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石油石化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蓝科高新(601798)公司点评报告:25年前三季度均实现正向盈利 布局深地/深海经济有望受益
新浪财经· 2025-10-28 16:28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12.0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11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0.14亿元 [1]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29亿元(同比+35.83%)、2.83亿元(同比+14.96%)、1.77亿元(同比+12.0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14亿元、0.12亿元,较2024年扭亏为盈 [1] - 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6.57%、26.93%、23.30%,去年同期分别为26.82%、18.53%、3.19% [1] 业绩驱动因素与业务亮点 - 业绩改善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及整体毛利率提升 [1] - 公司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巩固传统优势 [1] - 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加快布局氢能、光热储能等前沿技术 [1] - 公司在中亚、南美等海外市场实现较好突破 [1] - 公司在精细化工装备、海洋油气装备、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领域取得进展 [1] 深海经济领域布局 - 公司研发高效油气水处理设备、海洋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 [2] - 公司研发3000米水深水下高效油气水分离系统装置及海洋油气田天然气预处理净化和轻烃回收关键技术装备 [2] - 公司突破高效分离与净化技术、模块化与紧凑型装备技术 [2] - 公司加强与国内外石油公司合作,参与深海油气田开发项目配套设备供应,逐步扩大深海市场份额 [2] 氢能与深地经济领域布局 - 公司在氢能制备装置、液氢储运装置上有在研项目积极推进中 [2] - 公司业务涉及石油钻采技术设备,拥有石油钻机成套技术产品等,可用于地热、天然气、石油的钻探与开发 [2] - 深地经济涵盖深层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到地下工程建设、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环节,公司业务与此相关 [2] 光热熔盐储能领域进展 - 公司在光热熔盐储能领域保持细分市场领先 [3] - 公司参与南非红石光热发电项目、阿克塞汇东750MV光热+光伏项目、新疆哈密综合能源100MV光热项目等国内外重大项目 [3] - 公司新设沙特分公司、迪拜分公司、摩洛哥分公司等作为海外市场桥头堡 [3] - 光热熔盐储能在海外市场有标志性订单落地 [3]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9亿元、0.66亿元和1.07亿元 [3] - 光热发电、氢能、深地经济和深海经济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3] - 蓝亚检测和中国空分工程的现金收购或使公司经营情况持续改善 [3]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圆满闭幕
搜狐财经· 2025-09-30 22:44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于9月29日圆满结束,会期3天,主题为“绿创未来 链通世界” [1] - 展会展览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设有1号馆、2号馆、3号馆、室外展区及序厅展区五大展区,共计340余个展位 [3] - 参展企业总数超过300家,其中市外企业占比69%,采购企业500余家,参观人数达到6万人次 [1] 参展企业与展品范围 - 国内外知名企业齐聚,包括贝克休斯、卡特彼勒、康明斯、道达尔、中石化、中海油、京东工业等,其中贝克休斯、必维集团等为首次参展 [3] - 展品涵盖260个大类、12000多个品种,涉及海洋油气装备、水下智能系统、低碳技术、无人机应用等前沿领域 [3] - 除传统能源企业外,低空经济、海工装备等新兴领域企业如普宙无人机、德威盛,以及高校科研机构如东北石油大学等也独立设展 [3] 展会特色与活动 - 展会重点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企业抱团出海赋能”、“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三大特色 [1] - 同期举办20余场高规格会议活动,围绕“抱团出海”、“国际采购”、“未来产业”、“新品发布”四大专题展开 [5] - 活动形式包括国际采购对接会、技术需求发布(如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揭榜挂帅”)、新品发布会等,旨在促进贸易与技术合作 [5][7] 行业影响与平台价值 - 展会有效促成了大批贸易与技术合作项目,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构建高效通道 [7] - 作为国内第二大获得UFI认证的石油装备类专业展会,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引擎 [7] - 经过连续十七届成功举办,该展会已发展成为展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促进交易合作的重要国际平台 [7]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7 17:40
第十八届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行业分析 展会概况 - 展会于9月27日在东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为期三天 展览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展商采购商数量达400余家 预计参观人数超6万人次[1] - 设置5个展区包含1号馆 2号馆 3号馆 室外展区和序厅展区 共有300余个展位 包含特装展位 室外展位和标准展位[1] - 展会主题为"绿创未来 链通世界" 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 企业抱团出海赋能和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三大特色[1] 参展企业结构 - 市外企业占比达69% 吸引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康明斯 道达尔 中石化 中海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3] - 世界500强与央企展商数量创历史新高 首次参展企业包括贝克休斯 必维集团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等[3] - 低空经济领域首次吸引普宙无人机 乘云航空科技等企业 海工领域新增海盛集团 德威盛等首次参展商[3] 采购商阵容 - 超130家企业到场采购 其中境外企业达100余家[3] - 世界500强采购商包括美国贝克休斯 卡特彼勒 艾默生电气集团 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 法国道达尔等[3] - 中石化二级单位集体参会采购 包括中原油田 河南油田 江汉油田 江苏油田和新星石油公司[3] 专题活动设置 - 围绕四大专题举办二十余场高规格会议:"抱团出海"专题搭建企业出海平台 "国际采购"专题包含多场采购对接会 "未来产业"专题汇聚海洋油气装备等前沿资源 "新品发布"专题展示行业龙头企业首台套技术[5] - 近百名院士 学者 企业代表进行主旨报告 演讲推介和需求发布[5] 行业平台价值 - 展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 是中国第二家获得UFI专业认证的石油装备类展会[6] - 成为推进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升级 促进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的国际平台 集中展示产业新技术 新产品 新成果[6] - 为国内外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提供全新合作交流平台 成为东营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名片[6]
第四届(2025)石油石化工业展览会暨易派客工业品展览会国产化装备亮点巡礼
搜狐财经· 2025-09-27 00:29
展会概况 - 第四届石油石化工业展览会于9月24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展区面积达7万平方米,汇聚500多家全球领军企业 [1] - 展会集中展示了一系列打破垄断、替代进口的国产高端装备,涵盖从万米深地勘探到百万吨级炼化的关键设备,彰显中国制造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的自主可控实力 [1] 深地勘探装备 - 中石化经纬公司推出“经纬领航”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耐温175摄氏度、耐压172兆帕、造斜率15度/30米,整体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胜利页岩油、川渝页岩气等多类场景全面应用 [3] - “经纬视界”AMR方位电阻率边界探测仪器在国内首次实现全钻进状态下精准测量,边界探测深度达5.6米,具备360°全方位识别能力,可实时生成32个扇区的成像数据 [3] - 石化机械Idrilling科学钻井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钻井参数实时优化,其新一代全电动压裂装备采用纯电驱动,在相同工况下性能较上一代提升40% [4] - 中国石油展出F-2800QHL超深井大功率五缸钻井泵组,可满足高压喷射钻井、深井/超深井等多场景需求,其同步回转油气混输装置通过全密闭冷输大幅降低油田运行成本 [4] 炼化核心装备 - 佳电股份的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和永磁同步电动机系列产品率先达到新版国家标准的1级能效,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6] - 中国一重展出3000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模型,保持世界单重最大纪录,并展示了为“玲龙一号”小堆打造的反应堆核心模块 [6] - 沈鼓集团展示了从100万吨升级到180万吨的乙烯三机,部分指标优于进口压缩机组,标志着石化核心设备国产化迈出坚定步伐 [8] - 杭汽轮为大连恒力石化150万吨/年乙烯装置研制的驱动用汽轮机额定功率高达90000千瓦,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的工业驱动用汽轮机 [8] - 大连橡塑的多款挤压造粒机组关键核心部件已全部国产化,截至目前已诞生107个“中国第一台套”产品 [8] - 北京航天石化研制的60英寸超大口径裂解气阀成功应用于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装置,打破国外数十年垄断 [9] - 中核苏阀的100%国产化高温高压多通物料分配柱塞阀已在茂名石化、裕龙石化等多家炼化装置应用 [9] 智能控制系统 - 卧龙电驱的TDF105-2同步电动发电机容量、效率和振动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填补我国在大功率电动发电机领域的空白,并已应用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11] - 卧龙电驱的YVF710-4 4500kW压裂车用三相异步电动机体积小、重量轻,25MW浮动平台燃气轮发电机突破深海极端环境挑战,打破国外垄断 [11] - 杭州和利时推出国内首款全国产化双安融合SIS系统HiaGuard MAX,通过双重认证,非计划停车率显著降低 [11] - 中控技术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2基于海量工业数据训练,能实现装置跨工况高精度模拟与预测,攻克安全预警、参数优化等工业难题,已在多个行业应用 [13]
蓝科高新(601798):扭亏为盈 光热储能、氢能、深海经济等新领域有望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新浪财经· 2025-08-19 14:24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公司发源自1958年成立的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 2011年转制上市 在能源装备领域深耕多年 是行业先驱[1] - 主要产品包括换热器 空冷器 原油生产分离处理设备 膜分离技术及产品 球罐 熔盐罐 塔器 容器 石油钻采技术设备等[1] - 近年来积极拓展光热储能 氢能 深海经济等新兴领域[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H1预计营收同比增长20% 归母净利润约2095万元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1525万元 均实现同比扭亏为盈[1] - 整体毛利率提升 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1] 光热熔盐储能业务 - 保持细分市场领先地位 参与南非红石光热发电项目 阿克塞汇东750MV光热+光伏项目 新疆哈密综合能源100MV光热项目等国内外重大项目[2] - 新设沙特分公司 迪拜分公司 摩洛哥分公司作为海外市场桥头堡 光热熔盐储能在海外市场有标志性订单落地[2] 深海经济布局 - 研发高效油气水处理设备 海洋浮式液化天然气再气化装置 3000m水深水下高效油气水分离系统装置 海洋油气田天然气预处理净化和轻烃回收关键技术装备[2] - 突破高效分离与净化技术 模块化与紧凑型装备技术 加强与国内外石油公司合作 参与深海油气田开发项目配套设备供应 逐步扩大深海市场份额[2] 氢能业务发展 - 在氢能制备装置 液氢储运装置上有在研项目积极推进中[2] 战略并购活动 - 2025年4月16日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蓝亚检测100%股权和中国空分工程有限公司51%股权[3] - 蓝亚检测可增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资质能力 中国空分拥有众多设计与施工资质 可完善工程业务布局[3]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不断巩固传统优势 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加快布局氢能 光热储能等前沿技术[1] - 在中亚 南美等海外市场 精细化工装备 海洋油气装备 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领域实现较好突破[1] - 相关领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将支撑公司长期发展[1]
向新而行 相约盐城
上海证券报· 2025-05-20 02:56
盐城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7779亿元 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9位 [1] - 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1] - 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60%以上 光伏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 产业优势与投资机遇 - 发挥"6+1"比较优势 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2] -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聚集 在钻采/压裂/管道设备领域具备明显优势 [3] - 中韩产业园(盐城)自2015年建设以来 持续吸引韩国企业投资 [4] 国际合作项目进展 - 美国博伦特伍德工业计划设立中国区全资子公司 建设生物塔水处理示范工程 [3] - 香港中华总商会筹划组织企业考察 推动绿色能源/医药健康/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合作 [3] - 韩中经济文化教育协会组织17家韩国企业考察 加强民间交流合作 [4] 科技创新布局 - 发布2025年首批十大场景机会需求清单/能力案例清单 [1] - 推出"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榜单和优秀科技成果 [1] - 推动环保领域前沿技术应用 生物处理技术可降低碳排放 [3]
钻探装备智能运维走向“虚实融合”
中国化工报· 2025-05-14 11:06
油气勘探开发趋势 - 全球新增油气储量的30%集中在深层、超深层等地质环境复杂区域 [1] - 深井及9000米以上超深井数量将显著增加 [2] - 非常规资源开发推动长水平段水平井数量大幅增长 [2] - 老旧井再利用需求促使开窗侧钻井数量上升 [2] 钻探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钻探装备面临超深井深、超高泵压、超大负荷、超长周期等极端工况挑战 [1] - 故障机理不清和监检测手段不足导致井壁垮塌、油藏污染等重大事故风险 [1] - 需构建"机理分析—全面感知—诊断预警—运维决策"全链条智能运维技术体系 [1] - 数字孪生与虚拟传感技术将成为解决复杂工况的前沿研究方向 [1] 钻完井装备智能化发展 - 装备电动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进程加速 [2] - 智能钻完井需融合AI技术形成算法模型,提升效率与采收率 [2] - 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包括数据治理、模型迁移、机理-数据融合等 [2] 智能制造核心方向 - 智能制造需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3] - 制造知识、制造载体、制造手段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支柱 [1][3] - 装备数字化需具备状态感知、决策优化、虚实融合等六大特征 [3] - 智能检测装备需满足工艺实施、质量管控、设备运行等场景需求 [3] 行业技术应用重点 - 数字技术与装备全生命周期融合将重塑装备价值体系 [3] - 智能检测装备开发需聚焦融合感知、自主分析、实时反馈等功能 [3] - 油气行业需攻克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等智能制造基础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