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因子
搜索文档
基本面主导风格因子切换,等待趋势确认——2026年金融工程投资策略
申万宏源金工· 2025-11-18 16:02
址 联 你 究 报告 基本面主导风格因子切换,等待趋势确认 2026年金融工程投资策略 证券分析师:沈思逸 A0230521070001 A0230520070003 双虎 沈思逸 A0230521070001 联系人: 2025.11.14 乘势面上 甲门远源 · 2026资本市场投资中 投资要点 今年以来因子表现:成长因子表现突出,长期动量表现偏弱,体现为今年市场行业、板块轮动较快,市场存在关注主题、 短期追涨情绪上升的现象,和"有限关注"因子的历史表现情况相似,散户赚钱效应有所提升;低波动率在沪深300内 表现偏弱,也映射了今年市场呈现高波动特征。 ■ 宏观量化框架复盘:我们构建经济、流动性、信用三个维度各自寻找与风格、行业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市场对宏观数据 的反映构成微观映射,近三年的宏观经济周期切换更频繁。经济前瞻指标判断25年上半年转入下行,年末重新出现回升 信号;流动性量与价呈现互相牵制的特点,体现货币政策整体平稳,而市场交易利率上行,下半年多数时间将流动性修 正为偏弱;信用指标整体偏好,25年上半年交易信用扩张、与社融吻合,下半年逐步转向交易收缩,11月正式触发修正。 ■ 宏观量化风格判断: 价 ...
如何找到下一个高增长机会
招商证券· 2025-11-15 23:27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未来成长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假设已知上市公司下一期的净利润增速,构建投资组合,以验证未来成长确定性对组合表现的提升作用[33]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每年4月30日、8月31日和10月31日调仓。在4月30日,组合等权买入当年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基准组合为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等权组合;在8月31日,组合等权买入当年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基准组合为二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等权组合;在10月31日,组合等权买入当年四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基准组合为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股票等权组合[33] 2. 成长预期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基本面指标筛选,提高历史成长组合在未来实现业绩增长的平均胜率,从历史成长指标走向未来成长指标[47][59]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最新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大于0的公司,构成净利润增长基础股票池[60] 2. 在基础股票池中剔除单季度ROE排名后20%的公司,同时选取单季度ROE斜率排名前50%的公司[60] 3. 根据SUE指标筛选出排名前30%的公司,构建最终组合[60] 3. 技术面精选成长预期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在成长预期组合的基础上,运用量价指标进一步提升组合表现,完成从未来成长指标到未来股价表现的转化[75][90]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在成长预期组合的基础上,通过盈余公告次日开盘超额指标确认利好,选出超额最高的前100只股票[92] 2. 在剩余股票中根据换手率均线标准差指标筛选出换手率均线标准差最小的前30只股票构成最终组合[92]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未来成长组合 总收益948.13%,年化收益16.96%,年化波动率25.55%,最大回撤30.12%,夏普比率0.66,卡玛比率0.56[35] 相对基准组合超额年化收益4.11%,超额波动率1.39%,信息比率2.96,超额最大回撤5.13%[35] 2. 成长预期组合 总收益1910.58%,年化收益25.97%,年化波动率27.40%,最大回撤43.67%,夏普比率0.95,卡玛比率0.59[65] 相对中证500指数超额年化收益18.91%,超额波动率8.72%,信息比率2.17,超额最大回撤20.07%[65] 平均持仓175只,平均单边换手率32%[69] 3. 技术面精选成长预期组合 总收益8521.65%,年化收益40.89%,年化波动率28.17%,最大回撤38.38%,夏普比率1.45,卡玛比率1.07[96] 相对中证500指数超额年化收益32.99%,超额波动率11.03%,信息比率2.99,超额最大回撤26.90%[96] 平均单边换手率67%,各期平均市值113亿元[10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标准化预期外盈利因子(SUE)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企业盈利增速是否突破历史长期趋势[5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SUE = \frac{当前季度归母净利润 - (去年同期单季度归母净利润 + 过去8个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值)}{过去8个季度的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值的标准差}$$[24] 2. 单季度ROE同比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ROE单季度同比变化,衡量企业盈利效率的变化[24] 3. 单季度ROE斜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企业盈利效率是否有提升[5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四个季度单季度ROE与时间回归的斜率/四个季度单季度ROE均值[50] 4. 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斜率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过去一年企业盈利增速是否加速[5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过去四个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与时间回归的斜率/四个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值[50] 5. 单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企业盈利增长是否有营收支撑[50] 6. 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企业盈利增长是否带来现金流的增长[50]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单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净资产[50] 7. 盈余公告次日开盘超额因子(AOG) **因子构建思路**:市场对于公司公告业绩的认可程度[78]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AOG_{t} = Open_{t}/Close_{t-1} - Open_{mkt,t}/Close_{mkt,t-1}$$[78] 其中$Open_{t}$、$Close_{t-1}$分别为股票在t、t-1时刻的开盘价和收盘价,$Open_{mkt,t}$、$Close_{mkt,t-1}$分别为市场指数在t、t-1时刻的开盘价和收盘价[78] 8. 换手率均线标准差因子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个股换手率均线的收敛程度来刻画公司的短期市场显著性[8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turn\_std_{t} = std(ma_{1},\ ma_{5},\ ma_{10},\ ma_{20},\ ma_{60},\ ma_{100})$$[81] 其中$ma_{1}$为个股单日换手率,$ma_{5}$为个股过去5个交易日平均换手率,以此类推[81] 9. Amihud非流动性因子(ILLIQ)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股票收益对每单位交易额的敏感程度,反映流动性风险[86]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ILLIQ_{i,t} = \mathrm{Avg}\left[{\frac{\left|r_{i,d}\right|}{Vol_{i,d}}}\right]$$[86] 其中$\left|r_{i,d}\right|$为股票i在d天的绝对收益,$Vol_{i,d}$为股票i在d天的交易额(百万)[86]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标准化预期外盈利因子(SUE) IC均值3.06%,IC胜率76.34%,ICIR 2.32,t值9.15,多头年化超额8.22%,多空年化收益14.77%[31] 2. 单季度ROE同比因子 IC均值3.06%,IC胜率73.66%,ICIR 1.93,t值7.58,多头年化超额2.06%,多空年化收益5.44%[31] 3. 盈余公告次日开盘超额因子 在成长预期组合中分组测试,第三组(超额最高)表现最优,年化收益31.61%,夏普比率1.10,卡玛比率0.77[80] 4. 换手率均线标准差因子 在成长预期组合中分组测试,第一组(标准差最小)表现最优,年化收益33.63%,夏普比率1.21,卡玛比率0.94[84] 5. Amihud非流动性因子 在成长预期组合中分组测试,第三组(非流动性最大)表现最优,年化收益35.52%,夏普比率1.20,卡玛比率0.92[89]
2026年金融工程投资策略:基本面主导风格因子切换,等待趋势确认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14 19:44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基本面将主导2026年风格因子切换,市场正等待趋势行情确认,配置建议遵循先价值后成长的路径[4] - 宏观量化模型判断2026年风格将经历价值→成长→均衡→价值的切换,当前经济前瞻指标进入上行阶段,盈利预期回升,支持先价值后成长的配置顺序[4] - 市场趋势自2025年8月转入震荡,10月下旬起趋势概率提升,趋势确认后价值因子和长期动量因子将受益,成长因子则在震荡行情中胜率更高[4] 因子表现总结 - 2025年以来成长因子表现突出,在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样本空间内的多空收益分别为37.93%、18.57%和23.05%,而长期动量、低波动率和红利因子出现回撤[9][10][12] - 低波动率因子在沪深300内表现偏弱,多空收益为-15.44%,映射了市场高波动特征,与2017年、2020年市场转好时的低波因子表现不佳情况相似[12][22][25] - 长期动量因子表现偏弱,体现市场行业和板块轮动较快,未形成明确主线,与成长因子在下半年呈现反向特征[12][17][20] 宏观量化框架观点 - 宏观量化框架构建经济、流动性、信用三个维度与风格、行业的对应关系,通过市场对宏观数据的反映构成微观映射,近三年宏观经济周期切换更频繁[36][37][38] - 经济维度显示2024年下半年上行后,2025年上半年转入下行,年末重新出现回升信号,中证800一致预测ROE变化与GDP同比变化历史周期吻合[43] - 流动性维度呈现量与价互相牵制特点,货币政策整体平稳但市场交易利率上行,2025年下半年多数时间流动性被修正为偏弱[54][55][60] - 信用维度在2025年上半年交易信用扩张、与社融吻合,下半年逐步转向交易收缩,11月正式触发修正[65] 2026年权益量化展望 - 宏观维度显示市场关注点从流动性转向经济与通胀,经济基本面成为关键驱动因素,经济前瞻指标进入上行阶段,盈利预期回升[82][85][86] - 市场趋势判断自2025年8月转入震荡,10月下旬起趋势概率提升,价值因子在趋势行情中表现更好(趋势IC胜率达71.05%),成长因子在震荡行情中胜率更高(震荡IC胜率达64%)[92][97][98][101] - 情绪变化自2025年7月以来有支撑,整体偏暖趋势温和,价量一致性企稳,相比2024年"924"行情更稳定[102][104][105] - 行业轮动速度在2025年持续放缓但历史上仍不高,可重点关注拥挤度偏低且形成趋势的行业,如电子、计算机拥挤度缓和,中游企业呈现低拥挤、趋势起步状态[106][108][112][116]
华夏创成长ETF(159967)投资价值分析:动量+成长双因子驱动,把握趋势行情进攻属性
金融街证券· 2025-11-11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动量因子可放大收益,动量因子与成长因子叠加能捕捉趋势并增添基本面安全垫,适合中等风险偏好投资者,“成长 + 动量”双因子投资逻辑在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及其挂钩产品华夏创成长 ETF 上得到实践 [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品基金—华夏创成长 ETF(159967) - 该 ETF 紧密跟踪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为投资者提供布局创业板动量成长领域的被动指数投资工具,由华夏基金管理,中国农业银行托管,2019 年 6 月成立并于 7 月上市,申赎有一定规则,关联多只基金 [11] - 牛市阶段进攻性突出,2019 年 6 月成立以来净值增长 113.97%,近半年涨幅 46.51%,但中期波动需关注,适合追求成长风格的配置型资金 [14] - 基金经理荣膺在管 21 只基金,规模 1,382.92 亿元,华夏基金 ETF + 货基双轮驱动,在管公募共 519 只,总规模 20,415.71 亿元 [15][19] 跟踪指数—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399296.SZ) - 聚焦高成长性与强势动量效应,从创业板选 50 只样本股,采用派氏加权法,每季度调整样本及权重,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标的 [20][21] - 长短期超额收益显著,自 2019 年发布以来累计收益率达 157.46%,2025 年 5 月 1 日以来达 40.24%,分年度表现彰显高成长弹性 [31][35] - 权重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 76.63%,多为科技成长板块龙头,成分股表现有阶段性特征,权重股主导指数走势 [37][47] - 行业分布高度集中,通信、电力设备等前四大行业合计权重 79.72%,细分行业通信设备与电池行业权重领先,科技成长板块主导指数波动 [52][58] -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2 日,市盈率 TTM 为 40.83 倍,处于历史中枢水平,有成长溢价特征 [61] - 成分股成长属性突出,2019 - 2024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预计 2025 - 2026 年继续保持增速,盈利效率较高,ROE 有韧性波动 [64][68] - 高成长弹性和超额收益源于样本筛选聚焦成长与动量、因子倾斜加权强化优质因子暴露、资产特性高成长高弹性、动态调整及时捕捉市场变化 [71] 样本空间—创业板综合指数 - 成分股呈现“小市值主导数量、大市值主导权重”分布特征,行业权重呈现“电力设备主导、科技板块崛起、医药权重收缩”动态格局 [76][78] - 成长性优势显著,2020 - 2024 年营收增速持续领先核心宽基,盈利质量有相对优势,行业结构聚焦科技成长,凸显新质生产力布局优势 [79][88]
盈利因子收益走强
国投期货· 2025-11-10 20: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信五风格-稳定★☆☆,一颗星代表偏多,判断趋势有上涨驱动,但盘面可操作性不强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截至2025/11/07当周,通联全A(沪深京)、中证综合债与南华商品指数周度涨跌幅分别为0.63%、-0.01%、-0.47%;公募基金市场转债类产品收益表现好,普通股策略指数小幅收跌,中性策略产品涨多跌少,有色金属ETF小幅转弱,豆粕ETF收益占优 [4] - 上周五中信五风格收益分化,仅消费风格收跌,稳定与周期风格表现偏强;成长风格相对强弱环比下降,金融风格相对强弱动量边际回升;各风格基金产品平均收益跑输基准指数,市场对金融风格偏移度下降;本周拥挤度指标回落,成长风格拥挤度降至近一年中等分位区间 [4] - 截至上周中性策略合约基差震荡小幅走弱,IH基差接近三月均值下方1倍标准差水平;IC、IM对应指数ETF平均溢价率回升至近三月中等分位区间附近 [4] - 近一周盈利因子收益表现优,周度超额收益率为0.97%,成长因子超额显著压缩,残差动量因子环比走低但走强;本周因子截面轮动速度小幅回升,位于近一年中等分位区间 [4] - 根据风格择时模型评分,本周金融风格边际回落,消费风格小幅走强,信号偏向稳定风格;上周风格择时策略收益率为1.85%,对比基准均衡配置超额收益率为0.97%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近期市场收益 - 展示通联全A(沪深京)、中证综合债(净)、南华商品的周度、月度、季度、半年度收益率 [6] 近一年公募基金产品成立规模 - 展示单月成立规模及月度环比数据 [7] 公募基金主要策略指数周度收益率 - 展示普通股票、被动指数、增强指数等策略指数周度收益率 [9] 公募基金主要策略指数近三月最大回撤 - 展示各策略指数近三月最大回撤数据 [9] 中信风格指数相对轮动图 - 展示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风格近一周、上一周、近一月等不同周期的相对强弱和相对强弱动量数据 [11] 基金风格指数超额收益表现 - 相关数据来源通联数据和国投期货 [12] 基金风格拥挤度 - 展示周期、成长、消费、金融风格拥挤度数据 [13] 中信风格指数净值走势 - 展示金融、周期、消费、成长、稳定风格净值走势 [14] 本周Barra单因子风格偏好 - 展示估值、成长、盈利等因子近一周、上一周、近一月的风格偏好数据 [16] Barra单因子风格策略超额收益表现 - 展示各因子风格策略超额收益表现数据 [17] 今年以来Barra单因子风格超额净值走势 - 报告未详细展示相关内容,但提及该部分 [19]
信用指标修正,价值因子得分提高——量化资产配置月报202511
申万宏源金工· 2025-11-04 16:02
因子配置观点 - 宏观量化与因子动量结合进行因子选择,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因子得分靠前[1] - 当前经济出现回升迹象、流动性略偏松、信用指标略好,修正后宏观方向为经济好转、流动性偏弱和信用收缩[3] - 价值因子得分明显提高并在沪深300中成为共振因子,成长因子宏观得分下降但结合动量后仍被选中[4] - 10月沪深300中成长因子IC为正,价值、红利因子反弹明显;中证500中价值因子反弹,成长因子出现回撤[4] 经济前瞻指标 - 2025年11月经济前瞻指标处于2025年9月以来上升周期的中部,预计未来3个月小幅上行,2026年3月达到顶部拐点[6] - 2025年10月PMI为49,PMI新订单为48.8,均较上月下降,但周期项与模型预期一致[6]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挖掘机产量当月同比、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等多个领先指标均位于上升周期[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预计位于9月以来平台期末期,即将在12月开启下降周期[10] - M2同比指标位于7月以来下降周期的中期,预计未来将持续下降[9] 流动性环境 - 流动性综合信号近三个月(2025年8月、9月、10月)均为1,整体维持略偏松状态[12][13][16] - 2025年10月利率信号偏紧(综合信号为1),但货币净投放为0.41标准差倍数(偏松),超储率1.51%高于历史同期(偏松)[13][16] - 10月长端利率快速上升后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均线,短端利率略高于均线[13] 信用状况 - 社融存量同比连续2个月下降,信用总量指标继续回落,信用结构小幅回升,指标总体呈现小幅扩张[17] - 信用价格维度信号宽松(信用利差、贷款利率、信托收益率信号均为1),信用总量维度信号中性(综合信号为0),信用结构维度信号略偏弱(综合信号为-0.33)[17] 大类资产配置 - 结合经济上行、流动性偏紧、信用收缩的环境,对债券观点偏弱,黄金由于动量转弱配置比例降至10%,A股配置提升[18] - 激进型配置权重为A股70%、黄金10%、国债10%、企业债10%,商品和美股配置权重为0%[18] 市场关注点 - 通过Factor Mimicking模型跟踪市场关注点,2023年以来信用和通胀(通缩)关注度较高[19] - 近阶段尤其是2024年9月24日行情以来流动性持续为最受关注变量,表明市场受流动性驱动较多[19] - PPI相关关注度近期持续回升,10月末小幅超越经济关注度[19] 行业配置建议 - 行业配置倾向于选择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行业,本期行业选择整体偏价值[21] - 对经济最敏感的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煤炭、建筑装饰、钢铁、综合、银行[21] - 对信用最敏感的行业包括商贸零售、钢铁、银行、房地产、社会服务、建筑装饰[21] - 综合得分最高的行业包括钢铁、煤炭、建筑装饰、银行、商贸零售、房地产[21]
我和AI对话三分钟,跑出了一个五年超额107%策略
Wind万得· 2025-11-04 06:51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AI平台Alice进行实战演练,仅通过对话无需编程即可完成从策略生成到验证优化的全过程,展示了AI在投资策略开发中的高效应用 [2][23] - 传统红利低波策略在2024年8月后因市场风格转向成长而失效,但通过AI平台快速诊断原因并融入成长因子,实现了策略的进化与优化 [7][10][11][21] - AI平台Alice能够将“想法→策略→回测→执行”转化为可对话的闭环,极大提升了策略研究和迭代的效率 [23][26] 策略初始表现与问题诊断 - 初始红利低波增强策略(基于股息率和低波动率从中证800选前100只股票,季度调仓)在2021年至2024年中超额收益稳步向上,但2024年8月开始掉头下行 [5][7] - 该策略近一年年化波动率为13.27%,近三年为15.28%,回测区间为16.47%;近一年年化夏普比率为0.85,近三年为1.08,回测区间为0.45;最大回撤近一年为8.90%,近三年为16.69%,回测区间为20.60% [7] - 归因分析显示,在价值风格区间(总计2.15年)策略表现优秀,例如在2021-08-05至2023-04-24区间获得32.77%的超额收益;但在成长风格区间(总计1.83年)明显落后,例如在2024-02-05至2024-03-19区间超额收益为-6.75%,在2024-08-27至2025-10-09区间超额收益为-30.95% [10] 策略优化与进化过程 - 第一轮优化是在原策略中加入主营业务收益增长率TTM和净利润增长率TTM两个成长因子,结果显示近一年收益明显改善,与成长风格市场环境匹配度更强 [11][13] - 第二轮优化是借鉴红利低波指数的编制方法,先筛股息率TTM最高的前100只股票,再取其中波动率最低的50只,接着按主营业务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综合打分,最后选前15只股票进行季度调仓和股息率加权 [16][17][18][19][21][25] - 优化后的“红利低波+成长再增强”策略在2025年开始表现显著改善,总收益提升,超额曲线重新抬头 [21] AI平台功能与价值 - Alice AI指数策略平台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一键生成策略方案并自动回测验证,例如用户输入指令后三分钟即自动生成净值曲线 [2][5][23] - 平台支持情景分析和归因诊断功能,能快速定位策略在不同市场风格下的表现差异 [8][10] - 平台实现了从策略生成、回测验证、归因诊断到方案优化的完整研究链路闭环,无需编写代码或复杂建模,极大降低了策略开发门槛并提升了效率 [23][26]
信用指标修正,价值因子得分提高:——量化资产配置月报202511-202511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3 19:42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宏观经济环境呈现“经济好转、流动性偏弱和信用收缩”的格局,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倾向于提升A股权重,降低黄金配置,并在因子和行业选择上强调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风格,价值因子得分显著提高 [3][8][26] 价值因子表现与选择 - 根据宏观量化与因子动量结合的方法,当前选择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因子,价值的得分明显提高,在沪深300中成为共振因子 [3][8] - 成长因子的宏观得分进一步下降,但结合动量后仍然被选中;小市值因子虽流动性支持力度不大,综合其他宏观因素后本期仍被选中 [3][8] - 2025年10月,沪深300中的成长因子IC仍为正,而价值、红利因子反弹明显;中证500中价值因子同样反弹,成长因子出现回撤 [9][10][12] - 2025年11月的综合因子选择显示,沪深300中选中的因子为成长、价值、红利;中证500中为成长、价值、低波动率、短期反转、小市值;中证1000中为成长、低波动率、小市值 [9] 宏观经济指标方向 - 经济前瞻指标模型提示,2025年11月处于2025年9月以来上升周期的中部,预计未来3个月小幅上行,在2026年3月达到顶部拐点 [3][14] - 具体领先指标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挖掘机产量当月同比、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等多个指标处于上升周期中 [14][18][19] - 流动性方面,10月利率信号偏紧(长端和短端利率均高于均线),但货币量信号宽松(货币净投放为正,超储率高于历史同期),综合流动性指标维持略偏松 [3][21][22][24] - 信用指标总体呈现小幅扩张,但社融存量同比连续2个月下降,信用总量指标继续回落,信用结构小幅回升 [3][25] 大类资产配置观点 - 结合经济上行、流动性偏紧、信用收缩的环境,债券观点偏弱,黄金因动量转弱配置比例降至10%,A股配置提升 [3][26] - 2025年11月大类资产配置的激进型权重为:A股70%、黄金10%、国债10%、企业债10%,商品和美股配置为0% [26] 市场关注点变化 - 市场关注点正从流动性驱动转向经济基本面,2023年以来信用和通胀关注度高,近阶段流动性持续为最受关注变量,但10月末PPI关注度小幅超越经济,处于交替期 [3][27][28] 行业配置建议 - 行业配置倾向于选择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行业,整体偏价值风格 [3][29][30] - 对经济最敏感的行业前三位是公用事业、煤炭、建筑装饰;对信用最不敏感的行业前三位是商贸零售、钢铁、银行;综合得分最高的行业前三位是钢铁、煤炭、建筑装饰 [30]
量化资产配置月报:信用指标修正,价值因子得分提高-2025110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3 17:46
核心观点 - 价值因子得分明显提高,成为沪深300中的共振因子,而成长因子宏观得分进一步下降但仍被选中[3][8] - 大类资产配置提升A股至70%,黄金因动量转弱配置比例降至10%,债券观点偏弱[3][29] - 经济前瞻指标维持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11月处于9月以来上升周期中部,2026年3月达到顶部拐点[3][14] - 流动性整体略偏松,利率信号偏紧但货币量投放维持宽松,超储率高于历史同期[3][23][26] - 信用指标总体呈现小幅扩张,社融存量同比连续2个月下降,信用结构小幅回升[3][28] - 市场关注点从流动性转向经济基本面,10月末PPI关注度小幅超越经济[3][30] - 行业配置倾向于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偏价值行业,如钢铁、煤炭、建筑装饰等[3][33] 因子选择与表现 - 价值因子得分明显提高,在沪深300中成为共振因子,成长因子宏观得分下降但结合动量后仍被选中[3][8] - 10月沪深300中成长因子IC仍为正,价值、红利因子反弹明显,中证500中价值因子同样反弹,成长因子出现回撤[9][11] - 因子选择方法结合宏观量化与因子动量,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因子得分靠前[6][8] - 2025年11月沪深300选中成长、价值、红利因子,中证500选中成长、价值、低波动率、短期反转、小市值因子[9] 宏观经济指标 - 经济前瞻指标显示2025年11月处于9月以来上升周期中部,预计未来3个月小幅上行,2026年3月达到顶部拐点[3][14] - PMI新订单指标2025年10月为48.8,处于2025年8月以来上升周期末期,预计未来小幅下降[14][19]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位于2025年9月以来上升周期,预计2026年1月达到顶部[14][19] - 产量挖掘机当月同比位于2025年3月以来上升周期中期,预计持续上升至2026年5月达到峰值[19][20] - M2同比位于7月以来下降周期中期,预计未来持续下降,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居民户短期当月值位于2025年7月以来上升周期顶部[18][19][20] 流动性环境 - 10月利率信号偏紧,长端利率快速上升后小幅回落但仍高于均线,短端利率略高于均线[3][23][24] - 货币量投放维持在0以上,超储率水平回升至1.51%,高于历史同期,综合流动性指标维持略偏松[3][23][26] - 近三个月流动性综合信号均为1,其中2025年10月利率观点偏紧,货币净投放0.41倍标准差偏松,超储率1.51%偏松[23] 信用状况 - 信用指标总体呈现小幅扩张,社融存量同比连续2个月下降,信用总量指标继续回落,信用结构小幅回升[3][28] - 信用价格指标偏宽松,信用利差、贷款利率、信托收益率均高于12个月均线,信用总量指标中新增社融累计同比偏宽松但社融存量同比偏紧[28] - 信用结构指标中居民加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偏紧,长期减短期贷款占比偏宽松[28] 市场关注点变化 - 2023年以来信用、通胀关注度较高,近阶段流动性持续为最受关注变量,市场受流动性驱动较多[3][30] - 经济、PPI相关关注度近期持续回升,10月末PPI关注度小幅超越经济,当月处于交替期无最受关注变量[3][30] - 通过Factor Mimicking模型跟踪代理组合波动变化,识别市场最关注宏观变量[30] 行业配置建议 - 行业选择倾向于对经济敏感、对信用不敏感的行业,整体偏价值风格[3][33] - 经济得分最高行业包括公用事业、煤炭、建筑装饰、钢铁、综合、银行[33] - 信用得分最高行业包括商贸零售、钢铁、银行、房地产、社会服务、建筑装饰[33] - 综合得分最高行业为钢铁、煤炭、建筑装饰、银行、商贸零售、房地产[33]
指数增强策略跟踪周报-20251102
湘财证券· 2025-11-02 19:40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为中证1000指数及其增强策略在2025年表现强劲,本周(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指数收益为1.18%,在主要指数中表现突出,本年策略收益达29.99%,超越基准指数3.99个百分点 [3][4][5][18] 近期市场表现 - 本周(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主要指数中,中证1000和中证500指数收益领先,分别为1.18%和1.00%,而科创50和上证50指数收益落后,分别为-3.19%和-1.12% [3][7] - 本年以来,微盘指数和创业板指收益排名靠前,分别为67.31%和48.84%,中证红利和上证50指数收益排名靠后,分别为0.83%和12.17% [3][8] 中证1000指数增强策略 - 策略构建采用多因子量化选股方法,对估值、质量、成长、分析师、技术等因子进行加权合成,回测时间为2018年至2024年2月29日,IC加权策略在2024年收益更高,故在周报中持续跟踪 [11] - 策略通过均值-方差模型在指数成分股内构建组合,控制风格、行业及相对基准暴露,每月末调仓,持股数量约为90只 [11] 策略收益表现 - 本周策略收益为1.03%,同期指数收益为1.18%,超额收益为-0.15% [4][12] - 10月份策略收益为0.27%,同期指数收益为-0.90%,超额收益为1.17% [4][14] - 本年以来策略收益为29.99%,同期指数收益为26.00%,超额收益为3.99% [4][15] 投资建议与指数优势 - 中证1000指数2025年表现强劲,得益于其鲜明的产业布局,深度聚焦于新能源、半导体、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的小市值公司 [5][18] - 作为中小盘指数代表,中证1000具有高弹性、高波动的特点,但临近年末需注意市场风险偏好缩紧带来的高波动风险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