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

搜索文档
跨界卖汽水,难成燕京啤酒第二曲线
36氪· 2025-07-08 08:20
燕京啤酒跨界汽水赛道 - 公司推出倍斯特汽水并采取啤酒+汽水产业布局,优先切入餐饮赛道,供货价比大窑更低[1] - 倍斯特汽水有三种口味,500毫升玻璃瓶装设计与大窑相似[2] - 倍斯特供货价每箱33元,10箱赠2箱,平均每瓶2.3元,低于大窑的3.2元/瓶[4]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让倍斯特覆盖U8终端数量的80%,利用现有50万家餐饮终端渠道优势[5] 跨界原因分析 - 国内啤酒市场触及天花板,2024年产量3521.3万千升同比下滑0.6%,前五位公司占超90%份额[9][10] - 碳酸饮料市场稳定增长,预计2025年规模突破2000亿,复合增长率5%~8%[12] - 2024年四季度公司亏损1.9亿,啤酒消费季节性明显[10] - 2023年茶饮料业务营收0.71亿,占比0.5%,寻求新增量[1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46.67亿同比增长3.2%,净利润4.56亿同比增长63.74%[8] - 高端系列营收86.8亿同比增长13%,燕京U8销量69.6万千升同比增长31.4%[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继续大幅上涨[8] 行业创新趋势 - 啤酒行业出现奶茶化趋势,如信阳毛尖精酿、冰糖葫芦口味等产品[14][16] - 金星中式精酿产销量达1亿瓶,女性消费者占比55%[16][17] - 燕京推出茉莉白啤和树莓小麦等新品[16] - 雪花玫瑰红果汁型啤酒好评率97.5%[16] 市场竞争格局 - 大窑2023年营收超32亿,线下销售额同比增长30%[7] - 汉口二厂因定价过高面临经营困境[7] - 北冰洋、天府可乐等老字号表现平淡[7] - 面临可口可乐、百事和元气森林等竞争对手[7]
精酿战局未歇 汽水烽烟又起啤酒巨头跨界开辟新战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6-07 05:00
精酿啤酒市场现状 - 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已超2.4万家,存续3年以上的企业达1.28万家 [3] - 2022年全球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7280亿元,预计2030年超过17000亿元,CAGR达11.2% [3] - 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预计达23亿升 [3] - 精酿啤酒现饮渠道包括社区店、连锁店、厂牌旗舰店,产品涵盖机打鲜啤和瓶(罐)啤 [2] 消费升级驱动因素 - 精酿啤酒以个性化风味和品质体验成为消费升级的代表 [1] - 消费者追求更丰富口感、更高品质和更独特体验 [3] - 精酿啤酒产品均价高于一般工业啤酒,受众逐渐增多但仍有价格和类型限制 [4][6] 啤酒巨头布局精酿 - 燕京啤酒推出"狮王精酿"品牌并开设餐酒吧 [4] - 青岛啤酒成立精酿专班,推出全麦白啤、皮尔森等多款产品 [5] - 百威亚太拥有多个精酿品牌,2022年精酿工厂投产 [5] - 嘉士伯收购"京A"品牌及餐吧,推出入门级精酿产品如"乌苏大红袍啤酒" [5][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精酿啤酒市场步入高速扩容期,但同质化现象明显 [4] - 头部企业利用规模优势推出大众化精酿产品,推动品类普及 [4] - 精酿啤酒仍属小众细分赛道,产品鱼龙混杂 [4] 啤酒企业拓展非酒精饮料市场 - 重庆啤酒推出大理苍洱汽水和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 [7] - 燕京啤酒推出"倍斯特嘉槟"果味汽水,实施"啤酒+饮料"组合营销 [7] - 渠道复用和供应链协同是拓展汽水市场的核心策略 [7][8] 战略方向与目标 - 燕京啤酒计划2025年将倍斯特汽水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7] - 啤酒企业通过"啤酒+汽水"组合挖掘更广泛消费场景和人群 [6][7] - 非酒精饮料市场被视为增量重要路径,但当前营收占比较小 [7]
专访珍珍饮料:如何走出东北迈向全国市场?
新消费智库· 2025-04-18 20:38
珍珍荔枝汽水的全国化战略 - 珍珍荔枝汽水因"东北特产"话题在社交媒体走红,2024年业绩同比增长30% [6] - 在有糖汽水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第七名跃升至2024年第四名,超越华洋等品牌 [6] - 2024年经销商数量增长两倍,全国其他区域销量实现翻倍增长 [13]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有糖汽水类目前三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大窑)合计市占率达92.87% [7] - 前十名品牌合计市占率达98.57%,行业集中度高 [7] - 珍珍在2022-2023年排名第七,2023-2024年升至第四 [7] 产品策略与创新 - SKU数量从单一荔枝汽水扩展至30多个,涵盖多口味汽水、果肉果汁、浓可乐等系列 [20] - 2023年推出的经典老汽水系列已成为第二大产品线,贡献超三分之一销售额 [22] - 果肉果汁系列首年春节礼品市场销售额突破3000万 [24] - 产品包装从罐装拓展至500ml瓶装、1L/2L大瓶装及280ml电商专供装 [27] 渠道与营销策略 - 2024年11月官宣沈腾为品牌代言人,推动全国招商进度 [24] - 东北市场渠道渗透率已达90%,目标提升至95%-100% [27] - 活跃终端数突破200万+,冰冻陈列从几万家扩展至几十万家 [15][27] - 线上渠道策略性回避主打经典产品,维护线下价格体系 [28] 经销商管理体系 - 全国经销商数量突破800+,采用"客户经理指导+资源支持"模式 [10][29] - 新市场开发周期从3-4年缩短至1-2年,单区域销量从2万箱提升至10万箱 [32] - 建立经销商"托底"机制,重点解决产品潜力、利润空间和支持服务三大关切 [33] 长期增长方法论 - 过去10年保持双位数复合增长率,采用经销商实际出货数据计算增长 [14] - 核心增长方程式:铺货率、曝光率、客单价和复购率四要素 [26][28] - 避免激进扩张,采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啃"的稳健策略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