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广东发布首批11个“机器人+”应用场景,涉农林、医养等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5:12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5年广东省发布第一批"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 覆盖制造业 农业 林业 建筑 能源 医疗健康 养老服务等11个重点领域 [2] -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12 47万套(前5个月) 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416 98万套 同比增长8 2% 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梯队 [2] 机器人+制造业应用案例 - 明珞装备应用新能源汽车一体压铸式前后车身总成机器人柔性焊接产线 [2] - 广州数控应用具身智能高端焊接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2] - 库卡(广东)机器人应用空调多联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生产线 [2] - 广东利元亨激光飞行系统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模组制造 实现人力成本降低60% 生产节拍缩短至3秒/焊点 焊接工序效率提升17% [2] 其他产业机器人应用场景 - 农业领域覆盖育种育苗 播种 灌溉 植保 采摘收获 打磨 分选等环节 [3] - 林业领域覆盖林木种植 除草抚育 修枝整形 林产品采收 病虫害防控 林火预防与处置 资源监测等 [3] - 深圳迈步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使患者行走速度 步幅长度 平衡能力明显改善 康复周期缩短20%-30% [3] - 力之医疗科技膝关节助力机器人使使用者净生物能消耗减少约6 5% [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广东省将持续定期遴选发布"机器人+"典型场景和案例 推动经验复制推广 [3] - 通过整合职能部门作用促进机器人普及应用 提升企业生产服务效能和人民生活品质 [3]
镁伽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仪器信息网· 2025-06-26 14:01
公司概况 - 镁伽科技于2025年6月25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摩根士丹利、华泰国际、德意志银行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是中国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颇具竞争力的自主智能体供应商,核心聚焦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两大场景 [2] - 公司通过机器人自动化与AI领域的专有技术,打造多功能自主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2] 市场表现 - 2024年营收9.30亿元,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43% [1][5]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金额大幅增长至15亿元 [5] - 按2024年智慧实验室场景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自主智能体供应商中位居第一 [5] 行业数据 - 全球自主智能体机器人技术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18亿元增至2024年的11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7.7% [4]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8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2.4% [4] - 智慧实验室与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自主智能体应用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4] 客户覆盖 - 公司服务超880家企业,覆盖安捷伦科技、药明康德、金域医学、万华化学、瑞幸咖啡、英飞凌科技等行业龙头 [5]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自主智能体在国内覆盖的机器人应用场景最为广泛 [5]
斯坦德机器人港股IPO:去年减亏,无锡国资新晋第二大股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2:45
公司概况 - 斯坦德机器人成立于2016年,主要提供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和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公司产品均为轮式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2] - 产品线包括标准型机器人、功能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 [3] 产品与技术 - 2017年推出首款标准型机器人,2018年在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交付 [4] - 2020年推出新一代功能机器人,包括背负式、传输式、叉取式和牵引式机器人 [4] - 2025年5月推出首款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DARWIN,整合超过23个自由度 [4] -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融合了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协作机器人的高精度操作能力 [2] 市场地位 - 按销量计算,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五大工业智能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3.2%) [5] - 2024年公司为全球第四大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 [5] - 在3C行业和汽车行业出货量均位居第二,在半导体行业位居第五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0.96亿元、1.62亿元、2.51亿元,逐年增长 [7] - 机器人解决方案贡献八成以上收入,但毛利率低于单体机器人销售 [7] - 2022-2024年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分别为10.2%、25.9%、35.4% [7] - 2022-2024年亏损逐年减少,分别为1.27亿元、1亿元、0.45亿元 [8] 运营数据 - 2024年机器人年销量约2000台,2025年前4月出货量650台 [8] - 销售及营销开支相对稳定,2022-2024年分别为5769.5万元、5735.8万元、6459.5万元 [7] 资本运作 - 2024年完成D轮融资,梁溪投资独家出资3亿元 [9] - 2023年C轮融资获得小米智造1.5亿元投资 [9] - IPO前股权结构:斯坦德自动化14.3%,梁溪投资14.29%,创始人王永锟12.8%,小米智造8.4% [9] - 2025年4月公司完成更名,由深圳迁至无锡 [9] 上市计划 - 2024年达到港交所18C章上市规则收益要求 [8] - 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 - 募资用途包括研发、销售及服务网络扩展、品牌宣传、生产能力开发等 [2]
北京人形机器人黑马再获近亿元融资,一台产品售价32万
36氪· 2025-06-26 11:50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蓝思科技领投,天津佳益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 [1] - 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量产、技术研发迭代及市场拓展,强化"技术领先+商业化领航"优势 [1] - 公司已完成3轮融资,上一轮为2025年2月超亿元天使轮,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国投创合、河南资产基金等 [1][2]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张正涛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创立中科慧远(完成10亿融资),2023年底成立灵宝CASBOT [2] - 核心团队来自全球顶尖高校及科技企业,在智能机器人、精密装配等领域拥有20年研究积淀 [4] 产品与技术 - 首款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拥有52个自由度、550T算力,实现高性能全身控制 [4] - 迭代产品"CASBOT 02"搭载多模态感知系统及高算力RCU,售价32 88万元 [4] - 研发五指仿生灵巧手,支持双指旋拧、指间夹取等动作,适用于工业柔性制造场景 [6] - 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提出VLA模型微调方法,提升机器人任务安全性、效率与鲁棒性 [8] 应用场景与战略合作 - 聚焦三大场景:结构化(工厂制造)、定制性(井下作业)、开放性(养老陪护) [8] - 与山东招金集团、中矿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落地矿山井下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 [8] - 与中信重工合作开发全国产化特种人形机器人 [10] - 蓝思科技将开放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场景,并协助量产关键零部件与整机组装 [10]
近亿元融资后,对话灵宝CASBOT联创张淼谈人形机器人能否替代人类
钛媒体APP· 2025-06-26 11:0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灵宝CASBOT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由蓝思科技领投 天津佳益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产品量产、技术研发迭代及市场拓展 强化"技术领先+商业化领航"优势 [2] - 蓝思科技将推动公司机器人面向消费电子、3C制造场景落地 [2] 产品与技术 - 布局三条产品线:双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和灵巧手 年内启动工业级闭环验证与场景化交付 预计总计交付超300套 [2] - 双足机器人研发旨在解决轮足机器人无法覆盖的地形环境问题 非单纯展示运动控制能力 [2] - 第二代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2售价32.88万元 搭载275TOPS算力芯片 具备感知交互及自主进化能力 [7] - CASBOT 02通过外骨骼与内骨骼分层解耦设计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VLA模型与在线强化学习框架提升场景适应性 [7] - 轮式人形机器人成本比双足减少50%以上 [5] 商业化与市场 - 2025年Q1已开启B端整机产品交付 市场需求超2万台 合作伙伴包括蓝思科技、联想、中信重工等头部企业 [5] - 扩展矿山井下具身机器人、矿山综合安全巡防等场景 [5] - 2025年目标为三条产品线各交付100台套 总计300套 [9] - 工业场景为主攻领域 因需求明确、可量化投入产出比、半结构化场景适配度高 [11] 行业趋势与规模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预计2400台 2025年达7300台 市场规模近24亿元 [10] - 2035年销量有望达200万台 市场规模1400亿元 [10] - 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或达7万亿美元(约50万亿元) [13] - 2024年全球生产的人形机器人超50%来自中国 [11] - 未来10年全球200万个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 2050年或达3亿台 [11] 发展战略 - 聚焦垂直场景优势 推动规模化工程落地与批量交付 [9] - 以机器人本体作为具身智能数据载体 驱动算法闭环迭代 [9] - 最终实现从工业场景到家庭服务场景的生态扩展 [9] - 家庭场景落地需至少5年 受供应链、政策、安全性法规制约 [14] 行业竞争认知 - 行业处于场景价值验证期 中国应用场景与供应链深度支撑企业协同进化 [13] - 当前技术认知窗口期存在 用户期待与行业技术成熟度存在代际鸿沟 [9] - 不盲目参与赛道内卷 专注可阶段性商业化落地场景 [3]
上海推动海洋机器人发展,“全市场唯一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近五个交易日吸金超6.8亿元,份额创历史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6 10:41
机器人板块市场表现 - 今日早盘A股三大指数低开,机器人板块逆市上涨,机器人ETF(562500)现涨0.47%,冲击四连涨 [1] - 持仓股中华晨装备涨11%领涨,石头科技涨3.69%,海得控制涨3.24% [1] - 机器人ETF盘中成交金额超1.9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流动性表现优异 [1] - 最新资金净流入2.73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6.89亿元,居可比基金首位 [1] - 机器人ETF最新规模141.60亿元,近5日规模增长12.45亿元,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首位 [1] - 最新份额167.40亿份,近5日份额增长5.88亿份,创历史新高,新增份额居可比基金首位 [1] 行业政策与前景 - 上海市拟推动海洋智能机器人发展,包括水下机器人、水面无人运载装备、两栖低空飞行器等跨域多平台智能机器人系统 [2] - 申万宏源认为人形机器人硬件方案尚未收敛,软件算法是当前全球巨头和创业公司投入重点 [2] - 当前板块估值不高,逢低布局为合适策略,下半年有望看到产业端更多积极变化 [2] 产品信息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 [2] - 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可一键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 [2]
广东发布2025年“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
广州日报· 2025-06-26 09:55
行业动态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惠州专场)暨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大会发布2025年广东省"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第一批),覆盖11个重点应用领域 [1] - 惠州企业案例入选"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如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的激光飞行系统在动力和储能电池模组制造中实现人力成本降低60%,生产节拍缩短至3秒/焊点,焊接工序效率提升17%,材料损耗减少15% [1] - 惠州鼓励开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场景,促进技术在各行业广泛应用 [1] 产业规模 - 惠州人工智能产品制造领域集聚规上企业超330家,2024年产值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13 2% [1] - 2024年1-5月产值达1673亿元,同比增长16 7%,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1] 区域合作 - 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2] - 联盟与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大湾区(东莞)人工智能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惠州与深圳、东莞产业互动 [2] - 协同深莞打造珠江口东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带 [2]
拿下工业、矿产能源头部客户订单,人形机器人公司「灵宝CASBOT」获近亿元融资|硬氪首发
36氪· 2025-06-26 09:3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近亿元级天使+融资,投资方包括蓝思科技、天津佳益以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产品量产、技术研发迭代以及市场拓展 [1] 公司背景与技术积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专注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落地应用,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1] - 团队核心成员曾深度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在精密装配、柔性操作、视觉伺服等领域拥有逾20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 [1] 产品线概述 - 已推出两款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1和CASBOT 02 [1] - CASBOT 01身高179cm,体重约60kg,整机拥有52个自由度,算力达550T,作业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主要应用于室外复杂环境 [1] - CASBOT 02身高约163cm,体重约55kg,搭载275tops大算力芯片,配备RGBD相机、IMU传感器及麦克风阵列,具备人脸追踪与声纹识别技术 [2] 产品差异化定位 - CASBOT 01面向特定用户群体与专业需求,满足特种作业需求 [1] - CASBOT 02定位为双足轻量化机型,适用于科技馆、展厅、商场、4S店等场景的交互娱乐、教育科研及个人技术爱好者 [2] 技术架构与创新 - 采用分层端到端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后训练提高动态环境适应性、鲁棒性 [2] - 通过强化学习机制实现模型的实时自适应优化,能自主调整动作精度与轨迹规划 [3] - 技术组合形成从感知到执行的全链条智能闭环,匹配工业质检、井下作业等场景对人形机器人鲁棒性的严格要求 [6] 商业化策略 - 目标场景对准工业和矿产能源两大行业,因场景集中度高,客户需求明确且稳定 [6] - 已在应急救援、井下作业、工业制造等场景中持续积累行业Know-how,客户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7] - 聚焦刚需场景可快速提升机器人出货量,实现成本优化,并通过数据采集支撑技术迭代 [7] 行业应用案例 - 在工业场景中,解决招工难与柔性制造转型压力,满足3C、鞋服等行业的小批量多品类生产模式要求 [8] - 五指灵巧手可模仿人手灵活性,在螺丝拧紧、排线插拔等工序中实现快速学习、可泛化的长时序灵巧操作 [8] - 已同招金集团、中矿集团、中信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瞄准矿山井下具身机器人、矿山综合安全巡检等领域 [9] 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下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9] - 系统性推出纯标准化产品体系,通过模块化架构设计实现快速部署与灵活适配 [9] 投资方评价 - 蓝思科技认为公司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务实的落地能力,产品高度契合柔性生产、成本控制等客户核心需求 [10] - 天津佳益认为公司已在矿业场景建立差异化优势,与产业巨头达成深度合作,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商业增长的高效引擎 [10]
550万护工缺口下,“电子孙辈”上岗养老院,养老机器人如何托起3亿人的晚年?
36氪· 2025-06-26 08:24
老龄化现状 - 2024年末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22%预计2035年突破4亿[1] - WHO报告显示中国老龄化速度显著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从2010年的12.4%跃升至28%[1] - 2024年中国养老护理员缺口达550万失能老人规模达4000万持证护理员仅2万实际需求缺口达千万级[1] 养老机器人市场潜力 - 2024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约79亿元基于15%复合增长率推算2029年将达159亿元[5] - 中研普华判断2024年市场规模已突破300亿元预计2025年攀升至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30%[5] - 2024年初至5月智慧养老相关领域发生112起投融资事件金额达116亿元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融资额增速显著[5] 政策支持 - 中国牵头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为产品安全性与适老化设计划定国际坐标[4] - 地方政策同步发力上海试点单台最高补贴5万元深圳给予售价30%单客最高1万元补贴西安对养老机构采购给予30%购机补贴[4]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启动"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要求2027年前完成200户家庭20家机构部署验证[5] 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领域华为CloudRobo平台构建全链条技术体系星尘智能DuoCore系统模拟人类神经机制[6] - 绳驱机械臂方面埃斯顿康复训练系统以精准力反馈助力患者康复哈工大研发大角度机械臂为复杂护理场景提供技术支撑[7] - 人形机器人发展星尘智能AstribotS1实现毫米级动作精度腾讯RoboticsX实验室"小五"采用四腿轮足复合设计优必选WalkerX通过眼动追踪提升情感交互[17][19][21] 主要企业布局 - 康复机器人领域有卓道医疗新松机器人傅利叶康复傲鲨智能迈步机器人程天科技银河通用如身机器人钛虎机器人等[10] - 护理机器人领域有麦迪科技傅利叶星尘智能等[10] - 陪伴机器人领域如大象机器人推出仿生陪伴机器人包括metaPanda AImetaCat AImetaDog AI等[12] 行业挑战 - 康复机器人因操作依赖专业治疗师导致83%设备闲置单台超50万元成本将普通家庭拒之门外[15] - 护理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频频失灵喂食时难以精准控制力度面对非结构化环境导航失准[15] - 陪伴机器人78%用户在6个月内产生"电子宠物倦怠"程式化应答难以建立情感联结均价1.2万元不足6个月留存率让商业模式难以为继[15] 技术瓶颈 - 主流产品续航仅2-6小时远低于IEC63310标准的12小时要求机械臂因缺乏0.01N・m级力矩控制致22%碰撞率负载能力不足5kg[16] - 单台康复机器人研发成本超2亿元70%核心部件依赖进口50万元售价远超家庭1.5万元承受极限[16] - 人形机器人抓取鸡蛋成功率仅65%玻璃水杯打翻率达23%满电仅能工作4小时核心部件成本超20万美元且78%依赖进口[23]
钱塘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正式启航
每日商报· 2025-06-26 06:23
具身智能产业布局 - 钱塘区正式启动具身智能产业新征程,举办"潮起钱塘·智链未来"招商大会暨先导区创建仪式,政产学研各界代表参与[1] - 具身智能定义为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其人类般的感知、学习和动态交互能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列为未来产业之一[1] - 浙江理工大学等五家单位共建"政产学研用"创新生态圈,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宇树科技申报的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已入选省级名单[1] 产业空间规划与招商 - 钱塘区揭牌具身智能产业会客厅,形成"下沙区块核心区+江东区块增长极"双轮驱动格局[2] - 颐高集团首个具身智能产业园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计划2027年前投入运营,重点招引头部及腰部企业总部与研发基地[2] - 钱塘区入选杭州市第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已集聚超100家人工智能企业、100余个创新园区[2] 产业链与技术发展 - 钱塘区已形成涵盖先进制程芯片、机器人、智能感知、AI算法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涌现安防球形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2] - 未来三年重点攻坚多模态感知融合、仿生灵巧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目标培育10家以上行业准独角兽企业[2] - 计划在智能工厂、智慧医疗、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标杆应用场景[2] 政府支持与产业生态 - 钱塘区将围绕先导区建设,在优质企业引育、政策扶持、示范场景打造、标杆园区建设等方面发力[3]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助力杭州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