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与加工
搜索文档
6890.74公斤! 巴彦淖尔市马铃薯亩产再创全区新高
内蒙古日报· 2025-11-21 10:09
马铃薯单产表现 - 马铃薯最高亩产达6890.74公斤,较上年增加330.03公斤,再创全区马铃薯高产新纪录 [1] - 高产纪录田位于磴口县沙金套海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全年有效积温3100℃,无霜期136天 [1] 高产种植技术 - 采用高垄水肥一体化滴灌模式种植,播种时间4月8日,比常规播种时间提前20天左右 [1] - 土壤类型为沙土,为提升土壤肥力,每年施用亩均13立方米有机肥进行秋翻,连续施用2年 [1] - 集成水肥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治、全程机械化高效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1] - 重点推广"玖恩11""V7"等优质高产品种,推广"脱毒种薯+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种植模式 [1] 产业规模与结构 - 磴口县马铃薯种植规模达2.18万亩,其中500亩以上连片种植占比超70% [1] - 马铃薯种植主体主要是种植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社,规模以5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为主 [2] 销售与产业链 - 采收后马铃薯部分直接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部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山东、河南、广东等地 [1] - 多家淀粉加工企业已上门签订收购合同,收购马铃薯用于制作淀粉、粉条等深加工产品 [1] - 产业依托订单生产,带动全市马铃薯种植户增产增收 [2] 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测产严格遵循《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实施方案》,专家组随机选取5个样点,每个样点面积45平方米 [2] - 通过开展测产活动,及时梳理总结高产模式,加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辐射带动更大面积实现高产 [2]
惠东小土豆变身“致富薯”,延伸产业链助农增收
南方都市报· 2025-11-06 16:27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惠东县是“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2024年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达8.41万亩,春收马铃薯8.37万亩,总产量25.11万吨,总产值约5.02亿元 [2][3] - 马铃薯产业是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涉及种植户约1.5万户,共4.5万人 [3] - 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单纯农产品延伸出加工销售等环节,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薯” [2] 生产效率与品种 - 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的“粤引85-38”,生育期75至82天,商品薯大薯率超过80% [3] - 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平均亩产高达5000多斤,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 [3] 产业链延伸与加工升级 - 大力推进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链从单纯种植向加工销售延伸 [4] - 乐夫公司投入8000万元打造占地80亩的乐夫食品综合中心,集仓储、加工、科研于一体,配备十万级食品车间和现代化烘焙生产线,预计2025年11月正式投产 [4] - 旭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已研发生产土豆粉、土豆泥、土豆米等多种马铃薯制品,扩展了产品品类 [6] 技术创新与附加值提升 - 创新“蛋鸡+马铃薯”种养立体循环模式,形成“养殖—种植—加工”生态闭环,将鸡粪科学发酵为有机肥料,实现马铃薯亩产增产15%以上,助力亩产年收益突破8000元 [5] - 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以鸡蛋、马铃薯为核心原料研发出300余种蛋糕品类,其中一款含80%马铃薯成分的蛋糕销量突出,依托超低温冷链系统直供全国多家大型商超与餐饮企业 [6] - 尝试引种彩色和加工型马铃薯,2019年在铁涌镇开展了70多个新品种的试验,初步筛选出一批优良品种 [6] 市场与销售渠道 - 惠东马铃薯不仅供应国内各大超市,还远销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6] 产供销体系与联农带农 -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模式构建稳定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7] - 乐夫公司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保价收购等服务带动农户,2024年在铁涌镇向620余户种植户收购马铃薯126万吨,助农增收372万元 [8] - 通过“龙头企业+强村公司/村经济联合总社”模式,推动周边8个村集体经济共增收108万元 [8] - 乐夫食品综合中心投产后预计可吸纳近300名周边村民就近就业 [9] 金融支持 - 从2022年至今,农业银行已累计为铁涌镇137户马铃薯种植户投放共计3307万元的贷款资金 [9]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将目前的“稻—稻—薯”种植模式优化为“鲜食玉米—水稻—马铃薯”种植新模式 [10] - 结合美丽乡村走廊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推动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构建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0] - 乐夫食品综合中心投产后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覆盖,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11]
2025年中国马铃薯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种植规模、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05 09:41
行业概述 -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兼具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等多重属性 [2] - 行业标准《ls/t3106-2020马铃薯》按完整块茎率分为三个等级,要求分别为≥85%、≥80%、≥75% [2] - 2024年我国马铃薯产量约达1909万吨,占薯类总产量的62.4% [1][10] 生产与供应 - 2022年我国马铃薯产量从2015年的1645.33万吨增至1788.3万吨,2024年进一步增至约1909万吨 [1][10] - 2024年我国薯类播种面积达7039千公顷,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约为4394千公顷,占薯类总面积的63.1% [9] - 我国马铃薯种植已形成区域化格局,主要划分为北方一作区(占全国种植面积50%)和西南混作区(占37%) [9] 消费与需求 - 2024年我国马铃薯消费量从2020年的1686.5万吨增至1743万吨 [1][10] - 下游消费以食用和加工为主,食用消费占比高达41.7%,加工消费占32.4% [8] - 马铃薯可加工成淀粉、全粉等初级产品,并进一步用于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等行业 [8]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格局分散,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10] - 代表企业包括亚盛集团、农发种业、敦煌种业、北大荒等上市公司,以及雪川农业、凌志马铃薯等非上市公司 [2][10] - 2024年亚盛集团营业总收入为41.92亿元,其中马铃薯业务收入2.09亿元,占总收入的4.98% [11][12] 发展趋势 - 未来种植将更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采用有机种植、轮作休耕等环境友好型技术 [13] - 加工环节将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 [13] -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将为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机遇,特别是对中亚地区的种薯出口有望形成新增长点 [13] 品种与分类 - 马铃薯品种繁多,据2024年数据,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包括青薯9号、费乌瑞它、米拉等 [4][5] - 可根据花色、块茎形状和皮色进行分类,用途涵盖主食和蔬菜食用等 [4]
中国薯都:小土豆“长”出大产业 “科技芯”赋能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6:24
文章核心观点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将马铃薯产业发展为规模化、现代化的支柱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3][4][6][7] 产业规模与产量 - 四子王旗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预计总产量超过80万吨 [1][7] - 种植户卫晓宙的1200亩马铃薯亩产约4吨,预计纯收入120万元 [3] - 种植户卜好收的900亩马铃薯预计总产量3600吨,预计收入80万元 [3] - 种植户车胜利每亩纯收入在800元至1000元之间 [4]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内蒙古亿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日收购并加工马铃薯800吨,产出淀粉约110吨 [4] - 该公司每年消耗8万吨马铃薯原料,带动1500多户种植户,每户年增收约2000元 [4] - 加工环节采用全自动化流水线,从清洗到包装实现高效运转 [4] 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 - 内蒙古阿尔格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藻类微生物肥,据用户反馈可使作物增产约10% [6] - 内蒙古鑫雨种业有限公司采用“气雾培”技术,马铃薯苗悬空生长,45天左右即可结薯 [6][7] - “气雾培”技术年产原原种6500万粒,可满足1.7万亩种植需求,且无土传病害 [7] - 未来计划通过技术升级,用3份原原种实现100份原种的种植效果,以节约耕地 [7] 品种与订单农业 - 主要种植品种包括中加10、大西洋、蒙乌薯6号和华颂7号等 [3][4] - 中加10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抗晚疫病、病毒病和抗旱性强等特点 [3] - 大部分马铃薯通过订单模式进行回收,保障了种植户的销路和收入 [3][4]
金融落子 黄土生“金”
证券日报· 2025-07-07 00:15
金融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数字化平台使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服务难以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局面 [1] - 甘肃蓝天马铃薯公司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实时交易数据、精准金融授信、智慧化产业、智能化结算、可视化经营和普惠化金融服务 [1] - 金融科技推动农业从"松散"到"紧密"、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智能"的转变 [1] 马铃薯产业升级 - 甘肃康勤薯业公司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自动化系统精准调节大棚环境,培育优质马铃薯原原种 [1] - 马铃薯从昔日的"救命薯"转变为今日的"致富薯",凝聚智慧与汗水并承载金融赋能的潜力 [2] - 金融与科技结合培育适合当地土壤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 [2] 区域经济转型 - 定西从"苦甲之地"转变为"中国薯都",体现金融与科技对传统农业区域的赋能作用 [1] - 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在当地孕育乡村振兴的希望,改变区域经济面貌 [2]
科技品牌双轮驱动 河北省张北县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促增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8 08:36
行业概况 - 张北县拥有140多年马铃薯种植历史 独特的高寒气候与砂质栗钙土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天然优势 产出马铃薯具有个大芽眼浅 淀粉含量高 表皮光滑 口感沙绵等特点 [1] - 20世纪70年代引进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 显著提高产量 90年代推广后实现飞跃式增长 [1] - 2017年获评"中国马铃薯原种之乡"和"中国北方马铃薯之乡" 2018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2023年确定为"一县一品"主导产业 2024年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1] 产业规模 - 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 总产量约60万吨 [2] - 马铃薯产业年增加值超10亿元 占全县总产值6.20% 已成为支柱产业 [1] - 全县有95家基础种苗组培企业 组培面积3.5万平方米 年产脱毒苗10亿株 可满足8000亩微型薯大棚生产用苗 [2] - 微型薯繁种面积6200亩 年产15亿粒 占全国总产量50%左右 [2] 产业链布局 - 采取"企业+合作社+科研单位+农户"模式 延伸种薯和商品薯生产 仓储 加工 销售等产业链 [2] - 发展5家马铃薯加工企业 年加工能力20万吨 [2] - 建成25家规模以上仓储窖和气调库 仓储能力75万吨以上 [2] 市场影响 - 除满足本地3万多农户种植需求外 每年向16个省市提供优良种薯和商品薯 [2] - 品牌知名度提升直接推动市场销售 带动3.2万余人就业增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