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手机

搜索文档
向稳向新向优 上半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经济“量”“质”双升
央视网· 2025-07-19 10:50
央视网消息: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经济运行平稳,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稳步提升,发展呈现"向稳、向新、向优"的特点。 今年上半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在一季度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展现出较强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25.7%,基本保持稳定。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持续加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谢少锋: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形成一批 新模式新业态。人工智能手机、电脑、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当前工业大省"挑大梁"作用突出,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并全部实现了同比增长。下一步将继续筑牢工业经 济基本盘。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 谢少锋: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 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 ...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6
英大证券· 2025-07-16 09:49
报告核心观点 - 市场震荡偏强,结构性机会丰富,即使技术性回调下行幅度也有限,投资者战略上可逢低布局,但短期需警惕节奏变化,避免追高涨幅大的板块,可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 [4][10] - 市场风格切换尚未确立,更多是局部行情,非全面转向成长股 [3][10] 总量研究 - A股大势研判 周二市场综述 - 周一提醒短期谨防指数震荡或回落,但中期震荡上行格局不变,投资者可逢低布局,短期警惕节奏变化;周二提醒市场有盘整消化需求 [2][5] - 周二早盘沪深三大指数高开后走势分化,沪指震荡走低,创指一度涨超2%后回落,午后指数分化依旧,沪指弱势震荡,创指收涨超1% [5] - 行业方面,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等板块涨幅居前,珠宝首饰、煤炭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ERP、Kimi等概念股涨幅居前,有机硅、草甘膦等概念股跌幅居前 [5] - 个股涨少跌多,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6121亿元,上证指数报3505.00点,跌0.42%,深证成指报10744.56点,涨0.56%,创业板指报2235.05点,涨1.73%,科创50指报996.25点,涨0.39% [6] 周二盘面点评 - 泛AI主题大涨,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催生众多“AI+”投资机会,AI产业链投资方向有望向AI应用方向扩散,2025年下半年泛AI主题投资将进入去伪存真阶段 [7] - 光通信模块概念股大涨,2025年下半年该行业可能处于高景气周期,投资者可关注头部企业及技术领先的二线厂商,留意政策与全球算力基建进展 [8] 后市大势研判 - 重申市场中期震荡上行格局不变,投资者可逢低布局,短期警惕节奏变化,市场风格切换未确立,是局部行情非全面转向成长股 [9][10] - 建议投资者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科技、超跌反弹三条主线,科技题材需深挖基本面,规避纯概念炒作、估值过高品种 [4][10]
成都:工业强市,奋力跑赢“上半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30 14:50
工业增长与智能化转型 - 1-5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6.2%,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8.2%,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12.9%,烟草制品业增长4.7%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35.8%,智能手表增长110.2%,锂离子电池增长55.5% [1] - 成都累计建成283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形成"雁阵式"转型梯队,8个自动化单元使生产效率提升22% [2][3] 数字化转型目标与政策 - 2025年目标:推动2000家规上企业智改数转升级,建成7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6个5G工厂,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3%,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8% [4] - 成都获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家智能工厂、3个实数融合标杆案例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录 [3] 全球化与区域协同发展 - 2025年1-4月成都自主品牌出口同比增长23.4%,出海活动签约金额超50亿元(沙特)、12亿元(中亚)、3亿元(德国丹麦) [5] - 2025"投资成都"大会签约16个重大项目总额825.3亿元,涵盖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310个项目完成签约 [6] - 成德眉资四市共建招商联盟,签约14个低空经济合作项目,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7][8] 产业生态与投资吸引力 - GE医疗、林德、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联合发起"投资成都"倡议,强调成都的产业生态优势 [6] - 四川省委支持成都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强化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功能 [7] - 成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方案推动八县市能级跃升,形成区域一体化新格局 [8] 技术应用与创新案例 - 航天燎原公司实现微米级误差的自动化剥线穿线工艺,15秒完成传统手工工序 [2] - 低空经济产业应用场景加速铺开,智能机器人实景验证落地 [1]
辽宁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融合应用新高地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21:46
辽宁省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辽宁省发布《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旨在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基础 构建优质发展生态 为"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1] - 计划到2027年形成沈阳大连双核牵引格局 实现5000PFLOPS算力规模 培育300家规模以上企业 5家行业龙头 8个产业集群 核心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2] - 将攻克100项关键技术 培育5个垂直大模型 打造100个标杆应用场景 发布200个示范案例 [2]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优化算力资源布局 推动沈阳大连辽西等地集约化建设 按需部署通算智算超算边缘算力 [2] - 支持打造自主算力集群 建设全栈国产化软硬件平台 开展绿色算力中心建设 [2] - 建设省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构建"1-5-20ms"低时延圈 加快万兆网络建设 [3] 数据要素与算法研究 - 开展公共数据供给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一体化数据管理体系 推动数据归集共享 [3] - 探索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 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和行业数据集 [3] - 加强机器学习算法研究 支持通用大模型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垂直大模型技术突破 [3] 前沿技术布局 - 聚焦大模型基础架构量子计算生成式AI具身智能等领域 力争原创性突破 [4] - 开展自动驾驶算法具身智能智慧医疗等技术攻关 推动国产芯片协同发展 [4] - 深化产学研合作 培育科技创新平台 建设中试基地等载体 [4] 产业融合应用 - 推动AI与传统产业融合 布局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电脑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链 [5] - 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运载工具工业终端等产品 推动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 [5][6] - 完善伺服电机传感器等配套 推动集成电路设备国产化应用 [6] 区域协同发展 - 加快沈阳大连国家公共算力平台建设 沈阳争创国家AI创新应用先导区 [6] - 大连构建智能计算生态 开展化工海洋领域垂直大模型应用 [6] - 鞍山本溪等地打造智慧钢铁矿山油田化工示范 阜新铁岭探索风电光伏AI应用 [6]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AI+数据驱动下,探寻消费领域的边界与新范式
北京商报· 2025-05-28 16:18
5月28日,由北京商报社、《中外企业文化》杂志社主办的"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主论坛上,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 朱岩以"数据与AI驱动的消费范式变革"为题,分享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的观点,深刻剖析了AI与数据浪潮下消费领域的变革与未来。 朱岩指出,当下经济正经历巨大转变,数据成为转变的"原料",AI则是"发动机"与"工具",二者驱动各领域消费方式发生范式级变革。以媒体消费为例,其 创新已超越传统融媒体形式。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更引发人们对消费基本范式改变的深入思考。 朱岩表示,释放数字空间需求的关键在于国家对数据要素的激活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尤为重要,它能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充分开发公共数 据、企业数据等价值,推动数据消费新模式的形成,重新定义产品、劳动、企业和产业链。未来企业形态也将改变,"单人企业"借助智能代理成为发展方 向。 朱岩以清华大学为例,进一步解释在科学研究领域AI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过,在肯定AI带来的突破性变革的同时,他也指出,当下人工智能工具仍存在 不足,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 展望未来消费方向,朱岩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分析称,传统 ...
一周产业基金|深圳发布两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浙江将打造百亿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9:53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 深圳发布两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分别投向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手机 计算机 平板电脑 大模型一体机 可穿戴设备等)和具身机器人产业(算法模型 AI+行业应用 机器人零部件等)[1][3] - 浙江计划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 依托省科创母基金三期等 重点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1][12] 新材料产业基金 - 西安设立100亿元新材料产业基金 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联合发起 存续期10年 计划通过引入六大行AIC等资本将规模放大至1000亿元 重点推动上市公司并购及产业链布局[4][5] 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基金 - 拉萨设立15亿元产业强市母基金 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 重点布局文化旅游 数字经济 金融产业 绿色工业等领域 并构建"1+N"母子基金架构[6] 生命健康与先进制造基金 - 北京大兴设立两支总规模40亿元股权基金 重点支持生命健康 氢能 商业航天 先进制造 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7][8] 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 天津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 聚焦核酸药物 高端医疗器械 合成生物学 AI+医疗等领域 优先投资天银金融租赁研究院孵化项目并提供"科创人才贷"[9] 智能网联产业基金 - 杭州设立10亿元智能网联产业发展基金 采用双GP管理模式 覆盖车 路 云 能 网 图等全产业链及智慧高速 智慧物流等应用场景[10] 汽车产业链基金 - 长春长兴基金拟出资设立两支子基金 包括10亿元旗挚汽车产业链基金(由红旗私募管理)和3亿元安徽高新吉晟创投基金(由安徽省创投管理)[11]
农银汇理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谷超:中国优质资产将迎来价值重估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2:03
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 - 2024年我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25年延续复苏态势但4月起制造业景气度受外部贸易环境影响[1] - 2024年出口金额占GDP比重降至18.9% 显著低于2006年34.9%的峰值 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9%[1] - 政府首要任务为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次重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终端 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1] 行业突破与竞争力 - 生成式AI领域实现算力成本大幅下降 用户数量显著增长 自主可控能力提升[2] -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阶段 预计将快速渗透10-20万元价位家用车市场[2] - 人工智能 新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等行业优秀企业快速成长 部分技术已达全球领先水平[2] 发展格局与市场前景 - 加速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双循环互促"新格局 以内需对冲外需疲弱影响[2] - 工程师红利与庞大内需市场支撑技术突破 国产汽车厂商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 - 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将迎来价值重估 重点领域投资机会显现[2]
重点投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深圳发布两支产业基金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8:19
南都讯 5月22日,以"智联万物·端启未来"为主题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正 式开幕。作为全国首个以人工智能终端为核心的专业展会,本届展会不仅全景式展现了人工智能终端领 域的最新技术突破,更成为观察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记者在开幕活动现场了解到,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 金正式发布。 其中,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20亿,重点投向算法模型、AI+行业应用、机器 人关键零部件、具身机器人本体等;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0亿,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手 机、计算机、平板电脑、大模型一体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工业级人工智能 终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以及有关软硬件技术等。 深圳把人工智能和智能终端作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集群加以培育发展,已汇聚了超2600家人 工智能相关企业,去年全市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增加值达2045.54亿元、同比增长9.9%,初步形成了大模 型一体机、AI手机、AI电脑、AI眼镜、AI手表、全屋智能等优质高值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矩阵。 今年3月,深圳出台《深圳 ...
国家数据局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 八大行动全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新质生产力得以不断壮大
证券日报· 2025-05-19 00:15
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 - 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下发指导文件 [1] - 到2025年底目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算力规模超300EFLOPS [1] - 部署8大行动,包括深度挖掘AI应用场景、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1]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领域: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 [1] - 具有AI应用潜力的行业: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金融等数据资源丰富领域 [2] - AI技术成熟将推动经济转型、提升治理效能、优化公共服务、驱动科技创新 [1]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加强交通/医疗/金融/制造/农业等重点领域数据标注 [2]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数据企业和项目落地 [2] - 需平衡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强化隐私计算技术研发 [2] 数字经济融合升级 - 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提升经济发展效率 [3] - 助力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 [3] - 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数字中国建设出台路线图:到2025年底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22:14
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国家数据局首次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1] - 目标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算力规模超300EFLOPS,政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 [1] - 部署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等8个重大行动 [2] 人工智能发展重点 - 将深度挖掘AI应用场景,建设高质量数据集,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AI手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2] - AI赋能实体经济取得三方面进展:技术底座夯实(工业大模型平台超100个),应用场景丰富(典型案例151个),智能产品创新加速 [2] - 专家建议夯实技术底座(物联网/算力芯片等)、加强数据治理、深化行业大模型应用、发展智能产品 [3] 数据领域优势与挑战 - 中国数字经济四大优势:生成式AI技术领先、数字基建规模优势、数据流通实践经验丰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旺盛 [5] - 面临核心技术缺陷(如芯片)和研发模式局限的挑战,数据确权问题待解决 [5] - 将加快锻造数据领域"长板",形成品牌与集群效应 [4] 重点行业数据标注 - 加强交通、医疗、金融等关键领域数据标注,建设行业高质量数据集 [6] - 数据标注是AI大模型训练基础,能提升模型准确性(如自然语言处理需标注语法/情感等数据) [6] - 当前大规模标注应用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医学影像、智能安防等AI广泛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