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托育
icon
搜索文档
九部门发文: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证券日报· 2025-08-13 07:32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旨在通过财政贴息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激发消费市场活力[1] - 政策依据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2025年对消费领域服务业贷款贴息的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1]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以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1] 政策支持范围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且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2] - 政策到期后可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显示政策灵活性[2] 贴息标准与实施细节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为100万元[3] - 贴息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流动资金贷款(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但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3]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被专家评价为兼顾短期提振效果与长期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有望为服务业升级和消费复苏注入动能[2] - 预计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成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3] -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者体验,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3]
让消费主引擎动力更足势能更劲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25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1] - 政策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1] - 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等重点消费领域实施财政贴息压降实际利率 [4] - 对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等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贴息支持 [4] 消费市场现状 - 中国连续十余年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2]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 同比增长3.5% [2] - 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但存在消费能力偏弱 消费意愿不足问题 [2] - 服务消费领域优质供给不足成为主要矛盾 [2] 政策导向与措施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重点任务之首 [3]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3] - 持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推出金融支持提振消费指导意见 [3] - 多部门联合出台促进农产品消费和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措施 [3] 政策预期效果 -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 [4] - 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鼓励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4] - 提升市场活力 对冲外需波动 促进经济增长 [4] - 助力经济结构长期转型 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4]
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证券日报· 2025-08-13 07:22
本报记者 韩 昱 财政部8月12日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 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关于2025年对符合条件 的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推动降低服务 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助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 制定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 朱华雷分析,这可显著降低符合条件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宋向清表示,此项贷款贴息政策主要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预计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中小微 企业现金流压力。同时也有望成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推动企业服务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 提升消费者的体验,继而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蔡情)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重要引擎,其活力的激发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此次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旨在通过财政金融 联动的方式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个人消费贷可享贴息 银行迅速响应 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证券时报· 2025-08-13 07:21
通过财政贴息,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与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8月12日,《服务 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合称"实施方 案")正式公布。两项贷款贴息政策的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将承担贴息资金的90%, 以"真金白银"减轻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压力、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根据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将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年贴息比 例1个百分点、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的财政贴息支持,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为1万元。在2025年9月1 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工商银行等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微 众银行将作为贷款经办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相较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稍迟启动、政策实施周期更长。据财政部 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利率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三 分之一。 在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发布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迅速公告,明确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 则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近 ...
贷款贴息政策惠企利民,持续扩大内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44
财政贴息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1] - 政策无财政贴息资金规模限制 仅设时间范围要求[1] 政策目标与背景 - 政策瞄准服务业消费 上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促进商品消费增长[1] - 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结合财政与金融手段以价格工具刺激消费[2] - 将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结合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以改善居民预期与信心[2] 消费与产业升级关系 - 中等收入群体突破4亿人 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消费扩张"提供动力 但当前供给端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2] - 产业升级需避免价格战竞争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 品牌塑造和品质提升向价值链高端迈进[3] - 企业需通过技术和品牌满足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创造更多中等收入人群以畅通经济循环[3]
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明确
经济日报· 2025-08-13 06:15
政策覆盖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用于消费的贷款 不含信用卡业务 [1]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 涵盖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 [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2] 贴息标准与条件 - 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2] - 每名借款人在单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 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消费金额10万元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3] - 单户服务业经营主体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3] 政策执行时间与资格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2] -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以实际消费交易信息可识别为前提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个人消费贷可享贴息 银行迅速响应 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的90%
证券时报· 2025-08-13 01:35
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 中央财政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提供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单户服务业经营主体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周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涉及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 4家消费金融公司及微众银行 [1] - 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已公告将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期间实施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 [1][2]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涉及21家全国性银行 [2] - 预计住宿餐饮 居民服务 文化体育娱乐三个行业贴息规模上限达182亿元 [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 [3] -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汽车 养老 教育等重点领域消费 [3] - 政策延迟至9月启动以覆盖全年消费高峰 如汽车销售旺季"金九银十" [3] 政策影响分析 - 1个百分点贴息显著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存量贷款付息压力 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利率约为商业银行现行利率水平的三分之一 [2] - 政策将重点激活汽车 家电 教育等大宗消费需求 [3]
8类符合条件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新华社· 2025-08-13 00:18
政策概述 - 财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对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1] - 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 - 政策有效期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 [1] 贴息条件 - 贷款需由经办银行向符合条件的8类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 [1]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1] - 贷款合同需在政策有效期内签订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 [1] 贴息标准 -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1]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90%和10% [1]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1] - 贴息适用于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1] 经办银行 - 中央财政贴息的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2] - 经营主体需向所在地经办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证明材料 [2] - 经办银行自主审批贷款并明确贴息条件、资金用途和贷后管理要求 [2]
九部门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可享贴息
证券日报· 2025-08-13 00:09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 [1]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方式降低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成本 从而激发消费潜力和提升市场活力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1] 政策支持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2] - 贷款需在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合同并发放资金 且资金需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 - 政策到期后可视效果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2] 贴息标准与实施细节 - 财政部门按贷款本金进行贴息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3]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涵盖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3] -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 已享受地方贴息的需扣除后计算 [3]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可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缓解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压力 有利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3] - 预计成为服务业提质增效的加速器 推动企业服务升级和行业竞争力提升 [3] - 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助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并促进经济加快向好发展 [2]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方案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17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经营主体提供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单户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 [1] - 政策支持贷款资金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包括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2]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政策 [2] 政策实施时间与范围 - 贴息政策适用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的贷款 [2] - 经办银行为21家全国性银行 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主要商业银行 [2] 政策操作机制 - 采用"免申即享"模式 经营主体只需按一般流程办理贷款 由经办银行在政策到期后一次性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4] - 经办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审批贷款申请 自主决策贷款发放条件 并与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签订贷款合同或补充协议 [3] - 财政部门可根据实际信贷需求情况 适时组织提前或分阶段开展结算工作 [5] 资金监管要求 - 严格限制贷款资金用途 必须用于合规经营活动、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严禁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6] - 经办银行需严格按照审核结果申领贴息资金 确保资金合规兑付 严禁套取贴息资金行为 [6] - 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督 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确保政策实效 [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政策旨在通过财政贴息杠杆效应 为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金融资源支持 疏通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1] - 针对当前消费回升压力和服务业经营主体面临的信贷支持规模、融资成本、现金流稳定性等制约因素 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提振消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