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维码
icon
搜索文档
扫了这么多年,二维码还没用完?
36氪· 2025-10-09 17:59
二维码技术发展历程 - 二维码前身条形码于1974年首次应用于箭牌口香糖扫描,通过粗细线条编码解决超市收银效率低下的问题[11][17] - 条形码存在致命局限性:仅能单向记录信息且容量极小,通常只能存储13位数字[19] - 日本电装公司工程师原昌宏于1994年发明二维码,受棋盘启发将信息从一维线条扩展至二维平面,解决汽车零部件管理效率问题[20][22][23] 二维码技术原理与标准 - 二维码三个角的"回"字形定位点提供精确坐标系,确保任意角度均可快速识别[25] - 国际标准ISO/IEC 18004制定二维码通用语言,确保不同设备兼容性[27] - 纠错码机制允许二维码在30%面积受损情况下仍能准确读取,通过冗余信息实现自我修复[38][41] - 二维码基于二进制编码体系,拥有40种版本尺寸(最小21x21模块,最大177x177模块),组合数量远超人类想象极限[46][48][49] 扫码技术应用流程 - 图像捕捉阶段通过摄像头识别定位图案,无论光线角度均能在瞬间完成图形捕捉[53] - 数据解码阶段将黑白像素矩阵转化为二进制数据流,包含驱动后端服务的指令参数[55][57] - 指令执行阶段根据解析内容触发不同操作:共享单车解锁、商品信息查询或支付验证等复杂流程[60] - 完整流程执行时间不足一秒,但日均28.27亿笔交易量(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数据)形成系统性挑战[62][66] 数字化系统基础设施挑战 - 扫码行为产生的海量数据需存储在国家级数据中心,服务器运算与冷却系统对电网构成巨大压力[64][68] - 数字社会稳定性高度依赖可靠电力供应,能源安全成为基础保障[69] - 个人消费习惯、地理位置等敏感数据集中化带来安全风险,数据合规管理成为数字时代核心议题[71] 技术演进与系统本质 - 新兴交互方式如手机碰一碰、人脸支付、掌纹支付底层逻辑与扫码一致,均依赖网络电力数据中心构成的稳固系统[73][75] - 科技改变生活的本质在于复杂系统默默支撑,使普通人日常生活获得便利性提升[77]
扫了这么多年,二维码还没用完?
36氪· 2025-10-09 09:52
可以说等等扫一扫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工作,社会运作的各个方面。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扫一扫的瞬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怎么就能立刻"看懂"每一次扫码背后的信息。究竟唤醒了一个怎样庞大和精密的系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扫一扫"。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看懂它最核心的载体——二维码。它是我们与数字世界沟通的通道。 滴~~扫一扫这个声音,我们一天可能会触发个好几次。 这一下,对我们而言,可能只是付掉了一顿饭钱;而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这一下意味着追踪一个零件的诞生;在各个物流仓库里,这一下是指挥着一 个包裹的去向;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压缩包",能把网址、文字、图片等海量信息,打包放进一个小小方块里。 那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黑白方块,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它最初的模样。 01 在二维码问世之前,他的前身——"条形码"是零售业最主流的编码方式,条形码的诞生,源于一个当时非常普遍的痛点:超市收银效率太低了。在条 形码发明之前,收银员必须手动敲入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错误百出,效率低下。 于是,两位天才工程师,诺曼·约瑟夫·伍德兰和伯纳德·西尔弗,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灵感,就来源于我们都熟悉 ...
一味追求遥遥领先,多半是病了
虎嗅· 2025-07-03 08:39
科技创新本质 -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技术扩散能力而非原创发明 华为通过模仿思科、三星和特斯拉实现通信设备、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扩散[1] - 现代科技产业发展规律显示 技术扩散持续进行后 原创发明将自然涌现 德国、美国、日本均遵循此路径[2] - 创新是经济概念而非技术概念 熊彼特理论指出创新需将技术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生产能力[19][20] 航空业案例 - 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但美国航空业未崛起 1907年法国建立首家飞机工厂时美国仍处作坊生产阶段[3][5] - 欧洲主导早期航空业发展 荷兰皇家航空成为首家航空公司 德国建造首个实用风洞 美国1920年才建成低速风洞NACA 1号[7] - 二战前美国航空工业全球市场份额微小 证明发明权不等于产业化能力[8][9] 造船业对比 - 亨利·凯泽1942年将建筑业预制技术引入造船 自由轮建造周期从200天压缩至24天 4年造1490艘船[10] - 美国因《琼斯法案》保护政策放弃分段制造工艺 1956年后被日本反超 1980年代全球份额仅3%[11][12] - 日本造船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政府支持崛起 验证技术扩散比原创发明更具产业价值[14][15] 企业主导趋势 - 全球研发投入78%来自企业 美国2022年研发支出占GDP 3.42% 商业部门贡献78%[39] - 中国1995-2022年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从40.64%升至77.57% 接近美国水平[39] - 欧盟数据显示全球2000强企业占研发总投资85% 前50强占40% 华为等5家中国企业进入前50[42][43] 中美科技对比 - 世界500强中美国科技企业58家利润占比41.5% 中国46家利润占比21.8% 盈利能力差距显著[45] - 美国科技七姐妹总市值相当于A股与中概股总和 反映企业规模差距[46] - 中国需强化技术扩散能力 聚焦市场应用而非追求"原创发明"标签[47][48]
二维码加无人机巡检 人机互助、立体交叉式检查保障铁路汛期安全
央视网· 2025-05-29 15:12
铁路运输保障技术 - 无人机自动巡检技术应用于渝怀铁路防洪重点区域 可覆盖半径10公里范围 搭载4K高清和夜间红外摄像头实现全天候数据采集 并支持AI自动识别安全隐患 [3] - 巡检效率显著提升 无人机半小时完成人工需长时间操作的巡查任务 后台数据分析使设备状态判断精准度提高 [3] - 铁路沿线孤石危岩采用二维码标识系统 扫码可获取应急路线、风险等级等关键信息 形成"人机互助、立体交叉"式检查体系 [5] 智能化作业设备 - 智能机械手投入危险树木砍伐作业 同步清理高空接触网配件 远程操控模式下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 安全性同步增强 [5] 气象监测系统 - 铁路部门整合卫星云图和高精度雷达数据 实现对沿线雨情水情的精确预判 为运输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6] 客流与天气应对 - 端午假期全国铁路面临客流高峰与强降雨双重挑战 相关部门动态调整运输方案以保障畅通 [1]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沃尔玛和微信如何重塑商业运作的基础设施丨晚点周末
晚点LatePost· 2024-07-14 20:00
条形码的历史与影响 - 条形码是过去50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塑造了现代生活并成为基础设施 [4][7] - 全球每天发生60亿次条形码扫描 每秒售出7万件商品 [4] - 1974年首次商业应用 一包口香糖成为历史性扫描对象 [5][6] 技术发展历程 - 1949年由诺曼·伍德兰德发明 灵感来自摩尔斯电码和沙滩划痕 [10] - 最初设计为同心圆图案 后改进为矩形垂直黑线 [12] - 激光扫描技术(1960年代)和计算机处理使其商业化成为可能 [12] 商业应用变革 - 使超市平均库存从9000种增至3万种 催生巨型零售商 [9] - 沃尔玛通过条形码系统实现: - 1980年代门店收入翻倍 [15] - 1982-2012年美国市场份额从3%增至52% [15] - 建立卫星网络(1987年投资2400万美元)和零售链接系统 [18] - 采用交叉对接物流 价格比对手低10% [20] 二维码的崛起 - 2012年在中国率先大规模应用 推动移动支付发展 [5] - 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功能(2014年)快速获取3000万用户 [25] - 支付宝市场份额从80%降至54% 微信从0升至40% [25] - 中国开发"小白盒"设备 成本仅200元 市场份额达60% [27] 行业标准与组织 - GS1管理全球条形码标准体系 [12] - 美国UPC标准与欧洲EAN标准合并 [12] - 1973年IBM矩形方案胜出 成为行业标准 [14] 未来发展趋势 - 2023年全球QR码扫描量达2300万次 两年增长4倍 [27] - GS1计划2027年用二维码取代条形码 [27] - 但条形码因极简设计和行业投入巨大仍具生命力 [30] 社会文化影响 - 成为资本主义象征 出现在电影和艺术作品中 [38] - 引发劳工抗议 美国邮政曾计划裁员10万人 [31][32] - 消费者初期担忧价格不透明 后逐渐接受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