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粮仓
搜索文档
三季度又亏了近一个亿,一瓶不到20元的牛栏山也卖不动了?
观察者网· 2025-10-31 17:37
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8.7亿元,同比下降19.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698万元,同比下降79.9% [1]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276万元,同比下降78.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2.8亿元,同比下降21.7% [2]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590万元,亏损额较去年同期4051万元进一步扩大 [2]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0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倍 [2] - 2025年第一季度为公司全年唯一盈利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 [2] - 前三季度58.7亿元营收仅占2024年全年营收91.26亿元的64.32% [1] 公司历史营收下滑趋势 - 公司营业收入自2021年起持续下滑,面临连续五年下滑的风险 [1] - 2020年公司总营业收入达155.11亿元,为历史高点 [1] - 2021年营业收入降至148.69亿元,同比下降4.14% [1] - 2022年营业总收入跌至116.78亿元,同比降幅扩大至21.46% [1] - 2023年收入降至105.93亿元,同比下降9.30% [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降至91.26亿元,同比降幅达13.85% [1] 白酒业务表现与行业挑战 - 营收占比近八成的白酒业务销售遇冷是公司业绩下滑主因 [3] - 白酒行业呈现产量缩减和挤压式增长态势,发展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 [3] - 公司主力光瓶酒领域竞争白热化,洋河股份推出59元高线光瓶酒,伊力特推出28元及35元产品直接冲击公司核心价格带 [3] - 牛栏山70%以上的收入依赖餐饮即饮场景,但大众餐饮复苏缓慢且禁酒令发酵导致核心消费场景减少 [5] - 社会购买力不足导致消费紧缩和消费降级,公司核心客群(低收入群体)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 [4][5] 公司应对措施 - 产品端优化配方、统一陈列VI、升级视觉设计,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品质 [3] - 营销端靠会议统筹战略,采用新媒体、线下市集、短剧、影视植入等多渠道创新传播 [3] - 品牌端推进地标保护示范区筹建,联动文旅资源、入驻文化地标以拓宽品牌影响力 [3]
白酒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搜狐财经· 2025-10-13 10:29
行业现状与价格动态 - 飞天茅台散瓶价格跌破2000元大关,较2021年峰值水平腰斩 [2] - 当前市场流通的飞天茅台库存已超过过去3年总和,电商平台出现1700元/瓶的低价倾销 [2] - 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 [6] 政策影响与市场情绪 - 2025年5月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公务接待“工作餐不上酒”,政策信号对市场情绪冲击远超其不足1%的实际政务消费占比影响 [3][4] - 政策出台后,白酒股从跟随大市震荡上涨转为背离市场进入持续单边下跌行情,多家头部酒企股价均呈现下跌状态 [4] 消费结构转变 - 白酒消费主力从占比85.1%的商务及管理人群发生迭代,1985年至19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和职场新人成为企业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8] - 白酒在年轻人酒饮选择中仅占13%,26-35岁消费者占比39%,18-25岁消费者仅占11%,代际断层显著 [8][9] - 家庭聚饮与自饮场景占比升至62%,商务宴请锐减三成,2023年商务宴请用酒中白酒占比首次跌破50% [11] 产品策略与价格带迁移 - 白酒市场最佳动销价格带下移至100元-300元,300-800元价格带的中端白酒增速最快,占比达35% [4] - 光瓶酒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2000亿元,50—100元“高线光瓶”增速超40%,多家酒企推出相关产品 [6] - 低度酒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6341.74亿元,但国内渗透率仅有不足3%,酒企纷纷研发推出30度以下甚至个位数的低度产品 [16][17]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1-6月,茅台、五粮液等销量前六的品牌营业收入总计达1344.7亿元,占A股20家白酒品牌营业收入的87.6%,行业集中度加剧 [6] - 低度酒市场竞争环境加剧,已有贝瑞甜心、RIO等多个新锐品牌及饮料巨头参与 [17] 企业案例与经营困境 - 酒鬼酒高端内参系列收入从2022年年收入11.57亿元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11亿元 [7] - 曾经的“渠道之王”洋河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大幅下滑35% [7] - 面对市场竞争,64.9%的企业选择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产品,80%以上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认为下半年核心经营思路是“重点保住现金流” [18] 消费观念与行业属性演变 - 茅台批价持续下探被视为“去金融属性的过程”,投资性购买大幅减少,白酒正从投资品回归饮用本质 [4][17] - 年轻消费者购买白酒的决策因素中,“情感共鸣度”权重从2020年的18%跃升至2024年的43%,成为第一要素,“悦己”成为核心消费动机 [13][14] - 传统白酒所依附的“劝酒”“等级礼仪”等酒桌文化,被年轻群体视为“权力压迫”与“无效社交” [10]
光瓶酒市场爆发:名酒扎堆背后的消费逻辑重构
新浪财经· 2025-08-12 18:34
行业趋势 - 白酒行业从面子经济向里子需求深度转型 光瓶酒从边缘补充品类跃升为企业战略重心[1] - 光瓶酒市场规模2024年突破1500亿元 预计2025年达2000亿元 其中50-100元价格带增速超40%[2] - 消费理性化与行业调整期共振推动赛道爆发 新国标实施推动行业进入品质驱动阶段[2] 产品升级 - 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强调100%三年陈 成为百元内唯一获得真实年份认证的光瓶酒[2] - 泸州老窖二曲(2025版)通过工艺升级将价格提升至65元 体现简装不减质策略[2] - 行业从生存刚需转向品质消费 需通过品质升级和品牌溢价突破价格瓶颈[4] 消费群体 - 25-35岁年轻消费群体对性价比的追求推动50-100元高线光瓶酒成为主流[2] - 江小白通过小聚小饮场景触达年轻用户 仰韶酒以小饮悦己概念融入城市微醺社交[2] - 光瓶酒消费场景不断拓宽 从餐桌饮品升级为生活符号[3] 市场竞争 - 60元价格带聚集玻汾 绿脖西凤 顺品郎等多个全国化品牌 区域市场呈现高密度内卷[3] - 江苏市场形成牛栏山(8亿元)与玻汾(5亿元)双寡头格局[3] - 名酒降维打击下2024年规上白酒企业数量同比减少12%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3] 企业战略 - 洋河股份推出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 线上预售48小时销量破万瓶[1] - 伊力特在新疆发布伊力粮仓系列 正式启动全国化战略[1] - 洋河与京东合作通过线上引流+线下网格化覆盖策略渗透华东市场[3] 营销创新 - 顺品郎 玻汾通过开瓶抽奖 补贴烧烤店等方式占据终端市场[3] - 洋河大曲与京东定制小瓶装绑定烧烤 夜宵场景[3] - 仰韶酒通过沙漠露营VCR将产品与户外生活方式关联[3] 行业挑战 - 存在同质化严重 场景单一 价格带畸形三大问题[4] - 低价光瓶酒仍占主导 光瓶即低端刻板印象尚未完全破除[4] - 外资控股品牌引发信任危机 行业需通过公益营销和透明化生产巩固消费者认知[4] 发展前景 - 光瓶酒成为中小酒企最后护城河 差异化竞争成为突围路径[3] - 极致性价比成为市场新准则 名酒入局加速行业洗牌[4] - 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品质 场景 供应链三大优势的建立[4]
行业激辩光瓶酒热潮,行业风口还是泡沫隐忧?
搜狐财经· 2025-08-07 19:10
行业核心观点 - 白酒行业在2025年经历风向转变,从追求高端化转向聚焦30-80元价格带的光瓶酒市场,掀起一场“光瓶革命” [1] - 行业价值逻辑正在重构,头部酒企借助品牌溢价收割大众市场,而区域酒厂则以极致性价比背水一战 [1] - 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包装溢价让位于品质较量,社交属性回归饮用本质,或将重塑行业格局 [1] 名酒企业市场策略 - 伊力特在新疆推出两款伊力粮仓产品,定价分别为28元(500mL/42度)和35元(500mL/50度)[3] - 洋河股份联合京东在内蒙古发布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42度单瓶售价59元 [4] - 泸州老窖焕新推出2025版二曲,定价65元;古井贡酒推出终端价45元/瓶的老瓷贡 [6] - 洋河推出定位80元的金洋河与50元的蓝洋河;今世缘推出定价59元、39元的高沟复刻版黑方、红方;仰韶酒业推出定价58元的高线光瓶新品“仰韶酒” [6] - 光瓶酒赛道已存在黄盖玻汾、牛栏山、红星二锅头、泸州老窖黑盖、顺品郎、绿脖西凤、沱牌T68等多个全国化品牌,竞争激烈 [6] 行业认知与驱动因素 - 扎堆光瓶酒主要是由于高端酒消费收缩,企业关注点转向大众消费,盒装酒消费受阻促使酒企寻找新增长点 [8] - 酒企已形成共识,对以“礼”为核心的盒装酒市场丧失信心,转而争夺悦己市场 [8] - 光瓶酒顺应了消费者追求简约的消费观念,大家对过度包装都很反感 [6] - 有观点认为名酒下沉做光瓶酒是形势所迫,并非主动行为,机会主义或短期行为很难取得重大成果 [13] 市场竞争格局与风险 - 光瓶酒赛道正上演残酷的优胜劣汰,头部品牌凭借渠道和品牌优势攻城略地 [6] - 光瓶酒市场利润微薄,内卷严重,一部分中小酒企可能被淘汰出局 [10] - 光瓶酒利润最差、回报相对较低,但投入绝对大,对团队的专业属性、技术水准有很高要求 [11] - 在缺乏品牌力支持、渠道强推力和持久战准备的情况下,新的光瓶酒大概率投入高产出少 [13] 酒企突围策略建议 - 布局光瓶酒需注意主流消费群体迭代,迎合其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高性价比的消费习惯 [15] - 中国白酒已进入亲民时代,名酒应主动调整主流口粮酒的战略战术 [15] - 中小酒企不能躺平,需开发特色、狠抓品质、打造品牌才有出路 [15] - 产品创新是先行要素,品质或品味需拥有超强辨识度,坚持长期投入的持久力是胜出关键 [17] - 光瓶酒成功关键在于“聚焦”,包括聚焦具备品牌基础的优势市场区域,以及聚焦主流核心消费价格带 [17] - 名酒下沉需着重解决产品结构、渠道组织向直销合作转变、发力即时新零售与新酒饮趋势等问题 [17]
酒企纷纷布局光瓶酒,低线市场竞夺激烈!
中国经营报· 2025-08-03 13:36
光瓶酒市场概况 - 2013—2021年光瓶酒行业规模由352亿元增长至988亿元 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 2025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 [3] - 50—100元"高线光瓶"增速超40% [3] - 消费理性化推动高性价比需求 新国标淘汰劣质产能 酒饮品质消费升级加速 年轻群体及微醺社交、即时零售等多元场景崛起 [3] 主要品牌布局 - 洋河股份推出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 42度单瓶售价59元 [4] - 伊力特推出两款伊力粮仓产品:28元(500ML 42度)和35元(500ML 50度) 计划2024年稳疆内、启疆外 2026年强根基、拓疆域 2028年定全国 [3] - 光良酒已完成全国市场覆盖 终端数量突破100万个 累计投入超亿元用于品牌建设 [7] - 60元左右价格带聚集洋河大曲、黄盖玻汾、泸州老窖黑盖、顺品郎、绿脖西凤、沱牌T68等多个全国化品牌 [4] 市场竞争格局 - 江苏光瓶酒市场牛栏山、玻汾处于领先地位 规模分别约8亿元、5亿元 尖庄、绿西凤、顺品郎体量2亿—4亿元 谷小酒、一担粮等新势力增长迅猛 [7] - 陕西渭南市华阴市顺品郎和绿脖西凤、玻汾三大光瓶酒占主导地位 [6] - 渠道利润压缩、同质化严重 场景创新不足等问题威胁市场拓展 [7] 营销策略 - 通过开瓶抽奖、补贴烧烤店等占领市场 [6] - 扫码红包、送电动车、回厂游等政策福利快速覆盖终端 [7] - 光良酒每年开展数十万场次消费者触达活动 [9] - 洋河股份与京东合作 叠加数字化供应链、电商运营及用户触达优势 [9] - 胖东来与宝丰酒业、酒鬼酒联名 覆盖75元—200元价格带 预计2025年销售突破10亿元 [9] - 光良酒与盒马联合推出"五种粮食酿的酒" 长期位居光瓶酒品类复购榜TOP1 [9] 行业趋势 - 2025年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高端酒需求减弱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期 [5] - 消费者进入"三理性"时代:饮酒量理性、价格选择理性、风格偏好理性 [5] - 头部酒企加码光瓶酒赛道迎合理性消费 抢占30—100元黄金赛道 替代低端盒装酒 补充现金流 [5] - 白酒"新国标"实施 行业进入以品质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的全面规范时代 [5]
酒企纷纷布局光瓶酒 低线市场竞夺激烈
中国经营报· 2025-08-02 05:21
光瓶酒市场概况 - 2013-2021年光瓶酒行业规模从352亿元增长至988亿元 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超1500亿元 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 [1] - 50-100元"高线光瓶"增速超40% 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 消费理性化推动高性价比需求 新国标淘汰劣质产能 品质消费升级加速 年轻群体及微醺社交等多元场景崛起 [1] 主要品牌布局 - 洋河股份推出59元洋河大曲高线光瓶酒 定位战略级产品 构建长效利润增长极 [2] - 伊力特发布28元和35元两款伊力粮仓产品 计划2024年稳疆内 2026年拓疆域 2028年定全国 [1] - 光良酒累计投入超亿元用于品牌建设 已完成全国市场覆盖 终端数量突破100万个 [4] - 山西汾酒玻汾 西凤酒绿脖西凤 郎酒顺品郎等加大低线市场布局 [1] 市场竞争格局 - 60元价格带聚集洋河大曲 黄盖玻汾 泸州老窖黑盖 顺品郎 绿脖西凤 沱牌T68等多个全国化品牌 [2] - 江苏市场牛栏山(8亿元) 玻汾(5亿元)领先 尖庄 绿西凤 顺品郎规模2-4亿元 谷小酒 一担粮等新势力增长迅猛 [4] - 县级下沉市场呈现高密度内卷 渠道利润压缩 同质化严重 场景创新不足 [4] 行业发展趋势 - 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 高端酒需求减弱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期 [3] - 消费者进入"三理性"时代:饮酒量理性 价格选择理性 风格偏好理性 [3] - 光瓶酒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极致性价比产品成为市场新趋势 [3] - 80-95后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 个性化 品质化趋势 纯粮酿造高质量光瓶白酒流行 [3] 渠道与营销策略 - 光瓶酒需"一瓶一瓶"直达消费者 要求强大To C沟通能力 光良酒每年开展数十万场次消费者触达活动 [6] - 洋河股份与京东合作 利用其数字化供应链和用户触达优势加速市场渗透 [6] - 营销手段包括扫码红包 送电动车 回厂游等政策福利 快速覆盖终端 [4] - 建议通过社区团购 直播电商等触达下沉市场 渗透餐饮 即时消费等多元场景 [6]