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融资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百惠金控:港股上市热潮再起 最新香港IPO流程和时间表速递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27
香港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突破1000亿港元 重夺全球IPO募资额冠军宝座 [1] - 生物科技 新经济及"A+H"企业集中上市推动市场繁荣 [1] - 香港作为全球重要金融中心的IPO市场备受企业与投资者关注 [1] 上市前准备要求 - 需准备符合要求的财务信息及相关文件 [4] - 确定目标资本结构和股权架构 [4]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确定董事会成员 [4] - 制定管理层薪酬和员工激励计划 [4] - 选择并委任IPO保荐人及其他专业顾问团队 [4] IPO流程阶段划分 - 递表阶段历时1-6个月 包括提交A1表格及招股书草案 [3] - 聆讯阶段耗时2-3天 联交所进行全面评估 [5] - 路演阶段约1周 包含非公开路演 分析师路演和全球路演 [6] - 招股期约1周 采用国际配售90%与公开认购10%相结合方式 [7] 招股分配机制 - 设立回拨机制:认购达15-50倍时回拨至公开发售占比30% [7] - 认购达50-100倍时回拨至公开发售占比40% [7] - 认购超100倍时回拨至公开发售占比50% [7] 上市后续安排 - 公布配售结果包含最终发行价 认购倍数及基石投资者占比 [7] - 暗盘交易于上市前交易日16:15-18:30通过券商内部系统进行 [8] - 正式挂牌后投资者可自由买卖股票 [9] - 绿鞋机制允许承销商借入发行规模15%股份进行超额配售 [10] - 超额配售权期限为招股书披露后30天 [10]
IPO一周资讯|本周13家企业递表,其中7家拟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2 19:07
本周上市企业 - 农业B2B电商平台一亩田于8月19日纳斯达克IPO上市 发行501万股募集2054.1万美元 市值2.55亿美元 募资用于拓展线下农产品经纪服务网络及国际化业务[1] - 碳化硅衬底制造商天岳先进于8月20日港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4774.57万股募集20.44亿港元 市值206.36亿港元 产品应用于微波电子和电力电子领域[2] 本周递表企业(美国市场) - 英语教育机构蒙奇千里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60万股募资700万美元 在香港运营20家学习中心并授权38家中心 面向3至14岁学生提供英语课程[3] - 新能源科技公司EcoFusion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50万股募资600万美元 专注于太阳能光伏资产开发与运营[4] - 营销公司AM PM Group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50万股募资700万美元 提供活动管理及内容创作服务[5] - 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智慧物流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00万股募资500-600万美元 业务涵盖运输配送与现代仓储等一体化服务[6] - 香港券商浤博资本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40万股募资600万美元 持有香港证监会第1类及第6类牌照[7][8] - 软件开发服务商壹号箱店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150万股募资600-750万美元 提供定制化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集成服务[9] - 消费品供应商爱购控股拟纳斯达克上市 发行200万股募资1000万美元 产品覆盖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及物联网消费产品 业务遍及全球多区域[10] 本周递表企业(香港市场) - AI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星环科技递表港交所 提供大数据平台及AI运维平台等端到端解决方案 海通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1] - 精密智造科技公司立讯精密递表港交所 为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领域提供垂直一体化解决方案 服务超100家世界500强企业 中信证券/高盛/中金为联席保荐人[12] - 光伏电池片制造商英发睿能递表港交所 按2024年出货量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制造商 市场份额14.7% 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13]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斑马智行递表港交所 提供系统级OS解决方案及AI全栈服务 德意志银行/中金/国泰君安国际为联席保荐人[14] - 人工智能PCB供应商胜宏科技递表港交所 按2025年Q1收入计为全球AI算力PCB市场份额第一 摩根大通/中信建投国际/广发证券为联席保荐人[15] - 生物制药公司天辰生物递表港交所 专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研发 国金证券(香港)为独家保荐人[16] 本周聆讯企业 - 双登集团于8月18日至21日招股 拟发行5855.7万股募资8.5亿港元 预计8月26日港交所上市 专注于储能电池系统制造 中金/建银国际/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17] - 钨矿公司佳鑫国际通过港交所聆讯 拟发行1.098亿股募资10.88亿港元 预计8月28日上市 开发全球最大露天三氧化钨矿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17]
兴证国际:稳健经营牢筑增长基石,新业务拓展打开成长空间
智通财经· 2025-08-21 13:4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超20% [1] - 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 [2] - 新股市场集资额1071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激增七倍 [2] 公司财务表现 - 实现营业收入3.98亿港元 [2] - 除税后净利润1.03亿港元 同比增长16.08% [2] - 总资产规模209.01亿港元 较2024年末提升32.85% [2] 企业融资业务 - 企业融资业务收入9008万港元 同比增长84.89% [2] - 债券承销业务收入8524万港元 同比增长120.37% [3] - 完成105个债券承销项目 承销规模11.12亿美元 [3] 绿色金融与股权承销 - 承销34笔绿色债券 融资规模超607亿港元 [3] - 助力6家企业在香港上市 [3] - 股权承销排名提升七位至第十二位 [3]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7789万港元 [3] - 客户港股交易额347亿港元 同比增长71% [3] - 跨境理财通产品销售近9亿港元 同比提升11% [4] 资产管理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571万港元 [4] - 在管资产规模57亿港元 [4] - 中国核心资产基金净值增长16.7% [4] 投资业务表现 - 固收累计投资年化回报率8.19% [5] - 权益累计投资年化回报率13.75% [5] 数字资产布局 -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加速推进 [6] - 41家机构获批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6] - 香港证券ETF成交额突破270亿元 [7] 战略发展方向 - 系统布局数字资产技术研发与业务储备 [7] - 加强两地资源深度融合 [7] - 打造跨境金融业务进行差异化竞争 [8]
Houlihan Lokey(HLI) - 2026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本季度营收6.005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2.14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8%,调整后每股收益同比增长75% [5] - 调整后薪酬费用为3.7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16亿美元,调整后薪酬费用率均为61.5%,预计全年维持该目标 [13][14] - 调整后非薪酬费用增至94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8000万美元,调整后非薪酬费用率均为15.6%,按员工计算本季度调整后非薪酬费用增至3.5万美元,去年同期为3.1万美元 [14] - 其他收入和费用产生约800万美元收入,去年同期约为500万美元,主要因投资证券产生的利息和其他收入增加 [17] - 本季度调整后有效税率为 - 0.8%,去年同期为31.2%,因政策变化不再将基于股票的薪酬归属影响计入调整后有效税率 [18] - 本季度末无限制现金和投资证券约为8.67亿美元,现金头寸下降因支付2025财年奖金、向员工发行股票和回购股票 [19][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企业融资业务(Corporate Finance) - 本季度收入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完成125笔交易,去年同期为116笔,平均交易费用高于去年同期 [6][11] 财务重组业务(Financial Restructuring) - 本季度收入1.28亿美元,同比增长9%,完成35笔交易,去年同期为33笔,已完成交易的平均交易费用增加 [7][12] 财务和估值咨询业务(Financial and Valuation Advisory) - 本季度收入7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本季度有957个收费事件,去年同期为847个,增长13% [8][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的营收和活动水平继续超过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市场,预计这种区域差异将持续到夏季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多元化业务模式有益,尤其在行业和地域方面,市场有韧性,适应了当前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6] - 本季度招聘三名新董事总经理,招聘市场对高级人才有吸引力,收购机会管道强劲,有机招聘和战略收购将助力扩大员工队伍 [9] - 举办首届Houlihan Lokey ONE会议,展示公司一体化方法和全球业务范围,获得客户积极反馈 [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6财年前景有信心,尽管全球市场波动,但企业正在适应决策环境,公司凭借全球影响力、行业深度和平衡业务模式,能帮助客户应对环境并把握新机会 [10] - 企业融资业务有望在2026财年保持增长势头,但需关注关税和通胀等潜在逆风 [6] - 预计财务重组业务全年收入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受高利率、宏观不确定性和高杠杆公司支撑 [7] - 财务和估值咨询业务预计在本财年剩余时间内实现同比持续增长 [8] 其他重要信息 - 从2026财年开始,将收购或有对价重估影响计入非薪酬费用作为单独项目,未来对该项目的调整将在非薪酬费用中体现 [16]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企业融资业务市场是否有改善,以及积压订单趋势和行业情况 - 市场情况逐季改善,但并非每月都如此,客户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于积压订单,公司避免进行季度间比较,欧洲市场在过去三到六个月比美国市场慢,预计夏季不会改变 [25][28][29] 问题2: 企业融资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但交易完成数量增长减速的原因,以及非薪酬费用全年增长预期 - 营收增长减速是因为去年第一季度增长异常高(约44%),今年21%的增长是基于更大基数,并非减速趋势;非薪酬费用全年仍预计为高个位数增长,部分受员工人数增长驱动 [32][34][36] 问题3: 财务重组业务中负债管理与传统重组的情况及未来预期,以及二次业务的增长、驱动因素和预期 - 财务重组业务在法庭内外都活跃,业务管道良好,市场对负债管理交易持续强劲,预计到2026财年都将如此;二次业务纳入资本解决方案集团后表现良好,在初级和二级方面都有增长,有很大扩展潜力 [41][42][44] 问题4: 赞助市场活动是否会在劳动节后增加,以及美国和欧洲并购市场的差异 - 赞助市场活动目前有所回升,预计劳动节后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劳动节是赞助商进入市场的转折点;美国和欧洲市场并非完全同步,欧洲市场从低谷恢复稍慢,但差异不显著 [54][55][57] 问题5: 市场处于高位、交易公告增加且有关税消息,为何公司只是谨慎乐观而非乐观,以及客户放缓交易的原因 - 公司行事稳健,当前经营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若情况持续向好,公司会有良好预期 [61] 问题6: 市场环境改善时收购交易是否更难达成,以及美联储降息、关税问题解决后财务重组业务的变化 - 历史经验显示市场环境不是收购交易的强指标,困难时期人们才不愿交易;财务重组业务在当前环境有韧性,即使利率下降、经济改善,该业务收入可能维持现状,等待下一个周期 [66][68] 问题7: 高级人才招聘人数增长超过整体人数的原因,以及未来招聘重点业务或行业 - 公司一直寻求人才,因业务成功和模式有韧性吸引了优秀人才,目前高级人才招聘增长可能是偶然情况,未来可能回归历史结构;公司认为各行业和产品都有增长机会,招聘注重文化契合度 [78][79][80]
国泰君安国际:近一年回购超60次,近三年保持高派息率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54
港股回购热潮 - 2024年港交所推进库存股机制改革,允许公司将购回股份以库存股形式留存,而非立即注销 [1] - 截至6月19日,年内已有199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股份38.64亿股,总金额超过870亿港元 [1] 国泰君安国际回购动态 - 自2024年7月以来进行了60余次回购,累计回购3650万股,回购金额超过3500万港元,回购成本在0.6港元/股至1.22港元/股 [1] - 2024年下半年回购1744.5万股,金额达1467.12万港元;2025年初至6月18日累计回购1905.5万股,金额2078.23万港元 [2] - 2025年5月单月回购数量达86.4万股,金额超940万港元,为近一年最高值 [2] - 最近一次回购发生于6月18日,回购成本为1.2港元/股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37%至44.22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73%至3.48亿港元 [1][10] - 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达1301.7亿港元,同比增长21%,资产负债率88.46% [10] 业务结构及增长 - 2024年收入构成中,机构投资者服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各占43% [10] - 机构投资者服务收入同比上涨90%,企业融资服务收入上涨61%,投资管理服务收入上涨72%,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仅上涨3% [10] - 2024年参与232笔债券发行承销,同比增长59%,发行总额约3891亿港元,同比增长85% [10] - 完成3笔IPO保荐项目,总募资17亿港元;作为配售代理主承销10笔港股再融资项目,规模65.75亿港元 [10] 母公司合并及竞争问题 - 母公司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2025年4月更名为国泰海通 [11] - 因业务重叠,国泰君安向国泰君安国际出具不竞争承诺函,承诺五年内通过资产重组或业务合并解决竞争问题 [11] 派息政策 - 自2010年起持续派发现金分红,早期股息率维持在50%左右 [14] - 2022年取消50%派息上限,当年派息率高达594%,2023年为95%,2024年达88% [11][14] - 2024年派发全年股息每股0.032港元(含中期股息0.012港元) [11]
兴证国际(06058):核心业务弹性释放带动净利润近翻倍 平台化生态化成长路径清晰
智通财经网· 2025-03-31 17:04
核心观点 - 兴证国际2024年业绩显著增长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16%至8.81亿港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98.11%至1.08亿港元 [1] - 公司通过大财富与大机构业务双轮驱动 三大核心业务(财富管理、企业融资、金融产品及投资)合计营收占比近99% [2] - 跨境理财通资格助力财富管理转型升级 美股交易量同比增长298% 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47% [3][4] - 企业融资服务收入暴增219.84% 债券承销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37% 规模达21.33亿美元 [2][5] - 政策利好推动资本市场活跃 港股日均成交额同比上升26% 亚洲G3货币债券发行额同比上升38.41% [2][7]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81亿港元(同比增长62.16%) 净利润1.08亿港元(同比增长98.11%) [1] - 财富管理服务收入1.96亿港元(同比增长38.01%) 企业融资服务收入1.31亿港元(同比增长219.84%) 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收入5.43亿港元(同比增长56.87%) [2] - 佣金及手续费收入3.02亿港元 利息收入1.59亿港元 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4.20亿港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加速 保证金融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9% 证券交易量同比增长81% [4] - 企业融资业务排名提升 债券承销位列中资在港券商第9名 完成225笔项目(同比增长137%) [5] - 金融产品及投资业务占比最高 达5.43亿港元 投资级债券占比超70% [2][6] - 资产管理收入2042.73万港元 [2] 战略布局 - 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 成为首批14家服务券商之一 [3] - 构建"买方+卖方+研究"三位一体机构客户生态圈 强化平台化与生态化战略 [5]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管理效能 拓展多样化交易策略 [6] - 通过跨境业务延伸服务广度 提升全球综合服务能力 [4] 行业环境 - 政策组合拳推动资本市场回暖 港股全年新股集资额超800亿港元 恒生指数累计升17.7% [2] - 亚洲G3货币债券发行额1755亿美元(同比上升38.41%) 终止连续两年下跌趋势 [2] - 全面注册制改革背景下 券商需构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能力 [6] - 互换便利政策增强券商加杠杆能力 提升净利润弹性空间 [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券商板块估值仍低于2018年水平 存在提升空间 [7] - 公司绩后股价涨幅达4% 反映市场对业务前景的信心 [9] - 成交量放大直接改善经纪与两融业务基本面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