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创新

搜索文档
暑期经济催热老字号 城市伴手礼迎新风口
北京商报· 2025-07-20 18:37
暑期北京旅游市场热度 - 暑期北京旅游市场火热,"北京有礼"门店人气高涨,国内外游客喜爱北京市老字号融合展示和销售一体化窗口 [1] - 吴裕泰部分门店的冰淇淋、冷饮窗口前排起长队,店内人头攒动 [1] 老字号品牌创新与跨界联名 - 老字号作为北京品牌的代表,吸引外埠消费者打卡,同日升的黑芝麻酱、知嘛健康的药膳面包、便宜坊的烤鸭、北京稻香村零号店迎来新客流与关注度 [3] - 吴裕泰与双合盛联名推出"茶啤"产品,切入精酿赛道,产品添加茉莉花茶及浓缩液 [3] - 京华茶业推出5种口味冷泡茶包,与北平制冰厂联名推出瓶装茶饮料,主打"0糖0香精0卡路里" [3] - 北京稻香村与六必居合作推出调味蘸汁 [3] - 老字号创新与跨界联名紧密关联,北京市场掀起老字号消费热潮,传统商品成为"北京礼物"热门选择 [3] - 老字号在坚守经典产品的同时,融入年轻化、多元化等创新元素,消费者愿意为联名产品买单 [3] - 百年老店通过多样化方式与"90后""00后"建立联系 [3] 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 北京市政策鼓励新老品牌跨界合作,激发国潮产品市场潜力,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 [4] - 政策鼓励老字号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老牌新店 [4] - 以城市文化为特色的伴手礼成为老字号连接游客的重要纽带,有望成为拉动暑期经济、推动老字号持续焕发活力的重要力量 [4] - 老字号创新趋势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游客提供更具特色的购物体验,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5] - 城市级伴手礼市场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5] - 拓展消费场景、增加产品品类有助于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5] - 老字号需挖掘和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确保创新在尊重和继承传统基础上发展,关注现代消费者需求和口味 [5]
161岁全聚德:老字号书写新故事
环球网· 2025-07-01 17:05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用30余道工序制作,2014年APEC国宴上以"国花牡丹"造型惊艳亮相[3] - 公司旗下仿膳饭庄复原清宫膳档中的仿膳一品豆腐,并在北海公园重开仿膳茶社,还原清末民初宫廷糕点[5] - 在161周年庆典上,四位烹饪大师展示了丰泽园葱烧海参、仿膳一品豆腐、全聚德烤鸭和四川饭店鱼香虾球等招牌菜[1] 年轻化战略与产品创新 - 提出"餐饮+食品"双轮驱动策略,2024年食品销售收入达3亿元,占整体营收21%[6] - 推出"零研所""丰泽园便民产品"等矩阵产品,构建覆盖主流渠道与私域社群的营销网络[6] - 开发"鸭趣三享"组合、"鸭三宝儿"系列休闲零食、"陈皮鸭"等新品,瞄准年轻消费群体[8] 场景化体验与IP打造 - 打造"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光影餐厅"等沉浸式餐饮体验空间,成为年轻人打卡地[9] - 2021年推出IP形象"萌宝鸭",并开发萌宝棒棒冰等文创产品,在第四届文创节展出50款国潮风文创[9] - 与六必居合作推出联名文创"酱宝",通过IP形象触达Z世代消费者[9] 战略布局与未来规划 - 采用"主题店+零售化"双轨模式,既保持核心客群黏性,又通过零食等产品拓展用户群[11] - 强调老字号转型是持续打磨产品、贴近消费者的马拉松,需平衡传统与创新[8] - 计划将百年技艺沉淀从门店餐桌转移到包装食品,进入千家万户[8]
吴裕泰、双合盛推茶啤 老字号跨界如何“流量”变“留量”
北京商报· 2025-06-18 20:33
老字号跨界创新 - 吴裕泰与双合盛联名推出茉莉花茶精酿啤酒,推出330ml听装与650ml瓶装两种规格,拓展从传统茶品到创新饮品的维度[1][3] - 茶啤产品测评分数略高于其他品牌,吸引消费者关注并拓展客群至酒水饮用者[1] - 公司以"聚焦花茶,做优做精"为战略,通过"老字号+文化+体验"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3] 年轻化转型策略 - 吴裕泰每年推出数十款新品,围绕新消费需求变化,满足年轻人打卡、社交、潮流需求[4] - 2018年起改造门店增加商品品类与体验功能,强化"氛围感"[4] - 公司表示将持续探索年轻化转型产品,为品牌注入新生命力[3] 国潮与老字号发展 - 北京274家老字号通过IP联名(如北京稻香村×韩美林、内联升×《王者荣耀》)、减盐腐乳等创新方式触达90后、00后客群[5] - 北京市政策支持老字号与IP跨界合作,推动"京企直卖"平台建设及国潮产品进免税店、景区[5] - 投资人指出国货需文化底蕴支撑以增强国际认知,老字号可挖掘多元品类潜力[6][7] 门店与场景创新 - 老字号门店融入年轻化、多元化、数字化元素,部分成为北京礼物首选地标[8] - 北京政策鼓励老字号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联动文化IP释放节日消费潜力[8] - 行业建议创新需围绕核心定位,通过新中式场景、文旅体育等多元场景重构消费体验[8]
五粮液要学泡泡玛特闯海外?董秘回应太有意思了!
搜狐财经· 2025-06-16 00:57
五粮液与泡泡玛特跨界联动事件 事件背景 - 五粮液董秘于6月15日回应投资者建议,表示将考虑借鉴泡泡玛特的海外市场拓展策略 [1] - 投资者提议五粮液学习泡泡玛特的IP联名和潮流营销模式以开拓海外市场 [3] - 五粮液以"感谢建议"的开放式回应为跨界合作保留想象空间 [5] 双方行业定位对比 - 五粮液定位高端白酒市场,主打传统宴请、礼品和收藏场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3] - 泡泡玛特定位年轻化潮玩市场,依靠盲盒机制和IP矩阵吸引Z世代消费者 [3] - 两者商业模式差异显著:白酒强调工艺传承,潮玩侧重情感共鸣和轻量化消费 [4] 跨界合作可能性分析 - 潜在协同效应:通过联名产品(如印有潮玩IP的酒瓶)创造"中西合璧"的新消费场景 [1][4] - 海外拓展逻辑差异:潮玩依赖低文化门槛,白酒需克服饮用习惯和度数接受度障碍 [4] - 创新示范效应:参考茅台冰淇淋成功案例,显示传统品牌年轻化转型的可行性 [4] 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投资者建议反映市场对老字号品牌创新求变的期待 [4] - 五粮液回应体现传统企业开始主动拥抱新消费趋势 [5] - 若实施合作可能创造话题效应,将白酒转化为"潮流符号"吸引海外年轻客群 [5] 实施挑战 - 需解决文化差异、渠道建设、产品适应性等结构性障碍 [5] - 联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面临海外消费者对高度白酒的接受度问题 [4] - 需平衡品牌调性,避免因过度年轻化稀释高端形象 [3]
寻找消费力|萃华楼集团负责人王培欣:老字号创新不能单纯套模版
北京商报· 2025-05-26 18:36
餐饮行业消费趋势 - 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跃迁,推动餐饮行业趋势迭代与竞争逻辑重构 [1] - 企业需从菜品研发、场景营造、品牌叙事到用户价值深挖等多环节紧扣"消费力重构"主线,以在存量市场中激活增量 [1] - 老字号创新需"守魂不守形",平衡传统底蕴与年轻体验,年轻消费者占比超六成成为行业活化范本 [1] 萃华楼创新举措 - 公司以"亲民、便民、惠民、利民"为宗旨,开设社区服务店和便民烤鸭店,采用微利经营模式并提供经典鲁菜与便民简餐 [3] - 优化外卖服务,设计多样化套餐并与街道、企业合作推出实惠工作餐,同时提升配送流程体验 [3] - 结合年轻消费者口味和营养需求推出创意菜,以爆款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 [3] 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年轻化 - 公司积极入驻美团、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采用"电商+实体+直播"的新零售模式 [4] - 通过直播探店、非遗技艺展示等形式吸引数十万观众观看,有效带动线下客流 [4] - 利用新媒体传播非遗文化与品牌故事,提升品牌认知度,年轻消费者占比达60%-65% [4] 非遗技艺传承挑战与建议 - 面临成本压力(房租、原材料及人力资源成本攀升)和人才短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足)两大难题 [5] - 呼吁加大对非遗技术人才的培育力度,提供政策扶持、培训机会并提升社会地位与收入 [5] - 建议降低老字号在外卖平台的入驻门槛与费用,设立专区并提供精准推广策略 [5] 老字号发展关键与创新路径 - 创新需围绕品牌内核,让跨时代年轻人接受和喜爱老字号,而非套用网红模板 [6] - 在服务、产品和室内环境演绎等方面结合品牌调性,引入年轻人喜欢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6] - 创新既要体现"新"又要保留"老",让历史在创新中焕发生机 [6] 未来规划 - 坚守食材品质与诚信经营,实施全链条严格管理确保饮食安全健康 [8] - 持续创新鲁菜口味并推出季节性时令佳肴,满足多样化需求 [8] - 在服务模式和数字化应用上持续发力,提供更健康、美味、贴心的餐饮体验 [8]
老字号“不老”,守匠心也要谋创新(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6 09:12
老字号定义与政策支持 - 中华老字号需满足创立50年以上、具备中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并在多个维度具备创新能力[6] - 2024年2月商务部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总数达1455个,新认定382个,覆盖32个行业,平均"年龄"近140岁[6] -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老字号振兴,包括专项保护资金、博物馆建设等,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2023年首次移出55个经营不善品牌[6] 老字号创新案例 - 北京工美推出"盖碗茶咖啡",通过传统茶器与咖啡结合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8] - 同仁堂在拿铁中融入枸杞、菊花等食材,引领"朋克养生"潮流[9] - 北京稻香村推出青铜器盲盒糕点和"京城名胜"系列糕点,将建筑微缩成点心造型[4][9] - 正阳河被移出老字号名录后完成资产重组,2023年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并邀请老技师指导口味复原[7] 场景与传播创新 - 老字号通过体验课程(如掐丝珐琅、糕点制作)将消费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9] - 稻香村零号寻宝馆设置互动装置("盉"喷水模型、"爵"音乐盒)增强文化体验[9] - 用户在小红书自发创作"稻香村隐藏吃法"内容,如枣花酥酸奶碗、绿豆糕豆乳拿铁等,提升品牌时尚度[10] - 部分老字号通过私域流量运营(如店长微信)提供一对一服务,增强消费体验[11]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 - 行业担忧简单嫁接潮流(如盲盒、新茶饮)可能导致文化空心化和产品同质化[12] - 北京老舍茶馆以"茶、餐、戏、礼"深度融合为核心,保留四合院风格并加入曲艺表演,成为京味文化载体[12] - 健康化、体验化、智能化成为创新方向:稻香村推出糖醇窗口和粗粮生肖饼,都一处开放烧麦亲子体验课,方家铺子研发AI中医终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