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投顾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交出上市以来“最佳中期业绩”:大赚137亿元,拟分红4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8 21: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 [1] - 基本每股收益0.8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1% [1] - 宣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90元(含税),合计派发42.98亿元,占中期净利润32.53% [1] 业务条线收入结构 - 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44.97亿元(同比+8.15%),占总收入43.87%,为最大收入来源 [1][2] - 经纪业务收入93.19亿元(同比+21.11%),营业利润率37.67% [1][2]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0.17亿元(同比+22.32%),营业利润率39.64% [1][2] - 证券承销业务收入20.54亿元(同比+19.16%),营业利润率21.94% [1][2] - 公司整体营业利润率53.52%,同比增加2.33个百分点 [2] 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 - 财富管理客户数量超1650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超12万亿元,较上年末均增长4% [3] - 金融产品保有规模6000亿元,买方投顾资产保有规模1100亿元,配置型FOF保有规模100亿元 [3] - 资产管理总规模1.556万亿元,其中集合资管3608.99亿元、单一资管9077.76亿元、专项资管2875.67亿元 [3][4] - 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12.83%,行业排名第一 [3] - 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2.8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规模2.10万亿元 [5] 国际业务表现 - 中信证券国际营业收入14.92亿美元(同比+53%),净利润3.87亿美元(同比+66%) [6] - 完成30单境外股权项目,承销规模29.89亿美元,其中港股IPO18单、再融资9单 [7] - 完成160单中资离岸债项目,承销规模24亿美元,市场份额4.36%,排名市场第二 [7] - 中信证券华南营业收入7.46亿元,净利润2.36亿元 [8] 运营与组织变化 - 权益及另类投资业务加强低估值蓝筹研究,加大量化投资与非方向性对冲策略布局 [2]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策略研发,严格控制风险并扩大收益来源 [2] - 集团员工总数26083人(母公司15087人),较2024年末减少698人 [9][10][11]
突破千亿,中金财富买方投顾何以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21:13
行业政策与趋势 - 2025年5月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加速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1] - 买方投顾成为行业大势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通过投资陪伴和个性化资产配置帮助客户实现长期回报 [2] - 财富管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突破120万亿元 较2020年翻番 [26] 公司业务模式转型 - 中金财富2019年提出买方投顾理念 核心区别在于通过收取与客户资产规模相关费用实现利益一致 从客户视角出发 [3][4] - 打破传统卖方销售模式弊端 避免机构追逐热点和销售误区 [5] - 2019年推出系统化资产配置投研体系"中国50" 2020年获首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 后续迭代推出微50/公募50/股票50/ETF50等多层次服务矩阵 [6] 客户服务与产品体系 - 针对大众客户提供普惠化工具和简单化流程 包括公募50/ETF50及金慧诊账户诊断服务 [7][8] - 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场景解决方案 涵盖财富传承/家族治理等 [8] - 建立五层次顾问服务金字塔体系 包括资讯/产品/行为/规划/心念顾问 通过心理陪伴和行为引导保持客户理性决策 [8] 业务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买方投顾资产保有规模突破1000亿元 累计服务超40万人次 [2] - 中国50池股票策略管理人代表产品2020年至2025年6月末累计平均回报达91% 显著跑赢市场均值 [9] - 中国50私享专户超90%客户实现盈利 近半客户追加复购 [10] - 公募50保有规模逆市增长突破百亿 ETF50签约客户超6.3万人次 签约客户ETF保有规模同比增长291% [12] 核心能力建设 - 资产配置方面严控风险多元配置 立足多资产优势挖掘收益 2024年创新推出养老金融场景并加大中低波产品供给 [14][16] - 专业投研方面拥有15年积淀 跟踪覆盖国内外上万只金融产品 2024年推出中国50中央账户搭建平台化投研机制 [19] - 产品研选通过率仅1% 累计研究投入超100万小时 跟踪机构超8000家 评估管理人超1000家 合作机构超200家 [20][21] 客户陪伴与服务创新 - 累计举办线上直播超1000场 线下活动近13000场 陪伴客户超2900万人次 [24] - 中国50客户平均持有期达2.5年 体现长期陪伴价值 [25] - AI技术应用实现规模化落地 包括AI辅助投资决策和IC Copilot投顾赋能工具 [28][29] - 自研RITAS数字化平台支持千人千面财富管理需求 [29] 未来发展战略 - 深入参与客户整体财务规划 引入家庭理财/养老等场景产品 [31] - 2025年5月升级推出ETF50-恒享 采用基于AUM的收费模式 [34] - 覆盖年轻世代/子女教育/养老退休/家族传承/企业客户等多元化场景需求 [35]
A股再上3600点,券商降佣仍在持续
36氪· 2025-08-05 19:28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5日A股震荡走高,沪指站上3600点,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1.6万亿元,超过3900只个股上涨 [1]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长70.5%,环比增长19.27%,截至7月末A股新开户数量达1456.13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88% [1] 券商经纪业务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证券经纪业务分支机构实现沪深A股交易量47.95万亿元,同比上升69.2%,占全国沪深A股成交量的30.12% [1][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含佣金收入、利息)为148.44亿元,同比上升47.1%,其中356家分支机构营业收入过1000万元,占比41% [1][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存量客户资金账户合计3793万户,同比上升10.6%,新增资金账户数249万户,同比上升18.6% [3] - 上海地区分支机构期末客户资产总额为12.65万亿元,同比上升23.3%,资产总额最大的分支机构达1.25万亿元,占比9.9% [4] 佣金率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A股平均佣金率为0.201‰(去除高频量化业务为0.216‰),同比下降8.2%,本地分支机构佣金率为0.260‰,异地分支机构为0.181‰ [5] - 券商行业佣金率下滑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存量竞争下佣金率甚至低至万1或万一 [2][5] - 机构佣金率也在下降,例如广发证券2023年机构佣金率为6.73%,2024年降至4.49%,中信建投2023年为7.17%,2024年降至5% [5] 行业转型 - 券商经纪业务分支机构数量减少,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共计853家,较2024年减少17家,A类营业部减少35.87%,C类轻型营业部成为主流 [4] - 买方投顾被视为券商经纪业务的未来,对投顾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最快转型成功的券商将获得弯道超车机会 [6]
中资券商的下一个10年:做难而正确的事
梧桐树下V· 2025-07-08 16:22
中国证券行业转型与升级 一、行业现状与转型背景 -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达1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同比跃升21.3%至1672.57亿元,行业高速增长但需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行业平均佣金率降至万分之2.4,营业部网点数量从2021年峰值11850家收缩至2024年11647家,规模扩张模式边际效益消退 [2] - 新国九条等政策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整合,2024年Top3、Top5、Top10券商营收占比分别达36%、50%、74%,较2010年提升11、16、22个百分点 [2] 二、转型核心方向 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五篇大文章 - 券商需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将服务实体经济转化为可量化产业穿透力 [1] - 中金公司2024年服务6100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投贷联动协助60多家中小企业获银行授信,绿色项目交易规模超4500亿元 [6] 2 财富管理转型 - 资管新规推动券商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模式进阶,中金财富"50系列"服务规模达870亿元,财富管理总客户数增长至850万 [7][8] - 中国银河普惠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1600亿元,强化"老百姓身边的理财顾问"定位 [8] 三、国际化与竞争格局重塑 1 国际对标与差异化路径 - 美国Top10券商营收占比近70%,形成综合巨头(如高盛)与精品机构(如Evercore)共生格局,为中资券商提供镜鉴 [9][10] - 中金公司主导中国企业全球IPO融资,2024年完成近400单海外及跨境项目,交易规模超9000亿元,国际网络覆盖越南、迪拜等地 [12] 2 头部券商全球化布局 - 国泰海通服务网络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境外布局最广券商 [13] - 2025年港股IPO募资规模重回全球首位,中金公司参与承销20单项目,保荐13单,主导宁德时代等重点项目 [12] 四、能力建设与未来挑战 - 头部券商需承担合规标杆建设者、行业生态守护者、监管政策传导者三重责任,提升全球竞争力 [14] - 对标高盛40年风险定价模型,中资券商需以十年定力攻克持续盈利能力、全球作战体系及风险定价话语权等障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