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胶片

搜索文档
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近660亿美元;司美格鲁肽最新数据出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8:11
政策动向 - 国家药监局在"十四五"期间批准创新药210个和创新医疗器械269个 均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批准中药创新药28个 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第二 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30%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1] - 数字化医用耗材"云胶片"在贵州完成全国首次省级带量采购 覆盖全省具备放射检查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采购周期2年 首年需求量2156万次[3] - 2024年药品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超过99% 国家药品抽检20604批次不合格率0.57% 其中中药饮片不合格率2.87%最高 地方药品抽检216164批次不合格率0.39% 医疗器械抽检22290批次不合格率2.45%[4] 药械审批 - 仑卡奈单抗皮下注射制剂获得美国FDA批准 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维持治疗 为首款可在家中完成的自动注射疗法 含360 mg/1.8 mL剂量 约15秒完成给药 2025年10月6日在美国上市[5][6] - 迈威生物靶向IL-11单抗9MW3811针对病理性瘢痕的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NMPA受理 预计2025年底启动临床试验 可能成为全球首款在该适应症进入临床阶段的IL-11靶向药物[7] - 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泽美妥司他片获批上市 用于复发或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EZH2抑制剂[8] 资本市场 - 甫康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 专注于癌症治疗领域突破性疗法 同时开发病毒和衰老疾病领域创新药物 采取商业化与临床开发并重的双轨策略[8] 行业大事 - 诺和诺德公布STEER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显示司美格鲁肽在超重或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较替尔泊肽降低57%[9] - 京东健康与礼来中国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为超重/肥胖、糖尿病及斑秃患者打造一站式慢病管理解决方案 提升治疗可及性和健康管理水平[10] 公司动态 - 微芯生物副总经理张丽滨因个人原因辞职 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11]
报0.51元的没中标,报4.95元的却中标了!一次省级“采购”,释放重要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8-31 00:36
采购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省级"云胶片"带量采购采用创新评审机制 价格分仅占10分 技术分占30分 商务分占60分 彻底改变传统"最低价中标"模式 [1][3] - 采购要求报价低于5元/人次 最高报价4.98元/人次 最低0.51元/人次 最终中标价为4.95元/人次 [1][4] - 采购周期设定为2年 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2156万次 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3][9] 中标企业分析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100.36分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投标报价4.95元/人次 [5][8] - 第二候选人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得分92.78分报价3.05元/人次 第三候选人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得分83.72分报价3.17元/人次 [8]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注册资本3.35亿元 已申请"基于分布式云架构的医保云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专利 并中标2024年度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迭代升级项目 [8] 成本与经济性分析 - 企业测算成本价约3元/人次 但实际服务内容超出基础服务 需配套建设影像云专网和数据传输平台 [9] - 相较于传统胶片每人次17-18元成本 云胶片集采价格优势明显 未集采地区价格也在12-14元/人次 [12] - 某县医院采用云胶片后年节省耗材采购额100万元 某市医院节省120万元 某区级中心医院节省150万元 [12] - 存储1TB数据年成本约80元 过去10年间1TB存储成本下降至少10倍 预计3-5年后存储成本还将大幅降低 [12]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全国重复检查比例高达20%-30% 云胶片推广可减少重复检查 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12] - 传统胶片平均价格从2016年13.3元/张下降至2023年8.52元/张 云胶片普及正在重塑市场格局 [20] - 实体胶片存储时间长了会看不清且携带不便 被云胶片取代是大势所趋 [20] - 国内已有至少20家企业推出云胶片解决方案 参与者包括专业云胶片厂商、影像信息化厂商、信息化集成厂商和云资源厂商 [20] 技术标准与要求 - 要求系统可用性及连续性指标≥99.99% 登录并发响应时间在5秒内 页面加载时间在3秒以内 [3] - 需实现平台全年连续稳定运行 不得有停顿、延时或中断等现象影响阅片诊断 [3] - 建立服务指标后评估机制 每年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 重点考察服务质量、医疗机构与群众满意度 [10] 数据互联互通进展 - 安徽省已实现全省影像数据共享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异地读取数字医疗影像胶片的省份 [14] - 全国2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软件部署 17个省份已完成部署 [18] - 国家医保局规划2027年底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1][18] - 影像云建设分四步走:数据标准化、统一归集存储、数据共享、建立保障机制 [16] 应用场景拓展 - 影像云平台可用于医保监管 解决数据标准缺乏问题 实现精准判断过度诊疗和检查滥用 [17] - 可拓展"医保健康画像管理" 为参保群众提供全周期生命管理 提升信息获取优势 [17] - 未来可实现参保人通过手机随身携带既往影像资料 补充现有App功能不足 [17]
报0.51元的没中标 报4.95元的却中标了!一次省级“采购” 释放重要信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18:28
采购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省级云胶片带量采购采用创新评审机制 价格分仅占10分 技术分占30分 商务分占60分 彻底改变传统最低价中标模式 [1][2][3] - 采购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采购周期2年 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2156万次 [2] - 报价须低于5元/人次方为有效 最高报价4.98元/人次 最低0.51元/人次 最终中标价4.95元/人次 [1][3] 中标企业分析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与联通数字科技以100.36分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投标报价4.95元/人次 [4] - 中标企业需提供独立影像云专网 实现医疗机构平台接入和数据安全可靠传输 投入成本较高 [5]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注册资本3.35亿元 已申请医保云服务管理专利并中标医保平台升级项目 [4] 成本效益分析 - 云胶片成本价测算约3元/人次 但实际服务内容远超基础数字影像处理 [5] - 相较于传统胶片每人次17-18元成本 集采价格优势明显 某县医院年节省耗材采购额达100万元 [7] - 存储1TB数据成本约80元/年 过去10年间1TB存储成本下降至少10倍 预计3-5年后还将大幅降低 [7]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云胶片旨在替代传统胶片 目标减少20%-30%重复检查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7] - 传统胶片平均价格从2016年13.3元/张下降至2023年8.52元/张 云胶片正不可逆转地重塑市场格局 [13] - 国内已有至少20家企业推出云胶片解决方案 分为专业厂商、影像信息化厂商、集成厂商和云资源厂商四类 [13] 技术标准要求 - 系统可用性及连续性指标要求≥99.99% 登录并发响应时间5秒内 页面加载时间3秒以内 [3] - 需实现平台全年连续稳定运行 不得有停顿延时或中断等现象影响阅片诊断 [3] - 对数据中心机房和技术团队人员等配套服务提出明确门槛要求 [3] 数据互联互通进展 - 安徽省已实现全省影像数据共享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异地读取数字医疗影像胶片的省份 [8] - 全国22个省级医保部门开展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软件部署 其中17个省已完成部署 [10] - 国家医保局规划2027年底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1][10] 应用场景拓展 - 影像云平台可精准判断过度诊疗和检查滥用 优化医保审核结算流程 [10] - 未来可实现参保人通过手机随身携带既往影像资料 提升信息获取优势 [10] - 平台将解决数据标准资源缺乏问题 以省为单位整合数据实现真实综合监管 [10]
从“价低者得”到“优质优价” 贵州云胶片集采重塑医疗采购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20:08
采购模式创新 - 全国首个省级"云胶片"带量采购采用创新评审机制 价格分仅占10分 技术分占30分 商务分占60分 彻底改变传统"最低价中标"模式 [1][5] - 采购要求报价低于5元/人次方为有效 最高报价4.98元/人次 最低报价0.51元/人次 最终中标价为4.95元/人次 [1][8][11] - 采购周期设定为2年 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2156万次 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3][16] 中标企业分析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以100.36分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 投标报价4.95元/人次 [11][13] - 中标企业需提供独立影像云专网 实现医疗机构平台接入和数据安全传输 配套服务要求严苛 系统可用性指标≥99.99% [5][16] - 贵州大数据产业集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已有专利布局 中标过医保信息平台迭代升级项目 注册资本3.35亿元 [11][15] 成本效益分析 - 行业测算成本价约为3元/人次 但实际服务内容远超基础数字影像处理 包含云专网建设等额外投入 [16] - 相比传统胶片每人次17-18元成本 云胶片集采价格优势明显 某县医院采用后年节省耗材采购额100万元 [19] - 数据存储成本呈下降趋势 当前存储1TB数据年成本约80元 过去10年间1TB存储成本下降至少10倍 [20] 行业影响与发展 - 云胶片推广可减少20%-30%重复检查 上年度贵州省影像检查人次量约3896万 [1][19] - 国家医保局规划2027年底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 目前全国22个省级医保部门已开展数据共享部署工作 [1][24] - 传统胶片市场价格持续下行 平均价格从2016年13.3元/张降至2023年8.52元/张 云胶片普及不可逆转地重塑市场格局 [27] 技术标准与要求 - 采购提出严苛量化技术标准 要求登录并发响应时间在5秒内 页面加载时间在3秒以内 不得影响阅片诊断 [5] - 建立服务指标后评估机制 每年开展质量检查与评估 重点考察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与群众满意度 [17] - 国家医保局推进影像云建设分四步走 数据标准化 统一归集存储 数据共享 建立保障机制 [22] 应用场景拓展 - 影像云平台可应用于医保监管 精准判断过度诊疗和检查滥用 优化审核结算流程 [23] - 平台支持"医保健康画像管理" 为参保群众提供全周期生命管理 补充现有App信息查询不足 [23] - 安徽省已实现全省影像数据共享 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异地读取数字医疗影像胶片的省份 [21]
全国首个省级“云胶片”集采开标
新华网· 2025-08-27 21:28
项目概况 - 全国首个"云胶片"省级集中带量采购项目于8月27日在贵州贵阳开标 [1] - 项目覆盖贵州省所有具备放射检查类服务的公立医疗机构 [1] - 采购周期为2年 预计首年采购需求总量达2156万次 [1] 技术应用与功能 - 将公立医疗机构"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存储服务"作为数字化医用耗材 [1] - 建设省级集中统一的医学影像云中心 [1] - 实现医疗影像数据省级归集 诊疗行为真实核验 医保数据赋能应用 [1] - 支持跨区域调阅共享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1] 经济效益 - 集采后"云胶片"服务价格更实惠 将减轻患者看病开销 [1] - 医生能直接调用"云胶片"了解病情 患者无需重复检查 [1] - 既节约时间又减少额外支出 [1] 战略意义 - 标志着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迈入数字化、服务化新阶段 [1] - 贵州省依托大数据优势推动创新项目落地 [3] - 助力医保治理现代化与数字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3] - 吸引全国多地医保系统代表观摩 [3]
集采试点!服务型耗材首次纳入省级集中采购
思宇MedTech· 2025-07-23 11:01
政策背景与试点意义 - 贵州省启动全国首个"云胶片"服务类医用耗材省级带量采购项目,填补服务型耗材集采政策空白,标志着数字化医疗服务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路径 [1] - 采购面向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采购周期两年,首年采购量以2024年全省约3896万人次影像检查量为参考,最低保障完成80% [1] - 政策依据《医保发〔2021〕31号》和《医保价采函〔2024〕233号》文件,旨在通过价格联动机制降低数字影像服务成本,提升医保支付精度和医疗服务协同性 [2] 云胶片产品定义与技术标准 - "云胶片"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影像服务系统,替代传统医学胶片与本地PACS,实现影像远程存储、加密传输、多端调阅与智能分析 [3] - 需满足DICOM标准、长期存储要求(门诊不少于15年,住院不少于30年)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合规指标,覆盖数据收集、加密传输、云存储等20项细分能力 [3][5] - 核心性能指标包括年度系统可用性不低于99.99%、前端响应时延不超过3秒、数据完整性与索引准确性达99.99% [7] 集采规则与市场格局 - 集采报价上限为5元/人次,需覆盖全流程服务,采用评分与竞价结合方式决选,评分项涵盖价格(10%)、技术方案(30%)、业绩认证与人员能力(60%) [8][9] - 截至2025年7月,约30家企业拥有"云胶片"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代表性企业包括联影医疗、东软医疗、赛诺威盛等 [9][13] - 中选企业需在6个月内完成服务部署并建成省级影像云平台,至少投入50人以上驻场技术团队,接受年度绩效考核 [11] 技术要求与行业影响 - 技术要求包括数据安全达到等保三级与密码应用三级标准、提供图像测量/三维重建/跨院阅片等完整数字化服务链 [10][14] - 政策将加速国产平台替代,联影、东软等具备自主平台能力的企业将获得省级市场入口,缺乏底层技术的厂商面临淘汰 [12][15] - 贵州试点或成全国推广模板,2025–2026年云病理、云心电等服务预计逐步纳入省级平台,推动"采集—诊断—管理"数字医疗生态形成 [15]
联影医疗(688271):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创新出海“再造联影”
华福证券· 2025-03-25 14: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5][7][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联影医疗以高举高打战略定位中高端市场,构建完整产品线,多品类市占率领先,高研发重创新,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迈向全球 [3] - 国内招投标趋势加速,24Q4起以旧换新落地,25年增长潜力大;海外高端渗透强劲,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 [4] - 首创类、超声等重磅新品持续加码,增资联影智能,AI + 设备商业闭环加速渗透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开辟联影速度,成就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 - 高举高打战略巩固国产高端影像设备龙头地位:2011年成立,定位中高端,推出多款产品构建完整产品线,2024年7月投资玖谊源强化分子影像竞争力 [17][18] - 专业管理层奠定技术创新基因,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增长信心:股权结构集中,实控人为薛敏;核心管理团队技术出身,经验丰富奠定创新基因 [22] - 公司营收稳步增长,国内招投标订单加速落地:2020 - 2023年营收CAGR超25%,2020年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2024Q1 - 3营收和净利润下降;设备营收占比高,CT、MR超六成,维修服务收入增长迅速;高端产品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上行,费用管控得力提升盈利能力;2025年1 - 2月招投标销售额同比增长36% [23][27][32][34] - 研发投入力度大,持续占据创新高地:2018 - 202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平均19.63%;2023年研发人员占比39.73%;截至2023年底拥有4134项授权专利 [39][41][44] 影像设备广阔发展空间,国产龙头加速重塑市场格局 - 行业:2030年全球规模超600亿美元,国内规模高达千亿:2030年全球影像设备市场超60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达千亿;细分设备增长节奏分化,结构升级、更新换代和人均保有率提升为驱动因素 [45][49][50] - 配置证放开 + 设备更新方案落地,政策驱动增量:2023年3月配置证放开,降低审批难度,释放采购需求;2024年设备更新方案拉动需求,政策延续至2027年,有望带动市场扩容和国产企业高端突破 [57][61][62] - 国产高端选手加速重塑市场格局,市占率居首站上新舞台:医学影像市场分进口和国产梯队,国产中低端已实现替代,高端仍以进口为主,联影医疗在CT、MR、PET市场市占率领先 [63][65] 联影医疗:产业链自主可控,新品创新 + AI闭环 - 齐全产线布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全面覆盖,对标GPS;2018 - 2023年各产品销量提升,高端产品拉动价格上升,带动毛利率提升 [67][70] - 自研实现突破核心技术壁垒,产品性能对标国际厂商:构建垂直创新体系,核心部件自研能力强;多款产品为行业或国产"首款",性能比肩进口高端品类;产学研深度合作,在研项目众多 [75][77][79] - 海内外双轮驱动,国内攻克头部大三甲,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国内产品入驻超1000家三甲医院,24Q1 - 3国内营收55.5亿元,市占率稳步提升;海外建立全球化网络,24Q1 - 3海外营收14亿元,同比+36.5%,服务质量提升助推市场扩张 [80][85][86] - 增持全栈全谱影像AI平台联影智能,硬件设备 + AI形成商业模式闭环:AI + 医学影像功能成熟,支付端纳入医保;2024年12月增资联影智能,持股比例达24.0847%,二者深度合作形成商业模式闭环 [88][89] - 全系列超声重磅布局,系列产品已临近上市:在超声领域深耕四年,2024年展示自研超声平台及样机,产品临近上市,有望发力百亿级市场 [9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 - 10%、20%、20%,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36%、47%、29%;医学影像设备销售、维修服务、软件销售收入等业务有不同增速和毛利率预测 [99][100][101] - 投资建议:选取迈瑞医疗等为可比公司,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考虑公司龙头地位等因素,给予"持有"评级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