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

搜索文档
学习笔记|向海图强 广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3:35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广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拥有4084.5公里大陆海岸线、近2000座海岛,具备向深远海发展的便利条件 [1]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已于7月1日施行,强调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探索建设海洋产业园区 [2] - 条例要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支持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2] - 鼓励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2] 新技术与海洋产业融合 - 广东省要求提升高端海洋电子装备研发能力,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3] - 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完善产业链,支持海上风电运维产业发展 [3] 港口与临港经济发展 - 广东将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优化,促进区域港口群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临港产业项目 [3] - 支持广州、深圳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澳门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3] 国际航运建设 - 广东计划培育现代航运服务机构、建设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推动国际船舶登记中心和国际船舶锚地服务基地建设 [3]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与投入 -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连续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推动315个海洋项目创新发展 [4] - 广州和深圳拥有雄厚资本实力,深圳是国内资本配置中心之一,有利于海洋科创企业融资 [4]
2025年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概览:深海科技崛起,水下机器人如何撬动万亿市场
头豹研究院· 2025-07-30 21: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水下机器人是深海探索重要工具,中国行业起步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定位差异化 [3][4] - 政策推动、技术发展和需求增长使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30年达637.1亿元 [5][40] - 未来水下机器人将向单体专业化模块化、集群作业多平台协同、自主作业型AUVs发展 [45][46][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水下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水下机器人可代替或辅助人类水下作业,广义含载人与无人潜水器,狭义指无人潜水器,有遥控、自主、混合式 [3][8] - 全球首艘载人潜水器1890年研制,中国20世纪80年代研究,已处世界第一梯队;首艘无人潜水器1953年研制,中国20世纪末开始自主研发 [18] - 中国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水下机器人产业发展,如2024年9月发布《水下助推机器人通用技术要求》 [22] 水下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情况 - 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未形成集聚效应,市场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定位差异化,分消费级、工业级和军用级 [4] - 消费级企业有深之蓝、博雅工道等;工业级有中海辉固等;军用级有重庆前卫等 [4] 水下机器人的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67亿元,预计2030年达637.1亿元,复合增长率约25% [40] - 2024年远程遥控、自主式、混合式潜水器市场规模分别约150.3亿、15.03亿、1.67亿元 [42] 水下机器人产业链 - 上游包括核心材料、硬件和技术系统,核心材料中耐压材料优选钛合金和碳纤维复材,浮体材料有聚氨酯泡沫等 [24][29][33] - 中游为水下机器人制造企业,如臻迪科技、深圳吉影科技等,产品定位和潜水深度有差异 [38] - 下游应用于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等领域 [26]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 从单体多功能向单体专业化、模块化发展,细分为长航程声学型、区域光学型、模块化载荷型 [45] - 从单兵作战向集群作业和多平台协同作用发展,需突破水下分布式集群控制技术 [46] - 从信息型向自主作业型AUVs发展,产品类型多样化,消费级小型水下机器人逐渐普及 [47]
首发、首秀、首展占比近80% 这一展会尽显影视行业“硬核实力”
央视新闻· 2025-07-24 22:40
展览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于7月23日—26日举办,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展商参展 [1] - 展览会围绕"全媒体、超高清、强智能"主题,举办1场展览会、1场主题报告会、4场国际交流活动、6场专题论坛及6项沉浸式特色体验活动 [1] - 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的首发、首秀、首展占比近80% [1] - 设置10个特色展区,包括超高清端到端全产业链、影视制作全流程、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等,全景式呈现行业最新技术成果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创新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展示"央视听媒体大模型2.0",构建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六大核心板块,形成完整智能生产体系 [2] - 平台已上线82款智能体应用,支持30多档节目的创新策划与编辑制作 [2] - 央视听大模型2.0能根据节目风格生成文本,提高节目生产效率 [2] - 超高清NVI融媒体制作平台和IP化超高清制播系统展示总台在超高清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2] 专业影像技术进展 - 大疆展示"如影Ronin生态系统",包括相机稳定器、电影机、航拍无人机等,已应用于《影》《满江红》等多部影视作品 [3] - 如影Ronin 2及研发团队获得"2025年度奥斯卡科学与技术奖" [3] - 大疆"如影4D"电影机具备8K超高清画质和一体化机身,集成四轴云台、激光雷达及图传功能 [3] - 鳍源科技首次展示"水下机器人",可在100米深度稳定捕捉水下画面,降低专业潜水摄影门槛 [3][5] - 水下机器人解决传统水下拍摄操控难度高、成本昂贵等痛点,满足复杂多变的拍摄需求 [3][5]
基金圈炸锅 从创新药到短剧、机器人 公募基金正上演疯狂赛道切换
搜狐财经· 2025-07-17 20:18
创新药赛道 - 长城医药产业基金年内涨幅达102.52%,前十大重仓股中港股创新药龙头占六席,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等,其中石药集团单季加仓超1389万股 [2] - 创新药海外授权成为核心驱动力,三生制药与辉瑞的60亿美元合作推动股价上涨,基金规模从3600万元暴增至11.32亿元,增幅超30倍 [2] - 国产创新药海外授权金额2025年预计超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20%,科伦博泰ADC药物授权推动股价单季上涨120% [2][8] 机器人赛道 - 同泰产业升级混合基金从清盘边缘逆袭,二季度九成仓位押注机器人,重仓地平线机器人、优必选等,规模从8000万元回升至1.4亿元,重仓股敏实集团单季涨幅达85% [3] - 机器人行业预计进入量产爬坡期,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等产品订单放量成为催化剂 [3]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5% [8] 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 - 永赢制造升级基金押注重仓国光电气、合锻智能等可控核聚变标的,中核集团CFETR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设备订单排至2027年,基金二季度收益18% [5] - 永赢启源基金布局深海科技,重仓中国海防、中科海讯等,西部材料深海耐压钛合金预计带来年均5亿元收入,2025年相关投资将超2000亿元 [5] - 可控核聚变试验堆建设带动产业链投资超300亿元,设备订单同比增长200% [8] 短剧与AI内容生态 - 同泰慧利混合基金转型短剧主题投资,重仓冰川网络、中文在线等,2025年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元,爆款短剧ROI达1:5 [3] - 中文在线AI生成剧本技术实现降本增效30%,短剧与游戏、AI结合催生新内容生态 [3] 行业策略变革 - 基金公司从"撒网式"投资转向"精准狙击",如中欧数字经济混合清仓新能源转投光模块龙头,单季收益超30% [6] - 发起式基金成为主战场,永赢、华夏等发行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产品,封闭3年以保障长期布局 [6] - 高波动成为常态,可控核聚变板块单日振幅达15%,永赢制造升级最大回撤23%,但技术突破赔率高于短期波动 [6]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军工、海底数据中心、海洋通信 - 公司:海南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看好深海科技和海洋经济成为全年主线** - 国家战略层面重视,顶层设计高度关注海洋经济发展,如总书记多次考察提及相关发展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1][2][3] - 经济增长层面,海洋经济对GDP拉动大、产业规模大、增速快,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7.8%,GDP拉动作用达11.5% [2] - 沿海省市密集发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发布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广东发布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3] - **深海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 - 产业链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数字化应用领域 [5] - 深海材料是发展深海科技的重要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需具备强防腐蚀性和抗高压能力,主要应用的材料类型有结构材料和浮力材料 [6] - 深海装备是深海开发的支撑,包括水下勘探设备、船舶和海工装备、军工装备等细分领域,船舶与海空装备产业自2021年进入上升期,2024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进阶订单量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9.7% [7][8] - 深海数字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包括海底数据中心和海洋通信等方向,海底数据中心可解决散热问题且成本低,还能满足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需求 [10][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洋经济中海洋旅游、海洋渔业等传统部分占比接近一半,但在当前发展规划中重要性偏低,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生产开发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4] - 建设地海空间一体化,在船舶或海军方面有较大发展可能性,军工首席推荐海洋装备或海军建设相关标的 [9] - 随着往深洋海发展,海底电缆、海底光缆有进一步建设需求,可作为海空装备的细分投资领域 [10]
新研究:鱼类悬停在水中其实很“费劲”
新华社· 2025-07-13 17:21
鱼类悬停能量消耗研究 - 鱼类悬停时消耗的能量是静止休息时的2倍,需持续划动鱼鳍以维持稳定[1] - 实验对13种带鱼鳔的鱼进行测试,记录氧气消耗和鱼鳍运动方式[1] - 重心与浮心距离越大的鱼种悬停时耗能越多,对抗不稳定性是关键因素[1] 鱼类形态对悬停效率影响 - 细长体形的鱼类悬停效率较低,反之效率更高[2] - 胸鳍位置靠后的鱼悬停时耗能更少,可能与杠杆效应更好有关[2] 水下机器人设计应用 - 研究发现可为水下机器人设计提供新思路[1] - 传统追求高度稳定的紧凑形状会降低机动性[2] - 设计"不稳定"构型并由系统调节可实现狭小空间灵活穿梭[2]
五年五获殊荣!解码高质量发展的“环翠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7-11 12:58
先进制造业发展 - 威海市环翠区连续五年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表扬名单,为威海市唯一入选区域[1] - 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全自动化铺丝机,效率达传统手工20倍,产品良品率和材料利用率超99%,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品订单同比增长30%[2] - 广泰空港为全球唯一能为整座机场配套所有地面保障设备的隐形冠军企业,海王旋流器矿山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前三,三角轮胎引领中国轮胎行业升级[2] - 环翠区实施"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优质中小企业冲冠计划",目标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企业20家以上,智能及绿色工厂15个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85%[2][3] 楼宇经济转型 - 环翠区摸排116栋重点楼宇建立"一楼一档",财金中心出租率达98%,入驻6家市级以上金融机构,2024年总营收突破20亿元,税收超6000万元[3][4][5] - 邮储银行威海市分行累计发放企业类贷款96.2亿元,贷款余额223.8亿元[4] - 全区盘活楼宇20万平方米,引进项目80多个,包括鲸园街道老厂房改造的美仑酒店和孙家疃街道民房改造的"崖尚咖啡",获评"中国楼宇经济现代商服示范城区"[5] 海洋科技创新 - 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汇聚18支顶尖涉海团队,落地44个海洋新兴产业项目,铂金动力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可作业至300米深度,企业场地扩大1000多平方米,预计2025年营收破1000万元[6][7]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开工,蓝色保险发展中心覆盖470个海洋牧场和58万亩海水养殖,商业航天卫星测控站将海空通信延时缩至毫秒级,哈工程船舶清洗机器人实现每小时2000平方米作业效率[7]
赛出无人装备作业加速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10 10:58
测评活动概况 - 国内首次针对深远海矿物勘探无人装备的大规模实战化检验,汇聚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三亚南山港科技、青岛海舟、智船科技、珠海云洲、中科酷原、青岛罗博飞等顶尖团队 [1] - 通过9天海上作业完成多波束、浅地层剖面测量、重力、磁力、高光谱、海底地质取样6个关键赛道测评 [1] - 验证无人艇、半潜航行器、波浪滑翔机、水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海洋矿产调查中的技术可行性与性能 [1] 技术创新突破 - 多波束地形测绘:无人艇集群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13小时内完成110千米测线测量 [3] - 地质取样:水下机器人结合可视化技术实现精准采样,提升取样成功率 [4] - 高光谱探测:水下机器人成功获取海底矿物光谱数据库,提供高精度可视化探测能力 [4] - 浅地层剖面:无人艇搭载参量阵声呐实现5厘米穿透分辨率的精细探测 [6] - 磁力测量:波浪滑翔机在3~4级海况下持续作业94小时,磁力数据完整率100% [6] - 重力测量:国内首次使用小型化原子重力仪实现高精度海洋观监测 [7] 协同作业模式 - 首次验证"有人母船+无人集群"协同作业体系,无人艇单日作业量达传统船舶1.5倍 [9] - 波浪滑翔机能耗成本降低70%以上,无人艇吃水不足1米突破潮间带测量盲区 [9] - 多类型无人装备依靠卫星定位技术,自主规划与执行走线精准度远高于传统方式 [9] - 测试涵盖无人船、半潜器、水下机器人、海底爬行机器人、波浪滑翔机等多类装备 [10] 核心成果与应用 - 建立装备优选库,筛选出多波束测量无人艇、长续航磁力滑翔机等4类高性能装备 [13] - 发布技术标准草案,首次编写无人集群协同作业流程规范,推动数据格式统一 [13] - 形成应用指南,明确波浪滑翔机适用于大范围长周期观测,水下机器人适用于精准取样 [13] - 开展数字孪生、水池测试、实海测试"三位一体"验证工作,加速技术迭代与应用转化 [13]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母船攻坚深远海+无人艇覆盖近岸"的立体勘探网络 [10] - 组建"无人装备产业联盟",攻关强海况作业、集群通信、深海取样等技术瓶颈 [13]
紫金矿业20250708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装备、海上风电、海洋电子信息 [2][5][12][13] - **公司**:紫金矿业、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海兰信 [1][2][1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的重要性**: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强调提升海权竞争力,总书记多次提及;2024 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 7.8%,对 GDP 拉动作用达 11.5%;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 [2][4] - **深海科技核心领域**:包括深海材料研发(高性能钢、合金、复合材料)、深海装备制造(水下机器人、探测设备、船舶海工装备)和深海数字化应用 [2][6] - **各省市举措**: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提出“3 + 5 + X”产业体系;广东发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支持八大新兴产业集群;福建及厦门也出台相关文件,侧重海洋装备、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 [7] - **全球深海战略意义**:全球 90%水域超 1000 米,30%超 3000 米,6500 米以上深渊有 26 个,接近我国陆地面积;先进深海科技决定资源开发广度和效益,各国争夺提升竞争力和确保资源安全 [8][9] - **深海科技投资机会**:集中在特种钢材、钛合金、高分子材料(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水下勘探设备(水下机器人、脐带链、探测雷达),船舶与军工设备 [2][3][10] - **海洋装备行业景气度**:受益于船舶制造和航运周期,勘探领域表现突出,处于较高景气度 [5][11] - **海上风电发展**:装机量持续增长,目前集中近海,远海和深远海建设潜力大,渗透率低;深远海发展增加海底电缆、光缆等基础设施需求 [12] - **深海科技发展方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向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建设 [13] -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有天然液冷环境解决散热问题,土地成本低,能满足数据存储和传输需求,提高大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相关标地如海兰信 [14] - **深渊科技与 AI 结合**:向深远海发展通信需求增加,与 AI 结合较多,景气度良好,是发展重要方向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深海科技: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柱
2025-07-09 10:4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深海科技、海洋经济、海洋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海上风电、海洋通信、海底数据中心 - 公司:宝泰股份、宝色股份、钢研高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提升**:2024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 10 万亿元,占 GDP 的 7.8%,对 GDP 拉动作用达 11.5%,成为国家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家顶层设计重视其发展以提升海权竞争力[1][3][4] - **深海科技将高速发展**: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深海科技并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预示其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3] - **深海科技涵盖领域及投资机会**:涵盖深海材料研发、深海装备制造和深海道具化应用三大领域;深海材料如高性能钢等需防腐蚀和抗高压,相关标的公司有宝泰股份等;深海装备包括水下探测感知装备等,船舶与军工装备如造船业规模增长,2024 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 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 58.8%,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 49.7%[1][6][7] - **海洋装备制造业机遇大**:迎来水下探测感知技术等发展机遇,船舶与军工装备发展良好,数据显示造船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广阔,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7][8] - **海上风电潜力大**:目前海上风电装机量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近海,深远海风电渗透率低,增长潜力巨大,且深远海开发增加海底电缆和光缆等基础设施需求,提供投资机会[11][12] - **深海科技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海洋加速向网络化与智能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解决散热和土地成本问题,满足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2][13] - **海洋通信前景好**:随着深远海开发推进,通信需求增加,与 AI 结合的海洋通信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沿海外省市密集发布高质量发展规划,如上海市提出 3 + 5 + X 产业体系,广东省重点支持八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深海科技等相关高科技产业发展[4][5][9] - 海底数据中心具有天然液冷环境,能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可满足境外企业及国内企业出海外包的数据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