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护小家电
icon
搜索文档
因一个测评视频,CEO亲自下场与前员工隔空论战,品牌曾是“中产平替首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3:35
记者丨吴立洋 实习生涂玥 8月16日,徕芬创始人叶洪新转发该测评视频称"看来有瓜吃了,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 科?"并表示要扒一扒号称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收钱办事没问题,但不 能没有良心。 编辑丨朱益民 近日,一则不同品牌电动剃须刀产品的对比测评,成为小家电产业的市场焦点。 而让本次事件关注度急剧上升的关键节点,则是身为 徕芬创始人、CEO的叶洪新亲自下场, 暗指测评博主收钱办事,并指责该博主的哥哥、身为徕芬前员工的潘坚离职后服务竞品打击徕 芬 ,与其展开隔空论战。 C EO亲自下场回应测评视频 在最初的争议视频中,测评博主楼斌Robin通过机身震动、一镜到底剃净度等对比测试,从性 价比角度得出飞科售价399元的产品优于徕芬699元剃须刀的结论。 此外,叶洪新还指出博主楼斌的亲哥哥潘坚,正是徕芬的前员工;随后在17日发文指控潘坚在 2022年离职后,持续"靠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 针对上述言论,楼斌也给出了回应,其表示测试视频是如实呈现了产品体验,观众自有判 断:"徕芬卖699,飞科才卖399,就算横评结果是徕芬更干净,那也是应该的。" 此次争论风波,最终以叶洪新在8月18日发文"翻篇。志不 ...
21调查|徕芬论战背后:“平替之王”的增长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6:25
核心观点 - 徕芬CEO因电动剃须刀测评结果与博主发生公开论战 凸显公司在新品类拓展中面临的增长焦虑和市场竞争压力 [1][2] - 电动剃须刀作为徕芬新拓展品类 被寄予突破电吹风市场增长瓶颈的厚望 但面临红海市场的激烈竞争和行业门槛挑战 [1][5][6] - 徕芬凭借"高性能+低定价"的技术普惠策略在电吹风市场成功破圈 但相同策略在电动剃须刀领域面临性价比质疑和品牌认知转移难题 [2][3][4] 市场表现与行业数据 - 徕芬高速电吹风销售额从2021年1.5亿元增长至2023年30亿元 成为高端电吹风赛道"平替之王" [1] - 2025年上半年电吹风品类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10.5% 同期电动剃须刀零售额同比大涨10.5% [1] - 电动剃须刀市场呈现高端化升级趋势 均价同比增加23.7% 便携化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23.9%攀升至2025年上半年33.6% [6] - 2024年前三季度300元以下吹风机线上份额同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 销售量增速达76.8% 该价格段不在徕芬399元以上主打产品优势区间 [4] 产品策略与竞争态势 - 徕芬2021年推出首款高速吹风机LF01 外观设计和核心参数对标戴森但价格远低于后者 成为中产平替首选 [3]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同质化产品涌现 小米松下等品牌推出转速超10万转/分钟 价格200-300元机型 [3] - 高速电吹风市场趋于饱和 2025年上半年零售额份额达74.7% 同比降低2.5% 技术成熟使高端化价值卖点淡化 [3] - 徕芬2023年10月推出售价299元电动牙刷 但叶洪新坦言该品类只有40%不到毛利 被70%左右毛利对手压制 [5] 技术投入与新品开发 - 徕芬2023年5月发布首代往复式剃须刀产品线T1 Pro与P3 Pro系列 首次将直线电机微型化至个护设备尺寸 [5] - 剃须刀研发投入4年 投资超过1亿元 攻克散热电磁屏蔽及微型化三大技术难题 [7] - 电动剃须刀产品更关注刀网贴合度震感控制续航稳定性 与吹风机护发速干重点存在差异 [6] - 剃须刀市场男性消费者为主 与吹风机女性消费者相对更多的情况存在消费偏好差异 [6] 品牌挑战与市场机遇 - 徕芬从吹风机切换到电动剃须刀面临行业门槛 剃须刀市场已形成相对稳定品牌梯队 属于相对饱和红海市场 [6] - 公司垂直整合供应链提升与成本控制策略 精准产品矩阵与细分市场覆盖策略可部分应用于电动剃须刀领域 [7] - 若能在品牌高端化和用户体验上持续精进 徕芬有望在电动剃须刀赛道取得突破 [7]
徕芬论战背后:“平替之王”的增长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6:21
公司动态 - 徕芬创始人兼CEO叶洪新公开质疑测评博主收钱办事并指控其前员工潘坚离职后服务竞品打击公司 引发隔空论战 [1][2] - 徕芬电动剃须刀为2024年5月推出的新品类 售价699元 但测评显示其性能不及售价399元的飞科产品 [2][6] - 公司曾凭借高速电吹风实现销售额从2021年1.5亿元增长至2023年30亿元 被称为"戴森平替" [1][3] - 电动牙刷品类进展不顺 叶洪新坦言299元售价仅40%毛利 被70%毛利的竞争对手压制 [6] - 电动剃须刀研发投入4年 投资超过1亿元 被创始人称为"巅峰之作" [9] 产品战略 - 徕芬采用"高性能+低定价"技术普惠策略 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控制成本 [9] - 高速电吹风LF01曾以远低于戴森的价格实现参数对标 成为中产平替首选 [3] - 新推往复式剃须刀产品线应用微型化直线电机技术 攻克散热/电磁屏蔽/微型化三大难题 [6] - 产品矩阵从吹风机扩展至电动牙刷和剃须刀 寻求增量市场突破 [1][6] 市场表现 - 吹风机市场面临增长瓶颈:2025年上半年零售额同比下降10.5% [1] - 电动剃须刀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零售额同比大涨10.5% [1][7] - 300元以下吹风机成为线上主销价格段 2024年前三季度份额同比提升近11个百分点 销售量增速达76.8% [4] - 高速电吹风市场趋于饱和 2025年上半年零售额份额达74.7% 同比降低2.5% [3] 行业趋势 - 电动剃须刀呈现高端化升级趋势:均价同比增加23.7% 便携化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23.9%升至2025年上半年33.6% [7] - 个护小家电细分市场需求分化:吹风机侧重护发/速干 剃须刀关注刀网贴合度/震感控制/续航稳定性 [8] - 剃须刀市场为红海市场 已形成稳定品牌梯队 而吹风机在2021年时缺乏强势国产竞品 [8] - 同质化竞争加剧:小米/松下等品牌推出10万转/分钟吹风机 价格降至200-300元区间 [3] 竞争环境 - 飞科剃须刀以399元价格在测评中表现优于徕芬699元产品 [2] - 高速吹风机技术愈发成熟 高端化价值卖点逐渐淡化 [3] - "性价比"策略面临双重效应:既可通过比较突出优势 也易陷入被比较压力 [3] - 徕芬需建立消费者对剃须刀产品力的认知 实现品牌影响力向新赛道延伸 [9]
飞科电器(603868):25Q1净利率改善明显 博锐品牌稳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5-03 10:3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营收短期承压但博锐品牌稳健增长,销售费用率增幅较大不过25Q1净利率改善明显,考虑国内线上渠道竞争环境趋严下调盈利预测,仍维持“买入”评级 [1][2][3][4]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亿元(YoY -18%),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5/4亿元(YoY -55%/-60%) [1] - 25Q1实现营收12亿元(YoY -1%),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约为1.8/1.6亿元(YoY +0.5%/-1%) [1]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现5元(含税),现金分红率为48% [1] 点评 营业收入 - 分产品看,24年个护电器产品/生活电器产品/其他产品收入分别为39.6/0.6/1.1亿元(YoY -17%/-39%/-36%) [2] - 个护电器产品中电动剃须刀/电吹风/电动理发器/电动牙刷/鼻毛修剪器收入分别为26.9/7.7/1.9/1.6/1.4亿元(YoY -18%/-7%/-15%/-28%/-26%) [2] - 生活电器产品中毛球修剪器收入为0.4亿(YoY -32%),营业收入下降主因公司双品牌销售结构调整和市场流量环境变化所致 [2] - 分品牌看,博锐品牌2024年收入8.8亿元(YoY +2%),整体销售额稳健增长(销额占总收入比重提升4.2pct至21.4%) [2] 费用与利润 - 24年/25Q1毛利率为54.6%/56.2%(同比 -1.9/-0.6pct) [3] - 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5.8%/4.4%/2.3%/-0.1%(同比 +7.3/+0.9/+0.4/+0.1pct) [3] - 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0%/3.4%/1.7%/0.0%(同比 -0.3/-0.3/+0.1/+0.2pct) [3] - 2024年销售费用提升主要系推广费及职工薪酬增加所致 [3] - 2024年/25Q1公司净利率11.0%/15.6%(同比 -9.1/+0.3pct) [3] 现金流量与存货周转 - 2024年/25Q1经营净现金流3.0/3.2亿元(上年同期13.1/2.4亿元) [3] - 2024年/25Q1存货周转天数为106/96天(上年同期93/76天),存货处于合理水位 [3]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 考虑到国内线上渠道竞争环境趋严,下调公司2025 - 26年归母净利润至6.8/7.6亿元(较前次预测分别下调13%/12%) [4] - 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8.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20/19倍 [4] - 飞科是个护小家电行业龙头,以“研发创新”和“品牌运营”为核心竞争力,长期看品牌升级、渠道转型逻辑顺畅,维持“买入”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