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全指

搜索文档
一文详解:凭什么中证A500是超级指数
雪球· 2025-09-10 16:08
以下文章来源于画不多说 ,作者懂私募的灵魂画手 画不多说 . 话不多说,画多说。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私募的故事。 我发现了大A的一个神奇现象:一般重磅指数发布没多久,牛市就来了。 比如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它们发布后,A股很快就开启了大牛行情。 去年9月,这个神奇的规律再次生效:某指数发布后的第二天,市场就迎来了 "闪电牛" 行情。 这个行情延续至今,大盘已从发布时的2700点涨至近3900点。 这个指数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再看看每只股票的市值咋样,太小的不要: 上面的走近科学部分博君一笑,但中证A500确实有很大的独特性:它是唯一一个囊括所有行业龙 头公司的指数。 「所有行业的龙头公司」 ,划重点。 大A有5000多只股票,A500有500只,咱明白这500只是怎么被一步步选拔出来的,就会明白它 的厉害之处了。 Round1: 海选 先看看每只股票的交易活跃度怎么样,太不活跃的不要: 对应具体指标,就是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额排名倒数10%的股票,直接干掉。 将剩下的所有股票市值排序,市值排在后70%的,直接干掉。 接着看看支不支持沪股通或深股通交易,不支持的不要: 这点的好处在于港资、外资可买,跨境资 ...
3800点,哪些指数还可以继续关注?
雪球· 2025-09-04 15:48
核心观点 - 通过对比估值涨幅与指数涨幅可评估指数上涨的健康程度和可持续性 盈利驱动的上涨更为健康[5][6][7] - 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8月29日 A股主要指数上涨主要由估值驱动 港股和美股主要由盈利驱动[9][10][11] - 基于后验指标 A股主要指数估值偏高且上涨不健康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偏低且上涨健康 美股高估且盈利驱动减弱[21][23][25] 各主要指数涨幅与估值涨幅对比分析 - 中证全指上涨45.49% 估值上涨85.53% 估值驱动占比85.53%[9] - 沪深300上涨39.97% 估值上涨28.64% 估值驱动占比71.65%[9] - 中证500上涨56.72% 估值上涨70.31% 估值驱动占比123.97% 盈利负增长[9] - 中证1000上涨66.45% 估值上涨61.18% 估值驱动占比92.07%[9] - 创业板指上涨74.29% 估值上涨83.63% 估值驱动占比83.63%[9] - 中证红利低波上涨19.47% 估值上涨30.84% 估值驱动占比158.43% 盈利负增长[9] - 恒生科技上涨53.43% 估值下跌2.48% 盈利驱动占比100%[10] - 港股通科技上涨76.56% 估值下跌3.41% 盈利驱动占比100%[10] - 中国互联网50上涨41.48% 估值上涨2.58% 盈利驱动占比93.78%[10] - 标普500上涨12.97% 估值涨幅未明确 盈利驱动占比约90%[11] - 纳斯达克100上涨17.95% 估值下跌2.92% 盈利驱动占比100%[11] 分阶段对比分析 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4月30日 - 中证全指上涨24.90% 估值上涨22.24% 估值驱动占比89.32%[14] - 沪深300上涨17.36% 估值上涨11.00% 估值驱动占比63.36%[14] - 中证500上涨25.30% 估值上涨44.46% 估值驱动占比175.72% 盈利负增长[14] - 中证1000上涨33.14% 估值上涨37.76% 估值驱动占比113.94% 盈利负增长[14] - 创业板指上涨27.28% 估值上涨24.01% 估值驱动占比88.02%[14] - 中证红利低波上涨13.81% 估值上涨19.71% 估值驱动占比142.74% 盈利负增长[14] - 恒生科技上涨37.56% 估值下跌3.22% 盈利驱动占比100%[15] - 港股通科技上涨50.04% 估值下跌3.96% 盈利驱动占比100%[15] - 中国互联网50上涨30.06% 估值上涨1.35% 盈利驱动占比95.52%[15] - 标普500下跌2.61% 估值下跌幅度更大 盈利上升[16] - 纳斯达克100下跌1.42% 估值下跌14.76% 盈利上升[16] 2025年4月30日至2025年8月29日 - 中证全指上涨22.65% 估值上涨19.02% 估值驱动占比83.98%[18] - 沪深300上涨19.26% 估值上涨15.89% 估值驱动占比82.50%[18] - 中证500上涨25.07% 估值上涨17.90% 估值驱动占比71.38%[18] - 中证1000上涨25.02% 估值上涨17.00% 估值驱动占比67.95%[18] - 创业板指上涨48.36% 估值上涨40.54% 估值驱动占比83.83%[18] - 中证红利低波上涨4.97% 估值上涨9.30% 估值驱动占比187.01% 盈利负增长[18] - 恒生科技上涨11.54% 估值上涨0.76% 盈利驱动占比93.42%[19] - 港股通科技上涨17.67% 估值上涨0.57% 盈利驱动占比96.77%[19] - 中国互联网50上涨8.78% 估值上涨1.22% 盈利驱动占比86.13%[19] - 标普500上涨16.00% 估值上涨数据不全 估值驱动为主[20] - 纳斯达克100上涨19.64% 估值上涨13.89% 估值驱动占比70.70%[20] 投资价值评估 - A股主要指数估值分位较高 中证全指97.25% 沪深30086.86% 中证50078.82% 中证100073.53% 中证红利低波77.65% 仅创业板指41.37%[21] -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分位较低 恒生科技18.87% 港股通科技32.63% 中国互联网508.83%[23] - 美股估值分位较高 标普50086.18% 纳斯达克10076.39%[25] - A股上涨主要由估值驱动 健康程度和可持续性较差[21] - 港股科技板块上涨主要由盈利驱动 健康程度和可持续性较好[24] - 美股盈利驱动减弱 高估值面临挑战[25][26] 投资策略建议 - 避免追高A股主要指数 后验指标不支持追加投资[21][22] - 港股科技板块具有良好投资价值 估值偏低且盈利驱动健康[23][24] - 美股需谨慎 高估值且盈利驱动减弱[25][26] - 建议做好资产配置和动态再平衡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或预期[40][41]
中证全指为什么突然成了香饽饽?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7:32
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市场热度 - 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资管扎堆发行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 包括国金基金 博道基金 国泰海通等[1] - 泓德基金旗下产品泓德智选启航作为早期布局的量化增强产品受到市场关注[1] 中证全指指数特性 - 指数覆盖A股全市场 包含大盘股 中盘股 小盘股及微盘股 实现整体市场均衡配置[2] - 近3年涨幅达9.90% 各阶段表现稳健 今年以来涨18.20% 近1年涨47.19% 近2年涨23.41%[3][4] - 对比其他指数:沪深300近3年涨6.78% 中证500涨8.96% 中证1000涨5.10%[4] 指数增强策略优势 - 通过量化策略筛选优质成份股或适度偏离指数 追求超额收益[4] - 全市场覆盖特性避免结构性踏空风险 适应板块轮动行情[3] - 高选股自由度与市场波动为量化策略提供超额收益空间[5] 泓德基金产品案例 - 泓德智选启航A自2024年3月19日成立至年底涨15.78% 超额收益8.56个百分点(基准涨7.22%)[6] - 2025年以来涨24.93% 超额收益6.73个百分点(基准涨18.20%)[6] - 超额回撤控制稳健 回撤修复速度快[8] - 量化团队采用多因子与AI选股策略 核心成员平均从业经验超10年 风格稳健不赌单一行业[10] 公募与私募产品对比 - 公募基金仅收取1.5%以下固定管理费 无业绩提成[11] - 私募产品通常提取20%业绩报酬(如10%收益中2%归机构)且门槛100万元起[11] - 公募基金申购门槛低至10元 流动性更优[11] 投资定位与策略 - 中证全指增强产品适合作为底仓配置 兼顾全市场覆盖与量化超额收益潜力[12][13] - 稳健型产品契合普通投资者"避免踏空+获取超额"需求 适合长期持有[12][13]
买了指数基金就不用分散投资吗?
雪球· 2025-08-16 21:01
指数基金投资选择 - 近几年指数基金投资方式得到更多认可,但选择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或中证2000等不同规模指数存在难度,各指数近年表现互有优劣[3] 历史数据表现分析 - 过去十年不同规模指数走势差异显著:中证2000波动最大,2015年牛市涨幅显著但回撤也大,沪深300走势平稳,中证500和中证1000介于两者之间[5] - 中证全指表现均衡,多数时间位于中间区间,极端波动较少,体现不同规模指数在市场周期中的波动性与表现差距[5] 年度涨跌幅对比 - 2014-2025年间五个指数年度表现差异显著:小盘指数波动和弹性更大,行情活跃年份涨幅更高但下跌年份跌幅更深,大盘指数走势稳健且涨跌幅区间更窄[7] - 部分年份五个指数方向一致但涨跌幅差距明显,部分年份出现分化如小盘大涨大盘持平,体现不同市值结构在市场周期中的敏感度差别[7] 牛市年份表现 - 2014年全面上涨:沪深300和中证2000涨幅约50%,中证全指、中证500和中证1000涨幅30%-45%[10] - 2015年分化极端:中证2000涨幅超100%,中证1000涨75%,沪深300几乎未涨[11] - 2019年同步上行但幅度温和:涨幅集中在20%-35%,沪深300和中证全指稍占优势[12] - 2020年上涨力度收敛:涨幅普遍10%-20%,沪深300略高于中小盘[13] - 小盘指数在行情爆发期涨幅更大,但并非所有牛市阶段均如此,部分年份大盘和宽基表现更稳健[14] 熊市年份表现 - 2016年温和下跌:中证全指和沪深300跌幅5%-8%,中证500和中证1000跌幅10%-15%,中证2000基本持平[17] - 2018年全线重挫:中证1000跌近40%,中证2000跌超35%,大盘指数跌幅超25%[18] - 2022年全面回落:五个指数跌幅15%-25%,小盘和中证全指跌幅稍大,沪深300跌幅较轻[19] - 2023年多数指数小幅下跌或持平,仅中证2000录得2%正收益[20] - 小盘指数在熊市中调整压力更大,大盘及宽基指数跌幅相对可控但仍难逆势上涨[20] 长期收益与风险汇总 - 中证2000累计收益率最高达197%,年化收益率10.19%,但波动率28.26%,体现高弹性与高风险[23] - 中证全指和沪深300长期收益率分别为84.46%和79.11%,年化收益率5%-6%,波动率较低,夏普比率与中证2000持平[23] - 中证500与中证1000累计收益分别为67.92%和55.63%,年化收益率略低于5%,波动率21%-27%[23] 投资组合构建建议 - 小盘指数在行情向好时表现突出但波动大,大盘及宽基指数涨跌温和且长期持有更稳定[24] - 中证全指通过覆盖广的市场范围降低单一风格或行业波动冲击,涵盖蓝筹股和中小盘股票,在不同市场风格轮动中保持均衡表现[24] - 建议构建投资组合时采用大小盘均衡配置及成长价值风格综合配置,以增强行情适应性[24]
每日钉一下(观察市场涨跌,看上证还是中证指数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8-09 23:26
指数基金投资 - 指数基金是投资者入门的重要工具 提供限时免费课程和配套学习资料帮助掌握投资技巧 [2] 上证指数与中证指数对比 - 上证指数仅涵盖上交所股票 2021年3700多点时为3点几星 当前3600多点却为4点几星 显示两者评价标准不同 [5] - 上交所股票以价值风格为主 牛市涨幅小但熊市抗跌 深交所股票以成长风格为主 牛市弹性大但熊市回调更深 [6][7] - 上证和深证各占A股半壁江山 投资者需结合两者而非仅看上证指数判断市场 [9] 中证系列指数特点 - 中证指数由沪深交易所联合编制 中证全指覆盖两市全部上市公司 2019-2021年累计上涨80% 2021年初达6000多点时为3点几星 [10] - 2019-2021年深交所股票涨幅领先 但2021年后其跌幅也显著大于上交所 体现市场风格轮动特征 [5][10]
多策略配置(二):成长风格的三种表达
长江证券· 2025-07-23 19:36
报告核心观点 - 市场上成长风格指数存在成长风格不纯粹、维度覆盖不高问题,成长因子构建有五个方向,成长风格可分三个维度,成长风格能长期跑赢市场,成长策略中小盘较稳定大盘有波动,2025年成长风格较强 [72][73] 成长因子 成长指数 - 介绍中证全指下多类成长指数,如中证500、沪深300等成长指数,包括指数代码、编制方案、样本个数、核心指标等信息 [13] 成长因子定义 - 因子构建分绝对增长、相对增长、同比、SUE、分析师预期增长五个方向,给出各方向因子含义及计算方法 [16] 成长因子相关性 - 展示各成长因子间相关性数据,数据区间为2009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23日 [19] 成长因子回测 - 呈现各成长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全指的IC、ICIR、超额收益、信息比等回测数据 [22] 三种成长风格 整合成长风格相关性 - 成长风格从相关性划分为财务增长、SUE和分析师预期增长三个维度,展示因子值和因子收益相关性数据,数据区间多为2009年12月31日至2025年5月23日 [27] 整合成长风格回测 - 给出同比类、成长风格各因子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全指的IC、ICIR、超额收益、信息比等回测数据 [28] 各指数成长风格表现 - 展示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全指成长风格相对表现,包括年化收益、最大回撤等指标,不同指数数据区间不同 [30][35][40][44] 成长策略 各指数成长策略表现 - 呈现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全指成长策略净值及风险指标,如年化收益、最大回撤、夏普比等,不同指数数据区间不同 [52][57][62][67] 总结 - 成长风格指数有问题,因子构建分五个方向,成长风格分三个维度,成长风格长期跑赢市场,成长策略中小盘稳定大盘有波动,2025年成长风格强 [72][73]
策略月报:指数化投资策略月报(2025年7月)-20250701
金圆统一证券· 2025-07-01 16:59
核心观点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百分位为71.95%,市场整体从高回报区域回归正常回报区域;仅上证指数风险溢价百分位和当前值匹配度佳,值得关注 [1][8][9] - 中证全指市净率百分位为21.54%,市场整体从低估状态回归正常偏低状态;上证指数、中证800仍处低估状态,值得关注 [1][12][13] - 中证全指乖离率为 -0.03%,市场整体价格水平正常;创业板50从4月超卖状态连续2个月回归,现已基本正常 [1][16][19] - 近6个月价值与成长风格表现各有优劣,风格未定型;低估值风格整体占优,但近1个月高估值风格强势;小市值风格表现明显占优,建议关注小市值标的 [1][23][27] - 行业/主题指数中,投资者可按对估值或动量因子偏好关注参考标的 [1][37] - 近6个月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有超额收益,建议从资产配置角度关注可转债;3类可转债表现不同,建议关注偏股性标的 [2][44][48] 宽基指数择时 风险溢价百分位 - 风险溢价指资产投资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差额,通常越高投资回报越高 [6] - 本报告采用的投资回报评价标准:90>风险溢价百分位>80为高回报,10<风险溢价百分位<20为低回报等 [7]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百分位71.95%,市场整体从高回报回归正常回报;仅上证指数风险溢价百分位和当前值匹配度佳 [1][8][9] 市净率百分位 - 市净率是常用估值指标,通常越低估值水平越低 [10] - 本报告采用的估值评价标准:90>市净率百分位>80为高估,10<市净率百分位<20为低估等 [11] - 中证全指市净率百分位21.54%,市场整体从低估回归正常偏低;上证指数、中证800仍处低估 [1][12][13] 乖离率 - 乖离率测量市场指数或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程度,越大超买超卖越严重,价格回归概率越大 [14] - 本报告采用的乖离率参考阈值:乖离率<-20为超卖,乖离率>+30为超买 [15] - 中证全指乖离率 -0.03%,市场整体价格正常;创业板50从4月超卖连续2个月回归,现已基本正常 [1][16][19] 市场风格轮动 价值VS成长 - 选取000510中证A500指数为价值风格代理指数,931643科创创业50指数为成长风格代理指数 [22] - 近6个月价值与成长风格表现各有优劣,风格未定型,后续走势待观察 [23] 低估值VS高估值 - 选取801823.SI低市盈率指数为低估值风格代表,801821.SI高市盈率指数为高估值风格代表 [24] - 近6个月低估值风格整体占优,但近1个月高估值风格强势,建议关注风格转化可能 [27] 大市值VS小市值 - 选取000903中证100指数为大市值风格代理指数,932000中证2000指数为小市值风格代理指数 [28] - 近6个月小市值风格表现明显占优,建议关注小市值标的 [29] 行业/主题指数轮动 策略逻辑 - 行业/主题指数轮动利用涨跌节奏和周期错位投资,本报告关注低估值轮动和双动量轮动 [33][34] - 低估值轮动选低估值品种投资并定期调整,盈利逻辑是估值均值回归;双动量轮动选时序和截面动量占优品种投资并定期调整,盈利逻辑是追随市场趋势 [34] 标的池 - 构建步骤:选所有中证行业和主题指数组成指数池,剔除无挂钩ETF指数品种,同一指数挂钩多只ETF时仅保留资产净值最大的ETF品种 [35] 参考标的 - 本期筛选出10只市盈率最低指数、10只市净率最低指数、26只符合双动量策略标准指数,投资者可按因子偏好关注 [36][37][39] 可转债指数增强 中证转债VS中证全指 - 通过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超额收益对比评估可转债投资/配置价值 [41] - 近6个月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有超额收益,建议从资产配置角度关注可转债 [44] 偏债性VS偏股性VS股债均衡 - 按可转债属性分为偏债性、偏股性、股债均衡3大类,通过相对中证转债超额收益对比识别占优类型 [45] - 3类可转债近6个月不同时间段表现不同,建议关注偏股性标的 [48]
策略月报:指数化投资策略月报(2025年6月)-20250603
金圆统一证券· 2025-06-03 19:47
报告核心观点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百分位为 80.41%,市场整体处高回报区域;上证指数、沪深 300、中证 800 风险溢价百分位和当前值匹配度佳,值得关注 [1][5][6] - 中证全指市净率百分位为 8.98%,市场整体严重低估;上证指数、创业板 50、沪深 300、中证 800 均严重低估,值得关注 [1][10] - 中证全指乖离率为 -4.03%,市场整体价格水平正常;创业板 50 从 4 月超卖状态回归,后续仍有回归空间 [1][13][15] - 近 6 个月价值、低估值、小市值风格表现占优,建议关注对应风格标的 [1][21][24] - 行业/主题指数中,投资者可按对估值或动量因子偏好,关注报告提示参考标的 [1][33][34] - 近 6 个月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有超额收益,建议从资产配置角度关注可转债;后续重点关注偏股性可转债标的 [1][40][42] 宽基指数择时 风险溢价百分位 - 风险溢价是资产投资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差额,通常风险溢价越高,投资回报越高 [3] - 中证全指风险溢价百分位 80.41%,市场整体处高回报区域;上证指数、沪深 300、中证 800 风险溢价百分位和当前值匹配度佳,值得关注 [5][6] 市净率百分位 - 市净率是常用估值指标,通常市净率越低,资产估值水平越低 [7] - 中证全指市净率百分位 8.98%,市场整体严重低估;上证指数、创业板 50、沪深 300、中证 800 均严重低估,值得关注 [10] 乖离率 - 乖离率测量市场指数或收盘价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程度,乖离率越大,市场超买超卖越严重,资产价格向中枢回归概率越大 [11] - 中证全指乖离率 -4.03%,市场整体价格水平正常;创业板 50 从 4 月超卖状态回归,后续仍有回归空间 [13][15] 市场风格轮动 价值 VS 成长 - 选 000510 中证 A500 指数为价值风格代理指数,931643 科创创业 50 指数为成长风格代理指数 [18] - 近 6 个月价值风格表现明显占优,建议关注价值风格标的 [21] 低估值 VS 高估值 - 选 801823.SI 低市盈率指数为低估值风格代表,801821.SI 高市盈率指数为高估值风格代表 [22] - 近 6 个月低估值风格表现明显占优,建议关注低估值风格标的 [24] 大市值 VS 小市值 - 选 000903 中证 100 指数为大市值风格代理指数,932000 中证 2000 指数为小市值风格代理指数 [25] - 近 6 个月小市值风格表现明显占优,建议关注小市值风格标的 [26] 行业/主题指数轮动 策略逻辑 - 行业/主题指数轮动利用不同指数涨跌节奏和周期错位投资,报告关注低估值轮动和双动量轮动 [30][31] - 低估值轮动选低估值品种投资并定期调整,盈利逻辑是估值均值回归;双动量轮动选时序和截面动量均占优品种投资并定期调整,盈利逻辑是追随市场趋势 [31] 标的池 - 构建步骤:选所有中证行业和主题指数组成指数池,剔除无挂钩 ETF 指数品种,同一指数挂钩多只 ETF 时仅保留资产净值最大的 ETF 品种 [32] 参考标的 - 本期从标的池中筛选出 10 只市盈率最低指数、10 只市净率最低指数、18 只符合双动量策略标准指数,投资者可按对估值或动量因子偏好关注 [33][34] 可转债指数增强 中证转债 VS 中证全指 - 通过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超额收益对比评估可转债投资/配置价值 [37] - 近 6 个月中证转债相对中证全指有超额收益,建议从资产配置角度关注可转债 [40] 偏债性 VS 偏股性 VS 股债均衡 - 按可转债属性分偏债性、偏股性、股债均衡 3 大类,通过不同属性品种相对中证转债超额收益对比识别占优类型 [41] - 3 类可转债近 6 个月不同时间段表现不同,建议后续关注偏股性标的 [42]
投资小知识:指数基金这么多,如何投资更稳妥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3-08 21:52
行业分类 - 行业指数共有11个类别 包括消费 医药 金融 能源等 每家上市公司都归属于一个特定行业 [2] - 主题指数如科技 新能源 养老等 通常跨多个行业 包含与主题相关的公司 [3] 指数投资策略 - 新手建议从宽基指数入手 如沪深300+中证500组合 覆盖A股市值最大的800家公司 去年国家队通过ETF投入数千亿资金 主要配置该组合 [4] - 增加小盘股可搭配中证1000和中证2000 同时投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中证2000的效果接近中证全指 [5] - 行业/主题指数波动较大 建议单个行业配置比例控制在15%-20%以内 [6] - 策略指数需注意风格轮动 A股存在成长与价值风格交替现象 如2019-2020年成长风格占优 2021-2024年价值风格占优 2025年预计回归成长风格 长期收益差异不大但短期表现分化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