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电脑
icon
搜索文档
AI拓展信息通信业新天地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8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电信业务收入前5个月累计完成7488亿元,同比增长1.4%,5G和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持续推进[1] - 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拓展信息通信业边界并带来新增长[1] - 中国5G基站总数达448.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35.3%,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98亿户,占比60.8%[7] 技术创新与产品展示 - 信息消费"新三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电脑、智能机器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中国移动展区展示AI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机器人三大板块[2] - 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大模型实现故障案例召回显示和出处定位可视化,提升故障排查效率[2] - 联想AI PC具备AI操控、搜索、翻译等功能,AI卷轴屏电脑、裸眼3D笔记本等产品吸引观众体验[2] - 智元机器人展示远征A2(50个自由度)和灵犀X2(25个自由度),分别实现自主移动交互和拟人动作表演[5] - 中国移动电子导盲犬融合多传感器技术精准探测障碍,中国联通工业机械臂与人形机器人协同完成分拣运输[6] 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 - 中国企业已备案433款大模型,在开源和高效能方面提供全球新范式[3] - AI终端从APP为中心转向智能体为中心,物联网成为智能世界入口,网络智能化聚焦频谱/能耗/运维效率[3] - AI在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领域达到或超越人类水平,初步显现类人属性[4] - 硅基生命(传感器/处理器等硬件+计算/感知智能)将与碳基生命融合,形成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红利"[6] 数字基建与通信技术 - 中国铁塔210万站址和470种AI算法支撑"位置+计算+电力+安全"的数字基建能力[7] - 中国300多个城市实现5G-A覆盖,用户超1000万,5G-A技术增强上行链路和降低时延,支持XR/工业自动化等场景[8] - 5G-A/6G与AI融合推动天地一体化、通感一体化和通智一体化网络发展[8] - 电信运营商需抓住智能网联汽车和FTTR等成长型需求驱动增长[8]
华硕寻求在日本推出人工智能电脑,称美国价格可能上涨。
快讯· 2025-05-28 02:39
华硕在日本推出人工智能电脑 - 公司计划在日本市场推出人工智能电脑 [1] - 公司提到美国市场价格可能上涨 [1]
瑞银财管:料中国AI计算自给率或会提高至2029年的90%
智通财经· 2025-05-14 14:19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北京已公开宣布实现技术自给自足的目标,鉴于美国技术出口管制,拥有独立AI生态系统变得更加重要 [1] - 中国在AI价值链应用层自给自足程度最高,智慧层取得重大进展,但使能层自给率仍有待提高 [1] - 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人工智能运算领域投资将强劲增长,中国AI计算自给率可能从2024年33%提升至2029年90% [1] - 本地化AI电脑市场规模预计从60亿美元增至810亿美元 [1] - 全球AI支出预计2024年增长60%至3600亿美元,2026年再增长33%至4800亿美元 [1] 科技公司动态 - 大型科技公司Q1财报基本维持今年支出预期,Meta因增加数据中心投资而提高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 [1] - 新进入者如中国低成本模式、NeoCloud供应商等推动AI市场扩大 [1] - 科技股可能受12%或更高盈利增长支持继续复苏 [2] - 倾向于对全球领先互联网/软件公司及AI半导体供应链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 [2] 宏观经济环境 - 特朗普政府新关税刚开始生效,4月通胀数据尚未反映其影响 [2] - 关税通胀效应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随库存减少而显现 [2] - 中美暂停提高报复性关税90天有助于限制通胀上升 [2] - 基本预测从9月开始进一步放宽100个基点 [2] - 继续推荐美国股票并主张寻求持久收入 [2]
深度:科技消费,攻守兼备 ——2025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7 18:40
经济增长目标与政策导向 - 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符合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要求,需保持年均增速4.7%以上[4] - 物价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通胀管理更趋务实,旨在防止物价过低或过高偏离2%的平均水平[5] - 失业率目标保持5.5%,城镇新增就业维持1200万高水平,就业仍是宏观政策重要跟踪变量[6] - 粮食产量目标上调至1.4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重视,单位GDP能耗降幅从2.5%上调至3%[7] 财政政策加码 - 财政赤字率4%创近年新高,新增赤字5.66万亿元,中央财政赤字大幅增至4.86万亿元[10] - 预算内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占名义GDP比重8.4%,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11] - 新增专项债4.4万亿元中预计较大比例用于土地收储和商品房收购,广东模式已试点307亿元[12] - 财政支出结构侧重消费刺激和民生,以旧换新补贴3000亿元预计拉动消费增速1.2%以上[13] 货币政策宽松取向 - 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全年预计降准100-150BP,政策利率降30-40BP,LPR降40-60BP[18] - 删除"盘活存量"表述,新增"超长期贷款"支持两重项目,信用扩张意愿增强[19] - 首次明确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资产价格成为政策核心关切,平准基金或落地[19] - 汇率和长债收益率构成宽松制约,二季度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后或迎来窗口期[20] 消费提振战略 - 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3000亿元规模,覆盖汽车、家电、手机等,财政补贴乘数效应达2.1倍[25] - 全国性生育补贴或落地,按二孩5000元/三孩1万元标准测算年需资金2300亿元[15] - 居民医保补助再提高30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调20元,多措并举减负促消费[27] - 培育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优化环境[29]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重点发展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42] -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应用,发展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装备[45] - 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工程扩围,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育行业数字化服务商[48] - 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服务型制造[53] 政府投资与产业引导 - 新型城镇化带动1.35万亿元年投资需求,农民工市民化人均成本约15万元[34] - 央国企发行5000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引领产业战略投资和转型[36] - 加强财政金融协同,通过贴息和结构性工具放大财政资金撬动效应[36] - 产业链安全重点关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