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聚醚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长华化学接受华泰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上半年净利润大增62.71%
新浪财经· 2025-09-04 18:42
公司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2.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2.71% [1] - 公司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实施差异化竞争及降本增效策略,经营业绩取得较好增长 [1]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 - 项目主要建设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装置,属于特种聚醚业务规模扩大 [1] - 项目顺应行业绿色发展趋势与国家"双碳"政策,对现有业务有提升作用 [1] - 二氧化碳聚醚下游应用市场与传统聚醚多元醇部分重合,还因其优异物理性能可用于胶黏剂等多个领域 [1] 产品应用与竞争优势 - 在汽车复合绵应用上相比传统多元醇体系性能改善且具绿色低碳优势,对进口特种聚酯多元醇有替代效应 [1] - 在普通聚醚海绵中添加可优化物性、提升多种性能,在践行"双碳"政策的家居、服装、汽车行业有添加价值 [1] - 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合成革领域可替代进口聚碳酸酯二醇,具备物理性能接近、增强柔软度、降成本或增强绿色低碳属性优势 [1] 市场前景 - 二氧化碳聚醚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应用领域广泛,潜在客户群体包括有绿色低碳、提升性能或降低成本需求的客户 [2] - 全球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随着碳减排政策强化,绿色低碳化学品市场需求有望增长 [2] - 二氧化碳聚醚制备的聚氨酯材料性能优异且易降解再生,预计未来在聚氨酯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大 [2]
长华化学(301518) - 2025年9月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4 18: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2.8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62.71% [2]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 - 建设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装置,属于特种聚醚业务规模扩大 [2] - 项目顺应绿色经济政策导向,响应"双碳"政策,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2] - 有助于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并提高竞争力 [3] 产品应用优势 - 下游应用覆盖火焰复合绵、聚酯绵、内衣绵、慢回弹绵及胶黏剂、弹性体、涂料等十余个领域 [4] - 在汽车复合绵中兼具高性能、碳中和及可循环特性,可替代进口特种聚酯多元醇 [4] - 添加后能优化海绵物性,提升耐水解性、抗氧化性和抗黄变性 [4] - 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和合成革领域可替代进口聚碳酸酯二醇,降低成本并增强绿色属性 [4] 市场前景与特性 - 具有低温柔顺性、耐水解性、力学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物理优势 [6] - 分子链含碳酸亚丙酯键,更易降解再生,支持可持续循环 [6] - 全球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推动需求增长 [5] - 聚氨酯行业市场容量预计持续扩大 [6]
长华化学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62.71%,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8 06:5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2.3亿元,同比下降15.8% [1] - 归母净利润4112.85万元,同比上升62.71%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243.1万元,同比大幅上升589.05% [1] - 扣非净利润4028.11万元,同比显著上升93.88%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6.39%,同比增幅56.03% [1] - 净利率3.34%,同比增幅93.1% [1] - 每股收益0.3元,同比上升66.67% [1] - 历史净利率中位水平1.91%,显示产品附加值不高 [3]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49元,同比大幅改善192.8% [1] - 货币资金5.91亿元,同比下降5.06% [1] - 应收账款1.58亿元,同比下降10.81% [1] - 应收账款/利润比率达271.52%,需关注回款风险 [3] 资本结构与费用控制 - 有息负债3.98亿元,同比激增801.66% [1] - 三费总额3147.94万元,占营收比2.56%,同比增25.3% [1] - 每股净资产10.25元,同比微增2.52% [1] - 公司业绩主要依赖资本开支驱动 [3] 投资回报表现 - 2024年ROIC为3.85%,资本回报率偏弱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1.46%,2024年为历史最低水平 [3] 技术创新与项目进展 -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采用Econic授权催化剂技术 [4] - 产品兼具聚酯型和聚醚型多元醇优点,分子量分布更窄且无催化剂残留 [4] - 聚氨酯材料应用领域广泛,被列为国家鼓励类绿色技术 [4] - 项目技术门槛高,需解决催化剂效率及低温低压工艺难题 [3][4]
营收超30亿 这家PU上市材企拟募资2.3亿投建CO₂聚醚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36
融资计划 - 公司拟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亿元用于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1]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证监会条件的特定投资者类型包括证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1] - 项目总投资额7.43亿元由全资子公司长华化学连云港实施建成后形成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产能[1] 行业动态 - 聚醚行业2022至2024年总需求量复合增长率达15.15%其中出口增长势头强劲[1] - 行业面临产能同质化扩张导致价格竞争加剧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问题[1] - 企业需通过降本增效和开发高端产品优化结构以提升竞争力[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12.47%但归母净利润5815.51万元同比下降49.90%[2] - 扣非净利润5235.67万元同比下降53.90%主要因POP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2][3] - 2024年POP产品营收20.88亿元占总营收68.49%毛利率仅1.52%较2023年下降3.48个百分点[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下降12.51%归母净利润1869.76万元同比下降15.10%[3] 业务结构 - 公司主营业务为聚醚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软泡用聚醚、CASE用聚醚及特种聚醚[4] - 高活性POP和高回弹PPG为核心竞争产品应用于汽车、高端软体家具及鞋服行业[4] - 2023年IPO后总资产规模达17.29亿元2024年营业收入30.50亿元[4] 项目风险 - 二氧化碳聚醚属新型牌号产品需开拓新应用领域若市场进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新增产能利用效率[2]
长华化学(301518) - 2025年8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08 19:46
技术优势与研发合作 - 二氧化碳聚醚项目采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交替共聚技术,存在较高技术门槛,需解决催化剂效率低和工艺难题 [2] - 2022年6月公司与英国Econic签署技术许可协议,获得中国区催化剂授权,并自主研发制备工艺和产品配方 [3] - 产品通过嵌段结构设计保留端羟基活性,兼具聚酯/聚醚型多元醇优点,分子量分布更窄且无催化剂残留 [3] 产品特性与市场应用 - 产品被列为国家鼓励类绿色技术,下游覆盖传统聚醚市场(复合绵、内衣绵等)及胶黏剂/涂料/汽车饰件等新领域 [4] - 凭借耐水解、高强度等特性,可拓展弹性体/油墨/密封胶等高附加值领域,预计提升产品毛利率 [4][6] - 公司依托汽车/家具/鞋服行业客户基础,同步开发低碳产品需求与新兴领域客户 [4] 项目规划与竞争壁垒 - 一期项目规划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由连云港子公司实施,建设周期24个月 [5] - 项目为国内最大规模低温低压工艺产线,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国际领先水平 [6] - 通过差异化产品组合(不同官能度/分子量)强化低碳解决方案,减少石化资源消耗 [6] 战略价值 - 项目符合聚氨酯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兼具经济效益(提升盈利)与社会效益(减碳) [6] - 产品的高性能与碳中和特性是公司差异化竞争和绿色化工使命的核心载体 [6] 注:所有数据与单位均严格对照原文核对,未出现单位转换错误
长华化学加码二氧化碳聚醚项目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19
公司融资与项目投资 - 公司拟募集不超过2.3亿元资金用于建设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1] - 项目总投资额为74294.85万元[1]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的产能规模[1] 行业需求与增长 - 聚醚行业2022至2024年总需求量复合增长率达15.15%[1] - 行业出口增长势头尤为强劲[1] 行业竞争与盈利状况 - 行业产能同质化扩张引发价格竞争加剧[1] - 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行业整体盈利水平[1] - 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所下滑[1] 产品战略与竞争力 - 聚醚企业需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以提升综合竞争力[1] - 二氧化碳聚醚产品属于新型牌号产品[1] - 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且存在新领域开发需求[1]
2家公司今日公布定增预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9:32
非公开发行预案 - 8月1日共有2家公司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1] - 思泉新材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1] - 长华化学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1] 募集资金规模及用途 - 思泉新材预计募集资金4.66亿元[1] - 募集资金用于越南散热产品项目、液冷散热研发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 - 长华化学预计募集资金2.30亿元[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1] 股价表现 - 思泉新材近5日股价上涨45.04%[1] - 长华化学近5日股价下跌4.15%[1] - 思泉新材最新收盘价103.66元[1] - 长华化学最新收盘价21.73元[1]
长华化学: 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38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3,000.00万元 全部用于二氧化碳聚醚项目(一期)[1] - 项目总投资额74,294.85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23,000.00万元[1] - 募集资金到位前 公司将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1] 项目概述 - 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长华化学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1]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8万吨二氧化碳聚醚的产能规模[1] - 项目定位为高性能绿色聚醚产品生产[1] 项目实施必要性 - 行业盈利水平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下滑 需通过高端产品开发优化结构[2] -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下游客户对低碳产品需求显著提升[2] - 二氧化碳聚醚兼具高性能、碳中和与可循环特性 是差异化竞争关键产品[2] - 产品具有耐水解、耐化学品、高强度等物理特性 可拓展弹性体、胶粘剂、涂层领域[2] - 项目推动公司转型为高性能碳中和聚氨酯解决方案供应商[3] - 项目有助于增强客户粘性和品牌价值 提升产品毛利率[3] 行业市场前景 - 聚醚行业近五年平均增长率6.38% 出口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41%[4] - 2024年下游消费量418.5万吨 同比增长10.63%[4] -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0.9% 成为重要增长动力[4] - 2024年汽车出口585.9万辆 同比增长19.3%[4] - 欧盟要求新车再生塑料含量六年内达20% 可持续性成市场准入硬指标[5] - 2024年弹性体聚醚消费量48万吨 同比增长9.09%[5] - 二氧化碳聚醚应用领域广泛 包括胶粘剂、涂料、油墨、汽车饰件等[6] 公司实施优势 - 公司在汽车行业与知名配套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6] - 与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科思创建立稳定供货关系[6] - 在软体家具和鞋服领域与知名品牌供货商长期合作[6] - 公司具备强大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团队[7][8]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8] - 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8] - 已获得62项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36项[9] - 与韩国某大学合作获得二氧化碳聚醚催化剂技术授权[9] - 2024年通过ISO 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认证[10] 项目具体安排 - 项目选址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 建设周期24个月[10] - 已取得不动产权证书、项目备案证、节能审查意见及环评批复[10][11] - 项目预计内部收益率(税后)12.81% 静态投资回收期6.09年[11] 对公司影响 - 项目有利于巩固行业竞争优势 优化产品结构[11] - 募集资金到位后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提高 资本结构改善[12] - 长期将提升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 增强综合实力[12]
长华化学: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3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总额人民币902,537,500元,发行3,505万股,每股发行价格25.75元,扣除承销费用后实际到账金额为人民币851,450,471.70元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可使用募集资金为人民币825,059,369.81元,期末募集资金余额为人民币184,345,219.18元 [3] - 募集资金存储于多家银行账户,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初始存放金额合计人民币851,450,471.70元 [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已用于募投项目的金额为人民币651,633,283.81元,获得理财收益人民币8,014,635.06元,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后净额为人民币2,749,367.79元 [3] - 公司于2023年使用自有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人民币121,347,500元,其中营销网络建设投入1,347,500元,偿还银行贷款120,000,000元,后续已用募集资金置换 [8] - 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和33,000万元,投资于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理财产品或存款类产品 [9][10] 募投项目变更情况 - 2024年4月变更原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为"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使用募集资金4,382.24万元及超募资金29,913.54万元,总投资34,295.78万元 [4] - 2024年4月将"扩建18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项目"节余资金1,820万元用于"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 [5][6] - 2025年6月增加"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及地点,新增全资子公司长华连云港为实施主体,实施地点增加江苏省连云港市 [7] 募投项目经济效益 - "扩建18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项目"2023年实现收入1,999.65万元,2025年1-6月实现收入39,572.17万元,累计实现收入172,652.80万元 [12][14] - 该项目2023年实现收益1,999.65万元,2025年1-6月实现收益1,341.41万元,累计实现收益4,849.62万元 [12][14] -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产生经济效益 [14] 项目投资规划 -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分两阶段建设,一阶段投资331,377万元建设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等,二阶段投资254,872万元建设9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等,总投资586,249万元 [4] - 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募集资金及银行借款,建设期为2024年至2029年 [4] -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已投入503.84万元,剩余募集资金1,496.16万元,增加实施主体以优化资金结构和提升管理效率 [7]
长华化学: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38
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505万股,每股发行价格25.75元,募集资金总额为902,537,500元,扣除券商承销费用后实际到账募集资金金额为851,450,471.70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实际可使用募集资金为825,059,369.81元,已用于募投项目的金额为651,633,283.81元,募集资金期末余额为184,345,219.18元 [1] - 募集资金存储于多家银行账户,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初始存放金额合计851,450,471.70元,截止日余额合计184,345,219.18元 [1] 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 - 公司变更原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为"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使用全部募集资金4,382.24万元及剩余超募资金29,913.54万元,共计34,295.78万元投资新项目 [2][3] -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一阶段建设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30万吨/年聚醚多元醇装置等,二阶段建设98万吨/年二氧化碳聚醚装置等,项目合计预计总投资586,249万元 [4] - 公司超募募投项目"扩建18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项目"结余资金1,820万元用途变更为"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 [5] - 公司原募投项目"信息系统建设"增加实施主体及实施地点,由公司增加为公司和全资子公司长华化学科技(连云港)有限公司,实施地点相应增加 [6] - 公司以自有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21,347,500元,其中营销网络建设1,347,500元,偿还银行贷款120,000,000元 [7] - 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理财收益8,014,635.06元,利息收入扣除手续费净额2,749,367.79元,共计10,764,002.85元 [7] 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情况 - "扩建18万吨/年聚合物多元醇项目"2023年度实现收入39,572.17万元、收益1,999.65万元,2025年1-6月实现收入39,572.17万元、收益1,341.41万元,累计实现收入172,652.80万元、收益4,849.62万元 [8] - "二氧化碳聚醚及高性能多元醇项目(一期)"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适用效益计算 [8] - 研发中心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有助于提高公司研发能力、扩大销售规模、改善资产负债率和增强经营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