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业务

搜索文档
业务回暖+国际化加速 ,2025年中资券商迎高质量发展期
智通财经· 2025-07-24 17:35
资本市场与券商板块表现 - 2024年9月以来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股基成交额同比高增,两融余额增长,带动券商板块上涨行情 [1] - 降息带动流动性改善,券商板块增长势头保持良好,基本面支撑进一步夯实 [1] - 多项金融政策陆续落地释放增量空间,券商板块估值有望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1] 行业业绩修复 - 42家上市券商2025Q1总资产规模13.11万亿,净资产2.72万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0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21.83亿元,同比增长83.5% [2] - 2025Q1上市券商平均ROE(未年化)为1.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超八成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2] - 自营业务营业收入占比由2024Q1的32.74%提升至40.53%,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占比由21.61%提升至26.00% [2] 自营与经纪业务表现 - 2025Q1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512.10亿元,同比提升46.6%,金融资产规模达64873亿元,较年初增长7.5% [2] - 自营业务净收入前三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金公司FVOCI权益工具投资94.20亿元,同比提升486.92% [3] - 42家上市券商2025Q1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7.36亿元,同比增加43.16%,市场日均股基成交同比增长71% [3] 国际化业务发展 - 证券行业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新"国九条"将国际化列为建设一流投行核心指标 [6] - 中金公司国际化收入贡献率攀升至47%,2024年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合计28单,融资规模44.24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 [6] - 华泰证券衍生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5%,中金公司跨境理财通业务贡献收入占比达12% [6][7] 2025年券商板块展望 - 29家上市券商公布中报业绩预告,27家预增,2家扭亏,中金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55%至78% [8] - 市场交投持续回暖下,股基交易额、融资余额及权益基金发行有望继续提升,提振券商财富管理收入 [8] - 证券行业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及成本控制展现业绩弹性,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8]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5年5月国新办召开"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支持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 [9] - 证监会公布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多项政策有望年内落地,为并购重组、买方投顾及衍生品业务确立监管框架 [9] - 证券行业2025年全年业绩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券商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9]
减费让利转向花式增收,银行借中收业务求突围
第一财经· 2025-06-26 19:22
银行服务收费调整趋势 - 多家银行新增或调整服务收费项目,涵盖资信证明、银行卡年费、ATM跨行取现、跨境理财通等领域 [1][2] -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加入调整行列,如中国银行调整信用卡结算相关服务费用,广发银行新增"跨境理财通业务"收费项目 [3] - 银行回应称调整收费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和覆盖运营成本 [3] 银行盈利模式转型 - 银行面临净息差持续收窄压力,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至1.43%,环比下降9个基点 [4] - 不良贷款率上升0.01个百分点至1.51%,传统利息业务收入受到挤压 [4] - 银行将增收重心转向中间业务,但一季度多家头部银行中收业务普遍下滑,如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1.18% [4] 收费调整动因分析 - 新增和调整收费服务项目的主要原因是应对净息差持续承压,获取中间业务收入 [5][6] - 前期响应"减费让利"政策导致部分免费服务范围扩大,现在银行在合规范围内新增收费服务项目 [5] - 通过收费或限制免费使用次数引导客户合理使用服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 行业监管与客户影响 - 银行新增或调整收费项目需严格履行监管部门备案及至少提前3个月公示的程序 [7] - 费用已成为储户选择银行服务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消费者可能转向性价比更高的服务提供商 [7] - 银行需加强与客户沟通,解释收费依据与服务价值,平衡盈利与客户满意度的关系 [8] 长期发展方向 - 银行长期可持续之道在于深化综合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构建多元化、更具韧性的盈利模式 [1] - 新增和调整收费项目促使银行优化资源配置,聚焦高附加值业务 [8]
苏州银行乌海银行等公告新增服务收费项目 净息差收窄压力尚存
新京报· 2025-06-18 16:32
银行新增服务收费项目 - 多家中小银行在6月新增或上调服务收费项目,涵盖账户管理费、转账手续费、信用卡年费等[1] - 苏州银行新增"尊行卡年费",白金卡年费588元/年,金卡免年费,自2025年9月10日起执行[2] - 乌海银行对资信业务、银团贷款业务收费,个人存款证明20元/份,资信证明200元/份[4] - 庐江农商银行调整借记卡ATM跨行取现手续费,从免收改为3.3元/笔,社保卡每月前2笔免手续费[4][5] - 庆阳农商银行新增单位结算账户开户费50元/账户、不动户管理费150元/年、上门服务费最低200元/次[6] - 中国银行调整自助渠道取现手续费,中银系列产品上限从50元/笔提至100元/笔,长城环球通系列改为按取现金额1%收费[6] - 广发银行4月新增"跨境理财通业务"收费项目并调整"信用卡资产管理服务费"[6] 银行净息差压力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43%,较上年四季度收窄9BP[1][8] - 分机构看,国有大行净息差1.33%(环比-11BP)、股份行1.56%(-6BP)、城商行1.37%(-1BP)、农商行1.58%(-15BP)[8] - 银行业净息差处于低位,需扩大非利息收入覆盖运营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1][7] - 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市场竞争加剧压缩银行净利息收入,数字化转型投入增加成本压力[7] 行业趋势与策略 - 服务收费调整将成为常态化策略,银行需持续投入以维持服务创新[8] - 未来银行将通过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效率、加强风险管理及金融科技应用平衡盈利与实体经济支持[8]
多家银行调整服务收费
金融时报· 2025-06-18 10:14
银行服务收费调整 - 多家银行近期调整服务收费项目,涉及资信证明、银行卡年费、ATM跨行取现、跨境理财通等多个领域 [1] - 乌海银行自6月13日起对资信业务和银团贷款业务进行收费,个人存款证明20元/份,单位资信证明200元/份 [1][3] - 苏州银行新增"尊行卡年费"项目,金卡免年费,白金卡588元/卡/年,自2025年9月10日起执行 [4][6] - 庐江农商银行自9月1日起调整借记卡ATM跨行取现手续费,从免收调整为3.3元/笔,社保卡每月前2笔且单笔不超过3000元免收 [7] - 中国银行自2025年6月10日起调整信用卡结算服务费用,长城环球通系列产品自助渠道取现手续费调整为取现金额的1%,最低10元/笔,最高100元/笔 [8] - 广发银行新增"跨境理财通业务"收费项目,调整"信用卡资产管理服务费" [10] 收费调整原因与行业背景 - 银行表示调整收费主要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和覆盖运营成本 [10] - 行业专家指出银行传统利息收入空间收窄,需要通过中间业务增收,同时前期"减费让利"政策使部分免费范围扩大,当前优化收费结构是对成本覆盖与服务升级的合理回应 [10] - 2023年一季度国有六大行中间业务收入表现分化,仅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正增长,工商银行同比下降1.18%,建设银行下降4.63%,农业银行下降3.54%,交通银行下降2.4% [10] 市场反应与监管合规 - 市场关注是否会出现"收费战",银行强调合规性,表示每一项收费都需经过监管部门备案,新增或调价需至少提前3个月公示 [11] - 收费项目变动直接关系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在选择银行服务时将费用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12][13] - 专家建议银行需加强与客户沟通,解释收费依据与服务价值,平衡盈利与客户满意度关系 [14] - 市场关注未来是否会有短信提醒费、账户管理费等更多服务收费变动 [15]
更加重视中间业务收入 多家银行新增或调整服务收费
证券日报· 2025-06-17 00:40
银行服务收费调整 - 多家银行新增或调整服务收费项目 涉及资信证明 银行卡年费 ATM跨行取现 跨境理财通等多个领域 [1] - 苏州银行新增"尊行卡年费"项目 白金卡年费588元/卡/年 2025年9月10日起执行 [2] - 乌海银行新增资信业务收费 个人存款证明20元/份 资信证明200元/份 6月13日起执行 [2] - 庐江农商银行调整ATM跨行取现手续费 从免收改为3.3元/笔 社保卡每月前2笔免收 9月1日起执行 [2] - 中国银行调整信用卡结算服务费 取现手续费改为按金额1%收取 最低10元/笔 最高100元/笔 2025年6月10日起执行 [2] - 广发银行新增"跨境理财通业务"收费项目 调整"信用卡资产管理服务费" [3] 调整原因分析 - 前期响应"减费让利"政策导致部分免费服务范围扩大 银行需应对净息差持续承压 更加重视中间业务收入 [3] - 银行需严格遵循"事先公示 规范定价"原则 确保合规性 [4] - 合理的收费调整有助于拓宽收入渠道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4] 行业影响与应对策略 - 新增和调整收费项目为银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缓解利润压力 促使优化资源配置 聚焦高附加值业务 [4] - 银行需加强与客户沟通 解释收费依据与服务价值 平衡盈利与客户满意度 [4] - 银行可从业务拓展与产品创新两大方向发力 构建新的盈利增长点 [5] - 拓展业务边界 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 整合财富管理 投资银行等业务 提供一站式服务 [5] - 加快产品创新 围绕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行业开发专项信贷产品 针对人口老龄化布局养老理财 康养金融产品 [5]
国信证券去年大幅“双增”
深圳商报· 2025-04-29 01:06
公司业绩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67亿元,同比增长16.46% [2] - 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27.84%,增幅优于行业和大型券商整体水平 [2] - 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超60% [2]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超60% [2] 行业对比 - 证券行业150家证券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511.69亿元,同比增长11.15% [2] - 行业净利润1672.57亿元,同比增长21.35% [2]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 -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10亿元,同比上升17.97% [3] - 经纪业务客户托管资产超过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 [3] - 股基市场份额2.75%,较上年增长约15% [3] 投行业务 - 累计完成主承销项目11.17家,排名行业第九,其中IPO项目4家 [3] - 累计募集资金126.05亿元,排名行业第六 [3] - 存量新三板持续督导项目73个,2024年完成挂牌项目6家及定增项目1家 [3] 大湾区业务 - 累计服务大湾区IPO企业92家、再融资及配套募资企业64家,融资规模约1256亿元 [3] - 服务100家大湾区企业发行各类债券617只,发行规模超6800亿元 [3] - 为大湾区超620万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3] 业务创新 - 成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首批券商 [3] - 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互换便利操作的首批券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