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

搜索文档
广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重点纠治扰企突出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2 08:56
广州市纪委监委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作为减轻基层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结合全 市"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重点纠治执法程序不规 范、重复频繁执法、"吃拿卡要"等执法扰企突出问题,推动行政执法等部门实行"亮码入企"工作模式, 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现在对企业的执法检查更加公开透明了。"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纪检监察干部, 新雅街道某企业主说。此前,该企业主向区纪委监委反映,其在与街道安监组执法人员潘某沟通中, 被"暗示"向指定的第三方购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和安全台账服务。 收到反映后,花都区纪委监委启动快查机制。经查,潘某违规接受某管理服务公司宴请,利用职务便利 向辖区内多家企业介绍该公司安全台账服务业务,收受该公司好处费,并在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中对该公 司放松监管。最终,潘某受到政务记过处分,并没收违法所得。 "在花都区推行行政检查'亮码入企'试点后,我们推动区司法局发布'亮码入企'简易问答手册,指导区执 法部门和镇街执法人员熟悉'亮码入企'应用。"花都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在入企检查时,执 法人员须主动向企业出示电子执法证码,企 ...
安阳蹚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新路径 导师帮带助基层治理出实效
河南日报· 2025-09-12 07:39
9月10日上午,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张伟带着队员,按照"一看场所消防六部 位、二查五方面隐患"的步骤,对镇上一家商铺开展消防检查。从证据拍照固定到向店主讲解整改要 求,执法人员动作娴熟、流程规范、讲解专业。 "放在去年,面对消防执法我还犯怵,跟着'导师'学了半年,现在这些活儿都能独立上手了!"张伟告诉 记者。此前,张伟曾在北关区委区政府督查局、北关区柏庄镇政府任职,2023年9月起任北关区柏庄镇 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2024年以来,安阳全市各乡镇(街道)共开展行政执法9.98万余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840件,实 现"零诉讼、零复议"。 支持监管保障"真"落地。针对执法主体,制定执法文书,建立异常情形复核流程;针对执法人员,从省 专家库随机抽选参与执法者,用辅助系统对打分、评审异常情形实时预警,实行"一项目一考核";针对 执法过程,所有执法信息加密处理,音视频监控全覆盖无死角,通过预警平台及时发现潜在违规行为; 针对监督人员,让其同步登录执法音视频交流系统,实时、全流程履行监管职能。 如今,全市96个乡镇(街道)已全部扛起综合执法权责,基层执法效能显著提升。下一步,安阳将聚焦 城市现 ...
司法部:上半年行政检查量同比降三成,极大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22:02
行政检查政策成效 - 全国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 有效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并提升检查精准度 [1][2] - 北京行政检查数量下降72%同时发现问题率提高26% 宁夏检查数量下降31%同时发现问题率提高35% [2] - 司法部针对25个落实问题进行明确细化 并印发《行政检查文书基本格式文本(试行)》规范检查程序 [3] 检查方式创新 - 多地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包括北京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湖北等地 [4] - 生态环境 文化旅游 住建 水利等部门采用线上巡查 视频监管等非现场检查手段实现精准线索推送 [4] - 应急管理 交通运输 财政 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并明确检查频次上限 [4] 检查标准与监管强化 - 黑龙江 四川 上海 深圳推行"扫码入企"实现检查全过程留痕可追溯 [4] - 浙江 江苏 福建 海南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快速预警及时监督 [4] - 应急管理部对高风险企业严重违法行为零容忍 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降至2万人以下 [5] 重点领域执法 - 生态环境部依法对550多家环评单位和540多名从业人员实施限制或禁止从业 [5]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上半年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8.1万件 移送司法机关653件 [5] - 发改 人社 药监 税务等部门出台规定明确异地检查规则 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 [5] 检查原则与执行要求 - 强调应查必查应查尽查原则 不能机械受频次限制或搞形式主义 [6] - 要求把握宽严政策界限 该严则严当宽则宽 确保不越位不缺位 [6] - 对群众投诉举报或转办事项必须检查到位 重点保障生命健康安全领域检查执行 [7]
加强涉企行政复议工作,三部门联合发文
新华社· 2025-08-08 10:0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司法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全国工商联印发指导意见 旨在通过行政复议监督职能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强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专项行动基于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结合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 总结行政复议服务企业经验 提出22项具体举措覆盖七个方面工作 [1] 具体措施与机制 - 指导意见明确行政复议监督涉企执法重点 提升争议吸纳能力 深化实质化解与办案规范效能 推动以案促治及部门协同合力 [1] - 三部门联合发布10件典型案例 为各地行政复议机构、行政管理部门及工商联提供高质效办案与平等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示范指引 [2] 实施成效与方向 - 典型案例反映各地行政复议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为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和提升执法水平提供操作规范 [2] - 政策聚焦巩固涉企行政复议工作成效 通过制度化安排强化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 [1][2]
行政检查“苏州模式”示范全国
苏州日报· 2025-08-01 06:38
改革制度框架 - 司法部首次明确将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检查确立为综合查一次制度规范界定[1] - 苏州市形成以四张清单为基础三跨联合检查为核心的改革路径 将精准确定检查对象等四维目标纳入制度设计[1] - 市政府印发《关于规范和改进行政检查行为的实施方案(试行)》提供系统性政策指引 各市级部门和县级市制定改革方案[2] - 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深入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三方面16项工作举措并逐项列明责任单位[2] - 全国率先将三跨联合检查机制纳入地方立法 明确规定市县两级政府及镇街层面实行行政检查频次总量控制[2] 模式创新机制 - 四张清单包括事项清单场景清单白名单和免罚轻罚清单 作为规范执法和压减频次有力抓手[3] - 事项清单共编制形成行政检查事项清单12621项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3] - 场景清单聚焦常见执法场景 统筹编制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297项 明确主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3] - 白名单以信用管理为基础采取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 对近6000家入库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常规低频监管[3] - 免罚轻罚清单迭代升级至4.0版 发布免罚轻罚事项697项不予强制措施22项 累计办理案件18.06万件减少处罚金额41.39亿元[4][5] 三跨执行模式 - 跨领域聚焦部门内部资源整合 将分散在不同科室检查事项合并为一张清单形成一部门统查机制 市场监管部门降低检查频次34.19%[5] - 跨部门运用场景化思维建立1+N联合检查机制 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现安全生产等事项一场景联办 姑苏区建筑工地从3次分散检查减为1次联合检查[5] - 跨层级建立市县乡三级检查计划协同机制 统筹归集三级年度检查计划筛选同一检查对象形成一对象共检建议方案 吴中区推行计划备案归集机制推动三级并一级联合执法[6] 改革实施成效 - 全市共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3.1万余次 减少检查6.2万余次 频次压降30%[1][7] - 88.77%参评执法人员反馈联动执法协调高效 97.18%反馈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7] - 91.95%参评企业反馈改革富有成效 有效节约企业迎检所需人力时间投入及纸质台账成本[8] - 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包容审慎监管等措施营造宽松高效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企业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8]
陕西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陕西日报· 2025-07-16 07:1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成效 - 自4月开展专项行动以来累计排查问题线索1135条,制发监督意见书、督办函329份,要求整改问题1065个 [1] - 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和稳定市场预期 [1] 涉企收费及执法行为整治措施 - 针对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实施跨领域"综合查一次",征集涉企收费线索127条,整改86条,挽回企业损失42.65万元 [1] - 推动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完善行政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1] 异地执法与趋利性执法治理 - 联合省通信管理局普发问题线索征集短信,收到线索11条并整改9条 [2] - 向罚没收入增长前十地区印发自查函,推动建立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 [2] 执法标准化体系优化 - 对220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线索核查+案卷评查"联动模式整改执法标准不一致问题 [2] - 推广"一套标准规范"的执法体系,选聘340名社会监督员并设置108个企业联系点 [2] 执法规范与人员管理强化 - 修订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清理不符合要求证件4000余个 [3] - 组织执法人员线上培训,征集执法规范问题线索809条并整改573条 [3]
一体化示范区发布第五批制度创新经验
苏州日报· 2025-05-17 08:39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 - 发布第五批制度创新经验 包括跨省域综合性协同立法 行政执法跨省域"类案参照" 跨省域警务协作 跨省域功能区开发建设管理 清单式项目化压茬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5项内容 [1] - 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共同制定《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 重点聚焦示范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制定授权性规范和支持性 鼓励性条款 为示范区深化改革预留空间 [1] - 通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办法》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域趋同 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压缩行政裁量权弹性空间 促进青浦 吴江 嘉善三地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标准趋同 [1] 跨省域协作机制建设 - 成立一体化示范区警务合作中心 推动警务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治理协同联动 为跨省域毗邻地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2] - 在两省一市交界处约35 8平方公里范围打造水乡客厅 形成一张蓝图管全域 一个平台管实施 一个主体管开发 一套标准管品质 一体化治理促发展的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2]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实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项目"储备—实施—评估—更新"全周期管理 发布五批次"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共63个项目 涉及卫生健康 医疗保障 教育 文化旅游等9个领域 [2] 制度创新成果汇总 - 5年来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 聚焦规划管理 生态保护 土地管理 项目管理 要素流动 财税分享 信用管理 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 共同富裕 碳达峰碳中和等"8+N"重点领域 [3] - 截至目前共有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