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豆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祖名股份靠处置资产扭亏为盈3216万 蔡祖明家族减持加分红或落袋1.37亿
长江商报· 2025-11-07 07:52
实控人及前高管均计划减持 11月5日晚间,祖名股份披露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实控人蔡祖明拟自公告披露之日15个交易日后的连续3 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74.3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同时,祖名股份持股5%以上股东沈勇也计划在上述时间段内,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 过124.78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豆腐大王"蔡祖明要减持自家公司股票。 11月5日晚间,祖名股份(003030)(003030.SZ)披露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实际控制人蔡祖明、持股 5%以上股东沈勇拟分别减持不超过3%、1%公司股份。 作为国内知名豆制品公司,祖名股份由蔡祖明一手创立,2021年初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豆腐第一股。 此次是蔡祖明在公司上市之后首次抛出减持计划。若算上上市后分红在内,蔡祖明家族或将合计套现 1.37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IPO近五年以来,祖名股份业绩表现欠佳。上市首年公司业绩下降,2024年陷入 亏损。 2025年前三季度,祖名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21.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以下简称"归母净利润")3216.32万元 ...
在“传统”与“新潮”中走出特色路
消费日报网· 2025-10-31 12:50
行业核心观点 - 老字号品牌正通过拥抱新潮来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以实现长久发展 [1] - 行业趋势是让新潮为传统赋能,而非替代传统,以活化品牌并吸引新老客户 [3] - 成功的关键在于守住传统根本,避免盲目跟风,并找到与自身品牌特质适配的创新路径 [2][4] 品牌战略与转型 - 品牌转型的核心是守住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验证的工艺标准和品质坚守 [2] - 成功的年轻化转型案例包括稻香村在遵循传统苏式糕点技艺基础上创新推出碧螺春茶酥 [2] - 部分老字号因追赶网红节奏而省略核心工序,导致市场认可度下降 [2] 产品创新与开发 - 产品创新策略包括将传统糕点与新式口味融合,以及把经典菜品做成即食零食 [1] - 白玉食品开发了手掰豆花、新派鲜豆卤等新产品线,并跨界联合六必居推出麻酱味豆立方 [3] - 食品类老字号在保留传统口感基础上推出低糖产品,以契合健康需求 [4] 营销与渠道创新 - 京华茶业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搭建多号同播矩阵,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学者及网红参与直播 [3] - 2024年京华茶业累计开展直播3000余场,发布短视频5000余条,触达人群超7000万,品牌曝光量达6亿次 [3] - 稻香村将苏州观前街百年旧址改造升级为国潮体验店,采用前店后厂的现烤现卖模式以增强体验 [2] 品类差异化策略 - 餐饮类老字号发力场景创新与产品延伸,例如在还原经典炒菜的同时引入自助小火锅 [4] - 服饰类老字号深耕文化赋能与设计创新,部分选择与知名IP合作打造联名款 [4] - 潮流玩法需与品牌自身特质同频共振,实现量身定制才能产生价值 [4]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以金融之力让“福农优品”香飘万家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4 19:54
活动概况 - 活动为2025年"福农优品·我在家乡等你来"网络直播活动第三站 在厦门市同安区举办[1] - 活动由福建省委网信办、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文旅厅、福建省妇联主办 兴业银行牵头协办[1]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模式支持乡村振兴[1] 企业案例:厦门银祥豆制品有限公司 - 公司是福建省豆制品行业标杆企业 年产值达2亿元[1] - 公司产品涵盖生鲜、速冻、干货等160多个品类[1] - 公司日处理大豆30吨 产品覆盖全国20余省市并出口15个国家[2] - 2017年公司升级全自动腐竹生产线 实现全程智能化控制[1] - 兴业银行自2009年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在其设备升级等关键阶段提供金融支持[1][2] 兴业银行金融服务与业务数据 - 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截至今年9月末已超5400亿元[2] - 银行定位为企业发展的"陪伴者"而非简单放贷方[2] - 银行推出厦门市首辆金融流动服务车 集业务办理、金融咨询、政策宣传于一体[3] - 流动服务车配备综合智能柜台与移动终端 可现场办理账户开立、转账汇款等业务 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3] - 在活动中开展消保知识问答、反诈宣传等互动[3]
石屏花姨妈豆制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12 19:12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石屏花姨妈豆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田启超,注册资本5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农副产品销售;包装材料及制品销 售;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制品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销售(仅销售预 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销售;食品进出口;食用农产品批发;豆及薯类销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 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劳务服务(不含劳务派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豆制品制造;食品生产;食品 销售;粮食加工食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 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
从茶叶到新茶饮 京城老字号多举措贴近年轻人
北京商报· 2025-09-26 00:55
不仅京华茶业,在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六必居博物馆内,一群年轻人正围着明代传承下来的酱缸拍照打 卡,而这与酱园六必居的创新有着分不开的关系。除了六必居与三元食品公司合作,在南锣鼓巷"北京 市牛奶公司"专卖店现制现售双品牌联名产品二八酱奶茶和二八酱酸奶昔之外,六必居还将二八酱应用 到零食、烘焙、豆制品、茶饮等多个领域,开辟更广市场空间。 拓展渠道方面,在线上,六必居加快数字化布局,逐步形成了以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 台为主的销售网络,实现了主流线上渠道全覆盖,电商销售额自2020年以来整体翻了3倍。在线下,六 必居与京东七鲜美食MALL联手在哈尔滨开设六必居创新首店,提供传统酱菜和创新的龙门醋饮、黑蒜 冰淇淋、二八酱系列新品。 同样,始创于1669年的中华老字号王致和亦在守正创新的路上。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王致和已实现工 艺突破,推出全豆减盐腐乳系列产品,产品盐含量较传统红腐乳降低40%以上,实现了"减盐不减味"。 不仅如此,王致和还拓展"食药同源"新赛道,并通过智能制造升级,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等举措不断创 新。 除此之外,提到豆腐,始创于1956年的"白玉"可谓颇有发言权。产品上,针对现代消费需求,白玉 ...
从茶叶到新茶饮 从市场到连锁商超 老字号多举措贴近年轻消费者
北京商报· 2025-09-25 21:51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一批老字号正在焕发新活力。9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华老字号京华茶业旗下新中式茶饮品牌"京华飘雪"故宫东华门 店正式开业,售卖茶饮产品的同时,还提供茶风味冰淇淋和即饮茶饮料等产品。其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深耕优化线下网点,构建全渠道营销网络,建立了 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区的营销网络;并对门店进行精简与优化,积极拓展加盟店开发。 据介绍,京华茶业是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企业。京华茶业前身可追溯至1950年,公司以茶叶经营、茶叶专业市 场运营为主营业务,拥有新中国第一批茶叶类注册商标"京华"品牌,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同时,京华茶业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桌的全产业链条。在福 建、安徽、浙江、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8个省份的茶叶主产区建有合作基地,包括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千亩高山有机茶园等,在北京拥有独立的 生产加工基地和仓储配送中心。 不仅是京华茶业,在位于北京前门大街的六必居博物馆内,一群年轻人正围着明代传承下来的酱缸拍照打卡,而这与酱园六必居的创新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除了六必居与三元食品公司合作,在南锣鼓巷"北京市牛 ...
生鲜+饮品+休闲三驾马车协同,祖名股份25年上半年营收+21.62% 企业价值持续释放
新浪财经· 2025-09-01 09:20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1亿元,同比增长21.62%,现金流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55亿元(增长42.7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0.53亿元(增长186.41%)[1] - 公司通过"生鲜+饮品+休闲"全品类布局和数字化全链路管控实现高效增长,展现出行业周期韧性[1]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豆制品行业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政策支持,包括《"减油、增豆、加奶"核心信息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升豆制品消费需求[2] - 2024年食品大豆消费量1590万吨(增长2.83%),其中豆制品用大豆1125万吨(增长11.39%),行业扩容趋势显著[2] 产品表现与营收结构 - 生鲜豆制品营收6.38亿元(占比69.3%,增长24%),豆腐、千张等品类主导江浙沪市场[3] - 植物蛋白饮品营收1.16亿元(增长16.05%),毛利率提升1.14个百分点至20.6%[3] - 休闲豆制品营收0.47亿元(增长20.38%),毛利率提升2.24个百分点至11.87%[3] - 其他类产品营收1.00亿元(增长20.86%)[3] 渠道拓展与网络建设 - 直销模式营收1.48亿元(增长59.12%),服务餐饮及企业客户能力提升[4] - 商超模式营收1.78亿元,毛利率31.15%(较去年同期25.9%提升5.25个百分点),与高鑫零售、永辉等深化合作[4] - 经销模式营收5.76亿元(增长17.07%),经销商总数达2685家,其中浙江省1237家、江苏省706家、上海市235家,上半年新增经销商706家[4] 数字化运营体系 - 构建"销售-生产-配送-财务"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全链路管理[5] - 销售端通过APP/PC实时下单,生产端定制BOM清单和全流程追溯,配送端GPS调度提升效率,财务端实时生成报表[6] - 接入浙江省"浙食链"系统,获评浙江省上云标杆企业和工信部企业上云案例[6] 线上渠道与研发创新 - 线上业务覆盖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设立3个官方直播间,线上销售额稳步增长[7] - 研发投入665.28万元(增长32.38%),依托数据分析拓展植物蛋白饮品和休闲豆制品赛道[7]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自主研发湿豆渣烘干技术,将豆渣转化为猫砂原料实现循环利用[8] - 作为杭州市"菜篮子"重点保供企业,稳定供货带动民生就业,员工合同签订率100%[8] - 参与慈善活动、成立助老基金,向青荷公益基金会等机构捐款[9] 未来展望 - 行业政策与消费需求持续支撑公司基本盘巩固和新兴品类放量[9] - 全品类数字化全渠道协同与全国化网络扩容形成增长合力[9]
祖名股份上半年亏损超900万,砍掉“包袱”能否换来业绩翻身?
贝壳财经· 2025-08-31 10: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21亿元 同比增长21.62% 但净利润亏损909.4万元 同比扩大20.15% [2] - 2024年营收16.64亿元 同比增长12.58% 净利润亏损2513.61万元 同比下降162.12% 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3] - 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591.35万元 上半年累计亏损超900万元 [3] - 生鲜豆制品营收6.38亿元 占比69.3% 同比增长24% 植物蛋白饮品营收1.16亿元 增长16.05% 休闲豆制品营收4650.86万元 增长20.83% [2] 战略调整 - 2025年6月宣布退出北京合资公司祖名香香 转让50.83%股权 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其股权 [4] - 截至2025年8月已收到首笔股权转让款1000万元 股权变更尚在办理中 [5] - 祖名香香2024年营收7202.64万元 亏损2352.4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2169.43万元 亏损383.72万元 [5] - 通过出售资产主动应对激进扩张带来的亏损压力 失去北方重要的河北生产基地 [1][5] 产能与成本 - 扬州 贵州 山西生产基地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折旧摊销 能耗及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持续亏损 [2] - 北方地区仅剩山西生产基地仍在运营 [5] 行业竞争 - 同行业竞争对手不断壮大 存在市场份额下滑和销量收缩风险 [3] - 有实力的投资者 豆制品经销商 粮油集团及其他食品企业作为潜在竞争者纷纷入局 市场竞争预计加剧 [3] - 京津冀市场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品牌推广 耗时且需长期资金支撑 短期难见效 [6]
祖名股份:终止武汉豆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北京商报· 2025-08-29 19:48
公司投资决策 - 祖名股份决定终止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豆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 - 项目原为2022年3月与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投资协议 [1] - 终止原因为产业政策限制导致管委会未能按约提供项目土地 [1] 项目影响评估 - 公司未取得土地或实际出资 [1] - 终止事项不会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股东利益造成影响 [1] - 项目原拟在当地建设新生产基地以加快产能布局 [1]
祖名股份(003030.SZ):终止武汉投资项目
格隆汇APP· 2025-08-29 18:02
项目终止原因 - 公司未取得项目土地且未实际投资 因产业政策限制 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未能提供土地[1] - 终止项目系综合考虑豆制品行业现状 市场环境变化及地区发展战略后 与管委会协商一致的决定[1] 项目背景与影响 - 豆制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原为公司整体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旨在加快产能规划及产业布局[1] - 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此前已签订 但最终因无法满足业务开展需求而终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