测、水务与水处理领域相关公司,以及高成长性标的与高股息资产 [1][2][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当周投资观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目标是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等,核心任务为改革配额分配、扩容交易机制、完善市场化机制,利好碳市场和水资源领域,建议关注聚光科技、洪城环境、碧水源 [19] 生态环境部:对八类生态环境违法案件可以挂牌督办 - 生态环境部印发管理办法,明确八类可挂牌督办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规范了挂牌督办程序等,短期利空高污染企业,长期利好环保治理需求与产业发展,建议关注聚光科技 [20][26] 持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板块反弹望持续 - 现阶段宏观利率低,环保板块机构持仓和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推荐高成长性标的与高股息资产,如高能环境、惠城环保、洪城环境 [27][28][32] 板块行情回顾 - 当周环保板块表现优秀,跑赢大盘和创业板,环保子板块中固废涨幅最高,A 股环保股中玉禾田、启迪桑德、福龙马涨幅前三,安车检测、渤海股份、汉威科技跌幅前三 [29] 行业要闻回顾 - 海南省发布全域“无废岛”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江西省住建厅公示建筑垃圾处置专项规划;上海市印发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分拣残渣零填埋工作方案 [38][39] 重点公告汇总 - 涉及乐山电力、太阳能、上海电力等多家公司的股份解押、回购、激励计划、合同签署、债券发行、权益变动、业绩补偿、对外投资等事项 [40][41][42][43][44][45][46]
环保行业周报:污水排放标准细化,水生态治理赛道再升级
国盛证券· 2025-05-25 14: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推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为环保产业创造新增长点,建议关注聚光科技 [10][22] - 生态环境部发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推动全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标准规范化和统一化,建议关注洪城环境、碧水源 [23][35] - 环保板块机构持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推荐高成长性标的与高股息资产,如高能环境、惠城环保、洪城环境 [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当周投资观点 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 - 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40%左右,2030年取得明显成效,2035年基本建成,中央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10][11] - 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包括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工作,到2027年多项治理目标有相应提升 [12][14] - 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泄放措施、强化监测信息共享,到2027年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等得到保障 [16] - 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包括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到2027年多项生态修复目标有进展 [17][18] - 全面推进保护与建设,加强全过程管理、强化示范引领、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全民行动 [20][21] 生态环境部发布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 明确标准适用范围、制订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方法,适用于指导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制修订 [23] - 基本原则包括全面防控、分类管理、科学可行、依法合规 [24][27] - 技术路线参照相关规则开展工作,包括确定适用范围、控制项目等内容 [28] - 调查园区基本情况、废水及污染物排放情况、水环境质量,确定标准分类和适用范围、监测要求 [29][34] 持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板块反弹望持续 - 环保板块机构持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推荐高能环境、惠城环保、洪城环境 [36] 板块行情回顾 - 当周环保板块表现较差,跑输大盘和创业板,公用事业涨幅为0.54%跑赢 [38] - 环保子板块涨幅监测为 - 3.45%、水处理为 - 1.44%等 [38] - A股环保股中涨幅前三为神雾节能27.51%、惠城环保13.77%、安车检测11.05%,跌幅前三为汉威科技 - 10.80%等 [38] 行业要闻回顾 - 重庆发布污水处理评估技术指南、生态治理行动计划、江西公示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企业名单 [49] 重点公告汇总 - 多家公司有利润分配、权益变动、股份减持、提供担保、签订合同等公告 [5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