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多元醇
搜索文档
ST沈化:聚焦优势业务、优势产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结构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9:49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氯碱、聚醚多元醇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碱、聚氯乙烯(PVC)糊树脂、聚醚多元醇等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轻工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致力于PVC糊树脂新产品研发,并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 [1]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建立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并提升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 [1] - 公司聚焦核心产品创效,依托糊树脂、聚醚多元醇等核心产品的品牌与技术优势,打造定制化、差异化产品矩阵 [2] - 公司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工厂+智慧HSE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实现生产运营智能化升级 [2] 市场战略与销售 - 公司通过向市场投入新产品、收集下游需求、改善用户使用效果、建立卓越营销体系等措施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和销量 [1] - 公司构建研+产+销+运技术营销新体系,拓展应用场景并推进产品改性研发 [2] - 公司推动业务持续向高端化、精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战略转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高端产品结构 [2] 成本控制与运营管理 - 公司持续夯实降本管控成果,通过降低定额、减少能耗、压降费用、优化工艺、协同采购等措施有效管理成本目标 [1] - 公司强化精益生产管理,推进全面提质增效,全力攻坚重点难题,以卓越运营能力推动资产提质、产业升级 [2] - 公司扎实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全力做稳PVC糊树脂产品市场,不断实现产品盈利能力的提升 [1] 公司发展与战略规划 -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强化全员攻坚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2] - 公司在东北振兴工作中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为地方市场稳定、经济发展持续作出贡献 [2] - 公司暂无更名计划,将聚焦优势业务、优势产品,专注技术研发,用好区域优势和公司优质资产 [2] 财务管理与流动性 - 公司保持充足的资金流动性,保留必要的现金储备以应对运营资金波动 [3] - 公司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通过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等途径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和方式,进一步降低利息支出 [3]
ST沈化(000698) - 000698ST沈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1
2025-10-31 16:4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属于央企 [9] - 母公司为沈阳化工集团,控股股东为中国蓝星集团,最终控股方为中国中化控股 [9] - 公司暂未收到大股东整合或股权归口计划 [9] - 公司暂无高管持股计划,通过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1] 财务状况与资本运作 - 2025年三季度销售收入40亿元 [10] - 公司暂不可实施现金分红,需满足可分配利润为正值、现金流充裕等条件 [14] - 公司保留充足现金储备以应对运营资金波动,通过优化融资结构降低利息支出 [19] - 对沈阳蜡化的长期股权投资及往来款项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其破产不影响公司现有经营 [2][3] 产品与产能布局 - 主要产品包括烧碱、盐酸、PVC糊树脂、聚醚多元醇等,应用于医疗手套、汽车内饰、防水材料等领域 [8] - 东大泉州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于2025年3月试生产成功,截至2025年9月30日已投产但未达设计产能 [6][7] - 公司间接持有东大泉州100%股权,2025年1月完成股权工商变更 [21][22] - 母公司员工数量为1008人 [12] 研发与技术创新 - 公司及子公司中化东大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PVC糊树脂中试基地和聚醚多元醇工程技术中心 [17] - 研发投入用于新产品开发,已形成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销售,高能度泡沫产品处于客户试验阶段 [17] - 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推动糊树脂产品技术升级 [28] 风险与合规管理 - 公司收到辽宁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但未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27] - 行政处罚事项未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持续跟进进展并履行信披义务 [20][26] - 公司通过精益生产、数字化转型提升抗风险能力,目前经营正常 [25][26] 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暂无购买资产或更名计划 [4][16] - 关注新能源应用场景开发,但尚未直接布局 [5] - 以糊树脂、聚醚多元醇为核心,推动产品高端化、精细化,提升盈利能力 [10][25][28] - 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推进绿色制造和"双碳"目标 [23]
行业聚焦:全球生物基多元醇市场头部企业份额调研(附Top 10 厂商名单)
QYResearch· 2025-10-29 10:52
生物基多元醇是以植物油等可再生天然资源为基础,通过化学或生物转化工艺制备的一类多元醇。与传统石油基多元醇相比,生物基多元醇 具有可持续性强、碳足迹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聚氨酯泡沫、弹性体、涂料和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根据其结构与性能不 同,生物基多元醇主要分为聚醚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两大类,其中聚醚型因其优良的反应活性、机械性能和适用范围广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 地位。 生物基多元醇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在原材料方面,生物基多元醇的上游主要原料包括大豆油、蓖麻油、菜籽油和棕榈油等天然植物油,原料来源广泛且具有可再生性。目前, 主要的原材料供应商包括ADM(艾地盟)、IOI Group、Wilmar(丰益国际)等国际大型农产品与植物油企业,保障了产业链的稳定与规模 化发展。 在下游应用方面,生物基多元醇广泛应用于家具与床垫(如软质泡沫)、建筑与保温材料(如硬泡保温板)、汽车(如座椅填充、内饰材 料)、包装材料、地毯衬垫等多个领域,主要客户包括陶氏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Recticel、FXI等聚氨酯及终端制造企业。根据 不同类型产品与应用领域的差异,生物基多元醇的平均产品毛利率通常在15%至30%之间 ...
隆华新材:10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17:22
每经头条(nbdtoutiao)——独家丨民营船王入主杉杉集团横生枝节 重整联合体浮现神秘组局人 (记者 王晓波) 每经AI快讯,隆华新材(SZ 301149,收盘价:10.93元)10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四届第六次 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10月26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分配预案> 的议案》等文件。 2024年1至12月份,隆华新材的营业收入构成为:聚醚多元醇占比98.02%,其他业务占比1.98%。 截至发稿,隆华新材市值为47亿元。 ...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正逐步实现国内先进、全球领先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3 19:04
福建“千亿县”总体情况 - 2024年全国“千亿县”总数达到62个,福建省占据6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1] - 6个县以占全省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近20%的GDP,经济总量接近1.2万亿元,平均GDP超1800亿元 [1] - 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作为“千亿县”发展的“造血中枢”,正逐步实现国内先进、全球领先 [1] 晋江市产业发展 - 全国首个1688鞋服选品中心与产业带特区同步落地晋江,助力建设全球鞋服纺织供应链创新中心 [1] - 选品中心通过数字化赋能、全渠道铺展及AI供需匹配,有效弥补中小企业跨境环节短板 [1] - 晋江跨境电商进入产业协同、生态共建新阶段 [1] 福清市产业发展 - 福耀全球出口基地项目从开工到建成仅用9个月,打造全球最大汽车玻璃出口基地 [1] - 项目带动园区汽配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接近110亿元 [1] - 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推动156家企业提质增效 [1] 南安市创新平台建设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搭建科创、数字、公共服务、贸易、展会五大赋能平台 [2] - 引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上海大学等大院大所,推动26个产学研项目落地 [2] - 石材线锯切割等技术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要突破 [2] 惠安县与石狮市产业升级 - 惠安县中化东大聚醚多元醇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用13个月,创造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建设新速度 [3] - 石狮市出台行动方案打造“采购全球化、生产智能化、服务生态化”的男装供应链体系 [3] - 石狮市2024年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70%,2020年网络零售额超800亿元 [3] 闽侯县产业协作与新赛道 - 闽侯县举办汽车产业链供需大会,77家重点制造企业与64家县外汽配企业达成10项采购意向协议,意向金额达5.03亿元 [3] - 立足产业基础瞄准低空经济新赛道,成立低空经济发展指挥部,与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共建低空经济联合创新实验室 [3] 福建省整体产业规划 - 通过“一业一策”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已组织实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256项,总投资2737亿元 [4] - 持续推动县域经济从“稳定器”向高质量发展“强引擎”转变 [4]
红墙股份:公司拥有年产2万吨聚醚多元醇和年产4万吨羟基酯的生产能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1 17:34
公司产能与投产计划 - 公司拥有年产2万吨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力 [2] - 公司拥有年产4万吨羟基酯的生产能力 [2] - 上述产能计划于2025年6月底正式投产 [2]
沈阳化工被ST 因涉财务造假遭罚700万元
中国经营报· 2025-10-10 19:57
公司股票状态变更 - 公司股票于10月10日复牌并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沈化”,日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1] - 此次“戴帽”源于财务造假问题,公司已于9月30日收到证监会辽宁监管局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 - 公司回应称当前运营一切正常,且此前涉事高管已于2022年处理完毕 [1] 财务造假详情 - 财务造假行为跨度长达四年,涉及2018年至2021年的年度报告 [2][3]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实施财务操纵,采用人为调整原材料生产投入数量、半成品及产成品库存数据以及延迟确认存货的方式调节利润水平 [3] - 2018年至2020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4.38亿元,其中2018年虚增1.30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80.44%),2019年虚增2.04亿元(占29.40%),2020年虚增1.04亿元(占19.14%),2021年则虚减利润总额1.48亿元 [3] 监管处罚结果 - 公司被警告并处以700万元罚款 [1][3] - 时任董事长孙泽胜被处以350万元罚款并实施8年市场禁入 [3] - 时任总会计师李忠被罚300万元且5年禁入市场,其他责任人均领受百万级罚款 [3] 公司后续影响与前景 - 公司的违规行为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在行政处罚落地满12个月且合规运营后可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4] - 公司已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更正,并表示将积极配合后续监管要求 [4]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6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77亿元增长8.09% [5]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41.77万元,同比增长121.93%,成功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为亏损2.85亿元 [5] - 业绩变动原因包括深化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以及孙公司中化东大24万吨/年聚醚多元醇项目试生产成功并形成利润 [5][6] - 上年同期原子公司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因破产清算退出合并范围,对业绩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6]
陶氏、阿朗新科、英力士、盛禧奥,再集体关停!
DT新材料· 2025-10-10 00:05
欧洲化工巨头关停潮 - 陶氏、阿朗新科、盛禧奥、英力士等多家化工巨头宣布关停欧洲部分生产设施,涉及环氧树脂、聚醚多元醇、顺丁橡胶、丁苯橡胶、MMA、丙酮氰醇等多种产品 [2] - 关停举措是各公司欧洲战略重组计划的一部分,主要归因于高成本、严苛监管、能源及碳排放成本高企、全球市场失衡以及来自亚洲等地的廉价进口产品竞争压力 [3][6][7] 陶氏欧洲业务战略重组 - 陶氏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末关闭比利时Tertre年产能9.4万吨的聚醚多元醇工厂,此举为欧洲战略重组开端 [3] - 公司后续计划包括:2027年底前关闭德国伯伦的乙烯裂解装置及施科保的氯碱和乙烯基资产;2026年中期前关闭英国巴里的基础硅氧烷工厂 [3] - 陶氏声称关停不影响客户,因公司在荷兰Terneuzen拥有53万吨/年、西班牙Tarragona拥有6万吨/年的聚醚多元醇产能作为补充 [3] 欧洲聚醚多元醇市场现状 - 欧洲聚醚多元醇市场疲软,汽车、家电、建筑和软体家具等关键终端领域需求不振 [4] - 产能过剩及进口增长削弱欧洲生产商竞争力,2020至2024年间年均进口量达28.6万吨,2023年创纪录达32.3万吨,主要来自中国、韩国、沙特阿拉伯 [4] 中国聚醚多元醇行业现状与展望 - 2024年国内聚醚行业产能集中度提升至48%,总产量约555万吨,国内消费量约408万吨同比小幅增长,出口量约168万吨持续增加,进口量约28万吨持续减少 [4] - 行业处于成熟期,应用广泛涵盖汽车、家居、建筑业、日化品、纺织印染、农业、工业、医药、包装、风电等领域 [4] - 基础聚醚利润微薄,盈利增长点集中于头部企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如高分子量聚醚、接枝聚醚及特种聚醚 [5] - 国内企业持续扩张并延伸至高端产品,2025-2029年中国聚醚多元醇新增产能预计在400万吨/年以上,涉及万华化学、隆华新材等多家企业 [5] 英力士欧洲工厂关停与裁员 - 英力士计划关闭德国莱茵贝格两家工厂,涉及环氧树脂关键成分及氯的生产,造成175个岗位流失,原因包括能源和碳排放成本高企及缺乏关税保护 [6] - 公司同时将裁减英国赫尔乙酰基工厂20%的员工,归咎于廉价高碳进口产品冲击 [6] - 英力士另计划于2026年关闭德国科隆的环氧丙烷和丙二醇生产装置,并退出欧洲化工理事会相关工作组 [6] 阿朗新科与盛禧奥业务调整 - 阿朗新科计划停止法国热罗姆港合成橡胶基地运营,该基地年总产能14万吨,产品包括钕系顺丁橡胶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关停原因为成本上涨、全球市场失衡及监管压力导致持续亏损 [7] - 盛禧奥将于年底前永久关闭意大利Rho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业务及Porto Marghera的丙酮氰醇生产业务,此后将从第三方采购MMA原料 [7]
隆华新材子公司获3.76亿元增资 董事长配偶认缴2.06亿元成最大出资方
长江商报· 2025-09-23 17:08
子公司增资扩股 - 隆华新材全资子公司隆华高材拟以每注册资本1.20元价格新增注册资本3.13亿元 总增资款3.76亿元 引进42名投资者包括员工持股平台淄博隆福和淄博隆致 [1] - 增资后隆华新材对隆华高材持股比例降至65.69% 仍保持合并报表范围内控股子公司地位且控制权不受影响 [1] - 增资最大认购方为董事长韩志刚配偶薛玉霞 认缴金额2.06亿元 多名公司高管及员工参与认购 [2] 子公司业务进展 - 隆华高材为隆华新材IPO募投项目"108万吨/年PA66项目研发中心"实施主体 负责尼龙66一期项目建设 [1] - 年产4万吨尼龙66生产装置已建成并进入调试试生产阶段 年产8万吨装置仍在建设中 [1] - 聚酰胺树脂产品涵盖尼龙66及特种尼龙 正处于产品验证及市场推广阶段 已形成部分销售 [1] 子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隆华高材营业收入168.26万元 净利润亏损1119.63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3.68万元 净利润亏损855.2万元 [2] - 截至2025年6月末 资产总额7.47亿元 净资产2.67亿元 [2] 母公司经营情况 - 隆华新材现有聚醚系列产品总产能97万吨/年 在建产能33万吨/年 产能规模居国内行业前列 [2] - 2025年上半年聚醚系列产品销售量35.96万吨 同比增长18.02% [3] - 同期实现营业收入28.32亿元 同比增长2% 净利润7610.14万元 同比下降15.94% [3] 资本运作动态 - 增资目的包括推进尼龙66项目建设 提高员工积极性 分散投资风险并实现风险共担 [2] - 一个月前公司推出9.6亿元可转债发行计划 募资拟用于端氨基聚醚技改及新建项目 [3]
隆华新材全资子公司 计划增资扩股引进投资者
证券时报· 2025-09-23 02:04
增资扩股交易 - 全资子公司隆华高材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进淄博隆福 淄博隆致及薛玉霞等42名投资者 每认缴1元注册资本应缴付投资金额1.20元[1] - 新增注册资本3.13亿元 增资款总计3.76亿元[1] - 增资后公司直接持股比例65.69% 仍为控股子公司且控制权不受影响[1][2] - 淄博隆福合伙人系公司及隆华高材员工 无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参与[1] 战略发展动机 - 增资基于尼龙66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 为项目加速落地提供支撑[2] - 提高核心骨干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实现人才吸引与保留[2] - 分散公司投资风险 实现与投资者机遇风险共担[2] 产能扩张计划 - 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9.6亿元用于聚醚产能扩展[2] - 端氨基聚醚现有产能4万吨/年 募投后总产能将提升至14万吨/年[3] - 具体扩产包括:技改项目扩产6万吨至10万吨/年 二期项目新增4万吨/年产能[3] - 同步建设年产20万吨环保型聚醚系列产品项目 生产硬泡聚醚及组合聚醚[2][3] 业务定位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环保型新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2] - 核心产品线包括聚醚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及端氨基聚醚系列[2] - 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