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

搜索文档
中金:“大美丽”法案后的美债、美股与流动性
中金点睛· 2025-07-08 07:31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过去三个月,顶着"去美元"和"股债汇三杀"的担忧,美股反而跑赢全球市场并再创历史新高,纳斯达克从底部反弹35%,美债利率没有进一步上冲,美元 虽然维持弱势但也并未像担忧的那样持续大跌,美股和美债的资金在短暂流出后也再度流入。 这一表现也与我们近期提示的主要观点一致: 我们在4月8日底部附近提示,纳指估值跌到20倍P/E左右逐步具备吸引力,至少不应该再做空(《 "对等关 税"的冲击会有多大? 》);在"股债汇三杀"担忧最严重的时候提示,这种担忧更多是短期流动性冲击和基于外推预期的一些长期担心所致(《 上次"股 债汇三杀"发生了什么? 》)。 图表:4月底部以来美股市场在全球市场表现领先,并再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FactSet,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海外股票型基金4月小幅流出美股后再度流入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海外债券型基金同样4月流出美债,5月中旬以来开始流入 资料来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对于美股和美元的关系,市场存在两个明显的误区: 一是直接将美元走弱与"去美元化"划等号,二是将美元弱和美股跌画等号(《 美元与美股的关系 》)。 对于 ...
关税冲击叠加流动性收紧 日本股市下行风险加大
期货日报网· 2025-05-22 09:00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从4月中旬开始反弹,截至5月20日跌幅收窄至5.52%,而4月7日最大跌幅达22% [1] - 流动性收紧叠加企业盈利下滑使日本股市面临下行压力,但海外资本配置日元资产带来一定支撑 [1] 日本经济挑战 - 2025年一季度实际GDP环比下降0.2%,年率萎缩0.7%,与去年四季度增长0.6%形成对比 [2] - 一季度私人消费支出环比持平,对GDP增速贡献0.1个百分点,净出口拖累GDP增速3.3个百分点 [2] - 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3.3%,核心CPI同比增速升至3.2% [2] 消费市场疲软 - 一季度实际可支配收入负增长,3月劳动者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2.5% [3] - 3月实际工资同比下降2.1%,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3] - 春季工资谈判加薪5%以上,但效果需在4月后数据中显现 [3] 出口受关税冲击 - 2025年日元兑美元升值8.2%,3月出口同比增速降至5.6%,低于去年同期的9% [3] - 美国加征25%关税影响约1.3万家日本企业,汽车制造业利润或减少300亿美元 [4] - 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日本实际GDP下降0.59% [4] 日本央行政策困境 - 日本央行连续第二次维持利率不变,强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5] - 2025年基础货币平均余额同比下降4.8%,M2增速同比放缓至0.5%,创2006年11月以来最低 [5] - 日本央行计划每季度减少4000亿日元债券购买量,长期国债持有量下降2.2%至576.6万亿日元 [7] 债市流动性压力 - 5月20日日本20年期国债投标倍数跌至2.5倍,尾差飙升至1987年以来最高水平 [7] - 3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收益率双双升至新高 [7] - 日本债务与GDP比率超过250%,收益率攀升将大幅增加政府借贷成本 [7] 行业影响 - 汽车制造业占日本制造业产值的50%,对美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30% [4] - 日本急需拓展海外市场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国内市场偏小的问题 [8]
中金 | 特朗普“大重置”:债务化解、脱虚向实、美元贬值
中金点睛· 2025-03-21 07:24
特朗普"大重置"政策框架 - 核心观点:特朗普2.0政策试图通过"大重置"解决贫富差距和政府债务两大根本问题,路径包括调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通胀贬值化债等,将导致全球资金再平衡、通胀压力、美元贬值和金融抑制 [3][4][12] - 政策背景:拜登政府延续"里根大循环"推高美股美元估值,但加剧双赤字问题,特朗普需在3%通胀中枢、4%利率中枢、5%名义GDP增速的"新宏观范式"下处理系统失衡 [7][9][13] 贫富分化与资本结构重置 - 现状:美国财富前1%家庭61%资产配置股市,后50%家庭仅4%配置,产业资本式微导致收入不平等达历史高位 [16][17] - 解决路径:通过减税+去监管+关税组合拳加速FDI回流,制造业资本开支占比从2017年显著提升,目标将制造业就业占比从8.5%回升至15% [18][20] - 影响:金融资本再平衡将冲击美元资产,预计证券投资项下资金流出规模或达2万亿美元/年 [19][33] 债务高墙与债务负担重置 - 债务规模:政府债务/GDP达100%,2024年利息支出9523亿美元超过国防开支,CBO预测十年内杠杆率升至125% [22][26] - 化债手段:在缺乏生产率突破下,可能通过通胀贬值(目标4-5%通胀率)+金融抑制(YCC控制10年期利率在4%以下)组合化解 [4][27][31] - 风险点:对冲基金基差套利交易规模达2019年2倍,若美债供给冲击引发平仓,可能重演2020年3月流动性危机 [27][28] 资产配置影响 - 美元资产:美股Shiller PE 34.5倍处于历史98%分位,预计外资持股占比70.2%的趋势可能逆转,道指相对纳指或有20%超额收益 [7][36][37] - 实物资产:贵金属、能源、基建等实物资产将获重估,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或因再工业化增加300万吨/年 [34][35] - 区域配置:欧洲股市有望获3000亿欧元回流资金,新兴市场尤其中国资产可能吸引年化800亿美元增量外资 [39][40] 政策实施时间线 - 短期(2025Q2):债务上限解决后美债供给冲击或达1.5万亿美元,隔夜逆回购余额仅1000亿加剧流动性风险 [28][30] - 中期(2025-26):企业债到期高峰(年化1.2万亿美元)与基差交易平仓可能形成负反馈 [29][30] - 长期(2027-30):若实现再工业化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需从11%提升至18%,对应资本开支增加2.8万亿美元 [18][20]
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增速有望迎来“开门红” (2025年1-2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8 08:03
经济总体表现 - 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超出市场预期的5.1%,但较前值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拉动力量来自运输设备、金属制品和装备制造业[3] - 服务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速,现代服务业景气度尤为亮眼,但高频数据和关税影响可能导致后续阶段性走弱[3] - 需求端加权平均增速为3.8%,低于生产端的5.7%,显示供需格局分化,内需增速4.0%弱于去年外需主导的格局[2] 生产端分析 - 工业增加值超预期主因季调因子紊乱削弱PMI指向性,运输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景气度较好,而非金属矿物、医药等行业偏弱[3] - 六行业平均开工率在历史同期表现较好,但近期开始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6][13] - 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在1-2月表现较好,但3月美国加征10%关税可能拖累后续出口链景气度[2][9] 投资端表现 - 1-2月总体投资同比4.1%,基建投资(广义)同比9.9%成为主要拉动项,专项债资金充足和重大项目开工推动"开门红"[14] - 制造业投资同比9.0%延续韧性,但受设备更新政策接续不足和低物价环境制约,预计Q2特别国债发行后将改善[14]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9.8%,降幅较前值收窄3.5个百分点,二手房成交回暖但新房销售仍承压[14] 消费市场特征 - 1-2月社零总额同比4.0%,低于预期的4.5%,其中商品零售增速3.9%持平前值,餐饮收入增速4.3%受春节带动提升1.6个百分点[25] - 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增长亮眼,但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补贴受益品类增速回落,七大相关家电零售额同比显著下滑[11][25]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可能通过财富效应、居民增收等渠道对后续消费形成支撑[25]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全国两会部署年度政策取向,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特别关注3月16日消费政策的全面升级[2] - 债市长端利率宽幅波动可能成为常态,政策预期扰动下需关注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及降准等工具落地时点[26] - PPI同比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呈现负相关,低物价环境制约利润修复,但边际改善可能带动制造业投资回暖[24]
2月基金月报 | 股市回暖债市调整,中小盘风格和成长风格基金表现良好,固收基金表现分化
Morningstar晨星· 2025-03-12 17:39
市场洞察 - 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制造业PMI从1月的49.1回升至50.2,重回扩张区间,主要受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环比上行影响 [1] - 1月CPI同比上涨0.5%,PPI同比下降2.3%,CPI涨幅上升主要受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拉动,PPI同比降幅与上月持平 [1] - 以Deepseek和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产业链受市场关注,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支持信号,推升市场风险偏好 [2] - 主要股指悉数上涨,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2.16%和4.48%,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分别上涨1.91%、4.84%和7.26% [2] - 计算机、机械设备、汽车和电子板块涨幅均超8%,煤炭和石油石化板块跌幅超1%,AI技术突破与智驾落地推动相关板块上涨 [2] - 债市回调,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6、19和9个基点,中证全债指数下跌0.83%,中证转债指数上涨2.33%表现最佳 [3] - 欧美经济分化,美国Markit综合PMI降至51.6,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47.6但仍处收缩区间,海外主要股指涨跌互现 [4][5] - 地缘政治缓和推动布伦特原油下跌4.47%,中美贸易摩擦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推动伦敦黄金上涨2.13% [5] 业绩盘点 - 晨星中国开放式基金指数上涨2.77%,股票型和配置型基金指数分别上涨4.48%和1.65%,债券型指数下跌0.22% [6] - 偏股型基金集体收涨,中小盘和成长风格表现更优,中盘成长型股票基金平均回报8.10%,大盘价值股票基金仅0.09% [10] - 行业股票—科技、传媒及通讯基金和医药基金平均回报分别为9.80%和7.30%,表现最佳;消费基金和金融地产基金表现较差 [10] - 可转债基金以2.78%涨幅领涨固收类基金,信用债、纯债和利率债基金平均回报分别为-0.38%、-0.44%和-0.73% [11] - QDII基金中,大中华区股债混合基金和大中华区股票基金平均回报分别为14.95%和10.53%,美国股票基金下跌2.5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