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盗墓笔记》
icon
搜索文档
引进剧回归,国产剧会怕吗?
虎嗅· 2025-08-23 20:40
政策举措 - 广电总局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 推动优秀境外节目引进播出 内容供给层面开源[1][3] - 举措涉及剧集行业集数时长 题材审查 地区限制等痛点 审批效率提升或复制游戏行业触底反弹路径[1] - 2014年广电总局曾对引进剧实施数量限制 内容要求 先审后播 统一登记四项原则 导致引进剧数量大幅下跌[8] 市场反应 - 政策宣布当天影视板块全线飙升 百纳千成 华策影视 慈文传媒 欢瑞世纪午间收盘涨停[1] - 华西证券分析认为影视行业属于内容供给强驱动型产业 若审批效率提升 题材空间扩大 放开地区限制 行业或迎来"游戏版号放开"式修复窗口[1] 引进剧历史演变 - 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剧无硬性限制 缓解国内电视节目匮乏 《大西洋底来的人》引发模仿潮流[8] - 1990年《关于引进海外电视节目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引进剧首次明确规范 1999年CCTV-8专业调控引进剧来源和播出时段[11] - 2000年代日韩剧强势崛起 2008年CCTV-8《海外剧场》韩剧播出比例达19%[12] - 2009年广电总局禁止互联网传播未取得版权许可及发行许可证的海外剧[15] - 2010年搜狐视频首家引进正版美剧《迷失第六季》 2013年以2.54亿用户覆盖位列视频网站第一[19][20] - 2013年爱奇艺购入《来自星星的你》首周播放量破千万 优酷与SBS签200部韩剧[23] - 2014年政策收紧导致《制作人》延迟三个月播出 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下架[25][26] - 2015年海外付费版权剧占比57% 韩剧占35% 爱奇艺以每集25万美元引进《太阳的后裔》播放量近10亿每集[28][29] 行业现状 - 2024年电视剧(含网络剧)发行数量为281部 较五年前下降超50% 接近200部行业底线[34] - 全球创意荒现象普遍 欧美日韩内容质量不复以往 仅《黑暗荣耀》《怪奇物语》级爆款能引发市场海啸[4] - 韩剧市场泡沫化严重 中腰部制作公司被流媒体泡沫吞噬 赞助植入从10-20个降至零[37] - 美剧市场受疫情和好莱坞萎缩影响 2023年原创剧集数量减少14%[39] - 视频平台从烧钱买版权转向差异化内容竞争 新一轮版权之战不会焦灼[5] 受众变化 - 高质量海外剧主要受众为年轻高知人群 Z世代文化消费迁移导致吸引力存在不确定性[6] - 00后 10后因2014年限制政策少有接触引进剧的机会[7][8] - 历史引进剧曾培养观众审美偏好 如拉美剧因集数过多被淘汰[10] 平台战略转型 - 视频平台从引进剧转向IP开发 《花千骨》《青云志》等网文IP作品成为主流[31] - 2015年视频平台付费模式加速增长 第三季度较2014年初增长463% 爱奇艺凭《盗墓笔记》成为首家会员破千万平台[28] - 行业进入精品化时代 不以量取胜 注重独到眼光和差异化内容[32] 潜在影响 - 引进剧回归可填补内容产量缺口 类似电影市场引进片在淡季补充供给[43] - 倒逼国产剧内容创作升级 促进创新性发展[43] - 优质国产剧通过竞争可立足本土市场 跻身全球舞台 推动文化出海[44]
爱奇艺港股上市,是选择题还是必答题?
搜狐财经· 2025-08-19 21:05
公司上市历程与战略调整 -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曾表示国内上市更适合公司,但2018年仍选择赴美上市,首日破发10%,收盘价低于18美元发行价[3] - 截至2025年8月18日,股价跌破2美元,总市值不足20亿美元,较上市首日蒸发超80%[3] - 公司正筹划赴港二次上市,拟募资3亿美元(约21.56亿元),已与多家国际投行磋商[3] - 百度新任CFO何海建2025年8月起兼任爱奇艺董事长,其曾成功操盘金山云双重上市[3][1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15-2017年累计净亏损超90亿元(25.75亿/30.74亿/37.37亿)[7] - 2022年首次实现Non-GAAP盈利:营收290亿元(同比-5%),净利润13亿元(2021年亏损45亿)[11] - 2023年营收319亿元(+10%),Non-GAAP净利润28亿元(+121%),创历史最佳[11] - 内容成本连续四年下降:2021年207亿→2024年157.1亿,2025Q1已控制在40亿以下[11][12] - 2024年营收292.3亿元(-8%),归母净利润7.64亿元(-60.32%)[16] - 2025Q1营收71.9亿元(-9.35%),Non-GAAP经营利润4.6亿元(-50%),净利润1.82亿元(-72.2%)[17] 资本结构与流动性 - 2025Q1总负债334.82亿元,流动负债236.46亿元(占比70%+)[17] - 流动比率0.46,流动资产108.12亿元(含现金43.2亿+短期投资9.46亿)[17] - 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及票据64.8亿元,其他流动负债110.33亿元[17] 业务发展与竞争策略 - 公司计划通过二次上市吸引新投资者,为原创内容提供资金并加大AI应用[9] - 龚宇强调2023年首要目标仍是利润而非市场份额,但未放弃二次上市可行性研究[8] - 2023年《狂飙》等热剧带动业绩增长,但2024年缺乏爆款导致业绩下滑[11][16]
暑期档游戏“轻量化”之争:“折螺丝”、“拆纽扣”上桌,轻娱乐正崛起?
36氪· 2025-07-22 07:37
小游戏市场增长 - 2021年小游戏市场规模27.5亿元,2023年达200亿元,2024年增长至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3][15] - 行业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00亿元,未来三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3] - 2024年内购收入占比68.7%(273.64亿元),广告变现占比31.3%(124.72亿元) [15] 轻量化游戏趋势 - 暑期档新品如《盗墓笔记》《斗罗大陆:猎魂世界》采用解谜探险+IP联动模式,强调快速上手和碎片化体验 [5][7] - 《三角洲行动》通过简化硬核机制(如取消"压弹"设定)实现玩法轻量化 [12] - 微信小游戏月活超5亿,用户日均在线时长同比增10%,平均每月玩6款 [13] 暑期档产品特征 - App Store免费榜前10中,《银鸦之梦》《盗墓笔记》等新品占4席,探险类占主导 [5][7] - 腾讯《星痕共鸣》主打零氪金+二次元社交,沐瞳科技《银与绯》结合卡牌策略与反套路剧情 [9] - ST华通《无尽冬日》小游戏版长期稳居微信TOP5,出海版推动股价半年涨150% [15] 厂商策略调整 - 重度游戏厂商如完美世界、掌趣科技通过小游戏实现业绩增长 [15] - 微信抖音推出激励政策:微信提供10%广告金激励(单款上限500万),抖音最高25% [15] - 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组》、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等IP改编作品强化轻量化叙事 [7][9] 用户行为分析 - 小游戏通过即时反馈(如《羊了个羊》城市榜单)和社交属性(微信分享)增强用户粘性 [17] - 超轻量内容如《折螺丝》《抓大鹅》单款游玩人数超10万,朋友圈成为重要传播场景 [13] - 心理学家指出挑战性与掌控感的平衡(如0.1%通关率)是核心吸引力 [17]
「游戏风云」游戏厂商“激战”暑期档:超20款新游7月上线,《梦幻》怀旧服引爆十万玩家排队潮
华夏时报· 2025-07-08 20:43
暑期档游戏市场热度 - 2025年演出和文旅热度持续,游戏厂商针对"宅"玩家推出大量新游戏,涉及MMO、开放世界、二次元、机甲射击等品类 [3] - 7月8日游戏股拉升,冰川网络涨超10%,巨人网络、恺英网络涨超5%,完美世界、盛天网络等跟涨 [3] - 暑期档是游戏厂商竞争关键时段,大学生玩家空闲时间增多,叠加Bilibili漫展和ChinaJoy活动推动新游戏密集上线 [3] 新游戏上线情况 - 6月国内上线20款游戏,7月已上线或计划上线游戏超过20款 [4] - 7月2日西山居《解限机》和腾讯《碳碳岛》上线,库洛游戏《战双帕弥什》、多益网络《狭道英雄》等也已上线 [4] - 腾讯《星痕共鸣》、网易《无主星渊》、灵犀互娱《神探诡事录》、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猎魂世界》等将陆续上线 [4] - 网易《无主星渊》试玩版在Steam新品节中拿下全球试玩榜TOP1 [4] 老游戏更新与怀旧服 - 网易《梦幻西游》推出怀旧版畅玩服,开服后因玩家过多导致服务器排队超10万人,180日特权暂停销售 [6] - 老游戏通过更新或怀旧服保持热度,稳定收益,常青游戏通过刷存在感维持玩家基础 [7] 政策与版号支持 - 2024年上半年国产游戏版号审批757款,6月达158款(147款国产+11款进口),创年内新高 [8] - 多地出台游戏支持政策,涵盖出海企业培育、小游戏发展、AI与游戏融合等 [8] - 腾讯《穿越火线:虹》、字节《雾影猎人》等重点射击游戏获批版号 [8] 行业趋势与竞争 - 垂直赛道易出爆款,厂商转向百花齐放,避免跟风换皮 [9] - 金山世游《鹅鸭杀》移动端进口版号获批,将挑战网易《蛋仔派对》和腾讯《元梦之星》 [9] - 2024年上半年行业特点:3A游戏赛道探索增多、AI原生游戏布局加速、精品化与出海趋势加强 [9]
为什么这个时代出不了百万畅销书了?
虎嗅· 2025-05-27 15:43
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各大平台上依然频繁有所谓的"爆款"书诞生,但出版行业畅销书的生产逻辑已经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过去的百万级畅销书慢慢化为记忆,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这个时代出不了 百万畅销书了?究竟是阅读需求在萎缩,还是内容传播的逻辑早已改天换地? 在行距文化出品的播客"书探来了"中,主播花开玛对话庆余,就出版行业的渠道变革、价格困局以及创 作生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共同探讨在电商折扣击穿成本线的今天,从业者如何在流量浪潮中守住 内容价值?读者又该何处寻觅纸质书的温度?且看两位资深出版人讲述时代洪流下的出版突围之路。 以下是本期播客精彩内容整理(有删减): 图书销售渠道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花开玛:图书销售渠道这些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有一个做图书营销的朋友,他这些年在不断调整 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因为在新媒体时代,营销人员面对的更多是大V或者博主,工作方式跟以 前纸媒时代确实不太一样。 庆余:对现在的营销编辑或者发行人员来说,给博主推书、打动博主是他们很重要的工作技能。一本书 能否被这些博主或达人选上,市场表现差别很大,比如前两年很火的东方甄选,一本被选上的书可能会 有几万册的销量,这对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