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电脑
搜索文档
联想集团AI收入占比近三成,芯片涨价影响利润表现
国际金融报· 2025-11-21 22:40
存储芯片价格飙升影响正在波及全球,压力已经传导至科技硬件厂商,手机、PC、服务器制造商 或将持续面临挑战。 11月20日,联想集团发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5/26财年第二季度以及中期业绩,再次交出一 份创新高的成绩单:当季营收204.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创下季度历史新高;首次披露AI相关业务 收入情况,在总营收中占比提升至30%;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创新高,达到25.6%。 分业务来看,截至9月30日止的这一季度,智能设备业务集团收入151.07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业 务集团收入40.87亿美元,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25.56亿美元,三大业务板块均收获同比增长。 智能设备业务增长主要受惠于人工智能计算机出货比例迅速上升及高端产品销售表现强劲。其中第 二财季,联想人工智能电脑渗透率提升至占总出货量的33%,并以31.1%的市场份额巩固在全球 Windows AI PC中的领导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人工智能浪潮推动所有业务均录得双位数的同比增长,但供应链成本压力依然 在业绩中有所体现。 第二财季,联想集团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40亿美元,同比下降5%;毛利率下降0.3个百分 点至1 ...
应对存储芯片涨价潮!联想杨元庆:已签署协议锁定长期供应
第一财经· 2025-11-20 13:44
AI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AI发展处于深入普惠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将催生更多终端设备和应用发展[3] - 大语言模型等领域存在创新初期的投资泡沫,但AI整体发展方向并非泡沫[3] - AI计算重心正从公有云训练向本地数据中心与边缘侧推理加速迁移[7] 供应链管理与成本控制 - 存储芯片(内存、闪存固态硬盘)需求剧烈增长导致价格上涨,预计整个2026年维持这一态势[3] - 公司作为行业最大零部件买家之一,与核心供应商签订最优合约确保明年供应保障[4][5] - 存储占笔记本电脑物料清单成本15%-20%,价格双位数上涨将使2026年PC下游成本压力显现[6] - 公司通过密切供应商关系和长期合作管理供应短缺,有信心维持毛利和净利润[4][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同比增长15%至1464亿元人民币,创财季历史新高[6] - 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36.6亿元人民币[6] - AI相关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6] 各业务板块业绩 - IDG智能设备业务营收10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 - AI终端设备营收在IDG整体营收中占比提升至36%,同比提升近17个百分点[7] - 人工智能电脑渗透率占总出货量33%[7] - IS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营收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7] - AI服务器实现高双位数收入增长,海神液冷技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4%[7] - SSG解决方案与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近20%,连续第18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7] 业务展望与战略布局 - 接下来两个季度PC业务和服务器业务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6] - 公司将通过成熟机制调整价格保证成本竞争力[6] - 明年1月将在全球推出个人超级智能体,整合可穿戴设备与环境感知终端[7]
杨元庆发布全员邮件:Q2业绩创新高,不断推动联想登上AI时代新的高峰
IPO早知道· 2025-11-20 11:55
AI不仅成为联想创新驱动力,更已成为联想业绩的实质性贡献来源。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联想集团(HKSE:992)(ADR:LNVGY)于11月20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9 月30日的2025/26财年第二财季业绩:当季营收同比增长15%至1464亿元人民币,创下财季历史 新高,并显著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达36.6亿元人民币,净利增速 远超营收增速,展现了集团在复杂环境下稳健前行的经营韧性与战略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财季联想AI相关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提升至30%,同比提升13个百分 点,标志着人工智能不仅成为联想创新驱动力,更成为联想业绩的实质性贡献来源。随着AI渗透加 速、应用场景落地愈发多样化,AI业务正在从辅助角色成长为联想业务版图中的核心增长主线,推动 整体业务结构向更具韧性、更高价值的方向进化。 财报发出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发布了一封全员邮件。杨元庆在邮件中指出,"我们正处 在科技行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尽管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已经看到逐步企 ...
联想集团(00992)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8.46亿美元 同比增长40%
智通财经网· 2025-11-20 07:43
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的收入同比增长30%,其中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业务的收入取得高双位数同比增 长,主要受惠于云基础设施业务及企业基础设施业务的双重战略推动。 人工智能相关收入占总收入的29%,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主要受人工智能设备、服务器及 服务业务占比提升所推动。研发支出同比增加8%,彰显集团在推行混合式人工智能战略方面加快执行 和创新的承诺。 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的收入及经营溢利分别同比增长15%及13%,主要受惠于人工智能电脑出货比例迅速 上升及高端产品销售表现强劲。本集团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创新高,达到25.6%。 智通财经APP讯,联想集团(00992)发布2025/26年财政年度中期业绩,该集团取得收入392.82亿美元, 同比增加18%;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8.46亿美元,同比增加40%;每股基本盈利6.89美仙。 本集团的收入及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同比增长18%及40%,达390亿美元及8.46亿美元,创下本集团 上半年收入新高。按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经对认股权证的非现金公允值收益、可换股债券的名义 利息及其他非现金项目进行调整后,上半年调整后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 ...
券商晨会精华 | 重点看好AI终端设备产业链机遇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08:27
市场整体表现 - 市场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90%,深成指涨2.05%,创业板指涨2.74%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16万亿,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46亿 [1] - 证券、有色金属、固态电池等板块表现强势,教育、猪肉、煤炭等板块表现较弱 [1] 锂电设备行业 - 2025年1-8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资额快速增长,固态电池成为最热门投资赛道 [2] - 固态电池相关设备自今年6月起开始交付下游厂商,上半年固态设备订单快速增长 [2]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设备端作为产业资本开支最上游将率先受益 [2] AI终端设备行业 - 八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聚焦供需双侧协同发力,加速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创新 [3] - 政策重点释放人工智能手机、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新产品消费潜力 [3] - 举措将推动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及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的良性循环,带动芯片、传感器等上游产业链升级 [3]
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AI人工智能ETF(512930)涨超2%盘中价格再创新高
新浪财经· 2025-09-25 10:47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鼓励企业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供给 释放AI手机 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新产品消费潜力 [1] - 国内AI人工智能产业链近期明显加速 覆盖算力 模型 应用环节 国产AI生态不断完善 [1] - 海外市场已进入AI带动业绩和资本开支的良性循环 [1] 市场表现与指数动态 - 截至2025年9月25日10:07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强势上涨1.53% [1] - 指数成分股昆仑万维上涨12.66% 用友网络上涨8.63% 润泽科技上涨6.28% 浪潮信息等个股跟涨 [1] - AI人工智能ETF上涨1.52% 报2.21元 近1周累计上涨3.03% [1] AI人工智能ETF产品详情 - AI人工智能ETF盘中换手3.35% 成交9629.22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3.28亿元 [2] - 该ETF管理费率为0.15% 托管费率为0.05% 在可比基金中费率最低 [2] - ETF紧密跟踪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 该指数选取50只为AI提供基础资源 技术及应用支持的上市公司证券 [2] 指数权重股构成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0.82% [2] - 前两大权重股为新易盛(权重6.52%)和中际旭创(权重6.71%) [2][4]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 科大讯飞 豪威集团 中科曙光 海康威视 澜起科技 金山办公 浪潮信息 [2][4]
重要意见发布!增加AI终端产品有效供给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19:16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旨在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 创新丰富数字消费场景 促进数字消费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激发增强社会经济活力[1] 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 - 扩大数字产品消费 鼓励企业加速研发创新 增加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有效供给 释放人工智能手机 电脑 智能机器人 可穿戴设备 桌面级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消费潜力[2] - 加快智能家电 智能安防 视频照护系统等研发及互联互通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2] - 培育建设新消费品牌 推动数字国潮等品牌创新发展[2] - 提升数字服务消费 创新数字内容消费 拓展数字消费渠道 以数字消费新供给激发消费新需求[1] 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体 - 提升数字消费企业创新能力 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支持数字消费企业发展壮大 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1] 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 - 打造数字消费平台载体 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1] - 强化要素投入保障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 夯实数字消费发展基础[1] 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 - 开展消费促进活动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促进规范健康发展 统筹促进与规范 国内与国际 以更优环境推动数字消费高质量发展[1] - 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数字消费在推动消费升级 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产业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 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 健全长效促进机制[2]
政策加速AI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招银国际· 2025-08-29 15:0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互联网与软件行业、半导体行业、汽车行业均持积极看法,推荐多个"买入"评级标的 [30]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三阶段目标:2027年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社会新阶段 [5][6] - 政策将加速AI在六大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 [1][6] - 政策从八大基础支撑能力强化AI基础设施:模型基础能力/数据供给创新/智能算力统筹/应用发展环境/开源生态繁荣/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保障/安全能力水平 [7][8] 互联网与软件行业 - 关注AI云、AI+产业互联网与AI+消费互联网机会 [1][9] - 算力云服务:政策推动国内AI算力云服务快速增长,利好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与商汤等头部厂商 [1][9] - 消费互联网:政策推动AI在文娱、电商等领域应用,看好腾讯、阿里巴巴、快手 [1][9] - 企业软件:政策推动企业AI应用软件落地,看好金蝶国际(AI+ERP)、多点数智(AI+零售) [1][9] - 教育领域:政策推动AI+教育,看好新东方 [9] - 医疗领域:政策推动AI+医疗应用,看好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讯飞医疗、晶泰控股 [9] - 具体公司进展:腾讯2Q25企业服务收入teens%增长、快手可灵AI 2Q25收入超2.5亿元(预计FY25达9.5亿元)、百度云2Q25收入65亿元(同比+27%)、商汤FY24生成式AI收入24亿元(同比+103%) [12][13] 半导体行业 - 关注三条投资主线:算力产业链、自主可控主题、新兴应用领域(边缘AI/低空经济/辅助驾驶/具身智能) [1][14][16] - 政策直接驱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2024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预计7280亿美元(同比+15%),2026年有望达8000亿美元 [16][18] - 算力芯片: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加速上市(如摩尔线程、沐曦集成),龙头包括寒武纪、中际旭创、生益科技、深南电路 [19] - 半导体制造:政策推动对先进和成熟制程代工需求增长,龙头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 [20] - 设备材料:政策支持自主可控,看好北方华创等国产设备材料公司 [20] - 新兴应用:边缘AI(豪威集团、乐鑫科技)、辅助驾驶(地平线、豪威集团、黑芝麻智能、英诺赛科)、具身智能(豪威集团、英诺赛科)、低空经济(紫光国微、贝克微) [21][22][23][24] 智驾及具身智能行业 - 政策再次强调"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法规非自动驾驶发展障碍 [2][25] - 国内L2+级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约30-35%,预计2026年搭载量超50% [2][26] - 行业格局:全栈自研车企(如小鹏、理想)与供应商(如华为、地平线、Momenta)并存 [27][28] - 智能机器人是汽车产业链天然延伸:特斯拉、小鹏、理想、比亚迪、广汽及零部件公司(三花、拓普、敏实)均已布局 [29] 覆盖标的估值 - 互联网与软件:腾讯(705港元目标价)、阿里巴巴(141.2美元)、快手(84港元)、百度(132美元)、商汤(2.45港元)、新东方(70美元)、金蝶(19.2港元)、多点数智(16港元) [30] - 半导体:中际旭创(415元)、豪威集团(176元)、地平线(8.9港元)、英诺赛科(49港元)、黑芝麻智能(28.2港元)、贝克微(93港元) [30] - 汽车:比亚迪(156.7港元)、理想(28美元)、小鹏(28美元)、广汽(3.6港元)、敏实(38港元) [30]
中国AI手机与电脑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证券日报· 2025-08-28 00:12
政策支持与战略方向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培育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生态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等终端 [2] - 政策推动智能终端产业从"功能互联"迈向"自主智能"新阶段 为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产业发展提供清晰"路线图"和"施工图" [1][2] 市场前景与增长预测 - 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AI手机市场出货量达1.18亿台 同比增长59.8% 整体市场占比40.7% [3] - 群智咨询预计2025年中国AI PC出货量超5000万台 占总出货量28% 未来几年处于高速增长"快车道" [3] -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AI终端市场规模将突破5347.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140% [6] 终端技术特性与产业转型 -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将AI嵌入基础架构 升级为"人工智能原生"设备 具有自主性 感知决策能力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2] - 促进传统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 创造新消费场景 激发市场消费潜能 [2] - 终端产品加快向人工智能升级 行业竞争焦点从硬件参数转向场景化体验 [6] 企业布局与产业链协同 - 华为打造端云一体AI体验 三折叠屏手机等终端引发全球关注 [5] - 联想完成AI PC AI手机 AI平板和AIoT等多端布局 推出面向个人 企业和城市的超级智能体 [5] - 联想上个财年AI PC中国市场销量突破100万台 新财年首季度销量接近上年全年 在笔记本总销量中占比超三分之一 [5] - 小米 OPPO vivo等在AI手机 电脑领域积极创新 在多模态交互 动态视觉感知 AI摄影等方面推出创新功能 [6] 技术支撑与算力基础设施 - 华为海思 联发科等推出针对AI优化的移动端和PC端处理器 [6] - 联想推出万全异构智算平台 联想海神液冷等算力纳管平台和技术 提供高效稳定绿色算力支持 [6] - 终端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在AI底层 AI和机器人等新应用方向探索 [6] 产业生态与发展机遇 - 上半年AI手机 AI电脑 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 成为拉动经济新增长点 [3] - 人工智能终端普及是社会数字化水平重要体现 在"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驱动下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7] - 行业领军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优势互补 创新合作 带动各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与产业突破 [7]
电子行业点评: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我国AI产业未来将加速发展
平安证券· 2025-08-27 10:04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AI产业加速发展 [4][6][7][8] - AI发展重心向终端转变 多模态交互需求强烈 智能终端普及率目标2027年超70% 2030年超90% [6][7][8] - AI加速赋能各行各业 底层算力迎来发展机遇 2020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184亿元 预计2025年达1530亿元 CAGR约52.7% [7] - 海外AI算力芯片在国内市场受阻 国产算力芯片重要性凸显 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7] - 智能终端普及将倒逼核心硬件升级 芯片市场迎来新机遇 [7] - 《行动意见》推动AI技术产业融合 明确民生领域三大方向与消费领域新场景拓展 [8] 投资建议 AI算法和应用 - 强烈推荐恒生电子、中科创达、盛视科技 [8] - 推荐道通科技、金山办公、同花顺、宇信科技、福昕软件、万兴科技、彩讯股份 [8] - 建议关注鼎捷数智、汉得信息、赛意信息、普联软件、泛微网络、致远互联 [8] AI算力 - 推荐海光信息、龙芯中科、工业富联、浪潮信息、胜宏科技、沪电股份、南亚新材、紫光股份、中科曙光、神州数码、深信服 [8] - 建议关注寒武纪、华勤技术、景嘉微、软通动力、拓维信息 [8] AI端侧SoC - 推荐恒玄科技 [8] - 关注乐鑫科技、瑞芯微、全志科技、晶晨股份、泰凌微、炬芯科技、星宸科技、中科蓝讯、翱捷科技 [8] - 建议关注AI智能驾驶产业链思特威、晶方科技以及AI手机产业链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珠海冠宇 [8] 半导体制造 - 建议关注中芯国际、华虹公司、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