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双贴息”促消费 “四两”如何拨“千斤”
人民日报· 2025-09-08 09:37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最高可减少1个百分点利息支出 [1] - 贷款20万元用于消费支出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餐馆申请100万元贷款可节省约1万元利息 [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旅游等发展型消费 [1]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 [2] - 消费金融产品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 [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 [2] 政策协同效应 - 双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叠加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2] - 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 [3] - 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 [3] 消费创新案例 - 黄鹤楼景区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 [3] - 郑州无人机送货超市最快5分钟送达 提供便捷购物体验 [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 [3] 政策实施展望 - 各大金融机构已开始承办相关业务 [2] - 政策涵盖财政金融产业民生等多领域 形成环环相扣的促消费体系 [2] - 通过降低借贷成本缓解消费信贷服务供需矛盾 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2]
“双贴息”促消费,“四两”如何拨“千斤”
搜狐财经· 2025-09-08 06:52
政策内容与范围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双贴息"政策 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 降低借贷资金成本 [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 养老 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 旅游等发展型 享受型消费 [1] - 举例说明贴息效果 消费者贷款20万元年利率3% 贴息后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餐馆贷款100万元贴息后节省利息支出约1万元 [1]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 [2] - 消费金融产品可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 [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 显示供给缺口 [2] 政策协同效应 - "双贴息"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叠加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能更好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 [2] - 政策体系包括"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免费学前教育 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 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 [2] 消费刺激成效 - 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截至上半年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 [3] - 全国8.2万家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 [3] 创新消费模式 - 黄鹤楼景区"鹤舞流光"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 [3] - 郑州"万物可联空中超市"采用无人机送货 最快5分钟送达 [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 [3] - 洞悉消费心理和理解消费偏好能更好创造需求和消费 核心在于创新 [4] 市场前景展望 - 中国大市场容量足够大 企业需用好政策红利并在创新上拿出实策 [5] - 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 能有效提振消费 [5]
“双贴息”促消费,“四两”如何拨“千斤”(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08 06:02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贷款实施财政贴息政策 年利率3%的贷款可享受1个百分点贴息 例如20万元消费贷款最高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 100万元服务业贷款可节省约1万元利息支出[1] - 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日常餐饮 大件家电 托育养老健康等刚需消费 以及教育旅游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1] - 政策与以旧换新国补政策形成叠加效应 累计优惠幅度更大 能更有效释放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2] 消费信贷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居民消费贷款余额(不含房贷)达21.01万亿元 同比增长6.2%[2] - 消费金融产品可使借款人消费金额提升16%至30% 合作商户销售额提升约40%[2] - 家庭消费信贷需求率与实际参与率缺口从2019年2.5个百分点扩大至2021年5.3个百分点[2] 政策实施效果 - 以旧换新国补资金截至上半年撬动消费额超2.9万亿元 惠及约4亿人次[3] - 全国8.2万家销售门店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累计换购新车超905.6万辆[3] - 金融机构已开始承办相关业务 政策效果值得期待[2] 消费创新案例 - 黄鹤楼景区夜光冰箱贴实现超千万元销售额[3] - 郑州无人机送货超市最快5分钟送达 提供便捷新鲜购物体验[3] - 电商平台2024年度十大商品中超半数与提供情绪价值相关[3] 政策协同效应 - 去年以来财政金融产业民生政策同向发力 包括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免费学前教育 育儿补贴等民生政策[2] - 从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到双贴息政策 形成环环相扣的促消费政策体系[2]
营收、净利“双正增长”!这家万亿级银行透露下半年方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11:4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和营业收入保持双正增长 [1] - A股股价较上年末增长12.05% H股股价增长30.41% [1] - 总市值达2.46万亿元 中期现金股息每10股1.195元合计418.23亿元 [1] 经营策略与展望 - 公司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聚焦营收基本盘和资产质量管控 [5] - 推进规模与定价平衡 成本与收益平衡 风险与盈利平衡 [5] - 宏观政策组合拳协同发力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3] 个人贷款业务 - 境内个人贷款余额93074.26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4932.14亿元增长5.6% [5] - 消费贷款期限最长延至7年 提供一键续贷等多元化工具 [6] - 引入公积金/社保/个税数据源 提升消费金融差异化服务能力 [6] 风险管控措施 - 房地产业务风险基本稳定 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和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6] - 落实市场化化债政策 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7] - 普惠零售风险整体可控 持续抓牢风险防控首要任务 [8] 城市业务转型 - 紧扣区域协调发展与城市动能转换 调整优化信贷策略 [9] - 重点支持存量资产盘活/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低碳发展领域 [9] - 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行动和保障性住房项目融资 [9] 政策落地执行 - 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双贴息政策 制定操作规程并升级科技系统 [6] - 加强员工培训宣介 确保政策精准传导至市场主体 [6]
个人、商家都能享!“双贴息”政策实操指南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9:04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适用于个人贷款装修和购买家电的需求 [1] - 政策适用于商家开设餐馆和提供养老服务的商业活动 [1] 政策内容 - 政策名称为"双贴息"政策 旨在降低贷款成本 [1] - 政策通过贴息方式直接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1] 政策实施 - 政策提供具体的实操指南 说明申请和办理流程 [1] - 政策关注点包括能节省的具体金额和享受资格条件 [1]
社会服务系列专题报告十:社保新规下的行业变革: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的反内卷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17 22: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行业评级为"看好" [3] 核心观点 - 社保新规将推动2.4亿灵活就业者及8845万中小微企业职工纳入社保体系,短期推高用工成本但长期有助于提升养老金替代率 [3] - 财政部推出"双贴息"政策协同社保新规,包括企业贷款贴息(最高100万元/户)和个人消费贷贴息(上限3000元/人),覆盖28家金融机构 [3] - 社保新规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促使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利好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3][35] 社保现状分析 - 2024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24,110元(参保率近100%),私营单位69,476元(参保率有缺口),灵活就业人员全险参保率仅4.5% [8] - 社保体系呈现"双轨分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5.4亿人但保障水平较低 [8][9] - 2025年6月底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2.45亿/3亿人,基金累计结余9.83万亿元 [13] 社保新规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不缴社保协议无效",劳动者可解除合同并索要经济补偿(工作满1年补偿1个月工资) [15][19] - 新规推动社保从短期现金流向长期保障转移,覆盖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保险 [20] - 配套贴息政策包括:服务业企业贷款贴息1%(2025年3-12月实施),个人消费贷贴息1%(2025年9月-2026年8月实施) [22][25][26] 国际比较 - 中国个人社保缴费比例10%,低于法国/德国但高于美国/加拿大 [27] - 2024年中国养老金替代率低于国际建议标准(55%),2003年以来持续下滑 [32][34] - 瑞典个人缴费仅7%但面临福利依赖问题,美国"低强制缴费+高商业保险"模式覆盖不足 [28] 投资建议 - 重点关注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北京人力(市值118亿元)、外服控股、科锐国际(市值63亿元)、同道猎聘 [35][37] - 人力资源类公司2025E平均PE为16倍(市值加权),低于景区类(21倍)和旅游服务类(29倍) [37]
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
期货日报网· 2025-08-14 09:12
政策概述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 [1] - 政策特点包括补贴方式精准、支持消费力度大、惠及范围广、贴息流程高效 [1] - 1%的贴息比例可带动100倍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1] 政策细节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实施时间为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 [2] - 覆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大额商品消费(如买车、装修)、服务消费(如旅游、生育) [2]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贴息500元,多笔可叠加 [2] - 覆盖工薪阶层和灵活就业人员 [1]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实施时间为今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 [2] - 贷款期限最长1年,不足1年按实际期限贴息 [2]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贴息上限1万元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经营活动(如基础设施改善、服务能力提升),禁止用于投资理财 [2] 部门分工 - 商务部负责餐饮住宿、家政等行业政策落实,重点做好宣传、审核和效果跟踪 [3] - 人民银行将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如简化审批流程) [3] - 金融监管总局督促经办机构落实信贷管理(如自主授信)、贷款用途识别和贴息资金审核 [4] 政策展望 - 政策到期后将评估效果,可能延长期限、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范围 [2]
“双贴息”政策 如何惠企利民?
搜狐财经· 2025-08-14 07:09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政策于8月12日正式发布 旨在从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 推动惠民生和促消费[1]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手段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和服务业企业融资成本 覆盖范围更广且门槛更低[2][8]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特点 - 与商家分期免息策略不同 财政贴息是国家层面政策 覆盖范围扩展至养老 托育等服务业领域[2] - 政策目标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使更多人群能够享受优惠[2] - 贷款经办机构除银行外新增消费信贷公司 利用其专业能力和触达范围精准服务目标客群[3] 贷款机构监管要求 - 机构需运用数字金融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画像 跟踪资金去向确保用于消费[3] - 必须审核真实交易背景 防止资金挪用或套用 保障政策效果[3]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作用 - 政策适配当前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升的趋势 针对八类服务领域提供精准支持[4] - 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升级并提升服务质量[6] - 政策惠及大量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有效稳定现金流并降低贷款成本[7][8] 政策影响范围 - 覆盖服务业经营主体包括街角小店和个体商户 承载大量就业并与民生服务紧密相关[7] - 低成本金融资源直达实体经济 畅通经济循环 政策惠及面广且提振消费效果显著[8]
新闻1+1丨“双贴息”政策 如何惠企利民?
央视网· 2025-08-14 06:25
政策定位与目标 - 双贴息政策包括个人消费贷贴息和服务业经营贷贴息 旨在从消费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发力 推动惠民生和促消费[1] - 政策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刺激居民消费和支持居民消费 区别于商家自发的经营策略[4] - 政策设计适配当前消费结构趋势 服务消费比重持续提升 支持重点服务领域以提升政策精准性[9] 个人消费贷贴息特点 - 贴息范围覆盖更广 包括养老 托育等服务 而非仅限于高利润商品如手机或汽车[4] - 目标人群收入门槛更低 使更多低收入群体能够享受国家优惠[4][5] - 贷款经办机构新增消费信贷公司 利用其专业能力和触达能力服务更广泛需求群体[6] 贷款机构监管要求 - 要求贷款机构利用数字金融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客户精准画像 跟踪资金去向确保用于消费[8] - 需审核真实交易背景 防止资金挪作他用或套用 避免政策效果打折扣和风险产生[6][8]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作用 - 针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 通过直接贷款贴息降低其资金成本[10][12] - 政策有助于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升级 提升服务品质 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9][12] - 推动低成本金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 畅通经济循环 惠及面广且政策效果显著[12]
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消费领域 四部门详解“双贴息”政策
期货日报网· 2025-08-14 02:1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双贴息"政策 补贴方式精准 支持力度大 惠及范围广 流程高效 [1] - 1%贴息比例可撬动100倍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覆盖工薪阶层和灵活就业人员 服务业贷款贴息涵盖各类经营主体 [1] - 贷款利息扣减和贴息申请由经办机构负责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1] 政策执行细节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自9月起实施1年 涵盖日常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及服务消费 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 多笔可叠加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期为3月16日至12月31日 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最高贴息1万元 期限最长1年 [2] - 贷款资金须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供给能力 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2] 部门协作机制 - 商务部将牵头做好餐饮住宿 家政等行业政策宣传 审核把关及效果跟踪 [3] - 人民银行将引导加大服务消费信贷投放 优化居民消费金融服务 简化审批流程 [3] - 金融监管总局督促经办机构落实差异化授信 合理设置贷款条件 强化资金用途监管 [4] 金融机构职责 - 贷款经办机构需自主开展授信 合理设置额度 期限 利率 及时发放贷款 [4] - 需健全信息系统识别合规消费信息 按财政部要求完成贴息资金测算 审核 申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