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36氪· 2025-09-15 14:54
大会概况 -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于9月10日在厦门举办 与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合作 主题为"精耕时代 潮涌嘉禾" [1] - 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先进制造 新能源 大消费五大核心赛道 探讨政资产三方协同机制以破解产业痛点 [1] - 36氪合伙人李政发表《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主题演讲 分享行业动态与趋势 [1][3] 投资市场趋势 - 投资市场整体回暖 募资端数量和规模实现两位数增长 投资端1-8月投资项目数同比增长20% 募资数量同比增长1.6% [3] - 36氪平台融资新闻报道量和新项目融资首发量均增长10% 显示募资与投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3] - 出资结构向国资倾斜 已披露的8000多亿元募资规模中国资占比超68% 接近70% 非国资不足三分之一 [3] - 产业资本作用凸显 包括国资背景产业资本和A股上市公司等大企业产业资本 [3][4] - 投资方向聚焦"自主可控"与"科技攻坚" 关注专利情况 团队背景 技术参数 良品率等硬核指标 而非商业模式和用户规模 [4] 五大热门赛道 - AI赛道从概念热转向落地价值兑现 进入AI应用落地元年 资本向具备落地能力的AI企业倾斜 如DeepSeek等大模型企业 [4] - 具身智能成为AI链接物理世界的核心载体 以机器人为代表 上游关节 动力马达等零部件企业获产业资本支持 中游研发企业和全平台模式成为焦点 [5] - 低空经济布局加速 虽未形成完整商业模式 但多地启动产业尝试 随着适航证获取 爆发期渐近 低轨卫星等支撑领域值得关注 [5] - 新能源与新材料是长期看好的科创基石 新能源应用场景拓展 如93阅兵装甲车坦克采用新能源动力 新材料如可控降解塑料涉及全球生态问题 [5] - 生物制药与AI深度融合 AI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 国内企业利用AI进行靶点寻找和靶向药研发 研发周期从1-10年缩短至1-3个月 [6] 行业价值导向重塑 - 叙事逻辑从商业模式转向技术颗粒度 关注技术参数 专利水平 团队专业背景 投资更看重技术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市场表现 [6] - 产业生态从丛林法则转向生态协同 企业需与国家队合作 与上下游对话 在生态体系中定位 聚焦细分领域通过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6] - 从业者心态从估值狂欢回归理性务实 认可20%-30%年化增长 50%属优秀的稳健模式 减少对高估值渲染 聚焦营收毛利等真实经营数据 [7]
外滩大会招聘会:50余家企业提供超1500个岗位,上万科技人才投简历
新浪财经· 2025-09-14 09:44
招聘活动规模 - 5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会包括阿里云、美团、淘宝、蚂蚁、小红书等[1] - 提供超过1500个社招和校招岗位[1] - 10000余位求职者现场参与交流并投递简历[1] 行业岗位分布 - 岗位聚焦人工智能、互联网、具身智能、金融等行业[1] - 企业现场收集简历数量达6500余份[1]
【RimeData周报09.06-09.12】人工智能领域热潮持续!国内外利好齐发,年内融资已超500亿元
Wind万得· 2025-09-14 06:28
投融概况 - 截至2025年09月12日18:00,本周融资事件共143起,较上周增加1起,融资金额总计约67.47亿元,较上周减少91.45亿元[4] - 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25起,较上周增加8起,公开退出案例40个,较上周增加17个,参与机构191家,较上周增加21家[4] - 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71起,较上周增加12起,金额区间分布中500万以下事件4起减少3起,500万-1000万事件32起增加8起,1000万-5000万事件8起减少2起,5000万-1亿事件15起增加5起,1-5亿事件9起增加4起,5-10亿事件3起增加2起,无10亿及以上事件[5] 重点事件 - 具身智能领域自变量机器人完成近10亿元A+轮融资,由阿里云、国科投资领投,资金用于通用具身智能基础模型训练及硬件产品研发[7] - 3D打印服务领域宏臻航天完成3.5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发与航天设备制造业务拓展[7] - AI视频生成领域爱诗科技完成超6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8] - 运载火箭领域天擎航天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由普华资本投资,资金用于产能扩张及火箭发动机结构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8]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涉及14个行业,前五行业为信息技术、电子、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材料,合计108起占总数75.52%[11] - 按融资金额统计前五行业为电子、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材料,合计55.07亿元占总额81.62%[13] - 人工智能赛道2025年以来融资超500亿元,商业航天赛道融资超50亿元,受政策和技术突破推动热度较高[14][15]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广东省29起、江苏省25起、北京市23起、浙江省21起、上海市15起,合计113起占总数79.02%[18][20]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上海市20.50亿元、北京市18.13亿元、山东省10.81亿元、江苏省5.01亿元、陕西省3.60亿元,合计58.05亿元占总额86.03%[18][20] 融资轮次 - 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合计98起,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事件数占比69.93%,较上周减少6个百分点[23] - 融资金额分布A轮占比近4成,受自变量机器人近10亿元A+轮融资影响,B轮占比30.73%,天使轮占比11.56%[23] 投资机构 - 本周191家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223次,毅达资本5次、元禾控股4次、创新工场3次、北京国管3次最为活跃[25] 退出情况 - 公开退出案例40个较上周增加17个,涉及13个行业,电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装备制造合计18个占总数45.00%[30] - 退出方式中股权转让12个增加2个,并购15个增加9个,新三板挂牌10个增加5个,IPO项目3个增加1个[31] - IPO案例包括三协电机北交所上市募资1.59亿元,大行科工港交所上市募资3.42亿港元,艾芬达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募资6亿元[32][33][34]
前京东智能驾驶一号位创业,「星源智」要打造通用具身大脑丨36氪独家
36氪· 2025-09-12 07:46
公司背景与融资 - 前京东智能驾驶负责人刘东创立星源智 旨在通过具身智能解决物流末端配送难题[5][7] - 公司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瓴创投、元禾原点等机构及产业资本[9] - 技术团队由商业化专家与学术研究者组成 形成"技术+工程+商业"复合能力[9] 技术路线选择 - 放弃纯端到端VLA模型路线 因缺乏低成本真机数据获取方案[11][23] - 采用分层式架构:大脑负责感知规划(基于多模态大模型) 小脑负责运动控制[12][22] - 自研核心抓取与导航技能 同时保持对VLA操作模型的调用能力[24] 商业化策略 - 双轨商业模式:50%作为Tier 1供应商向本体厂商提供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含5万元/套域控制器) 50%作为总承包方直接服务终端客户[30][32][33] - 定位"具身智能领域的华为" 通过深入场景理解需求反哺技术迭代[32] - 预计单台10万元机器人解决方案中 公司可获取近50%价值量[33] 落地场景规划 - 首选商超/药店拣选场景 因夜间人力替代需求明确且ROI易测算(月成本<2000元/机器人)[36][38] - 技术难点在于细粒度物品识别(当前仅能区分20%SKU)与异形物品抓取[40][41] - 2025年实现拣选机器人规模化落地 同步推进导览导购类低难度场景[42][43] 行业发展判断 - 具身智能需遵循"先落地后迭代"路径 参照特斯拉自动驾驶发展历程[23][46] - 行业存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化务实路线分歧 公司坚持落地能力为生存第一要素[13][46] - 物流行业超2000万分拣从业人员构成替代市场基础[36]
重磅发布|36氪2025中国「十大未来产业」暨「最具影响力」产业投资机构
36氪· 2025-09-11 18:0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及全球正处于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产业革命的关键节点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领域获得国家资金、产业巨头及市场化投资者的重点布局[2] - 具身智能产业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融资事件达144次 融资金额195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4] - 36氪创投研究院发布2025年中国产业投资者年度名册 涵盖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10大未来产业领域的投资机构及投资人名单[5][6][17] 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动态 - 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获得多方资本关注 国家队中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首程控股、国开科创参与银河通用最新融资 上海国资多次出资智元机器人[3] - 互联网大厂及传统制造巨头跨界布局 美团投资银河通用、宇树科技、星海图 宁德时代投资银河通用 比亚迪及TCL创投投资智元机器人[3] - 市场化机构早期深度参与 高瓴创投、鼎晖投资、蓝驰创投、红杉中国投资智元机器人 源码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祥峰投资投资宇树科技 经纬创投、蓝驰创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投资银河通用[3] 产业投资机构名单(按领域分类) - 具身智能领域代表机构包括BV百度风投、峰瑞资本、高瓴创投、光速光合、红杉中国、源码资本等31家机构[7] - 人工智能领域代表机构包括创世伙伴创投、IDG资本、北极光创投、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31家机构[8] - 先进制造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长江合志基金、CPE源峰、鼎晖投资、丰年资本、高瓴创投、中金资本等32家机构[9] - 新质生产力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PE源峰、长江产业基金、孚腾资本、高瓴创投、蓝驰创投、中科创星等31家机构[10]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鼎晖目孚、冯源资本、丰年资本、华登国际、元禾璞华、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11] - 新能源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MC资本、CPE源峰、IDG资本、光速光合、红杉中国、凯辉基金等21家机构[12] - 新材料领域代表机构包括CMC资本、国宏嘉信、厚雪资本、嘉御资本、正心谷资本、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13] - 新消费领域代表机构包括BAI资本、CMC资本、CPE源峰、蜂巧资本、红杉中国、挑战者创投等21家机构[14] - 生命科学领域代表机构包括IDG资本、博远资本、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21家机构[15] - 航空航天领域代表机构包括陆石投资、中科创星、创东方投资、盛宇投资、海尔资本等5家机构[27] 产业投资人名单(按领域分类) - 具身智能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曹巍、陈熹、曹曦、高瓴创投、红杉中国、启明创投等56位投资人[18] - 人工智能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曹曦、蔡伟、戴雨森、真格基金、源码资本、红杉中国等56位投资人[19] - 先进制造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单俊葆、黄河、刘杰、高瓴创投、松禾资本、英诺天使基金等56位投资人[20] - 新质生产力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单俊葆、贺志强、洪婧、峰瑞资本、高瓴创投、蓝驰创投等56位投资人[21] - 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姜明明、单俊葆、金晓光、中科创星、元禾璞华、丰年资本等41位投资人[22] - 新能源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蔡伟、陈虎、刘二海、光速光合、红杉中国、蓝驰创投等41位投资人[23] - 新材料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白宗义、陈静鹤、韩雪松、正心谷资本、中科创星、险峰等41位投资人[24] - 新消费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常凯斯、方爱之、常斌、红杉中国、嘉御资本、挑战者创投等41位投资人[25] - 生命科学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陈鹏辉、顾翠萍、胡旭波、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高瓴投资等41位投资人[26] - 航空航天领域活跃投资人包括米磊、邓制、肖水龙、中科创星、创东方投资、海尔资本等5位投资人[27]
36氪2025中国「十大未来产业」暨「最具影响力」产业投资机构|重磅发布
36氪· 2025-09-11 12:41
产业投资宏观趋势 - 2025年中国及全球正处于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产业革命的关键节点,产业投资者进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的新周期[2] - 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领域获得国家资金、产业巨头及市场化投资者的前沿布局[2] - 具身智能产业融资活跃,2025年上半年国内产业链融资事件达144次,融资金额高达19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3] 具身智能产业投资动态 - 宇树、智元、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企业受到高度关注与投资,国家队如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首程控股、国开科创参与银河通用最新一轮融资[2] - 上海国资在2024年入局银河通用并多次出资支持智元机器人,互联网大厂和传统制造巨头如美团、宁德时代、比亚迪、TCL创投跨界布局该领域[2] - 市场化机构如高瓴创投、鼎晖投资、蓝驰创投、红杉中国早期投入智元机器人,源码资本、红杉中国、顺为资本等多次出现在宇树科技投资人名单中[3] 未来产业投资机构名录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投资机构包括BV百度风投、峰瑞资本、高瓴创投、光速光合、红杉中国等30家机构[10]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机构涵盖创世伙伴创投、IDG资本、高瓴创投、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30家机构[12] - 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机构涉及长江合志基金、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中金资本等31家机构[14] -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机构包含北极光创投、高瓴创投、光速光合、蓝驰创投、钟鼎资本等32家机构[15] -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构包括长江合志基金、鼎晖百孚、丰年资本、中金资本、元禾璞华等21家机构[17] - 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机构涵盖IDG资本、光速光合、红杉中国、蓝驰创投、英诺天使基金等21家机构[18] - 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机构涉及国中资本、厚雪资本、华映资本、中金资本、正心谷资本等21家机构[19] - 中国新消费产业投资机构包括BAI资本、CMC资本、IDG资本、红杉中国、正心谷资本等20家机构[20][21] -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投资机构涵盖IDG资本、鼎晖投资、高瓴创投、红杉中国、中金资本等21家机构[22] -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投资机构涉及中科创星、陆石投资、创东方投资、海尔资本、盛宇投资等5家机构[46] 未来产业投资人名录 - 中国具身智能产业投资人包括曹曦、方文君、何佳等54位活跃投资人[27]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资人涵盖曹曦、戴雨森、曹大容等53位活跃投资人[29] - 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人涉及单俊葆、富欣、黄河等54位活跃投资人[32] -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人包含陈昱、单俊葆、贺志强等53位活跃投资人[33][34] - 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投资人包括单俊葆、姜明明、金晓光等39位活跃投资人[35] - 中国新能源产业投资人涵盖蔡伟、陈虎、顾晓立等38位活跃投资人[37] - 中国新材料产业投资人涉及自宗义、白波、陈静鹤等39位活跃投资人[40] - 中国新消费产业投资人包含常斌、常凯斯、方爱之等39位活跃投资人[43] - 中国生命科学产业投资人涵盖陈鹏辉、顾翠萍、柳丹等40位活跃投资人[45] -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投资人涉及邓钊、米磊、肖水龙等5位活跃投资人[46]
欢迎来到精耕时代|2025年产业未来大会亮点看这篇!
36氪· 2025-09-05 22:25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关键技术监管趋严及资本周期波动宣告粗放式扩张模式终结 中国一级市场稳步复苏 风投资金82%流向制造业 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长60% 体现资本"脱虚向实"趋势及对国家战略的响应[4][5] - 36氪发起"精耕时代 潮涌嘉禾"产业未来大会 聚焦产业资本、政府引导基金及产业链上下游 推动资本从规模扩张转向效能革命[5] 大会亮点总结 顶级资源整合 - 36氪首次联合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该会已举办24届 每年吸引超5万名全球专业客商 实现千亿资本汇聚及项目质量与对接效率双重飞跃[8][9] - 与厦门本土机构深度合作 厦门创投、厦门高新投、国兴投资、赛富基金等投资机构参与开场圆桌[9] 嘉宾阵容与议题设置 - 汇聚政资产全脉络专家 提供前沿理论洞察、资本趋势、产业需求及实战经验[11] - 聚焦具身智能、低空出行、医疗医药创新、国产芯片、工业大模型、新能源汽车及新型能源系统等前沿议题[13] - 低空经济圆桌汇聚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沃兰特等企业及光速光合、多维资本等投资机构[13] - 具身智能赛道云深处科技和魔法原子等明星企业参与[13] 议程设计与理念创新 - 突破传统资本峰会单向叙事 实现产业链全环节深度参与 涵盖投资机构、创业者、政府引导基金、国资平台及产业带关键人[15] - 设置"9.8华里长跑"特别环节 象征产业投资需"耐心资本"长期陪伴 融合体育精神与投资哲学[17] 参与机构与企业 - 国资与财务基金掌舵人包括多维资本、光速光合、BV百度风投、博原资本、高特佳投资集团等一线机构[18] - 明星创业公司及产业龙头覆盖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先进制造等领域创始人[18] 大会议程重点 首日议程 - 开场探讨中国产业未来及新周期叙事 厦门创投、厦门高新投、国兴投资、赛富基金参与[22] - 低空经济议题聚焦"起飞前最后一公里" 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沃兰特企业代表与多维资本、光速光合投资人对话[22] - 具身智能议题讨论技术到市场跨越 光源资本、魔法原子等参与[23] - 国产替代议题探讨单点突破到全链条渗透 华映资本、顺创产投、合创资本、盛宇投资参与[23] - 产业升级议题涉及消费投资Glocal策略及飞轮机制 1688产业带、星联城市产业创新平台、厦门姚明织带、佛山南海晶步企业代表参与[23] - 医疗医药科技创新议题 高特佳投资集团、复健资本、高榕创投参与[24] 次日议程 - 聚焦AI+新能源 探讨新型能源系统建设 远景零碳、拓攻机器人、星星充电企业代表出席[25] - 讨论AI时代"新电力"产业链反应 云深处科技、ELU、松禾创投、华方资本参与[25] - 分析新能源投资如何穿越产能过剩周期 新鼎资本、再石资本、东证资本、CMC资本、海川资本参与[26]
16位院士和多位图灵奖得主将出席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3:56
大会基本信息 -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将于9月10日开幕[1] - 大会由外滩大会组委会主办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2] - 大会是在上海举办的全球高级别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大会[2] 参会嘉宾阵容 - 16位院士和多位图灵奖得主将出席大会[1] - 重磅嘉宾包括图灵奖得主理查德·萨顿和杰克·唐加拉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2]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 郑庆华 夏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江等参会[2] - 近百位AI科学家 科技企业创始人 企业高管将参会[2] - 包括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兴兴 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等[2] - 吸引全球近两万名青年科技人才报名参与各项科创活动[2] 活动合作与特色 - 联合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主办方GFTN和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InvestHK共同组织金融科技"全球主题日"[3] - 亚洲三大金融科技盛会主办方将举办一系列深度论坛[3] - 来自全球顶尖金融机构 著名科技企业及机构的代表将呈现各地市场经验和行业洞察[3] - 围绕区域实践 科技创新 产业应用 国际化发展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3] - 联合张江机器人谷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具身智能企业 科大硅谷等首次设置"机器人小镇"[3] - 汇聚超过40家国内外知名具身智能企业的100多款具身智能机器人[3] - 机器人具备按摩 诊断 制作咖啡 踢足球 打太极等多种功能[3]
美团发布并开源“龙猫”大模型;IDC:XREAL连续四年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未来商业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06:05
美团大模型发布 - 美团发布并开源采用混合专家模型架构的大模型LongCat-Flash-Chat 总参数560B 激活参数18.6B至31.3B 平均27B [1] - 该模型在仅激活少量参数前提下实现智能体任务突出表现 推理速度超过100TPS [1] - 布局大模型可助力美团优化配送和推荐等业务环节 提升用户与商家体验 增强平台竞争力 [1] AR设备市场竞争格局 - XREAL连续四年居消费级AR眼镜销量冠军 二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13.7% [2] - 公司在AR+VR整体市场中位列全球第二 仅次于Meta 累计出货量突破70万台 [2] - XREAL通过全球化多点布局和与谷歌深度合作 有望借助安卓生态巩固领先地位 [2] 具身智能企业融资动态 - 智平方完成由深创投领投的A系列融资 深创投单家投资超亿元 [3] - 融资资金将用于GOVLA大模型及AlphaBot系列机器人迭代 产线扩容与全球市场拓展 [3] - 公司获得老股东敦鸿资产 国投持续加码 并吸引华熙生物和大型零售企业作为产业资本参与 [3]
深挖清华“创业富矿”:无限基金的具身智能投资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5:45
具身智能行业投资趋势 - 2023年初具身智能领域尚未成为投资热点 但被预判为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方向[1] - 2023年1-7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投资事件超200起 融资总额超240亿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2] - 行业存在短期资本过热现象 但长期来看当前投入可能远远不够[2] 无限基金SEE Fund投资布局 - 基金从2023年初开始布局具身智能产业链 覆盖数据、算力、大脑、本体等多个环节[1] - 已投资光轮智能、无问芯穹、穹彻智能、银河通用、智平方、星海图、松延动力等初创企业[1] - 基金管理三期基金 LP包括中关村科学城、中国银行、中金资本等国资机构 红杉中国、高瓴等市场化机构 以及蚂蚁集团、字节跳动等产业资本[3] 清华大学产学研生态 - 电子工程系是清华大学学生和校友人数最多的院系之一 为基金提供丰富项目源和学术支撑[3][4] - 清华多个院系培养了大量具身智能领域创业者 包括银河通用王鹤、它石智航陈亦伦、智元姚卯青等[4] - 电子工程系学科特点与具身智能软硬结合需求高度契合 形成天然人才输送渠道[4][5] 投资策略与标准 - 早期投资核心判断依据是投人 重点关注创业者的热情和自驱力[6] - 典型案例松延动力:2023年底种子轮投资 创始人25岁博士退学创业 2024年8月实现单月破百台交付量[6][7] - 不局限于清华校友 也投资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等外校背景的行业专家[5] 中美产业发展对比 - 美国优势在于人才储备充足和算法架构创新 但中国拥有制造业基础、供应链和场景优势[7] - 美国企业侧重家庭场景的科幻式创新 中国企业更注重"沿途下蛋"的渐进式商业化落地[7] - 中国公司通过商业化现金流支撑未来技术飞跃 形成独特发展路径[7] 技术发展前景 - 具身智能被认定为比AI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更具挑战性的方向[2] - 技术路径尚未完全收敛 存在未来技术飞跃的机会[8] - AI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面临数据、场景缺乏等多重困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